佛弟子文库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坚慧菩萨造 大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一名如来藏论)

坚慧菩萨造

大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

 法界不生亦不灭  无老病死无蕴过
 由彼发胜菩提心  是故我今稽首礼
 有情菩提心具足  能生圣者及自然
 一切善法所依处  由如地海种子等
 彼种含在母胎中  亦如乳母共长养
 信心胜智菩提本  大定大悲育应知
 性净觉心常无垢  犹如大宝太虚空
 如苏迷卢超众岳  一切白法宝生处
 贪嗔痴等皆断尽  不为烦恼过所牵
 过于殑伽沙伎能  万法圆满光映彻
 净我乐常波罗蜜  得成应供十方尊
 因时即是菩提心  果满德圆名正觉
 彼体能含法界相  智光朗彻净无瑕
 菩提心法不思议  诸佛如来皆赞叹
 无始以来非造作  无有质碍亦无终
 以空无相慧了知  诸佛如来之境界
 彼性一切法所依  远离断常二种见
 法身与彼众生界  是故佛说本无差
 不净及与净非净  极净次第应当知
 初即众生次菩萨  最后如来极清净
 尘垢所污性不明  喻若重云掩丽日
 烦恼云网皆解脱  日轮光照满虚空
 劫火炽盛在空中  太虚本无有烧相
 如是法性不被烧  老病死火无能坏
 一切世间生灭法  皆悉不离于虚空
 如是无为法界中  诸根依此而生灭
 如灯明煖色和合  离此三法更无灯
 如是佛法与体俱  离此法外无别体
 客尘烦恼性非有  与彼净体先相离
 不空无垢法相应  无有断脱常随转
 如莲开已叶所盖  如金性净没秽中
 亦如满月罗睺吞  不能照世烦恼覆
 如清池水妙华敷  金山埿滓无能污
 如净空中星月满  解慧圆间垢消除
 譬如旭日照世间  千光晃耀普周遍
 如地如海穀宝满  得脱生死养众生
 恒处生死发智悲  常无常等无住着
 禅定总持清净水  牟尼王云善穀因
 斯即法身是如来  亦名圣帝真圆寂
 如水与冷不相离  佛果涅槃亦复然

论摄颂曰。

 果因及自性  异名与差别
 异相不染性  亦名常和合
 有无义一性  略说有十二
 菩提心之名  应知其次第

释曰。此是论体。

其中先示菩提心果。次明功能。从彼因起。因既起已即自性施设相貌异名差别。随受身处不被污染故。说为常和合。无别善法相应。住烦恼中名为无义。出缠清净名为有义。亦名一性俱涅槃故。十二种义次第应知。于中何者是菩提心果。所谓诸佛寂灭涅槃是也。亦非余者。何以故。微细习气悉已断故。言无生者。意成诸蕴本不生故。言无老者。寂灭功能增长殊胜至边际故。言无病者。一切烦恼习障及所知障俱永断故。言无死者。不思议变易无终尽故。言无蕴者。无始无明住地悉以断故。言无过者。一切身口意业无过失故。亦能超过一切诸功能故。彼由何得从菩提心。最胜方便不退失因。而能证得涅槃果故。何者名涅槃界。所谓诸佛不可思议法界之性转依法身。是涅槃界也。是故我今顶礼彼不思议菩提之心。因果增长渐渐明盛。如初月故。

复次菩提心种子者。一切世间善法穀生所依住处。如大地故。一切圣者法宝出处。如大海故。一切诸佛道树之所从生。次第之因如种子故。此是菩提心之果也。

复次何以得知彼因相应。如转轮王子。言净信者。即是菩提心种。言胜智者。即最胜般若能了一切。名之为母。三摩地者。以定为胎。一切善法安住其中。安乐为体。言大悲者。于诸众生起大悲故。于生死中不疲倦故。及能圆满一切种智。养菩提心。为乳母故。复次彼因和合菩提之心。应知有二。何者为二。一谓烦恼所染污相。二谓白法自性之相。于中染者。彼自性清净常心不染。而为客尘烦恼覆障染污。犹如火等自性清净为灰埿云尘等障蔽。譬如火与宝珠虚空及水自性不染。若离灰等。火等自性皆得清净。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自性之心皆同清净。为贪等烦恼之所染污。若离贪等则心得清净。复云何知白法之相亦皆清净。自性清净一切白法之所依止。一切白法亦从彼生。如苏迷卢山出生宝故。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技艺皆得圆满。获得四种大波罗蜜多。是故说为如来法身。如经中说。世尊。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彼如来法身。为烦恼随烦恼之所染污。自性清净心是异名说。如经中说。舍利弗。此善法如实真如法界自性清净心相应法体。我依此自性清净心。为众生故说为不可思议。

复次彼心于诸众生。为十种事无差别相。所谓无作故。无始不生故。无终不灭故。无碍自性光明故。以空智知一切法一味相犹无性故。无性即无相离诸根境界故。是圣者所行诸佛境界故。一切法所依染净诸法所依止故。远离于常染法无常故。远离于断白法不断故。此复差别略有三相。言不净者。即初说名为众生界。净不净者。即次说明为菩萨也。极清净者。说为如来。如经所说。舍利弗。即此法界过于恒沙。无边烦恼[穀-禾+卵]所缠里。无始世来常为生死波浪漂流。往来生灭恒处中流。说名众生。舍利弗。即此法界无边。厌离生死不住涅槃。一切欲界中住。行十波罗蜜。摄八万四千法门。行菩提行时。名为菩萨。舍利弗。即此法界一切俱胝烦恼解脱。度一切苦。远离一切烦恼随眠缠垢。证得清净最极清净法性中住。一切众生之所瞻仰。住一切尔焰地。得大势力无障无着。于一切法得自在力。说名如来应正等觉。是故舍利弗。无别众生界。无别法身。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此无二义文字差别。

此复云何。在不净时烦恼所染。犹如重云掩覆丽日。自性清净心无有染。客尘烦恼既除遣已。日轮晃曜遍满虚空。既有生老病死。云何复说此性为常。犹如火劫烧太虚空。空界无为本无烧相。法界无为亦复如是。老病死火无能烧坏。是故经说。世尊。世间言说有死有生。非如来藏有生死也。世尊。死者旧诸根坏。生者新诸根起。世尊。如来藏离有为境界相常住寂静。此之藏性既常住不变。未能发起云何得与佛法相应。犹如灯明及与煖色更无别相。法与法身亦复如是。如佛说言。舍利弗。譬如灯无二法功能无异。所为光明及煖色等不相离故。或如宝珠光明形色。如是如是舍利弗。如来所说法身不相离法。智慧功能所为过殑伽沙如来之法。如说。世尊。有二种如来藏空不空智。何者为二。世尊。所谓空如来藏。与烦恼[穀-禾+卵]和合无别不了解脱。不空者。过恒河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何故法身万德圆满功德具足。众生因何不得解脱。喻若莲华。邪见罗网叶所覆故。亦如真金。堕于疑惑不净秽故。犹如满月。我慢罗睺之所吞故。如清池水。贪欲尘垢之所浊故。喻彼金山。为嗔恚埿所涂染故。如太虚空。愚痴之云遍满遮故。如日未出。无明住地之所障故。六处大蕴胎藏中住。如器世间相未成故。如是无雨缘未合故。

 莲花金满月  池水金山空
 如日大地云  佛性客尘染
 烦恼覆功能  佛事无由作
 略说九譬喻  染净翻应知

由此如来法身亦复如是。一切烦恼客尘离障尽故。自性功能具足故。得成应供一切众生同共受用。证得常住寂静清凉不思议涅槃界。所谓说如来应正等觉。非异如来法身外别有涅槃。又如所说。众生界得清净时。应知即是法身。法身即是涅槃界。涅槃即是如来。如经中说。世尊。无上正等觉者即是涅槃。世尊。涅槃界者即是如来法身。世尊法身之外无别如来。世尊。如来者即是法身。此无有异也。即是苦灭等。是故经言。世尊。非坏法故名为苦灭。然苦灭者无始无作无生无起无灭无尽离尽。常住不动寂静自性清净。破一切烦恼[穀-禾+卵]。过殑伽河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具足。说如来法身。世尊。此是如来藏。未脱烦恼[穀-禾+卵]。名如来藏。世尊。如来藏者。是诸如来空智。世尊。如来藏。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见。先未曾见。昔未曾得。唯有如来得证。及破一切烦恼[穀-禾+卵]。修习一切苦灭道。是故如水与冷。觉性与涅槃无二无别故。或说一乘性欲。或不涅槃。又说同一法界。或小涅槃或中涅槃或大涅槃不尔。下中上因中转果应为一也。因既差别果亦差别。是故言。世尊。无有下中上者得涅槃。世尊。平等法者。平等智者。平等解脱者。解脱知见者。证得涅槃。是故世尊。涅槃界一味等味所谓明解脱味。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此是国宋藏。所谓法界无差别论。提云般若译者。今按开元录及贤首疏。则彼丹本五言二十四颂者。真是提云般若所译。而贤首疏所译者。又此论。录及疏中并为单译。而国宋两本与彼丹本。文虽有异义则无殊。必是开元之后。后代重译。但未知何代何人之译。此须待勘。而二藏直以此为提云般若译者错也。


上篇:大乘法界无差

下篇:因明正理门论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阇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卷上 阿僧伽作 后魏世佛陀扇多于洛阳译 大乘...

中边分别论

中边分别论卷上 天亲菩萨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相品第...

六门教授习定论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 无着菩萨本世亲菩萨释 三藏法师义...

取因假设论

取因假设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

佛说佛地经

佛说佛地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

【注音版】缘起经

缘起经...

菩萨戒本宗要

大贤法师义记序 大荐福寺僧道峯撰 吾观。悠悠群动。营...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一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后汉月...

戒杀四十八问

戒杀四十八问目录 释生物养人之疑(五问) 释俗见断杀之...

【注音版】思益梵天所问经

思益梵天所问经...

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

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 后汉外国三藏康孟详译 闻如是...

天台八教大意

天台八教大意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 前佛后佛。自行化他。...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五盖品第一 闻...

普陀山的「磐陀石」表何法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应该此时呢看到我身后的这块著名...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在佛家中,有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

佛教的四依法

四依法很重要。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

把心从外尘境界上收回来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养成随时摄心的习惯,我们常...

想要贵人相助,先学做别人的贵人

现在,大家都想要得到贵人相助。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做别...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菩萨,我们内心要面对很多的境缘,你...

杀生果报事例

众生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宝贵生命。不论是以强、中、弱哪...

四种毫无意义的修行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用十四个比喻来说明什么...

毒瘤恶疮该如何处理

龙鬼流行诸毒肿,痛疮脓血痛叵堪,至心称诵大悲咒,三...

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佛法传入到东土以后,一开始有点...

十四种不用花钱的放生法

一、吃素并劝人吃素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你能发心吃长素...

【推荐】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