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三

沙门一行阿阇梨记

转字轮漫荼罗行品第八之余

次下黄色时。当想ka 字作真金色。其焰亦然。是金色牟尼佛也(牟尼是佛都号)迦义是作业义。以无作故永离诸过。住此三昧害诸毒光明一切遍也。当入定依教者(用意谛观不散乱意也)次下青色时。当想摩字。彼上思惟麽字。谓于青色上想之也。即是度生死义。释迦牟尼也。此佛坐于大菩提座。一切佛用此字。除众生恐怖也。而降诸魔军众也。其字如虹之外轮有青莲之色。西方名虹为帝释宫也。其光亦尔也。余方便如前。次下黑色时想诃字。如劫灾大火之时。以太极盛故紫黑色之光。此字光亦复如是也。此是阿閦如来。其佛以大慈悲。为护一切伏诸障故。作毗俱胝怒形。兼作印拟于作诸障之者。此毗俱胝皱眉如前说也。余方便如前。此一段当在前。此尊名钵啰底(丁也反)哩荼(凶山日反)梵字也。此印举左手。申左脚屈右脚也。此是降伏通用也。作金刚忿怒形。不须作佛形也。此二尊通一切用身印也。次金刚有情金刚执我加持者。彼印或缚字。或于内入中台漫荼罗置之者。欲作谓师先定线道竟。欲入中台时。即自加持作金刚手也。然师以阿作己身。即同毗卢遮那之佛。不应自有所作务。故转作执金刚菩萨之身。以阿字本不生与缚字不相离故。得转用也。如是第二漫荼罗。亦本寂我加持力故。无二相应形佛空性形者。次复叹嚩字之德。以阿字义入中故。亦复本寂也。即是本不生义也。无二相应者。嚩字即阿字。无二无分理常相应也。以本寂之故。如来之形亦空无自性也。次二分天位。舍外漫荼罗三分。远界道弃舍。东面线申等者。谓每一院皆有三重。舍第一第二重。于第三院安神位也。次舍第二院。于第三院下色也。以上当在五色之前。义犹未了更问之。尔时毗卢遮那佛从三昧起。住于无量胜三昧。当于定中一切遍无能害力明妃一切如来境界生说者。如来前者住于甘露生三昧。而说此上法门已了。谓欲满足修真言菩萨诸方便令具足故。复从定起。更入无量胜三昧。无量胜三昧者。无量胜即是无能害义也。由住无量胜三昧故。感发生起此明妃也。此明妃名一切如来境界生。即是佛之境界也。诸真言行菩萨。由此明故即同如来境界。亦生如是不思议境界也。由入佛境界故。所作功德亦复同于如来也。遍一切无能害力者。无能害即是无障碍义也。非直遍于如来境界。亦遍一切声闻缘觉境界乃至最初发心之者。但能修此明妃之行。亦即入于如来境界也。南谟萨嚩怛他竭多者。归命一切如来等也。犹诸如来生。是故非一。以非一故云等也。萨嚩目佉弊也(二合)者。一切诸佛以为首望也(更问之)。阿娑弭无等也。以从一切如来境界生故无等也。又秘释此中阿字即佛本身。三迷是等。等同诸佛。即是等于阿字体也。钵罗弭(译为第一也以无等故即是第一更无过上也)秘释者。此钵字即是第一义谛。由上阿字同一切如来体故。即是第一义谛与如来等也。

阿遮梨(不动也由阿字故即同第一义谛第一义者即是言语道断心行寂处故不可破不可转也)伽伽儞(空也由不动故等同虚空性浮广大不可分别限量也)萨麽(二合)啰嬭者(寻念也谓寻念于阿字之义即是于恒恒时于常常时思念此义亦无间绝之义也)萨嚩怛啰(二合)奴揭底(遍至也由常思念如是义故能遍至一切处非直遍至一切佛亦遍一切声闻缘觉乃至初发心等处也)娑嚩诃(娑嚩自也诃是本也更问)

警觉诸佛令忆本誓愿也。如来昔立如是决定大愿。修此真言行者。皆当如持建立令速满所愿。我今如是修行故。警发诸佛。当念本所立誓愿也。次调彩色法。佛般若波罗蜜多作礼。诵此明妃八遍诵之者。谓调彩色将图彼如来本真之像。先当读诵大般若经敬恭供养。即是作礼义也。凡调色时须如是作也。又想彼色中字类(谓字作等)诵此字或百遍千遍也又诵明妃八遍也。师调色已。从定起绕已入中。于弟子想念。大慈悲力即师自作金刚及字印也。从定起绕漫荼罗发大慈心。即以此大慈悲力加彼弟子已。阿阇梨作成事金刚萨埵加持。嚩字施愿金刚等并之者。此阿阇梨以如来加持及阿字故。即是毗卢遮那如来。以如来自作成事所不应故。嚩字并施愿吉祥金刚者。是文殊也。次种子是麽字即空点也。用加嚩字为麽字耳。更以嚩字加持。作金刚萨埵身而画诸像也。当作时想同己身。如上说之。又诵此嚩字百遍或千遍等也。画大悲藏生漫荼罗。内漫荼罗安祥者。师如是自加持已。安祥而起入于中台。徐徐运布众綵。而作毗卢遮那之像也。其像本形。坐于白莲华座上。以发为冠不加綵饰。用极细绢为下裙。更用极细罗縠轻纱用为上服。令肉色相映内现也。身作阎浮金色。色之深金极光莹者是也。其佛缘身皆生光焰。相合为鬘连环不断。而遍身也。所以漫荼罗中须造此佛形者。为欲令彼弟子速生胜愿。及以加持之力成满一切智身故。先须造立也。复次造坛有上中下法。若弟子财力丰瞻堪能广办者。师即当作画色像之坛。为示本尊身印之相故。若力不能办而作字坛。即犯秘法隐覆之罪。若观弟子心。极殷重乃至不惜身命。尚能舍身而奉于师。何况当有所悋。然资力不办者。听作字漫荼罗。即于此置佛之处。但画作阿字。即是如来之体也。置阿字竟。中台之外院直东作阿字加大空点。又于东北自在方置于伽字。此伽字即是虚空眼也。是一切佛及菩萨之母也。次火方一切佛菩萨。真陀摩尼印。或置于字也(迦也)北方观自在及弥勒。贤劫一生补处菩萨以为眷属。置于娑字。南方金刚手等。或作形或作印(谓三股拔折罗)或作缚字也。又此中置字。与前坛方位或不同。问之。复彼分位三弃舍。一切执金刚诸印画。或彼字者多三弃舍。亦如前释。不异字印作[合*牛]字也。次罗刹方(西南方也)毗卢遮那下。画不动尊。石上坐手执刀及羂索。遍身焰鬘。一切作障者期剋。或但作印于上(印谓羂索及刀也)或作字者谓唅。次于风方(西北也)作降三世胜。害一切作障者。头光焰貌作大忿怒。如阎摩罗形。黑色于恐怖可畏之中。又极令之恐怖。当如是作极可畏形也。其手中转拔折罗(是三股金刚印也此是定)或但作字。谓(长诃字)次于四方画作四大结护。东方画作无畏结护(名也)身金色白衣。面少瞋状手持棒。若但置印者(但书棒印也)或但置字(嚩字也)北方作坏诸怖大护。白色右手持刀。着白衣并光。若作印者但画刀形。若字者作博字。西方难降大护。无有能制伏者。故以为名也。身作无忧花色(如此间深紫蜀葵花色也)所着衣亦赤。然少浅于身色。其面微笑在圆光中。其作观大会众之状。谓四方众会也。印但作其刀印。作字者谓索字。南方金刚无胜大护。犹若金刚更无有胜。故以为名也。复次金刚。是天帝释别名。然此大护。势力又过于彼相故为名也。其身黑色忿形皱眉。衣亦黑然稍浅于身面之色也。头上但作发髻。自身焰光也。手持棒。若但画印亦但置棒也。字作忏字也。上来四大护。皆须并置眷属。眷属即使者也。皆坐白莲华上。持真言者当如是而敷置之也。次出外向第三院。画牟尼王释迦种姓。着袈裟衣具足三十二相。是一切众生施无畏者(以教法利益一切皆令得无畏故)其印当置钵袈裟等(等谓鍚杖之类)若字者作婆字。此最为胜者。谓秘密胜上义也。次外漫荼罗。法界自性加持菩提心发趣者。作法界自性观也。法界即是如来之身。观自身即同一切佛法界身也。以此加持住菩提心心也(此发趣是向义至义修行义更问此一段)彼三分位舍。三作礼佛毗卢遮那寻念。如前调色者。谓置释迦已。次第二院当礼毗卢遮那。如前谓色中方便图画也(更问)东方作施愿金刚童子形(即文殊师利别名也)左手执青莲华。上置金刚。以一切璎珞严身。上妙细绢以为下裙。极微细縠以为上服。又令细于下裙身色映现也。身作郁金色。头上有五髻子。彼印但画青莲华。华上置金刚杵也。若作字者谓鑁字也。于文殊右边(北边也)置网光菩萨。一切身分圆满。左手执宝网右手执钩。若但置印者或画印或钩也。字者。谓染字也(但置此印得也)南方画除一切盖障菩萨。金色发冠(云无璎珞也)左手执真陀摩尼珠在莲华上也。若但作印者。置莲华上有摩尼珠。或但作字者谓噁字也。北方作地藏菩萨。色如钵孕瞿花。西方出此花。如此间粟穀之色。花房亦如穀穗甚香也。此菩萨手执莲华。以诸璎珞庄严其身。若但作印者但置莲华也。若置字者作伊字也。西方虚空藏菩萨。亦以诸璎珞庄严其身。身白色着白衣(其白衣色昧身作肉红与身色少异也)身有光焰执大刀。作彼印者但画大刀也。若但置字者作长伊字。然此坛中所少位次尚多。即云造了者。亦是上下互现也。造了时。阿阇梨先在门外坐。住法界兼菩提心。梵本云。次持诵者住法界。我即法界性。住菩提心。此菩提心即是法界性也。向东方而作金刚印(坛门向西开故师向东面也)造坛了。当坛面向东坐想同于佛。佛即是法界体也。既同诸佛。然后作度人事业也。作事金刚。谓诸事金刚。即是三股拔折罗印是也。凡言作金刚者。字身印皆悉作之。作佛亦尔。恐烦不广一一言也。次供养作殷勤者。更戒行人。应戒慎作之勿忘次第也。梵本云。当结金刚印。次作金刚事业。殷勤而供养。现一切佛救世者三昧耶。又现印三昧耶等者。三昧耶印众多。故云等也。供养及作佛等。皆作三昧耶诵三遍。作事多用处故等也。由作此法。即以此随所作心能遍一切方所。警觉一切如来。由佛本愿故。即皆警觉而作加持也。先念遍一切所。谓漫荼罗中。随方面一切诸尊运心普遍。若深行者。即是漫荼罗诸尊悉地方示三昧耶也。次外唤弟子令彼护净者。弟子先在门外唤之。请诸尊法。用二种使者成办诸事真言即得也。若最捷疾慧。一一用本真言印别请亦得。令近门向坛立。又当先教彼如法洁净也。此即请尊耳。次结界乃至发遣。皆在供养法中。准用即得也。既结护已为授三归。此三归谓印法也。初印护身。次法轮印护诸身分。次具有一印下当说之。初印印顶。次印印支分。上云金刚有情也。由此三印故。即是住菩提心也。作法界法轮印时。彼当一心作自体者。谓行者运心作此法界时。即观自身同于法界也。结印时。同彼印自体也。上法界自性印结之。彼法轮印次结。先想弟子髻中有阿字。然后以法界性印印之。以印桉之。自诵真言三遍或七遍也。次当以衣帛覆其面。师当发大悲心而愍念之。为令彼永度生死开佛知见故。其弟子尔时。亦当自发殊胜无上愿也。不空手作菩提圆满故。谓彼弟子。欲令无上菩提速圆满故。随上中下力分办。随其所有供养诸佛本尊等。或持宝华等而献之也。时师欲令弟子结护故。耳语教之。所谓令住菩提之心。别有说处也。彼既发菩提心。一心诚仰而住。师自作印。向其顶上着之(更问何印)。然后令掷花。当记彼堕在何尊之处。就一处本尊之身。又有上中下左右之殊。随彼所堕之处。而授彼相应印真言也。弟子法教。如是作三昧耶故。一切与(更问)尔时执金刚具德。又复问此佛灌顶法。愿佛自说者。请佛自说也。时佛住法界性中。告金刚手。谛听一心。我说此法令修行者。于此法中自在得。所谓令得胜上教法也。此自在者。亦是速得义又是自在义。是义与上所云多财名自在义不同也。我说一切诸法教。所谓最上自在摄者。谓心有愿求。悉能摄取自在满愿。如于一国自在所为必成也。阿阇梨如来本形意加持作彼印者。随彼上中下法。或作如来或莲华金刚部等。随彼所主之坛。而作彼形而为灌顶也。如来本形加持。谓阿阇梨以如来性加持自身。如来性即是本体也。或用彼印。谓以印加持。想自身以阿字遍支分。此阿字即是法界之体性也。由此庄严故即同佛身。方唤弟子也。若是得定阿阇梨。或已得法验者。所作任运成就。若不能如是者。当用印及想而作也。次引弟子将向大华王漫荼罗(谓坛外先作灌顶坛处也)四宝作大菩萨加持大瓶者。是中台四大菩萨所加持瓶也。以菩萨宝而用庄严也。次当作生一切支分印。而于弟子顶上灌之。凡灌顶时作此印。结已取瓶为灌也。若不以此印者。则法式不具。令彼弟子。不能住菩提心则有退转。与空洒香水无殊也。又复未灌顶前。于弟子顶十字缝上。想作闇字。其心中极想作阿字。又想阿字在于胸上。亦可但想阿字遍一切处用也。金色光发冠坐白莲华者。谓想彼弟子心中。作白莲华开敷圆满。毗卢遮那如来座于其上。然后灌之。

经云。仁者。即是毗卢遮那如来也。若以此法而灌顶者。即是同于十方诸佛。灌以法水而授法王位也。不尔者徒灌而已。无能为也。

密印品第九

尔时毗卢遮那佛。观察诸大会众者。佛已略说灌顶仪法了。将欲更有所说故。随观察十佛土微尘等大会。非无因缘。谓将说如来身密之印也。次即告金刚手。有印名为如来庄严具同法界趣标帜同者。言一切佛以此为庄严故。得成如来法界之身。若有众生行此法者。以印加持故。亦同如来法界身也。此印者即是法界之标帜。以此印故。标示法界之体。即名法界幢也。诸佛其由此严身故。于一切大会中。建此无上大菩提标帜幢。能令八部等众恶邪者远而去之。善根性者。亲近奉教修行也。汝可谛听极善作意。吾今将宣说之也。世尊今正是时。佛今正是时者。此两语有意也。初说迦罗之时。意言。今此四众无有支叶。纯是真实堪受大法。如来应机而说。正是其时也。次三摩耶之时。即时分之时。今正是时。说法时也 尔时世尊住于无害身力三昧者。佛为满斯愿故。复入三昧。此即是如来无量之身自在之力故。无能害也。住此三昧而发三明真言。其明名为无碍无害无等力也。由此三昧耶诸学者。得听闻得入正法。若不作者即不合入坛。亦不合听秘教也。若修此明即能得身净语净。所愿满足会于三身。故名为三明也。三力者。谓三世力或是三平等力也。无等力者。即此三力也。其明次当说之耳。

南麽三曼多佛陀南。阿娑迷(无等也)怛哩三迷(三等也)三麽曳(即三昧耶也)娑诃(警发也)

阿娑迷者。此明即以阿字为首。即同诸佛法身无相离相。当知此法身是无与等比也。三迷者。谓佛三身。谓法报化合为一身。教化众生也。亦体同阿字之门。无相离相故言等也。三昧耶者是不可越义。是无等三等。诸如来之所同说也。佛住三昧。说此明无害无等力。由此明故能入三昧耶。此三昧耶即是誓愿。犹如于勅。是三世佛本所要誓也。此法门难信难入难得听闻。由法不可遇故也。以是故三世佛同说此真言。以此三昧耶真言加被。得入听闻修行此法也。如尊之教不可违越。若不闻者。即不得入亦不得听闻也。娑诃是警发义也。以此真言警发诸佛。说此明时。诸佛即警发。而起加持行人也。此明力故能满诸地能令修者得现三法。谓成就有三法。谓本尊之力真言及印。此三法界即得成就也。次说手印之相也。不越三法道界者。此界是结大界之果。非驮都也。于界道当中而行故。名不越耳。今此中先说十二种合掌名相。凡诸印法。此十二极要。宜明记也。第一合掌。令当中心坚相着。十指头稍相离少许开之。此名宁(上)尾拏(上)合掌(此名坚实心合掌也)第二次以十指爪相当齐等。以指头相合。掌中心小不相着。名三补吒合掌(此名虚心合掌)第三又次以十指头相合。指亦齐等。然掌内空令稍穹隆。名屈满啰合掌(此云如未开莲也)第四次以二地指二空指相着。余指稍令开敷。名僕拏(收间反)合掌(此名初剖之莲也)第五次又以两掌仰而相并。令俱向上正相并铺之。名嗢多那(上)若合掌(此云露也)第六次又并仰两掌。与前相似。而令诸指相就稍令屈合之。如人掬水之状(勿令大屈也)此名阿陀(上)啰合掌(此云持水也)第七次又令十指头相叉。皆以右手指加于左手指上。如金刚合掌也(此云归命合掌)梵音名钵啰(二合)拏(上)摩合掌。第八次又以右手加左。反掌以十指头相纹。亦以右手指加于左手指上。名微钵哩哆合掌(此云反叉合掌也)第九次又以右手仰左手上。以左手覆在右手下。稍似坐禅人手相加之形。此名毗钵啰哩曳萨哆合掌(此云反背互相着合掌)第十次仰二手掌。令二手中指头相接而仰之。名帝(上)哩曳(入)合掌(此名横柱指合掌)第十一次又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指相接。名阿驮啰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第十二次又双覆两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头向外。亦同名也(亦云覆手合掌也)今此三昧耶印。先合三补吒掌(先以手相远渐近令相着掌内稍空者是也)。以二空指并而直竪之。勿令大低勿大傍侧。正令二空指向上也(其五指中小指名地无名指为水中指为火头指为风大指为空左手为定右手为慧也)亦可左手小指为檀度。以次向上数之头指为定。右手小指为慧度。以次向上数之头指为智度。此三昧耶印。若初修行作诸善品之时。若先不作者。不合作诸法也。非直作此。亦须诵前真言。作法。先以三摩耶印置顶上。诵前真言一遍。置其印于右肩。次置左肩。次置心上。次置喉上。每置时各诵明一遍。凡诵五遍而印五处也。然此真言有何功德耶。以此真言故。能除宿障以净自身。令身净故外障亦净。以外障净故诸障皆不得入。此即为大护也。由此不思议能护故。福任运增长罪自然除。诸佛警觉满其所愿也。又次法界生真言曰。

南谟三曼多佛陀南。达摩驮都(法界也)萨嚩婆嚩(性也)俱唅(我也)

达麽驮都是法界也。法界者即是佛身。下句云我者。言我即是法界也。又此行者虽未能即体真性。但作此印而诵真言。亦即体同法界也。其印以二空指内掌中。以左右手地水火三指。压而作拳。竪二风令直(两手各别作拳而竪风指也)先竪二指合当胸。即向里而转。令两手指。从顶两边。各近左右颊颈。而向里曳稍下曳之谓初竪指。稍令指头向下。指背向里。近头颊渐渐指头近下也。至心即散手也。凡诵真言作印。喻如耕牛二牛同进不得前后也。次更作印。先作反背手合掌。以二地指反相勾(令右加左上也)余水火风三指。以次亦反相勾讫。末后綟二空指。令至掌内相柱也。此是转法轮印。由作此印故。令彼身心清净。能现见十方佛转法轮也。真言曰。

南谟三曼多佛陀喃。伐折啰(金刚)怛麽(二合)俱唅

此真言上已释之(更勘)次作刀印者。刀喻利智。以能令除断为义。谓除恶见山峯也。如大山之峯撩乱甚多。烦恼亦尔。今作此刀印。由此印故(如上说之)。即屈二风指。令指头相对。以二空指并而压捻之。令如大刀之形即是也。其真言曰。南谟三曼多佛陀喃(如上)大刀无垢法。现俱生身见截断。如来信解生。无贪法生。此真言梵音诵之。在经中。此已注义竟。如上说也。此真言以初麽字为心。是我义。又是五空点字。即是遍一切处义也。今此中意。正欲害此我见也。当知此刀印。即是诸佛大智。能断绝诸见故。以刀截烦恼根。却即得无垢法现也。身见俱生之类。即是垢也。今断是垢竟。即休息邪。未休息更有胜法。谓除是垢已。当生如来信解(此义如最初解)如来信解。谓是何法。谓无贪等善根也。由此故次生诃字。是中诃字为因。为除是因故。傍有长阿之点。即是一切法本不生故也。下有邬故三昧。上有点为大空。诵此者。能令行者满三种身。以此字中有三义。即是法身现也。三藏云。西方尤秘印法。作时又极恭敬。要在尊室之中及空静清洁之处。当澡浴严身。若不能一一浴者。必须洗净手嗽口。以涂香涂手等方得作也。又作时须正威仪。跏趺等坐。不尔得罪令法不得速成耳。即次作吉祥商佉印。先作空中合掌(如前)屈二空指。以二风指压之。令如商佉形。作印已。即近口吹之。如吹螺之法也。此是满一切愿吉祥法螺印。由作此印故。即满一切善愿。宣说大法。能令十方普得闻知。此即是寂静涅槃印也。其真言归命同前。

萨嚩哆(遍一切也)暗

此是真言之心。一切法本来不生。上又有点。即是大空遍一切处也。此大寂涅槃之体性。万德寂然遍一切处也。次金刚不坏坐。印法先以二空指二地指皆相并。余舒散如开剖之莲。

经云。令如铎形也。次即改以地及空指相捻。中间六指并如旧舒散。其中火风指相合。水指单立即是也。此是莲华之坐。亦名金刚座。犹坐此座故。能生诸佛。诸佛皆由此坐。即名吉祥之坐也。故名金刚不坏座也。真言归命如前。

aḥ

此是真言之心也。此长阿字为行。傍二点为三昧。为令此法坚固故。故后有点也。然作拳法有其四种。第一如常作拳法大指竪之。此是一也。次以空指在于掌中而拳之名金刚拳。第二也。叉二手而合作拳。令十指出现于外。此名指在外拳。第三也(并右指加左)次以十指相叉。皆令十指头在于掌内。此名二手拳。第四也(亦右指加左上)次作金刚印。二手皆屈水指向掌内。以二风指捻火指背。而不相合。此即金刚印也(二空指并而竪也)由此金刚印。能坏无智之城。一切不能坏也。其真言归命如前 咒体但有吽(引)字(义如上准说之)。

次佛顶印。先作指向内拳。即申二中指令相并。次以二风指加于中指之背。而屈二空指令相并。即是也(其指向内拳即是指头向内也)此大印名佛顶。结此法印时即同仁者也。仁者谓如来也。谓作此印即同诸佛身也。此是真言。亦是具三昧解脱义也。初为因后为果。因是如来之行。果即是佛也(合加顶上更问)次如来豪相印。以智手。为出大指之拳。置于眉间即是也。作此印即同如来。豪相具足也。其真言归命如前。

aḥ (知也)haṃ (因也)jaḥ (生也)

以此不生之行净一切因也。阇谓生不可得也。次作如来钵印。左手持两衣角(其法取袈裟近手尖角及搭肩之角绕臂回入手中令二角如双耳也)仍以二手相重。令以右加左上。如坐禅手。引上令当脐。稍屈如重手承钵之形即是也。作此即同如来。持此袈裟诸佛标帜之仪。亦能令一切非器众生。皆堪为法器也。真言归命如前 婆 是有义。即三有也。以本不生故即离三有。三有本来不可得也。除此三有而得如来真实之有。谓诸佛法身也。次作施无畏手印。左手如前持衣二角。舒而当脐。右手指向上。而向外舒之。如拓物之像(如瑜伽中释迦印即是也)若作此印。能除一切众生种种怖畏。爱恚即时皆息。亦除彼未来种种大可怖畏也。其真言归命如前。

萨嚩他(遍也)誓那誓那(胜也)婆也那奢那(上声是除恐怖也)

遍是普义。即是遍一切处也。于一切处方便之中。而最为胜皆能胜彼也。初离异生等烦恼。次离二乘烦恼。故重言之。即是胜中又胜也。如来以此之故。能遍一切处。普除一切怖恼也。次如来满愿手印。左手亦持衣角。展之如前。右手向外舒而下垂。如瑜伽中。宝生佛印也。作此印时。即以如来之力故。一切佛满其所愿。皆得成就也。真言归命如前。

嚩啰驮(与也)嚩折啰(金刚也)怛麽(二合)迦(我也亦身也)

意云。愿诸佛与我金刚身也。亦是授我大愿之身也。此即是满其所愿。次怖一切为障者印。以右手为拳(大指出者)而舒风指竪之。当于眉间。以指头柱眉间也。云等引者。谓作毗俱知形。其面如忿怒。而心住一境不动也。此一切佛大印。能现如来威勐大势之力。恐怖一切为障难者令其降伏。亦能满一切众生所愿。行者结此印时。为障者莫不四向驰散。乃至大力天魔军众亦自然退散。如来证菩提道时。以此印即能伏诸魔也。真言归命如前。

摩诃嚩梨(大力)伐底。駞奢嚩梨(十力也)驮婆(二合)吠(得也)摩诃弥底[口*履]也(大慈也)发也

此真言诸佛大力也。此大力是何等耶。即是如来十力。一切力中最大自在也。如来云何得此十力。谓从大慈而得此十力。故言此力从大慈所生也。次佛眼印。先为拳。乃以空指压风地二指(其指屈之空指捻其甲上也)而申水火指。用右手作之。作已。用此二指柱于其眼。先加右眼次加左眼。以此秘密方便能净眼根。成就佛眼得见如来深密境界也。真言归命如前。

伽伽那(空也)嚩啰(愿也)迦卢拏(悲也)摩也(礼也)怛他揭多(如来也)斫吃蒭(眼也)

夫虚空虽无相无碍。而不能成办大事。今此如来之空虽无所依。而能成就一切胜上之事。过彼虚空不可为匹也。大悲体者。即是如来之眼。此眼从大悲生能生大悲也(更问)次如来羂索印。先作十指向内之拳。即舒二风指。指端相柱。屈而相接圆环之状。其二空指亦以右压左。双内掌中即是也。此印能缚一切为恶者。亦能坏彼令其除息诸恶也。真言归命如前。

係係

此中有诃声即是因也。兼有三昧义。此係是呼召声也。谓呼此成佛之因也。此因以本不生故离因果。即令此因净复净。

摩诃钵奢(即大索也即此离相之因以本不生故离因果相令此因净而复净之因是名大索)婆卢(普也)娑唠驮理耶(如空也言此大索广普如空无所不遍也)萨埵驮都(言此索广普作何事耶谓于有情中而持之除其痴故)费慕呵迦(痴也除破痴也)怛他揭多(如来)提目(信解生也亦是发诸佛本愿也诸佛行菩萨道时时于大恶尽度一切众生今以此因要当成就果令除此痴使究竟于佛果恒作佛事也)

又此索者从何而生。谓从如来信解中生。信解义如经卷初已说。如来以此信解之力。普门示现种种类形或作大忿怒事。或为持明之仙。具大力势折伏摄受无量众生。咸令获于如来妙果。即是大索广普同有情界义也。次作如来钩印。先以左手空指。压余四指之头令如环状。次以右手三指内于环中。右手大指加左大指之外。而屈入掌中。捻右手三指亦令如环状。舒右手风指。而稍屈第三节。令如钩形即是也。作此钩印。能召十方一切诸佛菩萨。皆令集会道场。亦能满足十地之位。况余八部之类未生善心者。而不来至耶。

阿(引行也)萨嚩怛啰(二合)钵罗底诃多(无碍义一切所害也)怛他揭多(如来)央俱舍(钩也)菩提折哩也(二合菩提行也)钵唎布啰迦莎诃(是涅槃义是满足也)

此中行者。谓由此行。能招诸佛大功德海也。如世间钩。则有处所分位。不能遍一切处而作钩召。今如来钩则不如是。普及一切无所不加。乃至能招大菩提果。以要言之。悉满一切如来功德。普召一切众生亦令得此道也。故次句云遍一切害(害即是钩取残之也)遍害一切不调伏者皆令于菩提之行而趣妙果。而得满足也。次如来心印。作法皆准于前。唯加舒火指。此所舒二指。皆屈第三节是也。真言归命如前。

诺(上)怒(智也)那婆(二合)缚(生也)

即是诸佛之智。此智不从他得。还从佛心生也。

次如来脐印。亦准于前加舒水指。凡舒三指亦屈第三节也。真言归命如上。

阿没[口*栗](二合)覩(甘露也)嗢婆(二合)嚩(生也)

甘露者智智之别名。能除身心热恼。得而服之不老不死。可以喻于如来之智也。今以此智除一切众生热恼。令得常寿之身。此甘露味亦从佛心生也。次如来腰印。亦准如来钩作之。内风指而舒水指为异耳。此水指不须屈第三节也。是右手水指也。真言归命如前。

怛他揭多(如来也)苏婆嚩(生也)

当知此智印。即是从如来生也。凡印真言皆自呼其义。他皆放此。次如来藏印。先作三补吒合掌(空心也)水风二指皆屈入掌中(合指相对当)其二手火指直申。而令指头相合。二空指并而压于风指。二手地指亦舒。勿指头相到。而稍屈之皆令曲即是也。

[口*蓝][口*蓝]落落

啰是无垢义。上点是大空三昧也。第一除凡夫二乘障。第二住于如来甘露之空也。次二字傍二点是净除义。第一除凡夫垢。第二除二乘垢也。次结大界印。准前如来钩印法。但二手各举水指。令直竪即是也(更问之不分明)此中大界者。谓从发大菩提心乃至成佛。于其中间不令间断。不复生死不退菩提。即是大界义也。真言归命如前。

丽(离相三昧)噜(噜音二罗各乘相也)补(第一义也第一义不可得也)履(离垢也)微(离缚也)矩(矩音作也)丽(离相也)

此等皆是三昧。如来以此诸三昧而为庄严。更无过上。此是诸佛大界也。

次作大护印。准前如来藏印。申二水指令指头相柱如峯。其二火指头亦相拄而稍屈。微如莲环之状。又开二空指。相去二寸以下即是也。真言曰。

萨嚩怛他揭帝弊(归命一切如来等也)。萨嚩婆也微(上)蘖帝弊(能除一切怖障等也亦是叹佛归命也)。毗湿嚩目契弊(种种门也亦是巧妙之义诸佛巧现种种功德门也)。萨罗嚩(二合)他(遍也谓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方所也)唅欠(诃是因义欠是空义也点又是空以此空净一切因又复空者此空亦空也)啰乞叉(拥护也非但护于二乘亦护一切诸佛诸佛由此故不舍有情常作佛事无有休息不住寂灭也)麽诃麽[口*(隶-木+士)](大力也即是如来十种智力也)萨嚩怛他揭多(如来也)奔抳也(二合)宁啰社(引)帝(生也言此力从如来功德生也)。[合*牛][合*牛](第一恐怖其障也第二为令满佛之三德故重言谓极怖之也)。怛啰吒怛啰吒(摄伏也伏内外障又为成佛法身故重云之也)。阿钵罗(二合)帝诃帝(是无害也无障义也)

此名无堪忍大护。由彼威光勐盛。如初生小儿不堪视烈日之光。亦此如是。一切不能堪忍而敢映夺之者。故名无能堪忍大护。以此护真言之行者也。

次如来普光印。二空指并而屈入掌中。二风指直竪(各不相着皆直竪之)。二火指头相合。稍阔其节如铃铎形。余指同前即是也。真言曰既命如前。

阇嚩啰(阇者生也嚩缚也罗相也侧有阿点与不生义同无相不生也)摩履儞(摩是我也有长阿声履是想也想义即观也离有观无观也)怛他揭多。(此是如来光也如来光以从无相无观等义中生也)

次如来甲印。作三补吒合掌。以二风指傍置中指背上而并烈之是也。其真言阙之更勘本。如来舌印(亦阙之勘本)如来舌真言曰归命如前。

怛他揭多誓诃嚩(二合舌也)萨[帝*也](谛也)达摩(法也)钵啰底瑟耻多(性也)

如来者即是如实也。犹如来舌常作如语不诳语不异语。以如是真实故常住也。

次如来语门印。准前印。即作三补吒合掌。即以水指风指头聚合于掌内。以二空指并压之其二地指二火指并直。而头相并尖如蜂形即是也。真言归命如前。

摩诃嚩迦怛啰(二合此是语也)毗湿嚩若耶(种种巧智也)摩诃驮耶(大广也)

谓此语从如来无量门巧慧而作。此智广大无量也。

次如来牙印。作三补吒合掌。屈二风指入于掌内。令指节背并是也。真言归命如前。

怛他揭多能(去)设吒啰(三合牙也)啰娑啰娑(味也味中之味故重言之即如来法味也)揭啰(此字与前句相连前句未有阿声与阿相连也是胜上之义胜上之味也)三钵啰博迦。(得也)怛他揭多(如来)毗奢(上)也(境界也)三婆嚩(生也谓此胜上之味从如来境界生也)

次如来四辩印。作三补吒合掌。以二风指勾曲。当二火指背上。头勿相着即是也。如来由此印故。处众无畏为人演说正法。乃至于一字中含无穷义。此辩才不可穷尽也。真言归命如前。

阿轸[帝*也](二合不思议也)那步(二合)多(奇特也)曷鲁婆(语之分段也亦此奇特也)嚩迦三曼哆(普至也。佛以一音说法。普至一切众生之前其所至处。各各自谓佛同我音为我说法也)毗输(上)陀(清净也)萨缚啰(言音也。由所发言离语业麁恶等过。微妙清净令人乐闻故云清净言音也)

次如来十力印。屈地空指在掌中。令头聚合相柱。余指作三补吒合掌是也。真言归命如前。

[合*牛](是三德也。摩是空也。点是三昧也。阇是生义又招召也。更问得招。此印能持如来十力也。此之三字合在句后。如大本中也)驮(入)舍嚩兰伽(十力身分也。其兰字以上是十力。即此兰字长阿声。与伽相连是身分也)陀罗(持也)

即是由此智印之力能持如来十力支分也。

次如来念处印。作三补吒(此皆如未剖之莲。极空中合掌也。更捡前文勿令错也)以二空二风。聚相捻即是也。其捻法。当令四个指指甲相到耳。真言归命如前。

怛他揭多悉密[口*栗](二合)底(丁以反念也如来念也)萨埵係多(众生利益也)弊庾(二合)驮揭(二合)多(生也起也)伽伽那三麽(虚空生也)阿三麽(无等也)。

言此念与虚空等不可限量。然又虚空不得为比。故复云无等也。所以然者。虚空无所有性。不能为一切众生作大利益也。

次一切法平等开悟印。作三补吒合掌。以二水二空指聚而相捻即是也。真言归命如前。

萨嚩达摩三曼多(一切法平等也)钵啰补多(至也得也至得一切平等也)怛他揭多(如来也正义谓如去也)奴揭多(随也如也。谓随诸如来也。同彼得如是开悟也)

次如意摩尼普贤印。所以名普贤者。以此菩萨所有三业普皆贤善。诸佛菩萨之所赞叹故也。其印作三补吒。以二风指转加二火指之背后。当节令圆是也。余如常。真言归命如前。

三曼多奴揭多(平等望也)吠啰阇(无垢也无尘也)达摩涅阇多(法生也言此无垢从法而生也)摩诃摩诃(此义重言此犹如言天中之天也。诸菩萨等供养于佛。佛转供养普贤。犹普贤身与三世佛等故。此即大中之大。供养中供养也故重言)

次慈氏印。作三补吒。而屈二风指。令指头至火指根下。二空指并而厌之。余如常。此印如窣都波形者。以持一切如来法身塔故。犹如观音持佛身也。真言归命如前。

阿誓担(古云阿逸多。此呼其名也。其义谓无胜也。一切爱见烦恼乃至二乘等无有胜之也)社耶(得胜也。于无胜中而得其胜也)萨嚩萨埵(一切众生也)阿世耶(性也)奴揭多(知心起也。起即是知义也。谓知一切众生性也。字阿阇梨云此是弥勒种子字也)

次虚空藏印。虚心合掌。以二空指并屈入于掌中是也。真言归命如前。

阿迦奢(空也)三曼多(等也等于虚空也)奴揭多(得也前云知义起义。此中云至得义亦相会也)髀质哆[口*蓝]麽嚩(二合也此麽即是点。以加啰字之上即为多蓝也)啰(髀质多是种种义。麽嚩罗是衣义也)驮啰(着也。谓着种种衣也。如虚空无色而能现种种形。此菩萨亦尔。犹如虚空而能满种种愿现种种形利益众生也)

次除盖障菩萨印。三补吒合掌。以地水指皆屈入掌中。余如常(其地水指合甲相柱也)真言归命如前。

阿。萨埵係多(阿是能除义。係多是利益义。谓利益众生也)骠也(二合)嗢揭(二合)多怛囕怛囕。囕囕(是除义。亦是开发其善性令现也。如上所谓除着除其何事。谓除四垢也。凡夫爱见垢一也。声闻垢二也。缘觉垢三也。菩萨垢四也。除众生垢故入声闻位。除声闻垢故入缘觉位。乃至除菩萨垢故入清净位也)

次观音印。初作开剖合掌。以空指地指聚而相捻。余六指散之。其火风指皆并相着。水指独立即是也。

萨嚩怛他揭多(如来也)阿嚩卢羯多(观也谓如来之观也)迦卢拏(悲也)未耶(体也言以大悲为体也。身心内外纯以悲为身也)啰啰啰(三垢也)[合*牛]阇(若也反。此[合*牛]字谓行解脱大空为三也。阇是生义谓从缘生法也)

此中如来观者。言菩萨虽未成佛。而见等同于佛。由见蕴性故得观名也。唯以悲为体。此悲从离三毒得无贪等三善根。而生成三解脱也。故有三啰字也。

次大势至印。作三补吒合掌。屈十指相柱令周圆。如未剖之莲也。此未开莲。即是如来宝箧。犹开敷已而却合故。真言。

瞻(是生也)娑(是等智也更问)

离世间主又超菩萨生住平等智中也。

次多罗菩萨印。先作指向内相叉拳合掌。即竪二风指头相合如针。二空指并竪压之即是也。真言曰。

多[口*(隶-木+士)](呼彼也)多利尼(上声。渡也。犹如渡人于大河置于彼岸上也)迦嚧拏(悲也)嗢婆(上)嚩(生也。由此菩萨从悲而生。亦渡众生到于悲处也)

次毗俱知印。如前向内作拳合掌。其二风指亦竪之。但参差相压。令右指压左即是也。其形势大同多罗。但参差指为殊耳。真言。

萨嚩婆也(一切恐怖也)怛啰萨儞(亦是恐怖也。于一切恐怖之中。又以恐怖而恐怖之。令彼退散也如见不调伏者。又以刚强残威势而降伏之。令不得为非也)[合*牛](三义如上)泮吒也(是破坏义令彼诸怖退散也)

此真言毗俱胝持诵母者。于诸持诵之中犹如于母。功能最尊也。

次白处菩萨印。双屈二水指入掌。其二空指亦并而屈之令相到。余作三补吒合掌。真言。

怛他揭多肥舍耶(如来境界也)三婆嚩(生也言从如来境界生也)钵昙摩(二合)摩里底(鬘也严身具也。此即能生诸佛佛功德以为庄严。庄严法身也)

次马头印。作三补吒。屈二风指合甲。去空指根下。挟一麦许不相着。其二空指并竪。稍仰其甲头是也。真言。

佉驮耶(噉也言噉食诸障也)畔阇(打碎也)萨破吒也莎诃(谓打击此障令四散也)

次地藏菩萨印。作向内相叉合掌作拳。申地水指令头相合(如峯刃也)二空指直并而竪之。真言。

诃诃诃(离三因也。谓声闻缘觉菩萨之因也。凡此中诸真言。皆自说本尊之德行。此总持地藏菩萨之德也)苏哆奴(妙身也。内身极净故名妙身即法身也)莎诃

瑜伽者住(谓行者作如是印也)。

次圣者文殊印。先作三补吒。以二火指反压二水指之背。二风指屈之。与空指头相捻即是也。真言。

係係(此中诃声因也谓离二因即是超度二乘境界也。亦是呼召之声也)俱摩啰(童子也。破坏诸魔亦名俱摩啰矣)毗目底(解脱也)钵他悉体(他以反)多(道也言住何处。谓住解脱之道也)萨末啰(念也)萨未罗(念也)钵啰底惹(而战反。昔所愿也今念昔所愿也尊者昔所愿。悉渡一切众生令与我无异事。是故今当忆昔誓故也)

次光网菩萨印。以左手作拳。而申风指稍屈第三节。令如钩形。空指竪压火指即是也。

係係俱末罗(释如前)摩耶揭多(摩耶幻也。揭多知也知一切法如幻也)娑(上)嚩(性也)婆嚩悉体(他以反)多(住也了知。诸法皆如幻故。即住诸法实性本性中矣也)

次无垢光印。舒左手一切指。皆令稍屈第三节即是也(空指亦竪并小似屈而已)。真言。

係(呼也)俱摩罗(如前)肥质多啰(种种也)揭底(行也谓种种行也)俱摩啰(谓本誓愿。当普门示现身种种。以种种行而利一切。或现童子身或现壮年身或现老年身也)摩奴萨末啰(忆昔所愿也。圣者昔于佛前立此愿。愿愿如此愿当忆念之也)

次继室尼印。先以右手作拳。而申火风指令并合直竪。其空指亦竪而相并也。真言。

係係(如前)俱摩梨鸡(童子作女声呼也亦是文殊之三昧也)若(上)那(奴干反与愿也)萨末罗(忆昔)补罗底然(本愿也。此意言。尊者于文殊处。所得胜愿本所愿妙愿。今亦授与我也)

次邬波继室尼印。先右手作拳而直申火指。其大指亦竪之(如常大指向外之拳。但申中指耳)。真言。

频(去)驮耶(穿也)若那(智也前句末有阿声相连即是无智也。言以妙惠穿以无智。达于实相也)係(呼也)俱摩哩鸡(童女也亦是三昧。以女声而呼名之也)

次地惠幢印。先以左手作拳(亦是大指在外之拳)而申地水二指即是也。

係(乎也)萨末啰(忆念也)若那(智也言当忆此智也)计都(幢也由此妙惠幢故摧诸魔今当忆念令我亦尔矣也)

次召请印。以上来五菩萨。皆文殊使者也。右手作拳(亦是大指在外者也)而屈风指令圆屈如钩。与空指头少许不相到即是也。真言。

阿迦哩囇(二合)邪(招召也召请也摄召也。皆是钩来至此之义)萨鑁(上)俱嚧(一切作也。一切取与等皆是也。谓如尊者文殊所招召之事。皆当作之)阿然矩忙啰写(指此圣者之身也)

次诸奉教者(亦是文殊奉教者。与使者少异也)先作向内相叉合掌拳。而申二风指。头相合而屈第三节。二空指亦竪并也。真言。

阿(行也。傍有点。谓示忿怒形也)微三昧耶儞曳(满愿也。希有之事无所不成也。能令一切希有奇特之事皆得满也。曳声即指此尊者也)

次憍都褐罗菩萨(此议谓除疑也。或除垢也。如大众人皆有所疑怪之事不能决了此菩萨即往其所而断其疑网以能为不请之友常断一切众生疑惑。故以为名也)。其印作向内相叉拳合掌申二火指头相合。屈第三节即是也(二空指如常在外竪也)。

肥末底(无惠也谓所不了知也)製(去)驮迦(截断也。截断无知令智惠生也亦是决断之义也又是断坏之义。犹如能断金刚般若之义矣)

施无畏菩萨印。作施无畏手。瑜伽中(如释迦印也)申臂向上。令掌外向即是也。此印示行五法也。地为信水为进火为念风为定空为惠。诸佛菩萨以身口说法。今此印是表此五根力也。真言。

阿婆演驮驮

即是无畏施也。以何法施无所畏耶。谓住阿字门离一切生。尊者所愿已满。我等未得。愿施我及一切众生也。

次除恶趣印。即如前舒手令掌向上。而令向上举之即是也。真言。

阿骠(波庾反)驮罗拏(举也)萨埵驮都(众生界也)

此义者以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故常在三恶趣中。今圣者已得如是五力。愿举之令得清昇也。所以者何。尊者已自能拔出。亦当举一切众生界也次救护惠菩萨印。如前舒手置心。当以掌向身而掩自心。大指稍竪向上耳。真言。

係(离因也又呼召警发之义也)摩诃摩诃(大中之大尊中之尊也)萨末罗钵啰底然(本愿也。本愿除一切苦。以除苦故云为救护。今呼彼名令忆本所愿。而救护一切也)

次大慈生菩萨印。如前无畏施手。以空风指相捻。如人持花之状。余三指竪而向上即是也。真言。

萨嚩(自也)制妬(心也)特揭(二合)多(生也言此慈从自心生不从他得故名大慈谓从自性清净心生不从大种心生故名自心生也)

次悲念菩萨印。如前舒手覆掌掩心。而屈中指当心而拄之是也。真言。

迦卢拏(悲也)未卢(二合更问界也)尼多(上念也)

此意言尊本愿除一切苦。今当忆念也。然此菩萨名悲念者。意由未尽。其意者言。此菩萨系属于悲也。如人被他执持故不得自在。此菩萨身心系属于悲。为悲所持故不得自在也。又如人役属于王不得自在。此菩萨亦尔。常为悲所牵不得自在。犹此义故。当念本愿救一切众生耳。

次除一切热恼菩萨印。作与愿手即是也。谓舒右手仰掌垂下之。如瑜伽中宝生佛印也。真言。

係(如上)嚩啰驮(与愿也以离因之法而满一切众生。愿也)嚩啰补啰补多(二合。先得也。若不先得所愿。云何能授与人耶。犹先得所愿皆自满足故。今忆本所愿。而与一切众生。令除一切热恼也。所以者何尊者本立誓愿志求佛道。今已得之故当忆本所愿广度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

次不思议惠菩萨印。以施无畏手。空风指相捻如执珠之状也(其手当侧之如拟人合指捻珠。珠向上也。又中指稍相离而向内。余二指并竪之也)。

萨缚阿奢(一切愿也)跛梨补啰迦(满也。谓令满一切众生种种胜愿如如意珠也)

次地藏菩萨旗印。先作指向内相叉拳。申二火指竪之。令指头一寸许不相到即是也(二空并竪如常也)计覩是旗也。此印如旗也真言。

诃诃诃(离三因如上也)吠萨末罗(希有也。一切有情常有我想恼。截念之我想即除。此为希有也。亦是希奇义也)

次宝处菩萨印。右手作拳(大指在外者)即舒地水火指并竪之即是也。

係(如上)摩诃摩诃(大中大也)

所以名宝处者。如宝生于海。从彼处生故名宝处也。如宝在海。从彼而有故得名也。

次宝手菩萨印。右手作拳。以空指压诸指而直申水指竪之即是也。真言。

啰怛奴(二合宝也)嗢婆缚(出也宝从手出也。言此圣者从宝而生。从何宝生耶。谓从菩提心宝而生也)

次持地印。作二手背反相叉合掌。右仰左覆指头相压。即以大小指相糺也(谓左手大小指向上而以右手大小指向下相句压即是)。真言。

陀罗尼(地也。以地能持一切物故以为名也)陀啰(持也。持诸佛地荷负众生。故以为地。亦令众生皆得此地名也)

次宝印手菩萨印。先作向外相叉拳。申二火指令头相拄。大小指皆并竪之。其二风指当中指背。而句屈之。勿令着中指背。状如五股金刚即是也。真言。

罗怛那(二合宝也)涅誓多(生也从诸如来宝而生也)

次坚固意菩萨印。如前五股之状。令诸指头併相着即是也。真言。

缚誓罗三婆缚(从金刚生也。亦从于金刚不可破坏智印而生。故以为名也)

次虚空无垢菩萨印。作三补吒。以空风指头相捻令合聚是也(与如来刀印同)。真言。

伽伽那(虚空)阿难陀(无量也)娱折罗(行也无量行同虚空故名也)

次虚空惠印。如前转法轮印同也。真言。

折羯罗(轮也)伐底(转也)

言圣者先以得是法轮。愿为一切众生故。转此法轮也。

次清净惠菩萨印。作三补吒。双屈二空入掌。以二风压其背上(其风指环屈。令甲相向即是也)。

达摩(法也)三婆嚩(生也)

言此菩萨得自在同佛境界从法而生。故名法生也。谓从自性清净之法而生也。

次行惠菩萨印。同观音莲华印即是也(空地相捻六指开敷如上也)。真言。

钵昙摩(二合莲花也)阿赖耶(藏也藏即菩提心也。从彼胎藏而生也)

次安惠菩萨(或云住惠更审也)作向内相叉拳合掌。申二风指竪之。头边少许勿相着即是也(二空并竪也)。印此与多罗菩萨相似。但小开耳(与前异更问)。真言。

若那(智也)嗢婆缚(生也从智而生)

次执金刚。如前作五股印。其二风指去火指上节一麦许即是也。真言。

室战荼(战字有遮声。是生死义。谓离生死也上有鲇是大空言此生死同于大空也荼是战敌义也犹离生死等于大空。是以无能对敌之者也。句义战荼是暴恶也)摩诃卢瑟拏(大忿怒也。如上所说无能敌者。所以为忿也)吽(长声同前三解脱也)

以如上之法恐怖众生。令离生死得三解脱也。

次摩麽鸡印。如前五股金刚。其二空指二地指皆入掌中。亦右压左。即如前向内叉合掌无异。但火风指如金刚也(金刚母也)。

怛栗吒怛栗吒(此中多声。即是平等同于如如理。是三昧也是离我慢也。住此如如。所有我慢自然无也。再言之者最极之义意也)社也底(胜也。谓以如如无我之法。降伏一切障难。令恐怖而伏之。即是战胜义也)

次金刚商佉罗。是金刚连璅也(大智之璅也)。如前作转法轮印是。以地水火风指相句。即向下旋转向里转之。当于胸前令二空指向外。其二空亦令右压左相勾也。真言。

[合*牛](三称如前)畔陀畔陀(缚也。谓离二种缚。即是烦恼所知缚也)母吒也母陀也(如壮士捉缚无力人戾渐至颈令身分破坏。令碎二障亦复如是。故以为义)伐折噜(金刚也)驮吠(生也从于大智而生也)萨缚怛啰(一切处也)钵罗底呵低(无有能害也)

次金刚月黶忿怒印。此金刚在佛额豪相而生。故以为名豪相明净犹如满月。故号月黶也。如前五股金刚印。屈二风如勾而捻二空。令少屈不相捻着即是也(与前异也)。

颉唎(二合。离因无垢傍有点极忿义也)[合*牛](三称也)泮吒(极令除故)

次金刚针印。作向内相叉拳竪二风指头相着令如针状。其二空指并屈而入掌中。真言。

萨嚩达麽(一切法也)涅鞞(上)达儞(穿也以金刚慧针。贯达一切法也)伐折啰素胎(金刚针也。以何物穿之。谓以金刚智针也)嚩啰提(与愿也犹先愿力故今得此愿。亦当令一切众生皆达诸法源也)

次金刚地捧印。作向内相叉拳。二空并竪之为拳。并二肘相近稍高竪之。以象槌形也(举向右边。如欲瞋打状也)。真言。

萨普吒也(散也。以金刚慧槌击三毒缚。令散分破坏也)三婆(上)吠(生也。谁能作此事谓从金刚生者乃能作也)

次难胜金刚印。右手作拳。竪风指而当心上。左手作拳(皆大指在外)直舒臂。令拳稍高与头齐也。以一切魔不能娆乱胜之故得名也。真言。

杜达里沙(去难降伏也)摩诃卢瑟拏(大忿怒也以何法而伏众魔。犹有大忿怒也)佉陀耶(食也食一切烦恼等障结也)萨嚩怛他揭多阿曳然(一切如来教也)俱卢(奉也。谓奉一切如来教当随教勅而作也)

次相向金刚。犹与难胜相对挟门。故得名也。其印如上(唯翻右为左耳)。

係(如上)阿毗目佉(相向也)摩诃钵啰战荼(极大暴恶也)佉驮耶(食也)紧只罗拽细(何不急速也)三昧耶(本誓也)摩奴萨末罗(忆念也。本于一切如来前。立三昧耶誓。噉一切烦恼。今何不忆本所愿急速作之也)

次如前佛钵印。即是释迦佛钵印也。真言。

萨嚩吉隷铄(一切烦恼也)涅苏达儞(掘也如利钁直下令彻底)萨嚩达摩(一切法也)钵啰钵底(得也谓于诸法而得自在也)伽伽那三摩(虚空等也。以于诸法得自在故等于虚空。以此法而掘烦恼也)

次如前毫相印。即释迦豪相印也。次以右手五指。聚捻之置于顶上。此即一切佛顶印也。真言。

鑁鑁(鑁音嚩也。二嚩谓烦恼所知之缚悉令如空也)[合*牛][合*牛][合*牛](离三因得三空证三昧也)

次左手作拳舒风指火指。以空指压地水指甲为刀鞘。其右手亦如是作之为刀。内刀鞘中。即不动尊印也。其鞘手仰刀手覆也 降三世印。如五股金刚(更问)。

次佛眼印。作三补吒。双屈地水入掌。竪二火令如针二风指转。捻二火指第三节上。由如眼形。二空指并竪稍屈。令当二中指下。使指头如竪眼之形。即是三昧也。其地水指如向内合掌之法。如前名为佛母印。此中名佛顶印。亦名佛菩萨母印也。

次白伞佛顶印。散舒左手。令指头相去各寸许。以为伞。右手作拳。而竪风指为柄。以柄柱左掌心是也(凡言作拳者皆大指在外他皆放此)。真言如前耳。

次作胜佛顶印。如前刀印是也。谓作三补吒。火指竪合。风空相捻即是也。

次最胜佛顶。如前转法轮印即是也。

次除业佛顶。如前钩印即是也。谓作向内相叉合掌。而屈右手风指令如钩形。二空亦右绞压左。今单手。即右手为拳。竪风指稍屈上节。

次火聚佛顶印。同前佛顶印也 广生佛顶印。如前五股金刚印也。

次发生佛顶。作莲华印(即前观音印也)无量音声佛顶。作商佉印如前说(谓三补吒双屈二空以风并压之)。

次豪相印。以右手为拳。便以风指于眉间柱之。名真陀摩尼。即是毫相印也。

佛眼印如前佛母印作之。是中少许异者。谓开空指令去火指背。一麦许不相着。如似五股之形即是也。

次无能胜明王印。右手如执莲华印(风空指头相捻。火指垂屈当中。地水指正竪即是也)直舒左手五指向上。而向外托之(指头舒散也)。其手稍令高于头即是也。其立如前钵栗底(丁也反)哩也。

次作内相叉拳。其二空指相并而为拳。极相离开而屈之。其节如钩。此名为口状也。即是无能胜明妃印也。

次舒右手而托右颊。稍侧头就手少许相去即是净居天印(此是思惟手也一名自在天)。

次同前自在天。舒右掌。其中指稍亚头向里共头指稍作烈形也。即普花天子印(手当胸前侧之次脱一天子印)。

次亦如前舒右掌。而以风空相捻。如持花形。即满意天子印也(余三指相并合之也)以上并净居天子耳。

次地天印。先合掌其十指头。并屈而相捻令圆屈之。空指令入掌内。其形如瓶子即是也。

次如前施无畏状。而曲屈空指令当掌中。即是请召火天印也。

次两手各以空水头相捻。余指端直双掩两耳。遍声音天印也。以火风两指头掩两耳也。此合在地天前。谓其声令众普知也。亦是净居天也。并净居天印合为五天也 作施无畏手。以空捻地指第二节。即一切仙印也。从此下与经列。第二也。此是普一切仙也。先大指捻小指第二节。其三指竪并也。如其次第。先开头指次开中次水。与地少相离。次即放散五指。此是五大地仙也。依经次第也。

次阎罗印。作三补吒二风二地屈入掌。令头聚合。以二空捻二风背节(当第二第三间也)其空指头稍屈令合以二空当火指是也(是坛荼印)。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三

 

上篇: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下篇: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疏部目录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一部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一部 大安国...

法华游意

法华游意 胡吉藏造 开题序 盖闻无上调御一切种智,内...

阿弥陀经通赞疏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 详夫理绝众诠岂...

观音玄义记

观音玄义记卷第一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知礼俯伏惟念。早...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宋耆山沙门遵式述 维安养宝刹大...

佛说申日经

佛说申日经(开元录中无法护译,恐是支谦误为法护) 西...

施食获五福报经

施食获五福报经(亦名佛说施色力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

诸佛要集经

诸佛要集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起世经

起世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阎浮洲品第一...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诏译 如是我...

【注音版】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佛藏经

佛藏经卷上(奉入龙华经一名选择诸法) 姚秦龟兹三藏鸠...

善良的心不因被欺骗而改变

常常听到有人埋怨好人难做,也有不少人一味放大好人没...

佛陀开示不能吃肉的原因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佛说:为什么学大乘菩萨道的人不吃...

佛学常见辞汇(一画)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块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

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

(一)对治生死业障。 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要处理的第...

念佛摄心法从钝功夫做起

摄心的方法你不要去看他的目的,目标很好,你看一个演...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一般简称为《华严经》,大方广是...

肉食主义的逻辑悖论

从童年到成年,一遍又一遍地,大众被告知吃肉是正常的...

极乐世界是快速成佛的地方

有人说成佛一定是在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精进修持后还...

人体内的毒素来源于何处

1、蛋白质产生的毒素 蛋白质摄入过量,不仅会造成肝肾...

资源有限而欲望无穷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

善业不能改变烦恼,但善根不一样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

佛教的规矩是否是有男尊女卑的现象

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