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八大人觉经略解

蕅益大师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明 蕅益释智旭解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今初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不论在家出家。但是归依于佛。即为佛之弟子。既为佛子。即应恒修此八种觉。言常于昼夜者。明其功无间断。言至心者。明其亲切真诚。言诵念者。明其文义湻熟。记忆不忘也。八大人觉。释现结叹文中。

二别明即为八。初无常无我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此入道之初门。破我法执之前陈也。先观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等。则于依报无可贪著。次以四大观身。地水火风互相陵害。故有四百四病之苦。各无实性故。究竟皆空。次以四阴观心所谓受想行识。并此色身。共名五阴。于中实无我及我所。但是生灭之法。刹那刹那迁变转异。不实故虚。非真故伪。递相乘代故无主。则于正报无可贪著。又此正报身心。不惟空爱惜之。于事无益。而且一迷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则心便为众恶之源。一迷四大为自身相。则形便为众罪之薮。倘不直下觑破。害安有极。若能如是观察。则身心二执渐轻。即渐离生死之第一方便也。

二常修少欲觉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此既以第一觉降伏见惑。次以第二觉降伏思惑也。思惑虽多。欲贪为首。能修少欲。则可以悟无为而得自在矣。

三知足守道觉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此既修少欲。复修知足。以专心于慧业也。多欲不知足人。最能障慧。今于少欲之中。又复知足。则慧业任运可进矣。

四常行精进觉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夫所谓少欲知足者。正欲省其精力以办出要耳。倘托言知足。而反坐在懈 怠坑中。则坠落不浅矣。故必常行精进。以破见思烦恼。烦恼之魔既破。则阴魔天魔死魔皆悉摧伏。而五阴十八界狱乃可出也。

五多闻智慧觉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虽云精进。若不广学多闻增长智慧。则成暗证之愆。又有闻无慧。如把火自烧。有慧无闻。如执刀自割。闻慧具足。方可自利利他。

六布施平等觉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虽有智慧而无福德。亦不可以自利利他。故须具行三檀也。知贫苦之多怨。而行布施。即财施也。知怨亲之平等。而不念不憎。即无畏施也。法施已于上文明之。今以财及无畏。圆满三檀耳。

七出家梵行觉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虽修智慧福德。若不永离居家五欲。终不可以绍隆僧宝。住持佛法。当知三世诸佛。无有不示出家而成道者也。三衣、一安陀会。二优多罗僧。三僧伽梨也。然使身虽出家。而不能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则为窃佛形仪。罪加一等。不可不知。

八大心普济觉

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 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虽复出家。不发大乘普济之心。则慈心不周。不发代众生苦之心。则悲心不切。慈悲周切。方是绍佛家业之真子也。

三结叹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如此八事下十六字。结成名义。精进行道下十六字。结成自觉功德。法身船。指所悟性德。涅槃岸。指修德所显也。复还生死下三十二字。结成觉他功德。惟自觉。方能觉他也。若佛弟子下三十二字。结成诵念功德。能诵其文。必能精思其义。能思其义。必能以此自觉觉他。故能灭罪而断生死苦。趣觉而证常住乐也。


上篇:明觉禅师语录

下篇: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梵网经忏悔行法

明菩萨戒弟子藕益智旭述 经云。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

楞伽经义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义疏上 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 ...

佛遗教经解

明古吴蕅益释智旭述 归命常住大悲尊 应病与药权实法...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郭...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参学比丘道谦编 洞山广道者梓州...

华严法界玄镜

华严法界玄镜卷上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余覃思...

念佛警策

念佛警策卷上 菩萨戒弟子 彭际清 纂 无量寿经 佛告...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佛说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失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

【注音版】药师佛圣诞祝仪

本祝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

佛说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上 萧齐沙门释昙景译 如是我闻:...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佛说腹中女听经

佛说腹中女听经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佛在罗阅祇,与...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箭喻经

佛说箭喻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婆伽...

盲聋喑哑可以往生吗

文钞原文: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

业障的来源与对治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罪在哪里?或者叫:业障在哪里?...

曹溪宝林禅堂十方常住清规

惟我六祖大师说法曹溪。天下衲子归之。祖设安居。以容...

玄奘法师取经成功的两件法宝

玄奘法师在去印度求法的路途中,在一座庙子里碰到一个...

念经能不能往生

问: 我于一九九七年念《大乘无量寿经》至二零零七年...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

佛学常见辞汇(十二画)

【惠能】 人名,为禅宗第六祖。六祖降生时,有异僧到...

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

有位大学教授给大学新人的信中曾说:想拓展人文视野,...

因最初多闻之力而成就菩提

问: 祖佛大意,贵在心行;采义徇文,只益戏论。所以文...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

我们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你们跟师父们不一样的...

懂了这一点,便不会去害人

种子是【能生(因)】,现行就是所生的果,但是在起现...

有勇气死,何不更好地生存

《杂譬喻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个老母亲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