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宗镜录卷第九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宗镜录卷第九十一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夫凡圣之道。同一法身。彼此俱亡。物我咸绝。则心内无得。身外无余。如何起应化之身。摄机宜之众。

答。只为众生不了自他唯心。横生彼此。若自达真空。则诸佛终不出世。菩萨亦无功夫。

古德问云。若言自他俱是自心现。离心无实我人者。诸佛亦见有众生。岂可有妄心未尽耶。

答。诸佛见有众生。俱是缘生幻有。不知谓实有我。所以造业受报。枉有轮回。此由无实我。感诸佛慈悲。若实有我。非是妄有者。诸佛何故妄救众生。以我实有。不可救故。今为救者。定知无我。妄计有也。故知众生不离佛果。迷不觉知。华严经颂云。佛身非是化。亦复非非化。于无化法中。示有变化形。古释云。此则依真起化。真化各有二义。初真中二者。一不变义。虽化而常湛然。则佛身非是化也。二随缘义。谓不守自性。无不现时。则亦复非非化也。化中二者。一无体即空义。谓揽缘无性故。则于无化法中也。二从缘幻有义。则示有变化形也。以随缘幻有。不异不变体空。是故现化纷然。未甞不寂。真性湛然。未曾不化。若不达此理。自尚未度。焉能化他。又以无缘慈。如石吸铁。岂分能所之化。以同体悲。犹若虚空。谁见自他之身。故先德云。穷源莫二执迹多端。谓若据本以讨源。则千途无异辙。若三江之浩淼。并源出于岷山也。乃穷源莫二若执迹多端。则据末以适本。不知多端是应迹耳。故光明觉品颂云。一身为无量。无量复为一。了知诸世间。现形遍一切。此身无所从。亦无所积聚。众生分别故。见佛种种身。即其义也。但是一法身。义分二三四五乃至十身。且如说五身者。睿公维摩疏释云。所谓法性生身。亦言功德法身。变化法身。实相法身。虚空法身。详而辩之。一法身也。何者。言其生。则本之法性。故曰法性生身。推其因。则是功德所成。故言功德法身。就其应。则无感不形。则是变化法身。称其大。则弥纶虚空。所谓虚空法身。语其妙。则无相无为。故曰实相法身。故知一体不动。名逐缘分矣。故云同时异处。决是多身。而是一身全现。故非多矣。其犹一月。一刹那中百川齐现。皆即一即多。又普现故非一。一月故非多。如智幢菩萨偈云。譬如净满月。普现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是也。又经颂云。如来清净妙法身。一切三界无伦疋。以出世间言语道。其性非有非无故。虽无所依无不往。虽无不至而不去。如空中划梦所见。当于佛体如是观。由非真非应。非一非多故。不可作真应一多等思也。故光明觉品颂云。佛见无生超戏论。非是蕴处差别法。故难思也。又云。皆是自他相作之身。能所共成之化。自他相作者。如华严经云。此菩萨能随众生心之所乐。能以自身。作国土身。众生身。业报身。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法身。智身。虚空身。此即自作他也。又随众生心之所乐。能以众生身作自身。即他作自也。能所共成者。若无所化之机。则无能化之迹。又若无所应之身。亦无能感之事。自他能所。非一非异。缘起相由。成兹密旨。然缘起相由者。皆是自心为缘。终无心外法。能与心为缘。所以古德云。十方诸佛。皆我本师海印顿现。且法华分身。有多净土。如来。何不指己净土。而令别往弥陀妙喜。思之。故知贤首弥陀等佛。皆本师矣。复何怪哉。言贤首者。即寿量品中。过百万阿僧祇刹。最后胜莲华世界之如来也。经中偈云。或见莲华胜妙刹。贤首如来住其中。若此不是叹本师者。说他如来在他国土。为何用耶。且如总持教中。亦说三十七尊。皆遮那一佛所现。谓毗卢遮那如来。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从四智流出四如来。谓大圆镜智。流出东方阿閦如来。平等性智。流出南方宝生如来。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无量寿如来。成所作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法界清净智。即自当毗卢遮那如来。

又问。若依此义。岂不违于平等意趣。若言即我者。依于平等意趣。而说。非即我身。如何皆说为本师耶。

答。平等之言。乃是一义。唯识尚说。一切众生中有属多佛。多佛共化以为一佛。若属一佛。佛能示现以为多身。十方如来。一一皆尔。今正一佛能为多身。依此而赞本师耳。如华严不思议解脱境界品颂云。佛智通达净无碍。刹那普了三世法。皆从心识因缘现。生灭无常无自性。于一刹中成正觉。一切刹处悉亦然。一切入一一亦尔。随众生心而示现。大乘千钵大教王经云。如是一切诸佛教化方便法智。我皆集在一心中。同金刚菩提圣性三摩地故。金光明最胜王经云。譬如日月无有分别。亦如水镜无有分别。光明亦无分别。三种和合。得有影生。如是法如如。如如智。亦无分别。以愿自在故。众生有感。现应化身。如日月影。和合出现。如来者。无去无来。故云往应群机而不去。恒归寂灭而不来。何者。依体起用故是去。以即体之用故不去。应机现前合是来。以应不离体如月之影故不来。又往应合故是去。应无应相故不去。恒归寂灭合是来。灭不可得故不来。乃至一切法。皆无来去。如经偈云。一切法无来。是故无有生。然于无生法中现起悲化。所以大丈夫论云。菩萨思惟。一切众生。能为我作端严业。不使一众生作不端严意。菩萨作是思惟。言利他者。求他人之相。都不可得。都如自己。又云。菩萨思惟。使我悲犹如虚空。一切山河树木。飞鸟走兽。皆依空住。一切众生。一切时皆入我悲中。斯则以同体之大悲。何生而不度。起平等之大慧。何道而不成。如华严论云。无尽功德藏回向者。此位明禅与智冥智与悲会。以无尽虚空为一道场。以无尽众生无明行相而为佛事。身恒承事无尽诸佛。而遍周法界。化无尽众生总成佛身。表里相亡始终都尽。遍知诸法。不坏无心。无尽功德藏品云。于一毛孔。见阿僧祇诸佛出兴于世。得入法无尽藏者。明心性本无。大小系尽。身为智影。国土亦然。智净影明。大小相入。如因陀罗网境界喻。是也。经云。以佛智力。观一切法悉入一法者。明万境虽多。皆一心而起。心亡境灭。万境皆虚。如净水中众影也。水亡影灭。此约破有成无说。又以境约智生。智虚境幻。多相相入。不离一虚。幻不异虚。虚不异幻。幻虚无二一异总虚。此约以智幻虚自在无碍门说。此皆借法况说。如实所知。唯亡思者智会。其智会者。方可用。而常真。不惑心境。以大愿力。随智幻生等众生数身。如应摄化。故名无尽功德藏。又云。法云地菩萨。随心念力。广大微细。自他相入。一多大小互参。神通德用自在。皆随自心念所成故。如一切众生作用境界。皆是自心执业所成。人天地。狱。畜生饿鬼。善恶等报果。一依心造。如此十地菩萨。以无作法身大智之力。随所心念。莫不十方一时自在。皆悉知见。以普光明智为体。为智体无依。称性遍周法界。与虚空量等。周满十方世界。以无性智。大用随念。以不忘失智。随念皆成。以具总别智。总别同异。成坏俱作。以广狭大小自在智。化通无碍。以与一切众生同体智。能变一切众生境界。纯为净土之刹。以自他无二智。一身而作多身。多身而作一身。以法身无大小离量之智。能以毛孔广容佛刹。以等虚空无边无方之智。而一念现生。满十方而无去来。以如响智。而能响应。对现。等众生应形。以是具足圆满福德智。而恒居妙刹。常与一切众生同居。若非圣所加持力。而众生不见。

又问曰。云何见佛出兴。

答曰。当见自身。无身无心。无出无没。无内无外。不动不寂。无思无求。世及出世。都无住处。无心所法。无心心法。心法无依。性无始末。以无依住智。说如斯法。教化众生。皆令悟入。是名见佛出兴。如光明觉品文殊师利颂云。世及出世见。一切皆超越。而能善知法。当成大光耀。若于一切智。发生回向心。见心无所生。当获大名称。众生无所生。亦复无有坏。若得如是知。当成无上道。又大乘大集经云。佛告贤护。如火未生。或时有人发如是言。我于今日。先灭是火。贤护。于意云何。彼人是语。为诚实不。贤护答言。不也世尊。佛告贤护。如是诸法。从本以来。毕竟无得。云何于今。乃作斯说。我能证知一切诸法。我能了达一切诸法。我能觉悟一切诸法。我能度脱一切众生于生死中。此非正言。所以者何。彼法界中。本无诸法。亦无众生。云何言度。但世谛中因缘度耳。故知心外无法。何所得耶。佛身无为。但随缘现。如肇论云。放光云。佛如虚空。无去无来。应缘而现。无有方所。然则圣人之在天下也。寂寞虚无。无执无竞。导而弗先。感而后应。譬犹幽谷之响。明镜之像。对之不知其所以来。随之罔识其所以往。恍焉而有。惚焉而亡。动而逾寂。隐而弥彰。出幽入冥。变化无常。其为称也。因应而作。显迹为生。息迹为灭。生名有余。灭名无余。然则有无之称。本乎无名。无名之道。于何不名。是以圣人。居方而方。止圆而圆。在天而天。处人而人。原夫能天能人者。岂天人之所能哉。果以非天非人故。能天能人耳。是以明镜无形。能现万形。圣人无心。能应万心。隐不韬光。显不现迹。故论云。圣人寂怕无兆。隐显同原。存不为有。亡不为无。何者。佛言。吾无生不生。虽生不生。无形不形。虽形不形。

问。如来法身。即真心性。如来报身。依真而起。若如来化身。还有心否。

答。若约体亦不离。若约事即分。如深密经云。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化身。当言有心。为无心耶。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非是有心亦非无心。何以故。无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

问。经云菩萨关闭一切诸恶趣门者。夫一切众生。随自心业。各受苦报。所以经偈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云何菩萨能关一切恶趣门。

答。只约自心常开。六识门。何曾暂闭。日夜计校。缘想一切不善事。遍诸境界。念念恒造生死地狱。经云。集起心想。名为地狱。若能观自心识性无所有。即是开善趣门。若不起心想。即是闭恶趣门。若得自在智现前。即现身生五道。入地狱饿鬼畜生等界。救苦众生。故禅门中立无念为宗。以为要学。故经偈云。勤念于无念。佛法不难得。何谓不难得。以无念故。万境不生。当处解脱。若有念起。非独开恶趣之门。二十五有。一时俱现。故知万质皆从念异。十二之类纵横。千差尽逐想生。八万之门竞起。如信心铭云。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以诸法无体。从自心生。心若不生。外境常寂。故云万法本闲而人自闹。所以肇论云。是以圣人。乘真心以履顺。则无滞而不通。审一气以观化。故所遇而顺适。无滞而不通。故能浑杂致。纯所遇而顺适。则触物而一。如此则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则虽象而非象。然则物我同根。是非一气。潜微幽隐。殆非群情之所尽。故知乘一心而履践。则何往而不真如。禀一气而化行。则何物而不顺。如庄子云。天地一气。而能万化。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故圣人以一真心而观万境。则所遇而顺适。触物而冥一矣。是知诸法无体。缘假相依。似有差殊。不能自异。何者。长无长相。且自不言我长。短无短相。亦自不言我短。皆是随念计度分别。遍计执着情生。则知万物本虚。即象而无象也。

问。如上所说。众生自心造业。自受苦报。又云何说。代一切众生苦。

答。约古德释代苦有七意。一起悲意乐。事未必能。二修诸苦行。能与物为增上缘。即名代苦。三留惑润生。受有苦身。为物说法。令不造恶。因亡果丧。即名代苦。四若见众生造无间业。当受大苦。无畏方便。要须断命自堕地狱。令彼脱苦。五由初发心。常处恶道。乃至饥世身为大鱼。即名为代。六大愿与苦。皆同真性。今以即真之大愿。潜至即真之苦。七法界为身。自他无异。众生受苦。即是菩萨。初唯意乐。次二为缘。次二实代。后二理观。然约有缘。方能代耳。还原观云。普代众生受苦德者。谓菩萨修诸行法。不为自身。但欲广益群生。怨亲平等。普令断恶。备修万行。速证菩提。又是菩萨。本行菩萨道时。大悲大愿。以身为质。于三恶趣。救赎一切受苦众生。要令得乐。尽未来际。心无退屈。不于众生希望毛发报恩之心也。经颂云。广大悲云遍一切。舍身无量等刹尘。以昔劫海修诸行。令此世界无诸垢。谓众生妄执念念迁流。名之为苦。菩萨教令了蕴空寂。自性本空。故言离苦。

问曰。众生无边。苦业亦无边。云何菩萨而能代受。

答曰。菩萨代众生受苦者。由大悲方便力故。但以众生妄执。不了业体。从妄而生。无由出苦。菩萨教令修行止观两门。心无暂替。因亡果丧苦无由生。但令不入三涂。名为代众生受苦也。是以三界生死之苦者。皆是众生妄受。以不了根尘无性。本末常空。于毕竟无中。执成究竟之有。因兹贪取。结业受生。于无量劫来受轮回苦。无明所罩莫省莫知。菩萨于是垂大悲心。愍兹颠倒。说性空之法药。破情有之病根。则达苦无生。不造恶业。知诸受互起。能破惑因。妄受之苦既空。对治之乐自绝。所以先德云。苦是乐。乐是苦。只箇修行断门户。亦无苦。亦无乐。本来自性无绳索。以兹妙悟。入一际门。遂得人法俱空。不为心境所缚。当处解脱。永出苦源。岂非代苦。乎。又经云。说法是大神变。能令即凡成圣。变祸为祥。于地狱火轮之中。踊净刹莲台之上。岂非神变耶。

问。一切境界。因心分别。若有分别。即属无明。故云。无心分别。一切法正。有心分别。一切法邪。诸佛如来。已断无明。无有心相。云何能知真俗差别之境。名一切种智。

答。以法无自体故。即分别无分别。以体不碍缘故。无分别即分别。如起信论云。自体显照故。名为觉者。

谓有难言。若无别体。何能普现众生心行。

故答云。自体显现。如珠有光。自照珠体。珠体喻心。光喻于智。心之体性。即诸法性。照诸法时。是自照耳。故论文甚分明。

然论中问曰。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众生无边故。心行差别亦复无边。如是境界。不可分剂。难知难解。若无明断。无有心想。云何能了。名一切种智。

答曰。一切境界。本来一心。离于想念。以众生妄见境界。故心有分剂。以妄起想念。不称法性。故不能决了。诸佛如来。离于见想。无所不遍。心真实故。即是诸法之性。自体显照一切妄法。有大智用。无量方便。随诸众生。所应得解。皆能开示种种法义。是故得名一切种智。释云。心真实故。则是诸法之性。佛心离想。体一心原。离妄想故。名心真实。体一心故。为诸法性。是则佛心为诸妄法之体。一切妄法皆是佛一心相。相现于自体。自体照其相。如是了知。有何为难。故能自体显照一切妄法。是谓无所见故无所不见之由也。钞云。以内迷真理。识外见尘故。于如量之境。不能随顺种种知也。如人动目。天地倾摇。故不能如实知也。是知心海波停。万像齐鉴。澄潭浪起。诸境皆昏。

宗镜录卷第九十一

      戊申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

 

上篇:宗镜录(100卷)

下篇:万善同归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由序 宋天竺寺慈云大师遵式述 余...

净土疑辨

《净土疑辨》序 豫章微休居士陈 所蕴撰 莲池禅师作《...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卷上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  三...

净土决

净土决前引 温陵李卓吾曰。维摩大士云。随其心净。则...

佛说佛十力经

佛说佛十力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

【注音版】佛说孝子经

佛说孝子经...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译 如是我闻...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

梵摩渝经

梵摩渝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随...

佛说报恩奉盆经

佛说报恩奉盆经(亦云报像功德经) 阙译附东晋录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难七梦经

佛说阿难七梦经...

佛说大集会正法经

佛说大集会正法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不退转法...

【推荐】施三宝福田,所在常安乐,后当证涅槃

往昔,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佛陀的姨母大爱道特地以金...

欲修孝顺者,须念念与戒相应

世出世法,皆以孝顺为宗。《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

犯五戒后能忏悔吗

问: 请问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话,是否要在佛前求忏悔...

穷微极妙的莲华座

《观经》讲那个莲华座,你看看它穷微极妙到什么程度?...

如何让自己持戒更圆融

问: 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事必躬亲成就不了大事

问: 领导是门艺术。如果弟子做事不积极,让他做不如...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动念都源于我们对外...

莲宗祖师颂

晋.莲宗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颂: 肇起莲宗福震旦 畅...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

佛经里对不食肉的开示

经常有同修气势汹汹的找我辩论,说佛从来没说过不让吃...

与其寻找好师父,不如熟读这部经

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

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

问: 我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