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西方净土的欣慕行

大安法师  2013/1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西方净土的欣慕行

释尊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描述,为我们建构起一个至极真善美慧的妙参照系,俾令众生于净秽二土的比较中,生起对安乐世界无限欣慕心,信愿持名,踏上出离娑婆苦海的妙庄严路。

娑婆秽土三苦八难充满,极乐世界无苦纯乐,不闻苦难之名,何况实苦。二土适成鲜明对照。从修道证果来看,二土的难易苦乐亦有霄壤之别。慈云大师归纳为十条,精当明确:

一者此土有不常值佛苦,彼土但受华开见佛、常得亲近之乐。

二者此土有不闻说法苦,彼土但受水鸟树林、皆宣妙法之乐。

三者此土有恶友牵缠苦,彼土但受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

四者此土有群魔恼乱苦,彼土但受诸佛护念、远离魔事之乐。

五者此土有轮回不息苦,彼土但受横截生死、永脱轮回之乐。

六者此土有难免三途苦,彼土但受恶道永离、名且不闻之乐。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

八者此土有寿命短促苦,彼土但受寿与佛同、更无限量之乐。

九者此土有修行退失苦,彼土但有入正定聚、永无退转之乐。

十者此土有佛道难成苦,彼土但有一生行满、所作成办之乐。

西方净土有五因缘,能令往生者有进无退:一者弥陀大悲愿力摄持,故有进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法僧之心,故不退;四者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外无魔邪,内无烦恼,故不退;五者寿命永劫,与佛齐等,故不退(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

正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具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释尊苦口婆心,劝勉众生“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长与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欲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自在随意”(《佛说无量寿经》)。历代净宗祖师大德亦反复警策,坚固求往生的愿心,若赤热铁轮,旋转于头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转轮圣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遭逢此至极之逆境顺境,尚不改往生净土之愿,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愿往生心。

综上所述,厌离行与欣慕行是愿门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然而对凡惑众生来说,厌欣心的生起殊为不易。善导大师敏锐见到:“娑婆虽苦,处的已久,实不庸易离开;莲邦虽乐,概未曾到过,岂能遽往?必须真心彻到对于娑婆深生厌恶,对于极乐渴望甚深,方得往生。”可见,这种逆众生欲望之潮,顺法性之流的净愿,非善根般若显露,何能生发。痴爱众生,如人堕海,有五因素难出欲海:一、水深,二、波迅,三、迷暗,四、情执,五、迫失力。

众生置身欲海,头出头没,无有休止。释尊为拯济沉溺众生,开示念佛法门,首开折伏与摄受二门,激扬众生的厌欣心。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虽具爱憎之心,然非世间之爱憎,乃十方如来转凡成圣之爱憎。若非厌离,何以脱离娑婆浊世?若非欣慕,安能生彼极乐莲邦?证知厌离而后能转凡,欣慕而后能成圣。释尊如悲父,折伏众生;弥陀世尊如慈母,摄受众生。一遣一接,折摄并运,成办广度众生的佛事。

释尊演说净宗念佛法门,具四悉檀。广说西方净土种种庄严,有缘众生庆闻佛说,并亲眼目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得欢喜益(世界悉檀);众生闻法,欣慕极乐世界,信愿持名,往生彼土,得生善益(为人悉檀);众生厌离娑婆秽土,捐弃有漏恶因,忏悔念佛,得破恶益(对治悉檀);净业行人念佛往生,花开见佛,得入理益(第一义悉檀)。净宗念佛法门具折摄二门与四悉檀,极显释尊度化众生的悲智。

厌欣心对净业修持至关重要。净业行人对所处之娑婆世界,应作种种秽浊痛苦想,使之厌恶;厌则欲离,离则出此世界;同时,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则应作庄严安乐想,使之欣慕,欣则欲往,往则生彼世界。一欣一厌的心理定势,导致临命终时,自然如箭离弦,弹指往生。譬如拉车者,前挽后推,则进趣自速。人在三界牢狱,宜应当机立断,信愿持名,哀求往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至易至殊胜的净土法门

世人往往以为简易的东西比较不值钱,殊不知对人至关重...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忏云法师《修行法语·净土篇》

○劝修净土 余少闻轮回往返之说,辄自悲流浪五浊,怅...

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

这个净土法门: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这一点一定...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净土法门,不但是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三恶道都是受苦不暇...

念佛的真正功德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

持名念佛何以有如何殊胜的德用

持名念佛,就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在这四种念佛当中...

【佛学漫画】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

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修净土后不读其他经律这样对吗

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

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

问: 古往今来求生净土的祖师们,对于念佛是否往生的...

大安法师:边地疑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问: 请问法师《无量寿经》中所说的边地疑城是一个什...

出现不好的逆境,不要恐惧也不要嗔怒

在修行过程中都是凡夫,对一些事情一些人冷漠没有热情...

【佛教词典】理事无碍观

(术语)华严宗所立法界三观之一。平等之真体为理,有...

【佛教词典】绮语

【绮语】 p1295 瑜伽八卷十六页云:云何绮语?谓起绮语...

大安法师荣升东林寺方丈升座法会

2011年12月11日(辛卯年十一月十七日),是西方极乐世...

袈裟的由来与殊胜之处

袈裟,梵语音译为迦沙曳,义译为不正、坏、浊、染等。...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

【推荐】大行无边际的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梵语音多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或邲输跋陀,亦译...

佛法的大要--因果

今天承刘典狱长之邀,来和各位讲讲佛法。佛法的大要,...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三观:杂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

楞严咒的功德

佛说《楞严经》,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

母亲往生记

末学母亲杨澄志于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在浙江省徳清县...

中国近代禅宗大德--来果老和尚

来果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大德,生有异慧,乘愿再来...

佛经中有关职业与财富问题的开示

佛陀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财富,应当学会一门技艺,作...

阿赖耶识浅说

一、阿赖耶定义 梵语阿赖耶,华译为藏,有能藏、所藏...

我们要有这两种的决定相信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