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具足信愿的人会散乱念佛吗

大安法师  2014/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具足信愿,散乱心念佛能往生。一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人,他会散乱念佛吗?反过来,一个泛泛悠悠念佛的人能够说是具足信愿吗?望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答:蕅益大师开佛知见,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不要去怀疑。具足信愿,散乱心念佛一定能往生。

我们无量劫以来,阿赖耶识的业力种子,妄想纷飞,散乱是因为我们的心是乱的,妄念纷飞指的是这个。你不能说,我有信愿就很清静了,就不散乱了。反而是你能知道自己心很散乱,说明你已经开始在念佛了。如果你到东林寺进行十天百万佛号闭关,你只要念过十天佛你就知道我们的心有多么散乱,我们的妄想杂念有多么深重。

虽然这样,阿弥陀佛就是要救度我们这些散乱的众生,用他巨大的愿力,用他的名号、光明来拯救我们。所以你可千万不要认为有信愿就不会散乱,就很清净,而且我们不是说泛泛悠悠念佛的人具足信愿,他具足深信切愿,他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念佛,他念佛的功夫肯定也还是不错。但是虽然不错,在我们的佛号里面还是有妄想杂念,还是有贪嗔痴三毒烦恼。如果你泛泛悠悠,你甚至连这句佛号都把不住。如果是这样,那么在你妄想杂念的波翻浪卷的大海当中,你这条念佛的小船就会淹没。现在,你能在妄想杂念里面还有这句佛号,能够在那里坚持住,说明你还有相当的信愿。

所以我们有深信切愿去念佛,无论是否能够念到一心不乱,是不是达到事一心、理一心,就往生的底线来说,只要具足信愿持名,散乱心决定往生。这样就把净土法门能够普摄各种根机众生的道理,完整地展示出来。我们要取法于上,争取上辈往生,争取功夫能够成片,甚至争取能够得到念佛三昧,所以我们念佛的功夫要加大。但是呢,确实有些人他就是业障很重,烦恼很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念佛,那么阿弥陀佛也要拯救他们。只要具足深信切愿,每天坚持十念法,阿弥陀佛临命终时都会来接引。所以弥陀的大愿之海是无限广大的,能普摄一切不同根机的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唯心净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门下很多祖师大德常常谈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

真如缘起的三种问难

《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特别是在唐朝有三种问难,...

学佛是为了比别人好吗

问: 学佛是为了各方面都比别人好吗? 大安法师答:...

一个初学者,避凶很重要

我们修行人要做两件事:第一个趋吉,第二个避凶。我认...

有这样的信心,才算得上深信净土

原文: 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

为家人烧菜放料酒,会破了酒戒吗

问: 法师您好!弟子受了五戒,自己并不喝酒,也不食...

修学佛法最应警惕什么

问: 当下修学佛法的人最应警惕的是什么? 道安法师答...

只要有清净心,念诵外道经典也能往生吗

问: 我们听说往生的关键是清净心,只要心清净,哪怕是...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大安法师2023年新春开示

正月初一开示 | 柔忍 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尼师、诸位优...

念佛宜早不宜迟

青少年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华,...

如何在生活中改变自己的错误言行

问: 在生活环境中改不了自己的错误言行,怎么办? 大...

兜率净土与极乐净土优劣之差异

求生弥勒兜率净土与求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却大有优劣...

【佛教词典】有情世间

【有情世间】 又作众生世间、众生世。为众生(有情)、...

【佛教词典】恒娑

(动物)Ha?sa,又作亘娑。译曰鹅,雁。大威德陀罗尼经...

打坐的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

星云大师《祸兮福兮》

人之一生,所有遭遇,有的时候是福,有的时候是祸。总...

念佛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

我们先谈一谈念佛的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如果不修习...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相不相同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你不能说一样...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从佛教教义角度看有无相应说法...

圣严法师:身残心不残

身体障碍有不同的等级、类别,造成障碍的原因也各有不...

信愿行的过程与差别

心即是佛,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哪里都离不开,因一...

前念无去,现念无住,后念无来

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回光返照此心的起心动念,...

【推荐】在净土法门里你要生起三种信心

每一个法门的修行都是以信心为根本,站在净土法门的角...

不怕错,只怕不改过

佛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做已能悔。」意...

钱是一味药

《全唐文》中收录了一篇唐人张说的奇文《钱本草》,全...

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时代,佛陀与一位外道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公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