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宽广的人生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上

智圆法师  2014/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把宽广的人生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上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乐的基础,只有物质享受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由于这种观念在社会上大量传播渲染,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使得它在人们的意识里变得根深蒂固,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许多人除了追逐物质财富,根本不知道作为人还应有其他的人生目标。在这个时代,拥有财富的多少成了一个人一生奋斗的成就标志,许多人的一生只是为追求财富、享受妙欲而活,所思所行都由此而发,这样就把宽广的人生死死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之上。

由于这种风气在整个社会流播,在这股物欲横流拜金至上的浪潮中.人们往往不加深入思考便全盘接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

人们普遍认为享受物欲就是快乐,这是没有经过深入观察思索的错误观点。

享受外物的快乐感只能存留短暂时刻,接下来的却是挥之不去的空虚感,在一次次享受外物之后,内心仍然深感不踏实,空虚感将整个身心笼罩,无形之中又开始感到生活的压抑苦闷和无可奈何,面对这个处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一片丰盛的物质海洋,现代人的内心往往如同独处孤岛般寂寞。

《佛子行》云:「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这也是现代人追求物质享受的内心写照。在一次次享用妙欲之后,被不断刺激增长,带给人们的只有疲惫和劳碌,人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安宁和舒适。这说明想依靠占有和享用外物来获得内心的安乐是不可靠的,金钱和外物的占有并不是人生意义的标尺。不然,那些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应该成为世上最快乐的人了,事实是如此吗?这些富豪的烦恼痛苦一件也没有减少,他们的内心未必比一贫如洗的乞丐来得快乐。可见想依靠外界物质的占有来达到人生的幸福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龙树菩萨说:「世间一切乐,唯苦被变坏,及为分别故,彼乐非真乐。」人们拼命追求财富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各种感官上的舒适刺激,再加上超过他人成为人上人的虚荣心的满足。为了得到这些快乐,需要付出痛苦的代价,这些欲望的生起,以及欲望满足后的快乐感,都是由自身的分别念生起的,这些分别念的念头如同海中的泡沫一样,即生即灭,没有丝毫实质,正如世上没有不破的泡沫,世上也没有不会消失的欲乐。因此,人们占有外物的快乐感会转瞬即逝,转而被失望和遗憾所代替,也就不足为奇了。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告诉我们:「彼困千万分,便足成佛道,欲者较菩萨,苦多无菩提。」世人追求财富可谓用心良苦,大部分人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智。为了赚钱,大半辈子都没有停歇,而且不敢有半点松懈怠慢

论中又说:「贪欲生众苦,害多福利少。如彼拖车牲,唯得数口草。」表面上看,当今世界的物质丰盛,五光十色应有尽有,但是各人为此付出的辛酸痛苦,却远远大于其中享受到的快乐。世人都愿意表述、愿意炫耀享受欲乐快乐的一面,却不愿剖析其中包含的苦楚。好比拖着沉重物品的牛马,为了身旁的数口青草,不惜忍受主人的鞭打,对于疲惫不堪的牛马来说,这样的鞭打势必痛彻心肝,甚至丧命,这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人们在尘世中奔劳的写照,那些财物和感官享受不会白白得到,需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抵挡不住外境层出不穷的欲乐诱惑,为了得到这些欲乐,人们给自己套上枷锁,

在这个时代,即使是未成年人也知道物质享受,甚至有的少年儿童小小年纪也知道在吃穿上互相攀比,一问他们长大了要干什么?有的回答要做企业公司的大老板,或者歌舞影视明星,既有丰裕的物质享受又有人们的崇拜尊敬。对于青壮年人士来说,物质世界就是生活的战场,每天的心思和精力都投放在如何挣取更多的金钱,以获取更好的物质享受,人生最宝贵的光阴都交付给了内心的贪欲。即使是一些老年人,对于物质享受仍然是贪恋不舍,衣食住行各样要讲究用好的,贪欲并没有随年龄增长、体质衰弱而减退。

舆论宣传往往喜欢呼应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成功的事件总是渲染得多一些,而失败亏损的事例则讲得少一些,作为人自身来讲,也是荣耀的时候说得多,而失意的事情则不愿多谈,久而久之,让人们感到富裕是一件可以持久的事物。人们往往满足拥有财富时所带来的快乐,期盼富贵永久,不但自己要一生拥有,而且要传予子孙后代,可惜的是世间的事物都是以无常为本性,世上哪有恒常不变的东西?今时人们往往只看到由财势所带来的风光,迷恋阔绰、气派和场面上的呼风唤雨,却难以醒悟财富的无常。财富本来幻化无常,有什么必要把毕生精力用在经营这些身外之物上呢?这和儿童迷恋追逐肥皂泡一样可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想赚钱要靠努力与福报

世间的人之所以贪财,因为财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分、...

忘失眼前生死大事的设想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时,语子孙曰:旧闻地...

圣严法师《拥抱孤独,拥抱亲密》

有时候,接触到一些人,他们对我诉说着「人在江湖,身...

【推荐】勿做人生遗憾事

遗憾的事是恨错难以补救,后悔不已也。如一句话令人难...

圣严法师《地观》

在平常的意识形态中,每个人都幻想着以为自己是很巨大...

王阳明的五大处世之道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

你只有一个胃

每年的6月24日,股神巴菲特都要吃上一顿天价午餐。此...

你追求感受,心性就没有你的份

你要追求珍宝,你要放弃果报,这是不两立的。你不可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第六意识扮演的是我们所强调的受用缘起,它受用果报的...

论人当取其长,做事先审其害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十劝世人

一劝世人行孝道 父母恩情比山高 在家孝养爹和娘 胜如...

人生有些苦连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有的人说我一辈子感到很快乐,我没感到痛苦。其实,人...

【佛教词典】群则

西藏佛教格鲁派寺院中之一种特殊僧官。出家人在寺中化...

【佛教词典】智拔

(573~640)唐代僧。襄阳人,俗姓张。六岁从闰法师出...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时的信愿称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谈这种深信切愿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

要想往生须破三疑闯四关

破三疑 一、疑自己业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经云:念佛...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讲记

这篇文章是印祖为教诫故乡初发心学佛者撰写的,我们选...

北宋高僧四明知礼法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介绍的)的祖师爷要穿...

拘那罗王子的眼睛

佛灭度后,在印度有一位国王叫乌斯迦,这位国王心地善...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生命观,《华严经》讲到应观法界性,...

冶开老和尚是怎么开悟的

选佛场,一念净心成正觉,看谁能在这里把世间一切的万...

转劫浊成净土,莫过于放生

一方面,佛教认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众生平等,我们不...

吃素跟忍辱关系很大

【若诸有情,心多懈怠,劝修精进。】 若诸有情,心多懈...

息灾卫生豫说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以故古圣贤皆制治于未乱,保邦...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

贪的对治方法

这讲到对治的方法,有四段。先看第一段,身舍贪吝。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