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净界法师  2014/10/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我们看看这个攀缘内心的自我是怎么回事?

“我者,真实、主宰、自在义。谓一切法显现,都是因缘和合而有,这是诸法存在的规律。净法是清净因缘的和合而显现,染法是杂染因缘的和合而显现,于染净法中,皆无真实、主宰、自在的我体可得,故名诸法无我。”

前面的诸行无常是调伏我们对于外在因缘的执取,那么诸法无我是调伏我们对内心世界的执取。

首先我们先解释什么叫我,再说明为什么是无我。我有三层意思,真实、主宰、自在。特别是指主宰,我们能够主导一切。那么它的意思就是说,一切法的显现其实是有因缘的业力显现出来。我们之所以受用一切,不是因为有一个我,是因为有业力来主导这个人生,所以这个就是诸法存在的规律。

净法是清净的因缘和合,你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你有修学信愿行的因缘而显现正念。为什么我们流转生死呢?因为我们贪恋娑婆世界的果报,所以触动了有漏的业力。所以在染净法的当中没有一个真实主宰的自我可得,完全是因缘的力量在推动我们的生命,叫诸法无我。

这个我的概念,它是遍布于五蕴,色、受、想、行、识。但是《楞严经》它的意思就是说,从了生死,我们不讲成佛这么高的水平,从你临终的正念的角度,你只要突破前面三个,就过关了。色、受、想它管的是三界的生死,行跟识管的是界外的变易生死,这一块我们不着急处理,到了净土再来处理。

那么我们要调伏在色蕴的自我,感受的自我跟想蕴的自我,这三个。

首先我们看看我们的色身,我们可以主导我们的色身吗?不可能。我们如果能够主导我们的色身我们会停止让色身不变老,但是做不做得到吗?做不到。所以色身不是我们主导的,是因缘来主导。

第二个感受。你能够主导你的感受吗?也不可能。因为你受到痛苦的刺激,你用针次你一下,你就马上有痛苦的感受了,感受不能控制。

第三个,你的思考模式能够掌控吗?也不可以。你前生如果是个男人,是个男人的思想,你今生变成一个女人,变成一个女人的思想。那你前生那个男人的思想跑到哪里去了?没有了。所以这个人生不断因缘变化,所以这水流的思想就是它不断的是变化中没有主宰性,主宰性中就不断的变化。

那么这个地方,外道就提出质疑了,说如果我们的色、受、想,我们的色身感受跟想法都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那谁来造业?谁来得果报呢?外道意思就是说因果一定要有一个自我,因为我去造业,而这个业是谁造的,我造的嘛。一定要有一个恒常住、不变易的自我去造业。那么谁来的果报呢?也是我来得果报。所以外道质疑佛陀说如果没有自我的概念,因果就不能建立了。

佛陀说:因果的思想不一定要自我,不需要自我。你用你的心去造业,你得果报的时候也是用心来得果报,你的心不断变化,所以你的果报也不断变化。每一个东西都在变化,没有一个不变化的东西。

那么这个诸法无我就使令一个人他的这种自我意识,他的这个调伏以后,他的攀缘心就停下来了,就变成寂静了。

我们一个人会造有漏的业力,一定是一种对立的思考,一定有一个我相人相的思考,因为自我意识消灭以后,它人生没有对立,他直接从十二因缘里面这个无明,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整个生死轮回的开关全部关掉了。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最后生老病死灭了,所以整个生死业力它有一个最重要的总开关,就是自我意识了,如果你试着去调伏你的自我意识,临终的时候那个生死业力对你的干扰会降到最低,除了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以外,调伏自我意识很重要的,因为整个业力的带动,那个轮盘的转动是有自我意识去推动的,它是整个业力的核心。

所以我们整个生命全部都是你一念心去造业,然后由你来生那一念心去得果报,然后你再用来生那一念心去造业,再由第三生的心去得果报,看你那个心是男众的心,女众的心,然后你再用第三生的心去造业,由第四生的心去得果报,没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

所以严格来说,流转三界中是谁在流转?是一念心在流转。心造业,心去得果报。当然你这个心,过去心跟现在心不一样,现在心跟未来心也不一样,但是因为它的变化比较缓慢,而且它的相续性很强,他是刹那生刹那灭,所以我们以为有一个自我,其实是没有。这是一个流动的心去造业,然后一个流动的心得果报了,是这样子。这个是一种调伏自我的概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唯识...

第七意识在心中所产生的影响力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

如何摆脱死亡的恐惧

我在东林寺接待一些居士,包括一些社会人士,都是来问...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

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

【推荐】「无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处

昨夜梦中,任是富贵荣华、悲欣忧苦;清晨醒来,如幻如...

度化长者

佛陀想度化一位长者。有一天,佛陀到长者的家门口乞化...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坐禅的三个阶段

第一步:姿势的放松 首先,放松是第一步功夫。如果连放...

学佛修行的11大禁忌

1、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

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该如何化解

问: 师父您好,请问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如何化...

虚云老和尚住世的最后一日

九月初十午,公命侍者撤退佛龛,供奉在别室中。侍者知...

【佛教词典】三时坐禅

(杂语)早晨之坐禅(粥后已时),晡时之坐禅(申时)...

【佛教词典】二无心定同异

【二无心定同异】 p0038   俱舍论五卷六页云:虽已说...

佛教里的10种善恶因果

今复举恶业、善业别述如下: 恶业有十种。 杀生、偷盗...

圣严法师《净土在人间》

大家一向认为,净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国,例如,...

想持斋,但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怎么办

问: 我很想持斋,但面前摆着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

因为经常吵架就离婚了,女儿也不和我亲

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我和前夫是大学同学...

烤鸡鸭背后的真相

学习传统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乡一趟,闻...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决定不求,决定不着,闻...

快乐如果是真的,那它就不应该消失

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侣刚到阿姜查的森林寺院中的一家分院...

【推荐】改变价值观——执着变洒脱

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禅宗有一位祖师说:快乐无忧,是名为...

《观无量寿佛经》第二观:水观

【经文】 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

星云大师:生命如水

水有四德:沐浴群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