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要只求顺缘,还要求点违缘

如瑞法师  2015/04/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要只求顺缘,还要求点违缘

我从小就有很多的疑问,也喜欢问。长大以后去读书,老师那儿一讲,完了以后,我肯定是举手来提问的。我记得那会问了好多问题。

老师回答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先背吧,背会了以后,多读多念,慢慢就懂了。那时候不明白老师的意思。现在我觉得这句话也没有错了。实际好多的东西,可能在当下学的时候都不懂,但通过慢慢地、久久地学习,就懂了。也发现以前看过或背过的东西,有时候一遇境,它自己就跑出来了。有天走到长廊前面,看到空中一朵一朵的白云,一下想起来小时候有幅图画,画的天上的白云和地上的羊群,乍看很难分别。并且马上联想起来上学时学过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词句来。

我才知道,我们为什么天天要学习佛法。因为通过不断的熏习,到时候就能用上,同时也是在训练我们这颗心。像我们念《净行品》,为什么让你见到什么都要念“当愿众生,当愿众生……”“若见花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华开敷。”我们凡夫的习气,首先一看到花:“唉呀,真漂亮,我爱这一朵,我爱那一朵……”但是如果你背会这首偈子,你首先就想到,我要用这首偈子的。

那天我给居士们说:你们上升楼阁的时候,如果是电梯,你只要一进电梯,就要念“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的。如果要爬楼梯,首先念这首偈,然后一步一步,随着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在有些老人家为了锻炼身体,故意不坐电梯。没学佛法之前,只是想我每天上下楼梯,就把身体锻炼好了,但心里不得自在。现在学佛了,把这首偈子一念,接着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觉得不仅身舒服,心也非常的舒服。

所以修行用心特别重要。我们为什么是凡夫呢?凡夫的修行,需要后念对治前念的,前念起贪嗔痴的心,但是后念马上就要用佛法来对治它。如果你天天去背那些偈子啊,经文啊,会觉得不方便,所以我们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来训练、来对治这颗心。

生活当中,处处有佛法。但是一开始必须去用心。当你还和生活安不上的时候,就要有意地去给它安上。当起烦恼的时候,就要用所学的法来对治。

我以前给大家说过,我每天晚上都要忏悔的:今天所做的一切恶,有知无知,有意无意,自己忏悔,代一切众生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觉得还不过瘾,接着念“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我相信佛的话,“一念速疾皆消灭。”就这一念当中,可以让自己成佛,也可以让自己堕落。就想着每天依靠这种的力量,来不断地更新,完成自我的修行。

其实说到修行,我是最不修行的。和大家比起来,我真的很惭愧,也发自内心的谦下,发自内心感恩大家。所以从我的内心里,真的不忍心伤害每一个众生,尽管现在还做得不好,但是一旦批评了人以后,内心里都会惭愧半天,觉得很懊恼。所以那天我给自己说:你后悔是不可以的,为什么?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最主要以后要记住,不可以随便地去骂人的。

所以修行在于改变自己。拜佛念经,是改变自己的一种方便。我觉得也是一种享受。如果你真正能够用上心,实在也是一些大德说的:“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享受,而是高级的享受。”

人家说世间的书,开卷有益。佛法的书,更是不可说了。你去读每一句话,都能从里面出生无量的意。所以这个时候才能体会到《普贤行愿品》里说的:“尔时普贤菩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你看十方三世这么多的佛,多长多长时间都没办法把佛的功德说尽,佛实在太伟大了!伟大这个字眼,还不能来形容佛陀的,佛的功德,更是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的。

这么好的佛法,我们为什么还要闹烦恼呢!所以,生烦恼者,自缚自害。在修行当中,不管你会不会修行,你每天先生上一个欢喜心:我好乐佛法,哎呀,佛法实在太好了!我保证你就因为这个欢喜心,绝对不会堕落。你要是每天:哎呀,愁死我了!哎呀,看到这个也不顺眼,又让我做这个了……什么事情都和你是排斥的,心里头,和一切都是作对的。尽管你把门关住,读经拜佛,也很难超生。所以临命终的那一念,实在需要我们平常来锻炼。

一定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我就一个人去修去吧!”实在需要在大众当中互相碰撞,互相磨练。所以有些同学问我:“师父,怎么看见你总是高高兴兴的?”我是高高兴兴的,我没有发现我什么高兴不高兴。但是我有种特性,我不怕困难,而且我要是没有违缘,就很害怕的。为什么?害怕自己生出来骄恣的心。所以我觉得,种种的不如意,都是警觉自己的:你还很差,福报不够,业障深重……

希望大家不要只求顺缘,还要求点违缘,多受点打击,打击受够了,就会想到“知苦思断集,慕灭来修道”的。大家能体会就好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

印光大师《识别正邪》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

在家居士的四法宝

昔日,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位婆罗门青...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

百丈怀海坐禅要义

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

人不成熟的六个特征

人并不因为你的年龄大而成熟,也不因为你的年龄小而不...

痛念无常,用心真切

痛念无常,要下定痛心,十分现实的观照到无常。十分现...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吃素放生的真义何在

吃素的真义何在? 就佛法而言,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人人...

【推荐】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净土宗一般人的盲点在哪里?在第一个。我相信净土宗的...

一个人不听经会有什么缺点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

不信佛念佛,自恃聪明者可悲

有些人信佛,但是并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

【佛教词典】摩耶尼

(经名)译曰法相。百论疏上之中曰:摩耶尼,此云法相...

【佛教词典】逐他用

(术语)称钩召法。瑜祇经曰:那罗延自在,俱摩罗释王...

首富只靠一粒米

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

什么是小孝、中孝、大孝

大家对孝道,大家都知道百善孝为先,但是什么是孝?我...

星云大师《如何安心立命》

处在当前这个充满声色诱惑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安心立命...

出生就叫“大和尚”,老方丈预言竟成真

有这样一个师父,他刚出生时,人们就叫他大和尚,这究...

《宗镜录》之法师十过

若不观心内证,法师略有十种过: 一、但外求文解。而不...

佛教的五条基本戒律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

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堕生死欲坑

你很喜欢做月下老人?喜欢做月下老人,这完全是凡情,...

目犍连救母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

助念者应有的心态

以信愿引发信愿 《要解》里面有一段话:问:西方去此十...

没有生存压力的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的资生用具应念即至,这令我们非常神往。所以...

五欲对我们的伤害

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