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的最低标准--第18愿

净界法师  2015/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往生的最低标准--第18愿

经文往生正因当中,这个「十念必生」是为中下根机而发的愿,摄受中下根机;这个「临终接引」第十九愿是为了上根机的人发的。我们先看第十八愿,请合掌: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好,这个愿太重要了,善导大师说:所有的四十八愿,以五愿为核心,这五愿当中,又以这个愿当愿王。因为有这个愿,使令净土法门当中,「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才能够成立,使令这个生死凡夫才能出离三界火宅。这个愿古德的批注很多,我们根据最有权威性的、解释第十八愿最有代表性的善导大师的批注来加以解释,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是出名的。他的第十八愿的解释分成三段,叫「机、行、益」,根机、修行跟利益。先看根机:

在「我」成「佛」以后,他的根机呢?「十方众生」,这以下修学的因果是摄受哪些人呢?是摄受十方众生。善导大师说:这十方众生是怎么解释呢?就是颠倒众生,就是我们一般还没有学佛这种颠倒众生,有时候造善、有时候造恶的,像空中的羽毛,他的内心完全不决定的,这个叫做「十方众生」。这样一个颠倒众生,就是这整个十八愿所摄受的根机,他也不是说一定要修行、当然他也不一定说是要造恶,他是看情况办事的。他的行、他的修行有三资粮,「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刚好是信愿行三资粮,善导大师说这个三资粮最重要的就是「至心信乐」,是往生的关键。

先看「至心」,这个「至心」就是真实不虚妄的心,他内心要非常的真实,没有任何的虚妄;这个「信乐」就是一种顺从归依的心;「至心信乐」简单的讲,善导大师说就是他修行的成败就只有四个字,就是「顺从本愿」,不要对本愿有所抗拒。看他后面文的意思就是说,你在念佛的时候,放下你的自我意识,完全顺从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好像说你这个人不存在一样,那种感觉就是这样,这个叫做「至心信乐」。你是一个造恶凡夫,你内心当中积聚很多的罪业也好;你是一个持戒的菩萨,你内心很多的善业也好:你把内心当中所有自我所累积的这些善恶业的思考,全部放下,一心的顺从本愿。

这个顺从本愿当中,善导大师说有两个标准,有他一个所信的决定跟能信的决定,所信之事决定跟能信之心决定。那他所信之事有三个,有三个事情要相信的:第一个「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什么叫做顺从本愿呢?对于事相上,你要生起三种信心:第一个、你相信你是罪恶生死凡夫,你相信你无始劫来阿赖耶识当中,累积了无量无边的罪业,也就是说你修行当中你不是从零开始。我们诸位要知道,你是现在开始修行,但是你不是现在才有生命,你在修行之前,你已经很多很多的生命,而已经累积很多很多负面罪业的力量在你的心中,你是从这个角度开始修行的,你是从一个内心满是污泥状态的当中开始修行,才开始修行,你要相信这个事实,你不是在一张白纸当中开始修行,这张纸已经画得乱七八糟了,这个时候才开始修行。所以第一件事情是你要相信你是罪恶凡夫,这个你要相信。

第二个「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你已经在三界当中流转很多次了,无量次的流转。第三个「无有出离因缘」,你根本没有力量能够离开三界,你现在开始,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整天的拜佛、持戒、修止观,你就是不能离开三界,这个不是你要不要,而是你根本做不到。你要相信这三件事情,你相信你是业障凡夫、相信你已经流转太久了、第三个相信你没有出离之缘,这个是你要相信的三件事,你才能够顺从本愿的。

那么你相信三件事情,而生起三种的决定心:第一个「彼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佛力定得往生」。你要生起三种:第一个、你要相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法界当中的确存在四十八种力量,你要相信这件事情,这个是就着你心中对佛陀的信心。第二个、你对你自己要有信心,「无疑无虑」,你不能有任何的怀疑、不能有任何的忧虑。怎么说呢?你念佛的时候「哎呀,我业障深重、我福报不够」,不顺从本愿,你内心打妄想就是你抗拒本愿,抗拒本愿的结果当然阿弥陀佛不能救拔你,就不是至心信乐了。你在归依佛陀的时候,你不能说你业障深重、你也不能说你福报不够,为什么?因为你已经不存在了。

第三个「乘彼佛力决定得生」,你相信他一定有足够的力量救拔你,阿弥陀佛要救你绰绰有余,这个时候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叫做至心信乐、叫做顺从本愿。我希望大家把四十八愿的核心思想这个至心信乐抓到,你就知道你念佛的时候心地法门怎么下。当我们至心信乐,这是一个往生的关键,你内心当中把你的身心世界完全放下,你是造恶凡夫也好、你是造善也好,总而言之你在念佛的时候「顺从本愿」,你的心跟佛合为一体了。

合为一体当然产生很大的加持力,你要求什么呢?你不求人天、也不求二乘涅槃,你要求是什么样呢?「欲生我国」,我心中顺从本愿以后,我只有一个希望,愿生彼西方安乐国。以这种顺从本愿愿望的这种力量,在临终具足「十念」。在古德的批注当中,大部分的古德都说「这个十念就是临终的十句佛号」,不过昙鸾大师的解释比较合理,他说「不一定要说是十念」,他在《往生论注》上说:临命终时,相续称念,业事成办,不局数目。临命终的时候你就是相续的称念就好了,直到你的净业成就,不要去管他的十念二十念。

你能够具足这三种资粮,假设「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当中「唯除」两个情况:第一个、有重罪的因缘,「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的重罪;还有邪见,「诽谤」大乘「正法」:这两个是简别的。

这个地方就说明,这个愿后来被历代的祖师公认为「往生的最低标准」,就是我们讲「临终的随念往生」。就是这个人他可能是造恶凡夫,临终的时候,他听到净土法门以后,他做一件事情,顺从本愿、欲生我国,然后相续称念佛号,结果就往生了,这个叫做随念往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要想往生须破三疑闯四关

破三疑 一、疑自己业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经云:念佛...

净土念佛与天台止观相成

佛法自汉流入震旦,前后所明,共为十大宗,欲求其洞彻...

正确的助念心态

凡人即将死亡,乃生命中最为微弱时刻,许多临终者面对...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慧远大师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就是持戒精严,尊...

【推荐】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

净土行人什么程度才算得上真信切愿

问: 请问师父,净土宗的宗旨是信、愿、行,我相信阿弥...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念佛法语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

昌臻法师《净土法门的十六字纲领》

净土法门的纲领,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大法句经...

【推荐】时时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运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

蕅益大师开示学道要门

学道要门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

【佛教词典】宿煮

(术语)比丘于居处煮食云宿煮,律不禁之。资持记上二...

【佛教词典】六相宣说八种有情事差别

【六相宣说八种有情事差别】 p0314 瑜伽十四卷十七页云...

【推荐】修持大悲咒的仪轨和功德利益

根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轮回故事:晋代名将羊祜找到前世遗物

羊祜(221~278),字叔子,西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

降伏内心淫念欲望的方法

有一次,尊者宾陀罗婆罗陀阇在婆磋国游化,住在首府拘...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

僧人的日常生活有哪些

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静而悠...

想得到健康长寿,其实就是三句话

《黄帝内经》上面就讲到了人的自然生命的长寿的总原则...

聪明的父母只需教孩子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推荐】星云大师《命运的主人》

「世间上,不论是富商巨贾,或是贩夫走卒,每个人对自...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大宝积经》说,时一比丘,闻佛赞扬不动如来佛刹...

人生不堪回首,不要再想你的过去了

蕅益大师提出三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

星云大师《向药师如来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请您垂听我的报告,今天世界上的苦...

痛苦不是我们的全部

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