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应有钢骨但不可有傲气

如瑞法师  2016/1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应有钢骨但不可有傲气

有钢骨可不能有傲气,出家人有了戒律的规范就有了威仪,威是威德,仪是仪容,让人一看自然生敬畏和信心。这就需要学戒持戒,持戒能使人生惭愧。真生惭愧才能改变自己,让傲慢也傲慢不起来了,现在你们还没受戒,等以后受了戒自然会有体会。这里把我爱读的一首偈颂给大家说说,是密教朗日塘巴尊者所造:“随处与谁为伴时,视己较诸众卑劣,从心深处思利他,恒常尊他为最上”。

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说,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与谁在一起,都要谦卑低下,把自己看得不如别人,从内心深处要思维利益他人,不改变谦卑永远把他人尊为最上。书上有这样个故事:密教有位很有名的上师仲登巴,每每出门,衣着朴素,不引人注意。有一次受一寺邀请,于路上遇到一位咒师,咒师把自己的包里给仲登巴背,仲登巴说:“可以!可以!”路过一条河,咒师把鞋子脱下让仲登巴提,仲登巴说:“可以!可以!”就这样,咒师象一位很有修行的人,仲登巴象一个仆人,过河到了对岸时,旌鼓齐鸣,人们来迎接仲登巴上师。这时咒师对仲登巴说:“他们是要迎接谁呀?”仲登巴说:“可能是迎接我吧!”咒师疑惑地看了看仲登巴说:“你是不是仲登巴?”仲登巴回答:“别人这样叫我!”咒师一听连包袱都不要,羞愧地赶快离开了。

由此故事告诉我们,不论见到谁都要尊重,千万不要有傲气。

人首先要能够谦卑自己。众生为什么会有种种的苦恼呢?就是因为我执太重了,有着种种的我慢。当自己比别人强的时候,就认为自己了不起;当自己不如别人时,还有个卑劣慢——我就是不服气,不知道去尊敬别人。

有德行的人是指明白事理,断恶修善,能够指导我们改正错误知见和行为的人。他知道我们犯错误是由于不明事理,依我见来办事,对于人和事产生了错误的看法和执着等等。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我们能够谦卑下来,注意向同行善知识学习,我们可以获得很大的利益。

愿老法师活着的时候经常跟我们说:“一个修行人,应该像蜜蜂采蜜一样,要博采众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一个修行人,当你认识到自己不对的时候,当你能够谦卑来向别人学习的时候,正是认识自己的开始。”因此,学佛法首先要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认识了自己之后,才能够改造自己,到最后才能超越自己。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当中,要学会尊重恭敬有德行的人。有德行人的范围是很广的。不管是老幼、男女,还是家亲眷属、左邻右舍,只要是有德行的人,有道德的人,我们都应该学会去尊重他们。

我们知道佛有一个大弟子叫舍利弗,智慧第一。有一次他搭袈裟时,袈裟角拖在了地上。这个时候,有个小沙弥走过去恭敬地告诉他:“尊者,您的袈裟拖在了地上。”舍利弗听到这话,赶忙把袈裟整理好,合掌说:“老师,我现在的衣已经搭好了。”舍利弗感慨说:“七岁小沙弥,今日才出家,若他欲教我,我低头接受。只要看见他,我都要热情恭敬他,一次又一次,敬奉为老师。”

一位大尊者能够低下心来把小沙弥当老师,而我们凡夫,又有什么不能低下心来向别人学习的呢?

不要和愚痴人打交道,要同有智慧的人打交道,应当尊敬有德行的人。如果能做到这三点,便是最吉祥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佛说不敬论说师长长短的果报

阿难问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对他们的老师或和尚,...

曾国藩是如何成就的

湖南有个人叫做唐浩明,唐浩明研究曾国藩。他就写了一...

学佛久了,最怕就是起傲慢心

以前广钦长老在建承天寺时,就常以建寺来教育弟子。他...

改掉贡高我慢的习气

我们要随时观照自己,检视是否有贡高、我慢的习气,如...

何谓「卑劣慢」

问: 关于慢心,末学不甚明了。什么是卑劣慢?与其他...

分粥的启示

自从佛陀创教后,僧团逐渐形成独特的组织和制度,传入...

真正有实力的人何须炫耀

一壮小伙牵了一价值百万的纯种藏獒出来遛弯。逢人便炫...

毕业证书不代表一切

中国话很有意思,比如:「你怎么看不起我?」我常想为...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犯邪淫而找不到工作

任何疾病,包括你的事业,找不着工作都是有因果的。...

以此三心而念,感应必至也

你现在要专心在一个上面,专心之后,力量就非常大。多...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

修行应发三种心

从上诸祖教人参禅,虽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要人成佛作...

【佛教词典】龙华三会

弥勒佛将来在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道,开三番法会,度尽...

【佛教词典】若食若饮若啖若尝正知而住

【若食若饮若啖若尝正知而住】 p0885   瑜伽二十四卷...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什么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

佛为病比丘洗浴

佛陀时代,有一个国家名为贤提,当时有位年老比丘因长...

大安法师:如何拜《无量寿经》

问: 您在讲经当中,提到过做钝功夫,如拜《无量寿经...

卅年精修 预知往生

上海何王氏者,本一无知无识之妇女耳。自二十九岁,得...

悉达多太子见老病死而出家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若众心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佛力加持

佛能度一切众生,但是他不能度无缘之人。我们说佛不度...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论语》中有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不...

圣严法师《无我无相,功德无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前面已经做了一些说明,进一步谈...

想做就做,想丢就丢

我有位印度籍的信徒,时常觉得不安全,有次他请我去他...

真参禅人,二六时中俱用持久之心

参禅人,工夫能做到不打失、不走作、不间断,三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