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虚云老和尚  2019/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持戒对修行很重要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离佛戒,纵参禅、念佛、讲经,亦与佛法相违,入于外道。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 可知道持戒的重要。

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著僧伽蓝的地,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 贤善远此处去。 ” 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 “ 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 ”

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说:“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

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著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持戒的用心处

佛虽说种种法门,无论大小乘戒,皆以三归五戒为根本。务使受持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依之立身齐家治国,则人道主义尽。且苦因既息,苦果自灭,解脱三涂苦,生人天中,易入佛乘,则学佛主义亦尽。故三归五戒,是导世之良津,拔苦与乐之妙法。

欲脱生死黏,去烦恼缚,非五戒不为功。故云:“ 五戒不持,人天路绝。 ” 夫 “ 戒 ” 者,生善灭恶之基,道德之本,超凡入圣之工具。以从戒生定,从定发慧,因戒定慧,方由菩提路而成正觉。故才登戒品,便成佛可期,故曰:“ 戒为无上菩提本 ” 也。

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 当知 “ 摄心 ” 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 “ 摄心 ” 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现在的佛法比较盛行的,是净土与禅宗。但一般僧众,都忽略了戒律,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 ” 三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应特别注意的。

持戒从十善开始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总要步步立稳脚根,远离妄想执著,便是无上菩提。

古德所谓:“ 平常心是道。 ” 只如孔子之道,不外 “ 中庸 ” 。约理边说:不偏是谓中,不易之谓庸。约事边说:中者中道,凡事无过无不及。庸者,庸常,远离怪力乱神,循分做人,别无奇特。

佛法也是一样,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六祖说:“ 心平何劳持戒。 ” 是为最上根人说。上根利智一闻道法,行解相应,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善相且无,何有于恶。若是中下根下,常被境风所转。

“心平 ” 二字,谈何容易?

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名为八风。行人遇著利风,便生贪著;遇著衰风,便生愁懊;遇著毁风,便生嗔恚;遇著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疑;遇著讥风,因羞成怒;遇著苦风,丧其所守;遇著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曷若恒时步步为营,从事相体认:举心动念,当修十善。事相虽末,摄末归本,疾得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虚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则永远没有短缺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

妙莲老和尚《五戒是良师》

(一)五戒是良师 一、众生受戒入佛位 诸位善男子、善...

认识佛教所说的魔

魔这个字中文本来没有,梵文是邛I(Mara),译成魔罗。最...

【推荐】要像防贼一样护持自己的心念

弘一大师从不说别人的是非长短。每当别人做错了事,或...

九缘皆具,方成不可悔之大妄语

《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

开饭店雇人杀生,同时要说假话,这样犯戒吗

问: 弟子开一个饭店,开饭店当然以赢利为目的,弟子...

舍身护戒之旃陀罗

佛陀开示大众:修行宁愿舍身命终,也要勤修四不坏净,...

住宅内如有虫蚁,应当如何处置

有人写信问我:住宅内如有虫蚁,应当如何处置,打扫时...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毁击神像与塑造神像的两种过失

【原文】 僧有毁击天神,自谓崇正辟邪,此讹也。如来说...

【推荐】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

这个咒能够拔除一切业障的根本

我们能听到得生到净土的咒也是不容易的,这个咒大家都...

五欲对我们的伤害

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

【佛教词典】我执习气

(术语)三种习气之一。谓随我执所熏成之种子也。此虽...

【佛教词典】榓

梵语 deva-dāru。又作樒、木蜜、木榓、密香、没香。...

用八正道来引导你的思想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对待恶念该如何是好

问: 人都会有念头,当心中生起不好的念头,虽然不至...

改过修行,终得往生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时跟着做官的父亲在江...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

问: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 大安法师答: 直...

世界上最不值的交易

给你一元钱,然后你给我一百元可否?我相信古今恐怕无...

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一、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

友谊、快乐、死亡

有三位年轻人在一个小镇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队伍。他们打...

提前火化会障碍往生吗

问: 叶老居士现年七十八岁,每天念佛万声以上,已十...

【推荐】别醒悟得太迟了

我总认为,知识分子身上有一份责任,以慈悲心维护社会...

没有一朵莲花能否定淤泥

徒弟去见师父:我终于悟了!觉得今是而昨非,以前的几...

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

佛教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随着时代改变,唐宋年间的这...

佛教的价值观

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佛教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