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药王药上菩萨因尝药而开悟

净界法师  2019/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药王药上菩萨因尝药而开悟

第三段就正式讲到他破妄显真,看到药的总相。看第三段,“即味开悟”。

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

前面,药王、药上身为医生,只能够从药物的假相上来分别,但是后来产生了因缘的变化。什么变化呢?就是“承事如来”。后来,他因为发了殊胜的愿,供养了佛陀跟大众师,跟三宝结缘,就有因缘能够亲自承仰奉事诸佛如来,当然这当中也包括了听闻大乘的了义的教法。所以他在品尝药味药性的时候,不再只是心随相转,而能够产生微密的观照。

观照什么呢?“了知味性”是“非空非有”。刚开始先了解这个药是冷的、热的、中性的,进一步他去观察这个道理是“非空非有”。

什么叫“非空”呢?当我们的根跟尘相应的时候,你看你的舌根跟味尘一接触的时候,可以说冷热诸性是了了分明,所以它是非空。因为它的确是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叫非空。什么叫“非有”呢?当根尘分离的时候,是觅之了不可得。你说它的味道是冷热,但是我们舌根一旦离开了这个味尘的时候,它这个冷热的体性就了不可得了,所以它是“非有”。

所以,从这个药的观察我们就知道,当这个药在治疗身心世界的时候,它的相貌是“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因为它只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药本身没有真实体性的,只就是众生的循业发现。怎么说呢?因为它“非即身心”。药吃到我们身体中,跟我们的身心没有真实地结合。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看这个药是热性的,你现在身体很虚寒,如果真实结合,那应该所有热性的药吃下去都有效果,但事实上不然。

你看有些人业障现前的时候,他吃什么药都没有用,对不对?那表示说什么呢?还是要探讨到循业发现。所以我们中国常讲一句话说,医生缘、主人福。

你没有那个福报,这个药你吃下去对你没有用。为什么?因为药本身没有实体。如果药有实体,那有钱人永远不会生病。他永远不会生病,因为他所有的病吃药都可以治好。但事实上不然嘛。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药没有跟身心真正地和合,只就是你有这个福报力。你过去生有这个福报力,那么药物跟你结合,因缘和合虚妄有生,是这样子的。这叫“非即身心”。

但是,也“非离身心”。你也不可以说它完全不和合。药跟身体完全不和合,那你怎么把病治好呢?所以,缘生缘灭的东西,它是非和合、非不和合。这个叫作什么?叫作循业发现的一个假相。假相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够说它“有”,但是你也不能够说它“没有”。你有这个福报,你就感觉它有;你没有福报,你就感觉它没有。就是这么回事。

那么,换句话说,有没有不是药本身决定的,是因缘决定的。我想,我们先了解观念,“诸法因缘生”这句话很重要!一个法到底有没有存在,不是“法”决定的。你说,欸,这个药就是药!不是这个意思。有些人吃药下去,他死掉,变成毒药了,也是有。所以它到底是良药还是毒药呢?药本身不能决定,是因缘决定,诸法因缘生,就是由你的业力决定。

所以叫作“非即身心,非离身心”。

所以药王、药上菩萨行医这么多年以后,觉悟到一个道理,原来这个药是“非空非有”,“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分别味因,从是开悟”。他能够探讨到这个滋味最初的根源——它本自不生,所谓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所以“来无所从,去无所止”,只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众生的循业发现而已。

从这个地方,他真实地开悟到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所有一切法都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个地方,他从一个世俗的医生,最后回光返照而悟入了真如理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知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息心达本源

我们的生命体,它是会生灭变异的,它是诸行无常的,你...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障碍我们见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其实分别心...

【推荐】佛教疗养之法

吾人铸形父母,寄迹乾坤,随业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

佛门素宴悟心境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

诵《金刚经》要把握三个「观」

用虚幻观来看待问题 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是一场梦,...

大安法师正月初三新春开示|真空妙有二偈

南无阿弥陀佛!今天是大年初三,祝大家新年吉祥!今天...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福从俭中来

昨天,一信徒携其好友来访。见我的用意,除了看望问候...

大乘思想为什么要强调福慧双修

我们前面讲到,当时穷子遇到父亲的心态叫做心怀恐怖,...

唯识五重观

再介绍唯识的观法:唯识五重观。怕初听同学不了解,我...

四空定的过失

四空定,佛陀对它是诃责的,因为它是暗钝。所以智者大...

【佛教词典】类智

梵语 anvaya-jāna。又作未知智、无生智。观察色界、无...

【佛教词典】内身

【内身】 p0365 杂集论十卷一页云:内身者:谓于此身中...

发心往生者,皆得无量诸佛护念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

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13项美德

富兰克林,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之一。年轻时他...

口业的四种

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

别等老了糊涂了再念佛

问: 家中八十多岁的老人过去是医生,三年前头脑还很清...

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种累赘,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刻让你感到无奈和...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迷惑凡夫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

念佛受病,实是无量劫业力所现

原文: 书中言念佛急进、中气虚极,此汝不善用心所致。...

为什么念佛时有空旷柔和的感觉

问: 我集中思想念阿弥陀佛时,心中有一种空旷、充满...

【推荐】财富有枯竭的一天,只有自性宝藏才是取之不竭

一、物质财富是无常的 论财富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推荐】送别公公——我所亲见的死亡过程及思考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久病于榻的公公病逝于长沙。最后的...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第一,人身难得,要求究竟的解脱。...

空手把锄

禅的公案当中,有一首最为世人熟知的偈句: 空手把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