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净界法师  2020/06/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本尊相应法。既然是一个本尊所加被的法门,所以整个修学的目标,就是达到感应道交,因为你没有感应道交,你就不能启动佛陀对你的加被。但这个感应道交值得我们说明的就是:净土的感应道交跟外道的感应道交是有所不同的。

外道的感应道交:它是心外求法。你看:外道他们的感应神通,你一听就知道是向外攀缘的,好像你自己都不要做准备,完全靠外在一个强大的力量,来主导你,它要你活你就活,它要你往生你就往生,佛教没有这种思考。那你这样子讲不是心外求法嘛?离开一念心,有一个真实的法来主导你,这是标准的外道——道在心中之外。

净土宗的感应道交:正如《华严经》说的: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

你的心准备好了,佛陀就显现在你的心中,你有一分的准备,佛陀显现一分的力量;你有三分的准备,他给你三分的加持;你有十分的准备,他给你全部的加持。这才合乎佛教的缘起论,就是一切唯心造。

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老是心外求法,弄到自己邪知邪见,结果一事无成。你那个是方法错误的!

整个[净土宗],你不要管是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那跟你都没有关系。重点是——你那个明了的心中,你把资粮准备好了没有?关键在这里!跟佛陀那个多远都没有关系。

在本经当中提到,我们要准备的资粮有两个:一个是忆佛,一个是念佛。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个见就是感应。忆佛主要是一种智慧门,一种内心的观照;念佛是一个禅定门,心中的专注;这两个缺一不可,就像眼睛跟脚一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印光大师在家往生弟子——丁大定居士

丁大定居士,绍兴上虞人。寓杭州湖墅。家贫而寡,生二...

净土经论撷要

弥陀因地 《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

你的佛号为什么没有力量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必...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 尽说,也是有相当一部...

「不随妄转」对念佛人很重要

你应该怎样训练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转,不是等到临...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就是老实念佛人。 老实念佛不容易啊...

修净土后不读其他经律这样对吗

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妙莲老和尚《拜佛念佛的方法》

(一)拜佛的方法与功德 我们佛弟子做事情,能用最少...

让内心健康的七戒

一、戒疑 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

【推荐】身为佛子,日常生活中如何与父母相处

佛陀在《贤愚经》中讲道: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

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随烦恼二十:散乱者,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

【佛教词典】娑底也

(术语)梵Satya,译曰谛。坚实之义。演密钞七曰:梵音...

【佛教词典】戒海

(术语)戒律之清净譬以海也。止观二下曰:戒海死尸,...

慈悲一百语

1.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2. 福莫大于心善。 3. 一点...

大安法师:为什么要讲儒道之类的书

问: 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

十善业道之不杀生

在身三、口四、意三的三业中,佛陀把杀业放在第一位,...

圣严法师《开放的心境》

一般人思考事情时,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所以遇...

不要顾虑衣服饮食,护法神给你送来

你行正道,修行的和尚,不管你住山里,住多高,住多远...

把「空」认为没有,就会成为断灭见

心经主要是讲照见五蕴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风看空。 如...

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

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

天堂净土

挑水云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好几个丛林禅院住...

兵小功大黄豆芽

兵小功大黄豆芽 尽管世界各国饮食文化不同,可对于吃...

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该如何化解

问: 师父您好,请问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如何化...

善用你心灵广大的力量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曾经出...

宽运法师《放生之意义与功德》

(一)为何要放生?放生的目的与意义何在? 佛教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