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知见与众生知见

体光老和尚  2021/09/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知见与众生知见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华会上才把他实际的事情说出来,其他的经也说了,没有法华说得明白。那么如来出世到底是什么目的呢?就是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如来出世没有别的呀,就是要把众生的知见辗转消除。天这么热,从哪儿来?看不见。这就是执著,假若没有执著的话,就没有这个了。

在我们本地风光上,哪有冷呀热呀,没有这个,这是众生知见。我们天天说这个吃得不如意,那个吃得好一点,这就是众生知见,有了众生知见,有了众生的分别心,这就苦恼了!

这道场里边一切行动就是入佛知见,大殿里三尊佛,就叫我们学呀,你看世尊白天夜晚都在那里坐着。古代的这些祖师,夜晚都很少睡觉,他护持常住啊,药山祖师他夜晚查夜,听到大殿里有人说话,他悄悄地隔着门缝往里看,谁说话呢?

那个大木鱼子跟大佛像他两个在那里说话,大木鱼子说:你坐在上边,千人万人拜你。我呢?天天有人敲我,把我敲得很难过!这佛像就说话了:我盘腿,我这腿极疼啊,你看你那个样子天天张着嘴,一敲你就哇哇叫,你有一点威仪嘛!这就是祖师坐道场,有情无情都会现法身。

道场里边是凡圣交参,龙蛇混杂,古今都是这个样,我们吃饭都是吃一个锅里的饭,可是结果不同。为什么?思想不同,作为不同。都是在禅堂里打坐修行,有的人是如法如律地修行,有的人的思想却不晓得到哪里去了,有的人还不晓得想什么哩!

在道场里修行,有生西方的,有开悟的,也有生天的,也有转人的,也有牛马猪羊,也有饿鬼的,也有下地狱的。古人不是说吗:“地狱门前僧道多”,有些人不承认。没有哪个地方不是我们修行的地方,没有哪个时间不是我们修行的时间。你自己好好修行,那就可以不承认,如果你不好好修行,你不承认也不行。这古来的人,说一句半句留给后世,都是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做主宰的,你看哪一句话与你相应,就去采用,不是一定要到处参学,就是在家人说些话,与你相合也要接受。

总的来说,一切我们都要接受,不管他人说好说坏,不动心不动念,这个就是修行,不管他人怎么样,自己在这一切善恶之中,不分别,不执著,有朝一日就会明心见性!

哪里不是修行啊?就像一个老禅和子,在外行脚,走到大街上有个卖肉的,买肉的跟卖肉的两个人争起来了,买肉的说:我要精的(瘦肉)!这卖肉的火了,杀猪人嘛,把刀往案上一拍,说:你看哪个不精!老修行听到这话当时就开悟了,你说这不是佛法在世间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体光老和尚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禅的入门方法》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是顿超直入的,不假次第的,不像...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宋代的很多禅师,比如五祖师戒禅师一转世成为大文宗,...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

【推荐】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唐...

无这「四心」不能参禅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 此一法无长远心...

已伸不收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

圣严法师《禅--人类意识》

一、佛教对人类意识的分析 佛教把意识分为心、意、识...

从小我到无我

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

禅宗对六识空性的体证

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境所产生的六种认知作用,...

一滴水的思考

一滴水,单纯而透明,在阳光下却能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

地狱的恶报从六根而出

讼习 讼,争讼,意思是说,我们自己有了过失,但是我们...

了然不生——了了分明,当下就是无生

子二、别明破阴 分五:丑一、圆破色阴超劫浊;丑二、圆...

【佛教词典】七界

【七界】 p0050   瑜伽九十六卷三页云:复有七界。一...

【佛教词典】触鼻羊

禅林用语。原指羊,于禅林转指不识法之昏昧学人;盖羊...

【推荐】最大的成功莫过于豁达的胸怀

楼下有个杂货店,开店的是位老人,面容慈祥,性情开朗...

最管用的观念就是轮回和因果

现在如果到中国,你作一个问卷调查,相信有轮回的、有...

【推荐】星云大师《不争人我》

昭化道简禅师追随云居道膺禅师学道很久,虽已得到老师...

一句佛号一块金,多念结成净土因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净土的念佛...

如何对待「看不顺眼」的人

人是不可以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的,既然要和其他人打交...

莲池大师:竹窗二笔

般若咒 般若心经曰。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如何修得三十二相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原文 尔时世尊复告勇猛甚深比丘言...

佛教的十法界观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

修行就是先苦后甘

大藏经里面有段故事:在一个深山里面,有七个人志同道...

护生的习惯

口业篇 1、不杀生的人,不应该说哪里的河川应该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