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祸福由因,改变在缘

净界法师  2022/1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祸福由因,改变在缘

我们从我们内心的相状,看到过去的因,也看到你现在面对的缘,也可以预测你未来的果报。这样子的一个整体过程,“如是本末究竟”,这个“本”就是你最初的相,这个“末”就是最后的果报,它是彼此是互相相应的,你有这个相,你未来就会有这个果报。我们从这个相所观察的,理论上是通于五阴,但是智者大师所说的“相”,主要是第六意识,就是想。五阴当中,色没有必要花时间,那只是个果报而已。感受你也改变不了,佛法不改变感受的。行阴跟识阴特别微细,你也改变不了。所以整个五阴当中,我们要掌握的是你的思考和想象。

你面对你的想象的时候,第一个你看你的过去大部分的时间是打什么妄想,你大概知道了。你看你一天当中的起心动念,你大概知道你前生大概都在想些什么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承当过去的。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有时候我想,一个人生命如果今生才开始那该多好?那很简单,才几十年,你能够产生多大的妄想?我们学佛难,就难在我们要承当过去无量无边的生命,这个就很麻烦。每一生都打很多妄想,都留下痕迹来,内心当中很多很多的想法。

当然过去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只有承当,但重点是,你要怎么面对它?楞严经的思考模式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不管妄想怎么样,不要随顺它,它本身没有真实性的,达妄本空。楞严经没有要你去把妄想断掉,你动一个要断妄想的心,想跟它抗拒,那你就很辛苦了。楞严经只说,你不要住在妄想,没有要你去对治妄想!你不要不自量力去对治妄想,你不是它的对手。它无始劫熏习而成,你短时间的修学佛法,你不是它的对手的。所以你修行要有理观,不能只是用事修的。

第一个你不要住在妄想,要安住在真如。然后你去培养一个善念,来取代妄想。所以这个“调伏”就是开始培养一种善念,用布施的念头来取代,或者用布施的念头来调伏悭贪的心;用持戒的念头来调伏破戒的心;用忍辱的心来调伏嗔恚的心。

在观心法门当中,关键点在第一个“相”,你从相当中看到过去;第二个“缘”,即你今生的态度。

看《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他本来是学医的,他遇到一位算命的孔先生,对他说:你这个人很聪明,应该读书!你以后的功名可以做到县长。他讲三件事:一是你的功名到县长;二是你今生没有儿子;三是你的寿命不长,只活有到五十三岁。后来他很多的事情都被印证了,这个时候,袁先生就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都被人算准了。一个人果然不能摆脱过去,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所以他对于生命只有看一半,他只看到“我从什么地方来”,就认命。这部分当然对,但是一个人看生命,不能只看这部分,你还要看到“你将往哪里而去”。

后来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禅师跟他说:祸福由因,改变在缘,你不要老是看过去,你要看看你的未来要去哪里比较重要!他开始重视未来的时候,开始自我反省。他就反省,一个人要找原因,他向内心去观察,去找到原因:我今生的生命怎么会这样子?我为什么会短命?为什么会福报这么薄?为什么会跟众生没有缘,都没有人愿意做我的儿子?

他自己反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没有“容”,对别人不能包容。自己觉得自己很聪明,跟别人不一样,看不起人,他苛薄批判别人特别强,没有包容的心,太清高。

第二个没有“忍”,爱针对人。“忍”是针对事来说,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耐烦,没什么耐性,所以就造成他没有儿子,福报很薄的第二个原因。

找到原因后,他开始修正,往自己内心的世界,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沟通。大乘佛法都是用沟通的,跟自己沟通。你必须要回到你内心的深处,跟你过去的你沟通,强迫是没有用的。你看过去的我是颠倒的,造了很多业,打很多妄想,当然业该受的都受完了,问题是这个妄想留了下来。一个学佛的人,内心有两个你,过去是颠倒的你,现在是觉悟的你,一个是过去的想法,一个是现在的想法。

所以我们经常会矛盾,真妄交攻。没有学佛的人,他只是一个想法,他很正常。学佛的人很矛盾就在这里,经常是真妄交攻。圣人是没问题的,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清净的想法。我们在非凡夫、非圣人之间,这个过程是最麻烦的,两个想法。那你必须用觉悟的心跟它沟通,诶,不要这样子,我现在这样没有包容心,对事情没有忍耐心,就永远成不了大福报。了凡先生开始改变自己,他从相状观察得到了启示,开始从言语上对治,在人事开始包容,把胸量扩大,结果他后来生了两个儿子,这个便是花报就出现了。两个儿子都做官,他本来寿命五十三岁,结果活到七十四岁。他本来的官是做到县长,后来做到皇城的高官。

佛法认为“祸福由因”,这一块是没有错,但是你要同时看到“改变在缘”。这部分外道没看到,外道只会把你的命算出来,他没办法告诉你怎么改变的,这个改变就是调伏。用种种的善巧方便,让你的心有容有忍,往光明的面走。你心态改变的时候,你的果报就改变了。这个就是以空假中三观,来面对你的想法,来调整想法,这样你会从一个比较狭隘的、丑陋的五阴,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五阴,它的主导性就在这个“想”,从这个地方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

耀智大和尚自述与观音菩萨的殊胜缘分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观音菩萨,关键的时候都会祈祷...

好运气来自于结善缘

不管人们是否相信命运,这人世间总是有许多人事业成功...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

问: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 慧律法师答: 出家还是...

星云大师:佛教对「人生命运」的看法

「世间上,不论是富商巨贾,或是贩夫走卒,每个人对自...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鲁迅与佛教之缘

和僧人结缘 鲁迅是周家的长孙,极受重视,家人担心养...

专访觉光长老:一生出家皆因前世缘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是佛学经典中间的一...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三个方面检验是否已离开妄想

每一个因缘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顺境才修学。逆境...

对我们功德最破坏的两件事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

佛法义理虽深妙,却又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

【佛教词典】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在摩伽陀国逢暴风雨,...

【佛教词典】吉藏(549—623)

吉藏,是中国隋代三论宗的集大成者。他俗姓安,本西域...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至诚求佛,坚持坚定 二〇一二年,我第一次来到东林祖庭...

学佛之本,立愿为先

有一位刚学佛不久的信徒,在《劝发菩提心文》上看到金...

讲品行保气节的范景文

人生际遇各有不同,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一致的,那就...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原文】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

星云大师《习气与习惯》

每个人都有习气,每个人也都有习惯。习气多数是不好不...

修行人有藕断丝连的个性是没办法修行的

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好运气是自己做出来的

每次坐长途汽车,落座后就闭目遐想:今天总应该会有位...

父母子女乃是相互的债主

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

善良的表达

每次回老家,母亲一定要摘下耳环,穿上洗得发白的休闲...

驴子还债

有个秀才从乡村要赶到城里,就骑了一只驴子赶路,到目...

罪恶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吗

问: 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础上,能上品上生吗...

南亭和尚《地藏菩萨本迹因缘》

各位听众!农历的七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这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