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若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即能唤起心性觉醒

憨山大师  2023/1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若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即能唤起心性觉醒

【原文】

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死之所不变,代谢之所不迁,直超万物,无所终穷,故称无量寿。此寿非属于形骸修短,岁月延促也,吾人能见此性,即名为佛。吾人苟知自心是佛,当审因何而作众生?盖众生与佛,如水与冰,心迷则佛作众生,心悟则众生是佛,如水成冰,冰融成水,换名不换体也。迷则不觉,不觉即众生,不迷则觉,觉则众生是佛。子欲求佛,但求自心。心若有迷,但须念佛,佛起即觉,觉自性光明,挺然独露,从前妄想,贪嗔痴业,当下冰销。业垢既销,则自心清净,脱然无累。此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事心之功,无外乎此;净土之资,亦不外于是。

【演莲法师译文】

古德有一句劝人念佛的话说:“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译为华言“无量寿”,佛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本然天真的觉性。可见念佛,正是使众生明心见性的第一妙门。须知我们众生本具的心性,未有天地之前就已存在而并不为老,即使天地毁灭之后,此心性也并不随之而终;虽历经生死轮回而此心性始终不变,尽管日月交替变换而此心性永远不迁;直超宇宙万物之外而无所终止穷尽,故称无量寿。

此寿并非属于形骸生命的长短,也无关乎岁月的延促。我等能够悟明此心性,当下即名为佛。我等果能了知自心是佛,就应当审量因何如今而作众生?其实众生与佛,就如同水与冰,只因迷了心性,以致本然天真之佛沦为众生;一旦悟明心性,则众生当体是佛。如水凝固成冰,冰融化成水,只是换名不换体罢了。

迷则不觉,不觉即众生;不迷则觉,觉则众生是佛。所以,你既立志求佛,只须向自心中求。心中若仍然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念佛即能唤起心性的觉醒,觉则自性光明皎然独露,从前所有妄想、贪嗔痴业,当下如冰雪消融。烦恼业垢既已消除,则自心清净,从此脱离生死尘劳而无所系累。这便是所谓“心净则佛土净”。平常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之道,不外乎在于此心;念佛预办往生净土的资粮,也不外乎在于此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印光大师说是「他力门、果地教」...

印祖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

现生可以了生死者,唯有净土一门

原文: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修之及极,皆可以了生脱死。...

怎样才能做到净念相继,佛号不断

问: 弟子之前一天可念一万到两万佛号,但是近一年来,...

大安法师:二力与他力法门是否一体的两面

问: 请问师父,二力法门与他力法门虽说法不同,但是...

四十八大愿——(第28愿)菩萨道树普见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

只要这样做,决定能生极乐世界

若人求往生,得至心念拜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加持,发...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新年吃素增福增寿 舌尖上的素食中国年

中国许多地方都有新年第一天吃素的习俗。古人有言,一...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方海权答: 因为结善缘好...

如何才能降魔

问: 如何才能降魔? 惟贤长老答: 慈悲可以降魔。《...

【佛教词典】塔印

表示塔之印。又称率都波印。即密教金、胎两部大日如来...

【佛教词典】八佛

(名数)一东方难降伏世界之善说称功德如来,二东方无...

做不到通身靠倒,这样的状态要如何打破

问: 弟子目前状态是这样的:说我信吧,却做不到通身靠...

不要让车轮沾上血腥味

1.在日常驾驶中小心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别去...

慧律法师《三千佛圆满开示》

(上)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   大家阿弥陀佛!...

九心住(欲界定)

我们先说明九心住,这个九心住又有一个名称叫欲界定。...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

问: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 衍慈法师答: 你问的是...

结善缘的重要

从前,有一位老和尚在山上一间寺院,一心一意清苦修行...

作福不如惜福,悔过不如寡过

【原文】: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破舌识有自体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

净土法门的临终助念

死亡,对一般人来说,是一恐惧而痛苦的事情;而对净业...

慧律法师-一行三昧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法宣法师,诸位法师、...

莲池大师:僧训日纪

法师省己之训 《法炬陀罗尼法师品》云:夫法师者,常应...

杨绛的百岁感言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