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道宣法师  2024/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原文】

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舍五欲之深着,良由虚妄之俗可弃,真实之道应归。是宜开廓远意,除荡鄙怀,不吝身财,护持正法。况僧食十方普同,彼取自分,理应随喜。而人情忌狭,用心不等。或有闭门限碍客僧者,不亦蚩乎?鸣钟本意,岂其然哉?出家舍着,尤不应尔。但以危脆之身,不能坚护正法;浮假之命,不肯远通僧食。违诸佛之教,损檀越之福,伤一时众情,塞十方僧路,传谬后生,所败远矣。改前迷而复道,不亦善哉?(悭食独啖,饿鬼之业,是谓大迷。)

或问:僧事有限,外客无穷。以有限之食,供无穷之僧,事必不立。

答曰:此乃鄙俗之浅度,琐人之短怀;岂谓清智之深识,达士之高见?夫四辈之供养,三宝之福田,犹天地之生长,山海之受用,何有尽哉。故《佛藏经》言:当一心行道,随顺法行,勿念衣食所须者。如来白毫相中一分,供诸一切出家弟子,亦不能尽。由此言之,勤修戒行,至诚护法,由道得利,以道通用,寺寺开门,处处同食,必当供足,判无乏少。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第七·僧网大纲篇第七

【大意】

真诚出家的人,怖畏四怨带来的苦痛,厌弃三界固有的无常,辞别六亲极致的爱染,舍离五欲深重的贪着。实在是因为虚妄不实的世间本来不值得珍惜,而佛陀宣扬的真实道理应当皈投依靠。因此应当开阔远大自己的志向,涤荡灭除鄙陋的情怀,不吝惜生命财宝来护持正法。

况且僧食本就体通十方,所有的出家人都可以来受用,客僧不过是来受用自己本有的那一份,理应随顺欢喜。但是人的情志狭隘,心不均平,甚至出现关闭寺门不让客僧进来的情况,岂不让人耻笑吗?每一次过堂前要鸣钟集僧,究竟是为什么呢?出家人本来应当舍弃世俗的执着,尤其不应该这样。

只想着怜惜保护这个脆弱易坏的身体,而不能坚定地护持正法。执著于虚浮不实的生命,却不肯与十方出家之人同享僧食。这样既违背了诸佛的教诲,也有损于施主的福报,伤害同时代大众的感情,阻断十方出家人修学之路,甚至一代一代传给后辈,危害极其深远。如果能够改正之前错误的做法,而回归佛陀的教导,不也是一件极其难得的事情吗?(对于食物吝啬,在隐蔽处独自吃僧食,来世会受饿鬼的业报,真可谓是一种极大的迷执。)

有人问:僧食是有限的,但外来客僧却无穷无尽。用有限的食物供给无穷的僧人,这样的事情肯定做不到。

答:这是粗陋鄙俗之人的肤浅推断,目光短浅之人的浅薄见解;怎么可以称得上智慧之士的深识,明达之人的高见?四辈的供养,三宝的福田,就如同天地一样生长不绝,山海一样受用无尽,怎么能用得完呢?

《佛藏经》中说:“应当一心修行解脱之道,随顺佛陀的教法而行,不要挂念所需的衣服饮食。佛陀眉间白毫相光有百千亿分,用其中一分功德供养佛法中的一切出家弟子,都享用不尽。”因此,出家人应当精勤修行戒行,用至诚心护持佛法,这样因为修道而自然感得利养,并且如法如律共同受用,每一间寺庙都大开寺门,供给十方各处僧众饮食,这样的话(龙天护法)一定会供给充足,不会有任何缺乏。

【注】

四怨:即四魔,指烦恼魔,死魔,阴魔,天魔。参见《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三界:众生居住的三种世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参见《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六亲:古指父、母、兄、弟、妻、子;泛指亲戚,亲人。

五欲: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而起的欲望。也就是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参见《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过堂:中国寺院的生活方式之一,也就是去斋堂用餐。此有别于印度僧徒之托钵乞食。又称上堂、赴堂。在丛林之中,依据常规,用餐时自方丈到沙弥,全体皆到斋堂用餐,此即“过堂饭”。进餐时,须列队鸣磬以进斋堂,然后安静进食。食毕,又列队鸣磬念佛以出斋堂。

四辈:①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即出家与在家的男女。②人、天、龙、鬼四众。参见《佛教思想大辞典》(吴汝钧)

白毫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佛的眉间有白色旋毛,能放光明。参见《佛教思想大辞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我不施舍钱财,钱财就会舍我

【原文】 明湖州徐汝辉,富而好施。时杭州重建戒坛,所...

狗转人身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好,各位有缘吉祥。 欢迎大家来到道场白...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义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

梦参老和尚: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

明海法师京华托钵记:一个人挎着瘦瘦的香袋,从住处走到大街上

(在北京街道托钵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是明海法师几年...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灭之相

那么现在也有二宝,现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宝,不承认僧宝...

佛源老和尚对发心受戒的弟子一段发自肺腑的教诫

知客师父领几位新落发僧前来礼源公。 知客:师父,他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楞严经共10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许愿还愿呢

许愿和还愿,是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们事佛礼佛的一种方...

黄瓜--厨房里的美容剂

黄瓜,厨房里的美容剂 别名: 花瓜、胡瓜、王瓜。 性...

始于立心,得于人和,顺于天道,成于勤恳

一、始于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

已经明心见性,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

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禅师幼年于...

【佛教词典】身等三业

【身等三业】 p0677   俱舍论十二卷一页云:此所由业...

【佛教词典】少净天

(界名)色界第三禅第一天之名。意识受净妙之乐,故名...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

四点意见通向快乐人生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即希望生活快乐。快乐是人人...

没有任何敌人

有个心理学家以宽恕你的敌人为题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讲。...

痛苦和外境没有关系,是自己内心生起的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为灵魂沐浴

俗世喧嚣,红尘扰攘,我们在其中摸爬滚打,难免会让灵...

勤转念,证菩提 -- 善于修这颗心

当我们不好的念生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烦恼了。贪欲烦恼...

戒淫九想观

本节的九想观,如能修持观想成熟,可体悟人死后无比凄...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问: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慧律法师答: 见性就是...

末法众生,多难少福众苦逼恼

又是一年清明节,姐弟们聚在一起去公墓祭奠父母。和往...

外财布施与内财布施

我们要知道,财布施有两种,一种是外财布施,一种是内...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