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不贪着禅定之乐

圣严法师  2011/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习禅定的人,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甚至于意识都不与外界接触,不受外境的影响、干扰。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也和从前的回忆、历史,未来的计画、想象,以及现在的四周环境完全隔绝。此时他是全然独立的,因为没有任何着力点,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困扰他。因此,能得到一种不为外境所动的快乐,也就是「定乐」。

定的快乐有深有浅,浅的是没有身体的负担,感到非常轻松自在;深定是连前念与后念的思想负担也没有了,心中一事不挂,只有一个「非常安乐」的感受,有一点类似「何处惹尘埃」的境界,无论任何东西都招惹不到他。

然而,无论是浅定或深定,都还是有「自我中心」。在浅定中,虽然并没有自我、非我的分别,但定乐的感受还在,所以还是有自我的。更深的禅定,会失去时间感、空间感,进入定中以后,感觉上才过了一弹指的时间,实际上却已经过了好几个小时,甚至过了好几天都不自知。没有了时间,就表示没有杂念、妄念、梦境,头脑里面没有任何境界出现,这不是昏迷,也不是死亡,而是心念不起作用。虽然心念不起作用,但是「我」还是在其中。

起坐、出定以后的人,会感觉浑身上下舒畅无比,这是因为入定以后,头脑获得休息,身体也跟着全部休息。在那一段时间之中,身体里所有的毛孔、细胞、经络都是畅通无阻的,没有紧张、压迫感,这才是彻底的休息,而且可能比睡觉时所得到的休息还要充分。因为睡觉时,意识还在不停地活动,无法真正的休息。

定乐可说是一种解放的快乐,就像生完小孩之后,分娩前昏天暗地的阵痛一下子没有了,就会觉得快乐的不得了。当我们入定时也是如此,平时因为头脑的负担太重,连带身体的神经也会受到影响,一进入定中的境界后,身心的负担就都完全解除、消失不见,这样的快乐谁不喜欢呢?

而且,无论是定中的快乐,或是出定之后通体舒畅的快乐,都是无可比拟的。有过这种经验的人,出定以后都会想再入定,想要不断地继续打坐。所以,享受过定乐的人不免会对世间感到厌倦,不再碰男、女色,也不会贪着口腹之欲。因为世间任何快乐,都比不上定中的快乐,包括官能刺激的快乐也比不上!

可是,贪着定乐的人就像乌龟一样,遇到敌人、野兽要攻击它时,马上就把四只脚、一个头、一条尾巴,统统都缩到龟壳里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敌人要吃它也吃不到,只能咬到它硬硬的壳。因此,定乐实在不是最究竟的,我们修习禅定的目的只是为了进入智慧的领域,做为实践自利利他菩萨行的基础。如果我们贪着禅定的寂静妙乐,不愿出离禅定,那就永远不能达成学佛的目的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光阴过的很快,今天是第二个七的第二天了。光阴无情,...

明明是苦事,他却认为是乐

身一定要受,一天饮食、起居、睡眠都叫受。吃得好、睡...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观宗寺,除平常在讲课的时候,修一小时的止观外,每到...

「无禅无净土」会怎么样

第四个偈子: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领...

六祖大师的「三十六对法」

六祖大师世寿七十六岁,二十四岁受五祖传衣,三十九岁...

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被派遣到江北瓜州任职,和他的好朋友佛印禅师所...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禅修不能被「缠」住

现在社会上一窝蜂地禅禅禅,我倒有个隐忧,担心大家被...

圣严法师《赶而不急》

有个弟子曾经问我:『师父,我很积极,可是我也很急,...

遇到任何难关,都不能损伤到健康

想要保持健康,就不能老是为事烦心。无论遇到任何人生...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

【佛教词典】善律仪

善之律仪。又称律仪(梵 sajvara)、善戒。为“恶律仪...

【佛教词典】宝觉祖心禅师语录

全一卷。又作黄龙晦堂心和尚语录、黄龙庵主语录、晦堂...

【推荐】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我们人生的相状有很多种,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没...

圣严法师《提起放下》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

认真做事不去评论是非

经常会有人问我对某人或某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并要给出...

不用担心来生

有一次,佛陀回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

佛陀遭诽谤的因果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给弟子们说法,...

修行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放下

快乐不是我们的归宿,痛苦不是我们的归宿,内心的平静...

圣严法师《死亡并不可怕》

佛教认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一般人很容...

遗忘别人的「不好」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牢记于心头,而又有另外...

修净土的人是专修好,还是圆修好

问: 有法师说,净密双修的功德最大,单修净土念佛法门...

只要沾了佛法边,将来一定成佛

一切众生的卑鄙、低劣,人心的内部极卑鄙、极低劣的心...

哪个地方有障碍,就从那个地方观进去

在大乘的学习当中,我们观照真如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

不信净土的人有这四种特点

那怎么样才能信净土法门呢?前面的偈颂谈到多生多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