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

2015/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领四种兵队,乘坐宝羽装饰的马车,来到给孤独园。大王恭敬地向佛陀顶礼后,便坐在一旁。佛陀问波斯匿王说:“大王!您从那里来?为什么率领四种兵队,全身也沾满尘土,声势如此浩大,发生什么事了吗?”

波斯匿王回答:“世尊!最近在国界有一群恶贼作乱扰民,就在昨天半夜,我亲自率领兵队,一举成擒,抓到了这群恶贼!作战后身体非常疲倦,本想返回皇宫休息,但是,我觉得应该先来拜见世尊,最近这些事情,使我日夜都不得安宁,现在终于抓到恶贼,心中感到非常欢喜,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特地来拜见并禀告世尊,假使我昨天半夜没有立即出兵,就不能擒获恶贼,也就没有现在这种欢喜的感受。”

世尊说:“是的,大王!就如您所说,世间人有四件事,是先苦而后乐。哪四件事呢?

一、清晨早起。

二、服用油酥。

三、有病服药。

四、家业娉娶。

大王!世间这四件事,都是先苦而后乐。”

波斯匿王听世尊开示后,赞叹道:“世尊说的真好!这四件事我都经历过,所以现在观察这四件事的始末,如同观看掌中的珠子一样的清楚,的确都要先受苦而后才能有乐。”

波斯匿王听完开示,法喜充满,但是因为国家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办,所以就先行向世尊告辞,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绕佛三匝,退而离去。

波斯匿王离去不久,世尊对比丘们说:“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是哪四件事呢?

一、修清净行。

二、诵习经文。

三、坐禅念定。

四、数出入息。

比丘行持这四件事,勤苦在前,法乐在后;若有比丘依此先苦后乐的方法精进,必然可以获得沙门果报之乐。”

“有哪四种果报之乐呢?若有比丘勤于修持如上所说四件事,远离欲界恶法,忆念受持于喜、轻安之乐,心游于初禅,得第一种沙门之乐。其次,从有觉、有观,内有喜心,专精于一意,转至无觉、无观,忆念受持于喜、轻安之乐,心游于二禅,便得第二种沙门之乐。若能舍离二禅喜乐,无住于喜念,泯然入定,恒常自知身受禅定之乐,为诸贤圣者所乐见盼望,住于妙乐,心游于三禅,得第三种沙门之乐。最后,舍离苦、乐觉受,没有忧戚之患,不苦不乐,住于清净,心游于四禅,这是第四种沙门之乐。”

“其次,比丘们!若有比丘奉行此先苦,而后获得沙门四种乐之果报,断除三结网──见结、戒取结、疑结,可成就须陀洹果位,得不退转,将来必定证得涅槃。再者,比丘们!若能断尽三结,并使贪、瞋、痴烦恼微薄,可成就斯陀含果位,此二果圣者,将来再投生人间或天上一世,必能断尽一切生死苦,证得涅槃。

再者,比丘们!若有比丘能断尽欲界五种烦恼—──身见、戒取见、疑、贪欲、瞋恚,便可成就阿那含果,此三果圣者,命终投生色界净居天,将于其处,证得涅槃,不会返至欲界受生。比丘们!若有比丘断尽一切烦恼,成就无漏心自在解脱、智慧解脱,于现世中,以身作证,而自在游戏世间,并且自说:‘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比丘行持此四事,勤苦在前,而后得乐。”

“所以,比丘们!当求方便,先勤苦在前,而后得乐。应当如此学习!”众比丘闻佛所说,心生欢喜,依法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声闻品第二十八)》

省思:

离苦得乐,是一切众生所追求的目标,只是努力的方向不同,所得的结果也迥然不同,是究竟解脱之乐?抑或只是不自觉知的苦中作乐?与我们的知见有密切的关系。

《大智度论》云:“世间乐着因缘故,久后必生忧恼,不名为乐;涅槃乐始终无变故,说离忧苦为乐。”世间五欲之乐,如梦如幻,稍纵即逝,了不可得;唯有正信因果、肯定佛性、了达缘起性空之理,在正确的知见中落实断恶修善,在善法、善念的薰修中,放下所有执着,回归自性的清净无为,体证涅槃寂静之乐,能了生死轮回苦患,方为真实大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转变知见离开痛苦

(一)正知见 佛法指出了苦的事实,目的是要我们远离诸...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

人生如苦海,学佛到彼岸

人生如苦海,每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是哭喊着与痛...

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

众生在迷,贪著、攀缘、妄想执著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

【推荐】为何得不到观音菩萨的感应,问题出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的神通妙用,有求必应。《普门品》...

五点计数念佛法的实际操作

有一个老和尚说,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出声念就是...

这种快乐,才是能够长久保持的

众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乐,趋乐避苦是一切众生的生...

惟贤长老《建立信仰并学菩萨》

一、建立信仰 你们参加法会做义工,你们都有信仰吗?...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心境转了相貌自然会改变

佛陀时代,有一位波斯匿王,他的女儿们个个都很美丽,...

不要小看自己

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长者每日供佛、供僧;近五...

有爱才有财富与成功

一位妇人走到屋外,看见前院坐着三位长着又长又白胡须...

佛为生父宣说佛法

有一日,世尊开示说:如来在世间度化众生,有五件事必...

【佛教词典】于内外受心法修循受心法观

【于内外受心法修循受心法观】 p0754   瑜伽三十二卷...

【佛教词典】华严论节要

凡三卷。高丽僧知讷(1158~1210)撰。本书乃撷取李通...

心灵蒙尘了该如何清扫

我们知道,衣物脏了,可以用水清洗。心灵蒙尘了该如何...

紫竹林中观自在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刚才在观音跳,讲了半天的观音菩...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问: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慧律法师答: 因为要解脱...

不能得不义之财

过去我小的时候,我奶奶给我讲一个故事。讲什么故事呢...

圣严法师《佛学问答》

问: 如何分辨忍辱修行与姑息养奸? 答: 忍辱就是难...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释迦牟尼佛告诸弟子: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入城乞食,随...

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

原文: 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鞲者。佛四圣谛,...

【佛学漫画】《善生经》教你远离破财六事

本则漫画中,佛陀从戒论上讲了在家人需要回避带来恶报...

牢狱很大

有一位吸毒的囚犯,被关在牢狱里面,他的牢房却只有一...

时时刻刻都得到加持和摄受

很多朋友都问过我,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没有感应...

六种对人体有益的菇类

菇类食物是属于可供食用的真菌,家族成员相当多,以下...

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你是月光族吗?你是否认为钱只有花掉了,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