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星云大师  2016/03/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有名的大愿王,也称“普贤萨埵”、“普贤大士”、“普贤如来”、“遍吉士”等,是毗卢遮那佛的胁侍,与金刚萨埵同体,是佛陀的助理,也是法门的护法。普贤的意义,依据《圆觉经》记载之义为“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探玄记》则解释为“德周法界曰普,智顺调善曰贤”。

华严宗祖师宗密大师另有三释:“一、约自体,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二、约诸位,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三、约当位,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一般文殊、普贤常是并称的,文殊骑金毛狮子,普贤乘六牙白象;文殊表示智、慧、证三德,而普贤则显示理、定、行三德,合为解行并重。如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乃文殊菩萨开始,表示为从智慧而契入,最后向普贤问道,五十三参圆满,表示从行而证悟,故有所谓:“文殊般若自在,普贤三昧自在。”即为定慧合一之义。

普贤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发下十大愿行,做为修行法门,期能圆满佛果,吾辈学人可效法“普贤十大愿”作为修行目标。内容如下:

1 礼敬诸佛

是人格的尊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礼敬诸佛,就是尊重一切众生的人格,如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此即是人格的尊重。

2 称赞如来

是语言的布施。布施财物、公理、正义、佛法,都有难度,唯有语言的布施,容易做到。佛陀在因地修行时,就是修习赞叹法门,所以比弥勒菩萨提早成佛。可见赞叹他人,布施善言的重要。

3 广修供养

是结缘的实践。在修学佛法中,供养父母、师长、三宝,有二种供养、三种供养、四种供养、十种供养,无论任何一种供养,都是最好结缘沟通的管道。就是居住在极乐国土的大众,也要每天晨起“各以衣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可见供养结缘在修学佛法过程中的重要性。

4 忏悔业障

是生活的反省。众生在日常生活里,身、口、意三业经常造下难以弥补的过失,因此,需藉著“作法忏”、“取相忏”、“无生忏”来清净身心。如佛世时,造下五逆重罪的提婆达多,最后也经由忏悔而得救。所以,生活中的反省忏悔非常重要。

5 随喜功德

是心意的净化。信者学佛要修学播种,以期将来的福田有所收成,但是聚集功德一定要有欢喜清净的发心,就是一点心意,也可以随手功德、随口功德、随心功德。例如毗舍佉因闻法心生欢喜,随喜布施一件珍珠衫,而成就了精舍得建造。可见心意净化之随喜功德的成果。

6 请转法轮

是真理的传播。佛法是救世的舟航,因此,必须常转法轮,利益众生。当初佛陀接受须达长者的邀请,到舍卫城说法,所以佛法才能弘扬五印度。

7 请佛住世

是圣贤的礼遇。请佛住世对人间非常重要,当初佛陀证悟的时候,因自觉所证悟的缘起真理,世人必不能信解,而欲进入涅槃。后因梵天王之劝请,佛陀悲愍众生,开始说法,示教利喜,众生才得见真理之光。

8 常随佛学

是智者的追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十大弟子以及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都是佛陀的常随众,由于经常跟随佛陀左右,所以速证圣果。可见追随智者,常随佛学的重要。

9 恒顺众生

是民意的重视。佛陀行事非常民主,普贤菩萨、须达拏太子能领会佛意,重视大众的意见,不逆人意,皆是恒顺众生的精神表现。

10 普皆回向

是法界的融和。法界要达到融和的境界,必须要“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转垢秽为清净,转恶世为善法,转邪见为正道,转生灭为寂灭。能到达法界融和的世界,普贤菩萨的大愿也就圆满了。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是实践菩萨道的行为典范,以普贤的行愿加上文殊的智慧,就是把行愿和理论结合在一起,如此则能究竟圆满大乘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大愿心》

大愿心,包括了清楚界定修行目标以及矢志实现这些目标...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普贤菩萨是佛教传说中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四川省峨眉...

法门无量,愿为先导,世出世法,无愿不成

问:发菩提心最胜功德,利他自利,为菩萨行。如诸比丘...

受过菩萨戒应发此十大愿

一、愿我先世及今身所种善根,常系在心,终不忘失; 二...

什么是「普贤行」

壬二、普贤观耳识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

发起往生的愿力

到了晚年,尤其五十岁以后,你最好都摄六根,不敢说做...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普贤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准则。普贤十大行愿...

学佛之本,立愿为先

有一位刚学佛不久的信徒,在《劝发菩提心文》上看到金...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星云大师《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我要和各位讲的题目是:...

星云大师《佛教的财富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们: 记得不久前,在南部的高...

疾病就是良药

自从一九九一年我跌断腿骨以来,承蒙信众厚爱,经常接...

【佛教词典】二种论

【二种论】 p0023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六页云:复次有...

【佛教词典】钵之受用法

子题:歠粥器 行事钞·钵器制听篇:“五百问云,若一日...

四事之教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

星云大师《如何善待亲友》

每个人都有亲人、朋友,善待亲友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是非...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

慈悲心是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法

要想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式,是慈悲。唐朝时,鄱阳...

化解冤亲债主的方法

要知道我们累劫的冤亲债主在恶道里没有能力解脱,完全...

人类的奇怪之处

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 老师答道:...

敦伦尽份、苦乐随缘、感念佛恩

佛法使我们的心开放,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赋予我们全...

今世相貌不好,但是修行可以补相

我们身为住持佛法的出家人,要如何培养自己的福慧、如...

七种降脂清肠的食物

营养学家认为,经常吃些降脂清肠的食物,不仅能排除油...

一般人死后为何还愿意来投胎呢

娑婆世界的快乐,理论上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得不偿失,...

大安法师:如何读诵佛经

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的解读

临终念佛不可怕死,也不能求病好  况求生西方者,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