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调伏悭贪得殊胜妙果

2015/04/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调伏悭贪得殊胜妙果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又称竹林精舍),此时,大目犍连尊者就住在城外的耆阇崛山(或译灵鹫山)。

当时,忉利天王释提桓因居住在上妙庄严的天宫里。有一天晚上,释提桓因前来拜见大目犍连尊者,向尊者顶礼后,退坐在一旁。这个时侯,释提桓因的光明普照耆阇崛山,整座山都大放光明。

释提桓因坐下后,就以偈语说道:

“能伏于悭垢,大德随时施,是名施中贤,来世见殊胜。”

尊者听了释提桓因所说的偈语后,便问:“憍尸迦!为何调伏悭贪的垢染后,能得见殊胜的果报,相信你有真实的体会,才会说出此偈语吧?”

释提桓因回答尊者:“大目犍连尊者!殊胜的婆罗门大姓、殊胜的刹利大姓、殊胜的长者大姓、殊胜的四王天、乃至三十三天都要向您稽首礼敬。而我为殊胜的婆罗门大姓、殊胜的刹利大姓、殊胜的长者大姓、殊胜的四王天,且是殊胜的三十三天之王,在此向您恭敬作礼,我能得见此殊胜果报,所以说出此偈。”

“大目犍连尊者!太阳周行之处,阳光普照于十方,遍至千个世界、千个月亮、千个太阳、千座须弥山、千个东胜身洲、千个北俱卢洲、千个西牛货洲、千个南瞻部洲、千个四王天、千个三十三天、千个炎摩天、千个兜率陀天、千个化乐天、千个他化自在天,以及千个梵天,所含盖的广大空间,称为小千世界。在此小千世界中,没有任何一处能胜过我所居住的毗阇延宫殿。”

毗阇延有一百座高楼台,每一楼台有七层,每一层有七个房间,每一房间有七位天后,每一位天后有七位侍女。大目揵连尊者!毗阇延庄严无比,在此小千世界中,没有任何地方能超越此宫殿。这是因为我调伏了悭贪,才能获此殊胜的妙果,因而说出此偈。”

大目犍连尊者赞叹释提桓因说:“善哉!善哉!憍尸迦!你能得见此殊胜妙果,方能说出此偈。”此时,释提桓因听闻尊者所说,欢喜随喜,随即隐没不见。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十九》

省思:

经云:“为人贫穷者从悭贪中来。”贪心带来贫穷,布施带来富足,用布施舍去悭贪,在利他的善行中能成就真正的富足。因此,透过听经闻法,建立正知见,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修善断恶,于布施行门中舍掉内心的悭贪,也舍掉贫穷的苦果,感得人天乐果。更进一步,不执着所修的善法,体达三轮体空,无能施之人、所施之物及受施者,体悟世间一切万法皆是因缘假合,当体即空,回归、安住在这念本然的清净心,是生命中最真实的富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怎么才是清净的布施

云何菩萨其施清净?若诸菩萨殟波陀悭。 前面是讲广大,...

四十八大愿——(第40愿)随意见诸佛国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

为什么供养佛菩萨,不能有悭吝之心

问: 供佛时为什么要选择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为什么供...

化贪婪为恬淡

贪婪是一种饥渴的心态,它的本质是不安,在心理上患了...

味欲的过患

四、诃味欲者:所谓苦、酸、甘、辛、碱、淡等,种种饮...

周利槃陀伽愚昧的业因

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生性愚昧、驽钝,其他的弟子便...

努力工作,但不能混杂贪念

佛陀教导我们要努力工作,但是我们的行为不能混杂贪念...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禅者的伟大之处

石巩慧藏禅师有一次正在厨房作务,马祖道一看到时就问...

灌甘蔗喻

过去有两个人,同时种植甘蔗并约定说:种植好的有奖赏...

一本佛经改变了我的整个想法

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

存害人之心的恶报

从前有一条蛇,头尾相互诤竞。尾对头说:我应为大。头...

【佛教词典】八智各有四种

【八智各有四种】 p0083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卷十页云:复...

【佛教词典】灭法

【灭法】 p1211 瑜伽九十五卷十四页云:卽此一切、由无...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

佛法修学的目的,主要是使令我们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

毗舍阇鬼喻

从前,有两个毗舍阇鬼共同拥有一个竹篓、一根木杖和一...

从有相三宝悟入自性三宝

有人问慧远大师:佛法强调的是清净心,为什么要拜佛?...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不可当哲学研究

观汝书言学生话,不禁令人好笑。今说一喻,譬如太医院...

坐禅就能开悟吗

我们要学证到空性、实相般若,离不开文字。就是要多闻...

高贤已随佛西去,佳话留以励后学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中的手摩我头,衣覆我体这句话...

多学习在逆境中念佛

人说世间的境缘,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缘。以这个痛来说,...

学佛的人,一定要有宽恕的心

宽恕是一种美德。夫妻之间如果互相有宽恕的心,夫妻的...

学佛的基础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名与利捆绑着我们

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问: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慧律法师答: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