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顶果钦哲仁波切  2015/03/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只和少数众生有所关系。无论居住在什么地方,我们总是喜爱一些人,厌恶一些人,不在乎其余的人。这种对其他众生存有的偏颇和有限的见解,持续使我们生起执著和嗔恨,因而积聚了身陷轮回的业。

如果我们能一瞥过去无尽的生生世世,我们将了解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众生不曾是我们的母亲或父亲,而且不只是一次,他们曾是我们许多生世的父母。为了回报他们的爱与大慈,我们应该像证悟者一般,对所有众生生起爱与慈悲。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生起带领一切众生证悟成佛的愿望,不遗弃任何一个众生。发起这个誓愿所累积的功德,和这个誓愿所涵盖的众生数量成正比。因此希望救度无数众生的愿望,将能产生无量功德。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是达成这个愿望的基础。如同佛陀对波斯匿王所说的:“喔,伟大的国王,你的事业是如此的广大无量。无论你是在行、住、坐、卧,愿你所有的行为、法规和判断都受到善心的启发。如此一来,你将为你的臣民带来无限的利益,并为自己累积无量功德。” “心地善良”是什么?深情地照料今生的父母,肯定是心地善良的证明。然而,父母只不过是无量众生里面的两个众生。真正的心地善良是把所有众生---不只是我们的朋友,也包括敌人和陌生人---当做我们的父母,并去除所有的嗔恨、自私和冷漠。

去想一个你最敌视的人,并视他为你心中最亲爱的人。如果你对某一个亲近的人生起贪爱之心,那么把他视为一个梦中遇到的人,一个缺乏任何真实存在的幻象。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地利益他人来展现。然而,什么是利益他人?毫无疑问的,布施食物、衣服、住所和情感是心地善良的表现,但这种仁慈仍然有限。我们应该努力用一种无限的方法来利益众生,而佛法则是唯一的途径。

我们应该用各种方式来帮助众生,用直接和间接的方式,用行动和祈愿来帮助众生。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在蚁冢、养鱼塘或鸟禽养殖场念诵诸佛菩萨的名号,心中生起慈悲,并祈愿:“愿这些动物不再投生轮回恶趣之中。”诸如此类能够真正利益众生的行为有很多很多。当你持续受到利益众生的动机的激励,菩提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获得证悟的愿望---将在你心中渐渐开展。 我们不能用表象来评判行为。行为的价值取决于内在的态度。惊人的利他行为可能出自于自我本位的动机---例如期望被人感谢,在来世享受业果---完全和心地善良无关,如此的动机贬损了行为的功德。记住,誓愿带领一切众生解脱的爱与慈悲,乃大乘之正道。

菩提心有两个层面:究竟菩提心和相对菩提心。究竟菩提心是了悟空性;它将随着时间慢慢地在心中成熟。相对菩提心则是根植于爱与慈悲的利他想法和利他行为。深刻地修持相对菩提心一段长时间之后,这种修持将自然而然地转化你的心,直到你了悟究竟菩提心的曙光显现。

彻底了悟空性的菩萨成佛之后,他展现的悲心不会再含有凡俗的、造作的念头。他不会想:“这个众生向我祈求,我必须帮助他。”或“这个众生没有祈愿。”他的慈悲和空性是无所不在且含摄一切的,如此这般的慈悲是离于偏爱分别、执著或嗔恨的。它如同太阳,平等地映照在每一个水面之上,无论水面大或小,清澈或混浊。慈悲是空性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光辉,离于概念,超越形述。

这是佛陀利益众生的事业能够如此无边无际的原因。如果你了解这一点,你将明白,即便是吹拂一个发烧病人脸庞的凉爽微风,也都是诸佛的加持和慈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打从内心祝福自己、祝福别人》

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么说应该没有人反对。小自个人...

不是你想修行,就可以修行的

《阴骘文》,印光大师非常重视这篇文章,它讲到文昌帝...

八风的考验

俗语说:动则生风,这即是风的来源。在修行中,常提到...

转五蕴为五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正见对于修行非常重要

学佛是为了追求解脱。那么,怎样才能解脱?解脱与正见...

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

【推荐】梦参老和尚:修行的方法

1、如何拜佛? 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问: 年轻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号,是否应该多阅读经典...

佛教护生与动物保护

编者按: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短短两句话...

【推荐】佛经格言集萃

▲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何等偈能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一偈,在佛经...

学吃亏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忏公师父常常讲一个观念,他说:我们修行人有三个重点...

【佛教词典】识差别

【识差别】 p1433 瑜伽九卷十九页云:眼识云何?谓于当...

【佛教词典】出胎

即佛陀降生。为佛陀八相成道之一。指四月八日于蓝毗尼...

你与大闸蟹面临的严峻情况

每到秋季,食客们在餐厅排起长队只为将一只动物亲手折...

放下身心才能养身

近几年来,时常有人登门或来信,来电要我谈谈养身之道...

五蕴炽盛苦来得太厉害

五蕴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这五蕴,蕴就是覆盖的...

圣严法师《禅坐的基础方法》

如何使用方法 一、放松身体 1、头部 ①眼睛不用力就...

修行人要能耐得住寂寞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念佛是愚人所为吗

【原文】 或问:妙喜云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念佛果愚...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

造佛塔的功德

佛塔,亦称塔婆,浮图,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是佛教...

静波法师:透视方向,感受佛法真谛

学佛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也是一件艰难的事。当我们从...

感受跟想象是生死的两个病根

到正宗分的时候,佛陀就问阿难尊者一个问题。 他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