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

2017/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

利他利己叫作二利,二利也是一种心态,二利的心态能够对治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心毒。比随喜和谦虚心态更高境界的就是二利的心态,做一个修行人不能仅停留在谦虚和随喜这个层面上。因为,谦虚和随喜只是做人的基本,也是学习别人的长处,改变自己的心态而已。

人人都有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这样的心态,因为人人都不是完美以及圆满的,做事都会出现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情况。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情时,很容易不加思考地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

比如,从前在某个山寨里有一位寨主,带动了无数个强盗及土匪,他们为了养家糊口,便跑到外面抢夺乃至偷盗。有一天,寨主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有位老人正在前面背个箱子走路。他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地将老人的东西抢过来。可是当他打开箱子的时候,才发现箱子里装满了药材,其余的什么都没有。

寨主说话了:“你为什么没有带钱呢?”

老人回答:“这些都是值钱的东西,你要的话,送给你,很贵很贵。”

但寨主不懂医学,那些药材对他来说一分不值,寨主大声说:“我要的是钱,不是药,我的部下有几百个,他们需要吃的,喝的……”

老人抢过寨主的话头,说:“我下面有几千个人,他们得的是传染病,需要治疗,这些药材,对于他们来说,是救命的药物。你抢我的药材,可以换钱,能养几百个人。可是那边上千个得了传染病的人就会活活地病死。你这样只是利益了一方,但损害了另一方,你解救了一方的生活,但伤害了另一方的生命。该怎么选择,你自己看着办吧?”

老人心里一点也不惊恐,背起箱子就走出了茂密的森林。老人的几句话打动了寨主的心。他心中想:我打劫是为了养活身边的人,我认为自己是好人,所以天底下任何人都不如我。但今天看起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只是个不会做事的愚蠢人。

觉悟的寨主带着所有山里的人,跟着老人去救援病人,从此解散了土匪的组织,大家都下了山,照着老人的吩咐去做事了。

虽然寨主在所有人的眼里还是老大,但是他一心一意地跟随在老人后面学习做人做事。没过多久这些土匪就都变成了医生,四处去救助病人。这时老人就很高兴地告诉寨主:“你看,我们所做的事,既帮助了他人,同时也能够养家糊口,这就是利他利己。”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做任何事,能够想到利益别人的时候,你就已经变成了真正的大善人,圆满了利他和利己二利之事,都可以用“圆满二利之人”来形容。

1932 年在我家乡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某个村庄里有一位庄主,他是个有胆量的人。他不断扩大军队,加强武装。他经常说,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按天行道的。他保护村庄,在很多路口用军队来防卫,不让土匪和强盗随便行动,把土匪的家人都关起来,不让他们来往。庄主自己一家有八口,生活荣华富贵,和睦相处,大家都羡慕他一家八口。可是,天底下哪有永远不变的快乐和富裕呢?有一天,他家里来了几位陌生人,这些陌生人都是强盗以及当地有名的土匪。

庄主说:“你们想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们,请你们不要伤害我的家人。”

土匪首领说:“我们不要东西,我们要的是你一家八口的命。”

庄主就说:“我们素不相识,为什么你们就要我家八口的命呢?我们之间无怨无仇,为何你们要我们的命呢?”

土匪首领说:“你自己想一想,你坐了庄主的位子之后,做了多少坏事,难道你忘记了吗?”

庄主就说:“我所作所为都对得起良心,从来没有伤害过你们。”

土匪首领说:“你的意思,我们当土匪都是自愿的吗?谁愿意当土匪?你愿意当土匪吗?”

庄主就说:“我是按天行道的,保护这个村庄是我的责任,你们当土匪与我家人没有关系。”

土匪首领说:“保护村庄是你的责任,我们也知道,我们也佩服你的行为,但你也没有必要非得让我们走投无路啊,你把我们害得可惨了。我们现在吃不饱,穿不暖,养家糊口都成问题了,这些你想过没有?你为什么不为我们着想呢?还有我问你,我们当了土匪,你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家人都关起来呢?你保护了村庄的人,但伤害了我们这些走投无路的人和我们的家人。”那些土匪最后杀死了庄主一家八口。

这些说明了什么?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思想和行为,并不是有智慧与慈悲人的做法,更不是菩萨的行为,而是凡夫俗人的做法。实际上,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事,一般动物也会做,比如野狼为了养活自己的狼子,杀害其他的动物;老虎为了养活自己的虎子,杀害其他的动物……这些都是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行为。

作为一个智慧人,或者菩萨,必须要改变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思想和行为。不管是坏人,还是恶人,没有必要伤害他们,反而要去帮助他们,救度他们,改变他们,照顾他们,引导正路,那才是真正的善,也才是真正的佛法。

现在很多佛教徒违背佛的本意。比如,弘扬自己的宗派而打击其他的宗派,保护自己的教徒而伤害其他的教徒,夸奖自己的信徒而侮辱其他的信徒,这些都是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凡夫俗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不是菩萨的行为和思想,绝对不是佛的本意。因此,我们要做到利益两方,圆满自利和利他,才能超越凡夫俗人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真正变成菩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何对待仇恨

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伤。 回寺院处理好伤...

消业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业...

持诵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神咒,全称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简称往...

佛说持八支净戒的功德果报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上为大众说法,一千两百五...

没有这四剂预防针,我们还真生不起信心

原文 【解】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

佛菩萨的名号功德

名号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称为圣号,圣号就是圣人的名号...

念七佛如来功德利益

南无多宝如来: 除了脱离三恶道,可以使悭贪、吝啬的...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

从社会上来看,像我们出家人在衣食住行上没有什么贡献...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

【推荐】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

善知识法与恶知识法

昔日,佛陀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时,对众比丘说:今日...

北宋高僧宗赜法师

宗赜法师是宋朝人,宗赜法师的法脉是从禅宗一脉下来,...

【佛教词典】提云般若

梵名 Devaprajā。又作提云陀若那。意译作天智。于阗国...

【佛教词典】本事

(一)梵语 iti-vrttaka, ity-uktaka,巴利语 itivuttak...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见,是名真心

参禅人,由散乱心,参到有心,只有参禅心,无妄想心。...

临终现这五种相,命终决定堕入畜生道

在轮回之中,有天人、人、阿修罗、旁生、饿鬼和地狱这...

圣一老和尚《地藏经略说》

前言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知识: 今日地藏经法...

【推荐】在家居士的婚姻观

一提起佛教,映现在许多人脑海的,可能就是没有家庭生...

个子矮小的男子女人应改掉轻慢人的毛病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云:为人因何短小?以凤生...

除念此六字外,了无一念当情

【原文】 倘肯至诚念佛,决定冥冥之中,蒙佛加被,令不...

葡萄对人体的九大好处

葡萄,存在地球上几千年的生物,我想大家都吃过,可是...

佛教是如何看待风水的

据近代学者考证,历史上对风水最早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

一世精勤,功超累劫

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

这个生死的怨贼你认识到吗

要想成佛,一切求心都得歇下来,自然相应,求是苦追求...

「今天」是我们拥有的唯一财富

一个青年去寻找深山里的智者,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

「多闻」比不上「反闻」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