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大安法师  2023/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此皆导师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又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下又曰“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我不可思议功德”,是诸佛、释迦皆以阿弥为自也。

好,请看这一段。净土法门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可思议,不可以用我们的心意识去思维,不可以用我们一般的语言文字去议论。所以说到究竟义当中,就是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不可言说的、大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我们不要常常用可思议的生灭心去揣度净土法门的这种事理因果性相。你越琢磨就越远,分别心越强就越难以产生信心。所以他有不可思议的特点。

所以我们就得要以不可思议的心,来现量接纳不可思议的法门。这个不可思议,就表明着出世间这种上上之因哪,不是世间的利益,也不是出世间一般的利益,是大乘圆教极为圆顿的利益,就叫不可思议。那么这个不可思议的内涵很多,概述为五点。

第一,就是净土一法,你只要信愿持名,感通弥陀愿力,就能够横超三界。我们都是三界六道的苦难的众生,三界是很难出去的,三界火宅也是苦不堪言的。见思惑没有断尽,三界出不去。然而断见思惑谈何容易。所以净土一法,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让我们能够带业往生,不需要把见思惑断尽,就能得到解脱。这是带业往生是净土法门一个本质特点。

然而,我们也看到有很多人,他就说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四个字在经典当中没有。八十年代还有个查经小组:没有带业往生四个字啊,那怎么能带业呀?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净土法门处处,虽然没有这四个字,但处处谈带业问题。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一愿、第二愿就谈这个问题。国无三恶道愿,国无三恶道愿就是知道我们这些众生有三恶道的种子嘛、业力嘛,然而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那个世界没有三恶道,虽然有这个种子,在那里不能起现行嘛。如果说这个一定要消业往生,那阿弥陀佛就不需要发这一愿。你消掉了业,那肯定就没有三恶道的事实了。

实际上带业的人,就是有三恶道的种子,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让你有三恶道的事实,是这么一个意思。不仅西方本土没有三恶道,就是第二愿展示的,你就带业往生的凡夫,想到他方世界代佛弘化,再回来也给你一个保证,不会再堕到三恶道里。这些都是谈带业的问题。包括《观经》里面九品往生,哪一品里面都不是带业呢?尤其是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那都是要带阿鼻地狱的业,他都能走啊。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问: 如何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大安法师...

凡是未出三界,都要读经修行

一、读经自利利人 说到读经,就是在齐声诵经。所谓「经...

阴鬼变佛光—念佛不怕阴鬼

一句「鬼话」,人心惶惶,花草变色 有一天,一个念佛会...

修行还是以念佛为稳当

大家只要看看《楞严经》中讲的修禅定,色受想行识五阴...

妙莲老和尚念佛亲见的不思议境界

1997年,我和一诚老和尚等八个师父到台湾去传戒,妙莲...

星云大师体验最深的一次佛七

星云大师十五岁受戒时,因为烧戒疤的戒师烧得太深,把...

做恶梦的时候,你还能念圣号吗

假使说,我们临命终时能够念佛号,能够念大乘经典一句...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推荐】念佛人如何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问: 印光大师常常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来鼓励学人...

念佛控制不住念头该怎么办

问: 怎样才算真信切愿?是不是不必身劳形苦的念佛,也...

如何用善巧劝导别人修习净土法门

问: 我朋友有这样一个问题,她说她经常遇到有缘人就...

净业行人的戒律观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

【佛教词典】静处萨婆诃

萨婆诃,梵语 svāhā,意译吉祥、成就,多用于咒文之...

【佛教词典】安住种姓亦已趣入及已出离补特伽罗

【安住种姓亦已趣入及已出离补特伽罗】 p0626   瑜伽...

去圣时遥,人根陋劣该如何解脱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

尘埃里开出鲜花

低到尘埃里,并且在那里开出花来。这是张爱玲说的话,...

圣严法师《无事是贵人》

问:临济义玄禅师说:无事是贵人。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

戒律是我们生命自由的指南针

关于戒,我们通常会有很多误解。有一种误解觉得戒律限...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

有人遇到鬼神障,应该怎样帮助她们

问: 师父慈悲!如果有很好的姐妹碰见鬼神,可是她又...

盂兰盆节的来历故事

一天,大目犍连尊者刚刚获得六种神通,迫切地想救度父...

佛菩萨天天都在跟前,是我们不能够理解

无著菩萨在印度的时候,修弥勒菩萨慈心观。他在山里坐...

人生虽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

走出宿命的阴影

从带业与消业往生说起 学佛修行,主要努力的目标何在?...

圣严法师《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大智度论》卷二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

【推荐】感应道交的重点在哪里呢

比方说你念阿弥陀佛圣号,你创造一个音声:念从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