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劝诫品第十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于未来世末代之中,颇有众生能信受不?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修多罗生信不谤,如此等人成何功德?」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未来末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无量佛所修持净戒、禅定、般若,是佛真子,能信此修多罗,所致功德不可称计,最善胜法从般若生。净心信受,我今为汝略以譬说。文殊师利!阎浮提洲纵广七千由旬,北广南狭,其中人面亦似地形。洲内遍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等,密如竹麻甘蔗荻林,中无少空及以间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四事供养,毕圣人寿;或复七宝遍满此洲积至梵天,一一圣人各施尔许,毕是善男子、善女人寿,日夜三十牟尤多相续不断。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功德多不?」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不谤此修多罗,功德胜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文殊师利!瞿耶尼洲纵广八千由旬,形如半月人面亦尔。洲内遍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密如竹麻甘蔗荻林,中无少空及以间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四事供养,毕圣人寿,至涅槃后舍利起塔;或复七宝遍满此洲积至梵天,一一圣人各施尔许,毕是善男子、善女人寿,日夜三十牟尤多相续不断。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信此修多罗,功德胜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文殊师利!弗于逮洲纵广九千由旬,形如满月人面亦尔。洲内遍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密如竹麻甘蔗荻林,中无少空及以间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四事供养,毕圣人寿;或复七宝遍满此洲积至梵天,一一圣人各施尔许,毕是善男子、善女人寿,日夜三十牟尤多相续不断。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

「文殊师利!郁单越洲辟方十千由旬,人面亦方。洲内遍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密如竹麻甘蔗荻林,中无少空及以间缺。若善男子、善女人,四事供养,毕圣人寿;或复七宝遍满此洲积至梵天,一一圣人各施尔许,毕是善男子、善女人寿,日夜三十牟尤多相续不断。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修多罗,功德胜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文殊师利!娑婆世界悉为微尘,尔许圣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四事供养,毕圣人寿;尔许尘数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积至阿迦尼吒天,一一圣人各施尔许,毕是善男子、善女人寿。文殊师利!于意云何?功德多不?」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前之福德已不可思议,况此功德!」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流通此修多罗、为他宣说,功德胜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文殊师利!如此功德,若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尔许微尘数劫作他化自在天王,尔许劫数作化乐天王,尔许劫数作兜率陀天王,尔许数劫作夜摩天王,尔许数劫作天帝释;况复转轮圣王。回向萨婆若故,能得成就般若波罗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阎浮提中遍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密如竹麻甘蔗荻林。若有恶人,皆悉杀害尔许贤圣。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是人以此因缘,得罪多不?」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杀一圣人,尚于一劫堕阿鼻地狱;何况尔许!其罪甚多,不可称计。」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有人谤此修多罗者,其罪重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亦不能及。文殊师利!瞿耶尼中遍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密如竹麻甘蔗荻林。若有恶人,皆悉杀害。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罪多不?」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此罪不可闻、不可闻,是人无有出阿鼻地狱期。」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有人不信此修多罗,其罪重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文殊师利!若四天下悉为微尘,尔许尘数诸佛如来,若有恶人皆悉杀害夺二种财——灭法财、破世财。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是人得罪多不?」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此罪不可闻、不可计、不可思量。」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若复有人,障碍此修多罗、毁谤不信,其罪重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如此恶人犹故不出阿鼻地狱。文殊师利!如是恶人,无一世界阿鼻地狱不经入者;况余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毁坏三世诸佛母故。假使如前微尘数劫得离三涂,若生人中得阿萨阇病。又经尔许微尘数劫,得无舌报、若无手报各经尔劫。文殊师利!我若住世一劫、若减一劫,以佛神力说是恶人所得罪报,不能究尽。文殊师利!若求现在、未来世乐,勿得于此修多罗中毁谤不信、作大障碍。」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二行品第十四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宜应成就前后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有二种行:成就般若、教化众生。」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教化众生?」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从初般若乃至后际,离功用心说法无尽,中不间隙,为脱三有恶趣之报,安诸众生令住善道、得三圣果。文殊师利!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教化众生。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成就无边无为,是名菩萨摩诃萨自行。何以故?成就一切德故。」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法与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一切种智,真实之法远离思量,微妙无相道理甚深,不可得见、难以通达,常住寂静清凉遍满,无有分别无着无碍,随顺道理不可取执,大寂极静,一切法中最为无上,无与等者。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此等法,与萨婆若相应。」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于何境界行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甚深境界、广大境界、功德境界。文殊师利!甚深境界者,体是无为,不可相离、不着二边,脱离诸障,自性清净,不可思量、不可数知,不与声闻、辟支佛共。文殊师利!广大境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诸佛如来一切功德,般若波罗蜜、摩诃迦楼那二法为体,离分别相,无功用心,利益众生皆称彼意,无时暂舍。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与一切功德相应,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威神力,悉能示现种种相貌,随诸众生根欲性行,或昇兜率、或从彼下,或现处胎,或现初生,或现童子,或园游戏,或现出家,或现苦行,或诣菩提树,或现成佛,或现转法轮,或现涅槃。如是种种,为诸众生尽竭生死。文殊师利!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境界。」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此甚深般若波罗蜜、诸佛境界,不可思议。」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般若波罗蜜是不共法,不可思议。何以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不能通达,非其境界故。除佛如来,更无得者。何以故?如如之理,义甚深故;自在不动,无漏界摄;教化众生,利益圆满。是以名为诸佛境界。过诸语言,第一义摄。无有觉观分别思量,绝诸譬类。一切法中最为上品,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凡有五事不可思议:一者自性,二者方处,三者住,四者一异,五者利益。文殊师利!云何自性不可思议?色即是如,求不可得;离色有如,求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地大即如,求不可得;离地求如,亦不可得。水、火、风大,一切皆尔。眼入即如,求不可得;离眼求如,亦不可得。耳、鼻、舌、身、意一切皆尔。有法是如,求不可得;无法是如,亦不可得。若在欲界,不可思议;若离欲界,亦不可思议。色、无色界,一切皆尔。若在东方,不可思议;若离东方,不可思议。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皆尔。安乐住不可思议,寂静住不可思议,有心住不可思议,无心住不可思议。三世如来同在一处,自性清净无漏法界。若一若异不可思议,智慧、神力同一法界。般若方便二相平等,能为众生无量利益,不可宣说过言语境,而能随顺众生根性,作种种说种种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随众生意如是现之。」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如来相好,无穷无边说不可尽,随顺世法,是以略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足下平满;二、行步平正;三、足下轮相,悉具毂辋千辐庄严;四、手指纤长软直,节骨不现;五、身大方正;六、手足指网缦合,犹如鹅王;七、手掌如红莲华;八、踝骨不现;九、[嘌-示+土]尼鹿王膊;十、身软直;十一、阴马藏;十二、身分满足,如尼拘卢陀树;十三、身毛右旋;十四、一孔一毛皮肤细滑,不受尘垢;十五、身金色;十六、圆光一丈;十七、七处满;十八、师子臆;十九、两臂平正腋下满;二十、两臂圆直,如象王鼻。立垂过膝;二十一、口四十齿,齐密相连,白如珂雪;二十二、上下四牙,状如初月;二十三、师子额;二十四、头团圆;二十五、咽喉具足千脉;二十六、胸骨如那罗延;二十七、顶骨自然踊起;二十八、舌相广长,如莲华叶;二十九、音声如梵王天鼓。三十、眼目青色,如优钵罗华;三十一、眼睫绀焰,犹如牛王;三十二、眉间白毫。文殊师利!是名三十二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悉能成就如是功德。

「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八十种好?一、无能见顶;二、顶骨坚实;三、额广平正;四、眉高而长,形如初月,绀琉璃色;五、目广长;六、鼻高圆直而孔不现;七;耳厚广长,埵轮成就;八;身坚实,如那罗延;九、身分不可坏;十、身节坚密;十一、合身回顾犹如象王;十二、身有光明。十三、身调直;十四、常少不老;十五、身恒润泽;十六、身自将卫,不待他人;十七、身分满足;十八、识满足;十九、容仪具足;二十、威德远震;二十一、一切向,不背他;二十二、住处安隐,不危动;二十三、面门如量,不大不长;二十四、面广而平;二十五、面圆净如满月;二十六、无顇容;二十七、进止如象王;二十八、容仪如师子王;二十九、行步如鹅王;三十、头如摩陀那果;三十一、身色光悦;三十二、足趺厚;三十三、爪如赤铜叶;三十四、行时印文现地;三十五、指文庄严;三十六、指文明了不暗;三十七、手文明直;三十八、手文长;三十九、手文不断;四十、手足如意;四十一、手足红白,色如莲华;四十二、孔门相具;四十三、行步不减;四十四、行步不过;四十五、行步安平;四十六、脐深厚,状如盘蛇,团圆右转;四十七、毛色青红,如孔雀项;四十八、毛色润净;四十九、身毛右靡;五十、口出无上香,身、毛皆尔;五十一、脣色赤润,如频婆果;五十二、脣润相称;五十三、舌形薄;五十四、一切乐观;五十五、随众生意,和悦与语;五十六、于一切处无非善言;五十七、若见人,先与语;五十八、音声不高不下,随众生乐;五十九、说法随众生语言;六十、说法不着;六十一、等观众生;六十二、先观后作;六十三、发一音,答众声;六十四、说法次第,皆有因缘;六十五、无有众生能见相尽;六十六、观者无厌;六十七、具足一切音声;六十八、显现善色;六十九、刚强之人见则调伏,恐怖者见即得安隐;七十、音声明净;七十一、身不倾动;七十二、身分大;七十三、身长;七十四、身不染;七十五、光遍身各一丈;七十六、光照身而行;七十七、身清净;七十八、光色润泽犹如青珠;七十九、手足满;八十、手足德字。」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赞叹品第十五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如来功德,希有无等,不可思议,三世诸佛同一无别。若见如来,或闻功德,此等众生亦不可思议。我等今日,重见世尊转大法轮,欢喜踊跃,得未曾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即昇虚空高七多罗树,合掌赞曰:

「一切众生,  唯佛大尊,  尚无等者,
 况当有胜。  人法二空,  理无等等,
 唯佛如来,  等无等等。  烦恼习气,
 永尽无余,  所知之法,  皆悉明了。
 若智若说,  无及佛者,  大千世界,
 唯佛独尊。  十力无畏,  决定不虚,
 若释若梵,  所不能得。  世尊大恩。
 于诸众生。  此事难思。  无能及者。
 无量善巧,  种种方便,  以为众生,
 令得利益。」

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名苏楼波(陈言妙色),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说偈赞云:

「世间或说等佛者,  如是之言名口过;
 若说法王最极尊,  此非虚妄为实语。
 人天之俦正问难,  无有能折我大师,
 善逝降魔及外道,  将导世间至解脱。
 清净四辩无穷说,  甘露妙药施众生,
 遍观诸法智无碍,  一切念中不减失。
 大悲平等视众生,  清净之心世不染,
 善能了知根欲性,  随所乐闻而应说。
 烦恼差别非一种,  为示无量对治门,
 巧说因缘无如佛,  专以利益众生故。
 值佛闻法不得道,  是等众生度极难,
 如来大名应渴仰,  得见世尊无限益。
 佛智能令心清净,  既闻正教出生死,
 闻佛名号大吉祥,  忆念世尊恒喜乐。
 发心诣佛生慧解,  如教勤修成种智,
 戒品清净故无垢,  禅定第一心澄明。
 智惠最胜故难动,  法海清净如甘露,
 一切众生喜放逸,  诸佛如来离世间。
 等慈众生如一子,  恩德深厚无能报,
 先说破诸结贼法,  久摧天魔幻化军,
 世尊已说三有过,  广示涅槃无量德。」

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名苏那摩(陈言善名),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说偈赞云:

「如来世尊行大悲,  设可度智与他者,
 尚令调达最前得,  况复其余众生类。
 我今不惬为空过,  修治正行报佛恩,
 有人已证无漏灭,  是于佛恩未为报;
 若能修行佛正教,  乃得名为真佛子。
 佛久勤苦为众生,  无上大恩罕能报,
 大慈开显真实法,  令人修行兼化他。
 若佛如来不出世,  一切众生受大苦,
 无复善道唯恶趣,  但闻三涂苦恼声。
 六道受苦无免脱,  烦恼系缚众生故,
 世尊能解他毒结,  飜为大悲之所萦。
 佛是世间大福田,  依教正修离恶道,
 若违佛教不修行,  是人永无生善趣。
 有人于佛起恶心,  或复不乐闻深法,
 是等众生甚可悲,  决定永当处黑暗。
 如佛世尊自知智,  其等如来乃能了,
 佛智非我所量测,  头面敬礼十方尊。
 无畏、智、力、不共法,  唯佛世尊独圆备,
 相好庄严微妙音,  观者无厌超众色,
 三种开敷不暂息,  清净佛华我今礼。
 唯佛善知无上道,  出离一切诸险难,
 佛为无上最第一,  头面敬礼两足尊。
 佛以功德正法水,  洗诸垢秽悉无余,
 世尊本来内外净,  我今顶礼真净身。」

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以偈赞云:

「功德智慧佛具足,  利益众生不暂休,
 常雨甘露令众饱,  我今顶礼能利他。
 世间最胜可敬者,  此人犹故恭敬佛,
 诸恶斯尽众善备,  我今顶礼无等尊,
 靡有一行不修学,  为欲救拔众生故,
 令度生死得安乐,  我今顶礼救世师。
 敬礼微妙金色身!  敬礼所说甘露法!
 敬礼清净无垢智!  敬礼一切功德林!」

尔时,世尊告大梵天言:「善哉,善哉!如大梵天所赞世尊,此事真实。何以故?诸佛如来于无量劫,修习种种功德智慧,是故得果无不备足。何以故?具足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身清净、口清净、意清净,以是清净,故能通达如如实际。诸佛世尊住此实际,所言不虚。」

尔时,大梵天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唯愿世尊!以住持力,令此般若波罗蜜久在世间。」

佛告大梵天言:「十方三世诸佛住持力,咸皆拥护是般若波罗蜜。世间若天、若魔、沙门、婆罗门,无有能坏作障碍者。何以故?我念过去世,有佛名宝月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不毁,劫名赞叹。是佛众中,有二比丘而为法师,善能说法:一名智盛,二名实与。是二比丘,随佛转法轮正经一劫,三千大千世界百亿诸魔,悉皆受化发菩提心。」

尔时,扇多意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宝月如来为犹在世?已入涅槃?」

佛告扇多意菩萨言:「善男子!东方去此过十百千亿诸佛世界,有一世界名曰不毁,佛寿十千劫。彼佛国土说般若波罗蜜,无有天魔及诸外道能为障碍,皆悉发心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智盛比丘即文殊师利菩萨是,实与比丘即胜天王是。此等二人,善巧方便种种拥护,令般若波罗蜜久久住世。十方佛土说般若波罗蜜,此之二人即来听受;犹我今日放大光明,寻光来集。」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付嘱品第十六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可受持此般若波罗蜜修多罗。」

尔时,阿难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白佛言:「世尊!云何受持?」

佛告阿难言:「受持此修多罗,有十种法。何等为十?一者书写,二者供养,三者流传,四者谛听,五者自读,六者忆持,七者广说,八者口诵,九者思惟,十者修行。阿难!此十种法,能受持此修多罗。阿难!譬如大地,一切树林花药皆依而生;一切善法,皆依般若波罗蜜生。阿难!譬如转轮圣王,若在世间,七宝常现;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此修多罗,若在世间,则三宝种常不断绝。」

尔时,大众一时咸同观如来面,异口共音俱发声言:「诸善男子!如来灭后,谁能荷负世尊如是之大重担,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所可修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众中有一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为护持法故,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说偈赞云:

「我等舍身命,  不求未来报,
 护持甚深法,  世尊之所说。」

尔时,众中五百天子,贤王为上首,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说偈赞云:

「为度诸众生,  成就大悲愿,
 护持甚深法,  世尊之所说。」

尔时,释提桓因、尸弃大梵、毗沙门天王,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说偈赞云:

「般若微妙药,  能治一切病,
 我等顶戴持,  世尊之所说。」

尔时,执金刚神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说偈赞云:

「法本无名字,  佛以名字说,
 世尊大悲教,  我等顶戴持。」

尔时,世尊告尸弃梵天言:「梵天!佛有三事最为无上。何等为三?一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者、护持正法,三者、如闻修行。梵天!如此三法最为无上。若复有人能修行者,此人名为供养如来。佛若在世一劫、若减一劫,说彼功德不能究尽。梵天!若护持如来一四句偈,是人功德尚不可量;况复般若波罗蜜,三世佛母。何以故?梵天!诸佛如来皆从般若波罗蜜生。以法供养,即是供养诸佛如来,不以赀财而为供养;法供养者,诸供养中最为第一。梵天!有人护持如来正法,当知此人二世安乐。是故,梵天!应须护持甚深修多罗。梵天!梵天以拥护法故,得见贤劫千佛,悉为请主。梵天!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在净土过一劫、若一劫,是故宜应勤加精进拥护正法。」

尔时,世尊复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所在之处有此般若波罗蜜修多罗,当知即是如来得菩提处、转法轮处、示涅槃处。何以故?憍尸迦!一切菩萨、一切善法、一切诸佛,皆从此修多罗生。憍尸迦!若有法师流通此修多罗处,此地即是如来所行,于彼法师当生善知识心、尊重之心,犹如佛心。见是法师,恭敬欢喜、尊重赞叹。憍尸迦!若我住世一劫、若减一劫,说是流通此修多罗法师功德不能究尽。憍尸迦!若此法师所行之处,善男子、善女人宜应刺血洒地令尘不起,如是供养未足为多。何以故?如来法轮难受持故。」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说是修多罗处,我及眷属拥护彼地及说法者,若见彼有修多罗处,即生前四种处心。」

尔时,世尊赞天帝释言:「善哉,善哉!憍尸迦!以此修多罗付嘱憍尸迦,未来末世拥护流通。」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我等诸天得生善道,皆悉由此修多罗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复由此修多罗故。我当不顾身命拥护正法。」

佛言:「憍尸迦!如闻修行。善哉,善哉!」

佛说是修多罗已,胜天王及十方诸大菩萨众,一切声闻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闻佛所说,信受奉行。

经序

《仁王般若经》初,众相谓曰:「大觉世尊!前已为我二十九年说《摩诃般若》、《金刚般若》、《天王问般若》、《光赞般若》。」则此经目题,久传上国。有梁太清二年六月,于阗沙门求那跋陁(陈言德贤),齎一部梵文,凡十六品,始湏京师。时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首那——生知后朗,世传释学,无精义味,兼善方言——避难本邦,登仕梁室,被勅摠知外国使命。忽见德贤有此经典,敬恋宜怀如对真佛,因从祈请,毕命弘宣。德贤嘉雅操灵心,授与首那。即又[石*(式-工+口)]勅,求使顾表,奉迎杂华经。辞阙甫尔,便值侯量称丘寇乱,顶戴逃亡,未暇翻译。民之所欲,天必从焉。属我大陈,膺期[石*(式-工+口)]运,重光累业,再清四海,车书溷同,华夷辑睦。首那贫笈怀经自达而至,江洲刺史仪同黄法[(〦/賏)*毛],駈传本洲,锡珪分陕,护持正法,渴仰大乘。以天嘉六年岁次乙酉七月辛巳朔二十三日癸卯,劝请首那于洲听事,略开题序,说无遮大会,四众云集五千余人。匡山释僧果法师及远迩名德,并学冠百家,博通五部,各有硕难纷纶,靡不涣然水释。到其月二十九日,还兴业伽蓝。揵搥既响,僧徒咸萃,首那躬执梵文译为陈语,杨洲阿育王寺释智昕,暂游鼓滙,伏应至教,耳听笔疏,一言敢失,再三修环,撰为七卷,讫其年九月十八日,文句乃尽。江洲僧正释慧恭法师,戒香芬郁,定水澄明,揩则具瞻,陈梁是寄。别驾豫章万駰,洲之股胡,材之杞梓,信慧并修,文武兼用。教委二人,经始功德,辄附卷余,略述时事。庶将来君子或精焉。


上篇: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下篇: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炖煌石室本) 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翻译之记 出世智道,亦名为印。此经...

【注音版】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

普曜经

佛说普曜经卷第一(一名方等本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

佛说伏淫经

佛说伏淫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婆加婆在...

深密解脱经

深密解脱经序 沙门都释昙宁造 夫至迹虚微、理包言像之...

【注音版】大方等陀罗尼经护戒分

大方等陀罗尼经护戒分...

护命放生轨仪法

护命放生轨仪法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夫以怀生者。皆爱其...

明学长老:只要穿上僧服,我就不会再脱下来

苏州古城以西,太湖以东,一座千年宝刹香火不熄,这便...

香积厨中出高僧

禅宗历代祖师都主张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修行,而并...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

佛教为何分宗派

佛教,整体的佛教是一味的,在佛陀时代,并无所谓八宗...

【推荐】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往昔有五位国王,国界相近,常互相往来,不会相互攻打...

什么是成功呢

什么是成功呢? 在古人看来,封侯拜相,加官晋爵,都...

遇到抢救不过来的患者可以为他念佛吗

问: 末学在医院上班,遇到抢救不过来的患者该怎么办?...

不同部位的皱纹暗示着身体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大,脸上长皱纹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并不...

割十补百

电光易灭、石火难留,逝水绝归源之路,落花无反树之期...

聪明人为何反被聪明误

我们人在世间基本上都是追求说这个人很聪明,往往还会...

尊师重道方能获法益

真信佛法之人,见一切僧,尚行礼敬,况于最初对所皈依...

昌臻法师《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