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十一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一

尔时,佛告具寿善现:「汝以辩才当为菩萨摩诃萨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令于般若波罗蜜多修学究竟。」

时,诸菩萨摩诃萨众及大声闻、天、龙、药叉、人非人等,咸作是念:「今尊者善现,为以自慧辩才之力,当为菩萨摩诃萨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令于般若波罗蜜多修学究竟,为当承佛威神力耶?」

具寿善现知诸菩萨摩诃萨众及大声闻、天、龙、药叉、人非人等心之所念,便告具寿舍利子言:「诸佛弟子所说法教,当知皆承佛威神力。何以故?舍利子!诸佛为他宣说法要,彼承佛教精勤修学,便能证得诸法实性,由是为他有所宣说,皆与法性能不相违,故佛所言如灯传照。舍利子!我当承佛威神加被,为诸菩萨摩诃萨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令于般若波罗蜜多修学究竟,非以自慧辩才之力。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非诸声闻、独觉境界。」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佛所勅:『汝以辩才当为菩萨摩诃萨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令于般若波罗蜜多修学究竟。』世尊!此中何法名为菩萨摩诃萨?复有何法名为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我不见有法可名菩萨摩诃萨,亦不见有法可名般若波罗蜜多,如是二名亦不见有,云何令我为诸菩萨摩诃萨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令于般若波罗蜜多修学究竟?」

佛言:「善现!菩萨摩诃萨但有名,谓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亦但有名,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如是二名亦但有名。善现!此之三名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如是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

「善现当知!譬如我但是假名,如是名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之为我。如是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亦但是假名,如是名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有情乃至见者。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譬如色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之为色;如是受、想、行、识亦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受、想、行、识。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譬如眼处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眼处;如是耳、鼻、舌、身、意处亦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耳、鼻、舌、身、意处。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譬如色处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色处;如是声、香、味、触、法处亦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声、香、味、触、法处。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譬如眼界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眼界;如是耳、鼻、舌、身、意界亦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耳、鼻、舌、身、意界。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譬如色界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色界;如是声、香、味、触、法界亦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声、香、味、触、法界。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譬如眼识界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眼识界;如是耳、鼻、舌、身、意识界亦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耳、鼻、舌、身、意识界。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譬如眼触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眼触;如是耳、鼻、舌、身、意触亦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耳、鼻、舌、身、意触。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譬如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眼触为缘所生诸受;如是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亦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譬如内身所有头颈、肩膊、手臂、腹背、胸脇、腰嵴、髀膝、腨胫、足等但是假名,如是名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内身所有头、颈乃至足等。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譬如外事所有草木、根茎、枝叶、华果等物但是假名,如是名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外事所有草木、根茎、枝叶、华果等物。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复次,善现!譬如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但是假名,如是名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譬如幻事、梦境、响像、阳焰、光影,若寻香城、变化事等但是假名,如是名假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幻事乃至变化事等。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名假、法假及教授假,应正修学。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观色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色若乐若苦,不应观受、想、行、识若乐若苦;不应观色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色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色若空若不空,不应观受、想、行、识若空若不空;不应观色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受、想、行、识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色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受、想、行、识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色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色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受、想、行、识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色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受、想、行、识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色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受、想、行、识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色若生若灭,不应观受、想、行、识若生若灭;不应观色若善若非善,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善若非善;不应观色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受、想、行、识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色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受、想、行、识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色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受、想、行、识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色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受、想、行、识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色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色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色若可得若不可得,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可得若不可得。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观眼处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常若无常;不应观眼处若乐若苦,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乐若苦;不应观眼处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我若无我;不应观眼处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净若不净;不应观眼处若空若不空,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空若不空;不应观眼处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眼处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眼处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眼处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眼处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眼处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眼处若生若灭,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生若灭;不应观眼处若善若非善,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善若非善;不应观眼处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眼处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眼处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眼处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眼处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眼处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眼处若可得若不可得,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可得若不可得。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观色处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色处若乐若苦,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乐若苦;不应观色处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色处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色处若空若不空,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空若不空;不应观色处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色处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色处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色处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色处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色处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色处若生若灭,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生若灭;不应观色处若善若非善,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善若非善;不应观色处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色处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色处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色处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色处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色处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色处若可得若不可得,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可得若不可得。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观眼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眼界若乐若苦,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乐若苦;不应观眼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眼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眼界若空若不空,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空若不空;不应观眼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眼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眼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眼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眼界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眼界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眼界若生若灭,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生若灭;不应观眼界若善若非善,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善若非善;不应观眼界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眼界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眼界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眼界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眼界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眼界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眼界若可得若不可得,不应观耳、鼻、舌、身、意界若可得若不可得。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观色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色界若乐若苦,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乐若苦;不应观色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色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色界若空若不空,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空若不空;不应观色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色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色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色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色界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色界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色界若生若灭,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生若灭;不应观色界若善若非善,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善若非善;不应观色界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色界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色界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色界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色界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色界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色界若可得若不可得,不应观声、香、味、触、法界若可得若不可得。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观眼识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眼识界若乐若苦,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乐若苦;不应观眼识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眼识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眼识界若空若不空,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空若不空;不应观眼识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眼识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眼识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眼识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眼识界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眼识界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眼识界若生若灭,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生若灭;不应观眼识界若善若非善,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善若非善;不应观眼识界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眼识界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眼识界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眼识界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眼识界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眼识界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眼识界若可得若不可得,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可得若不可得。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观眼触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常若无常;不应观眼触若乐若苦,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乐若苦;不应观眼触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我若无我;不应观眼触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净若不净;不应观眼触若空若不空,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空若不空;不应观眼触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眼触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眼触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眼触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眼触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眼触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眼触若生若灭,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生若灭;不应观眼触若善若非善,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善若非善;不应观眼触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眼触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眼触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眼触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眼触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眼触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眼触若可得若不可得,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若可得若不可得。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常若无常;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乐若苦,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乐若苦;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我若无我;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净若不净;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空若不空,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空若不空;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生若灭,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生若灭;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善若非善,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善若非善;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眼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可得若不可得,不应观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若可得若不可得。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观地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地界若乐若苦,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乐若苦;不应观地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地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地界若空若不空,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空若不空;不应观地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观地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观地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观地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观地界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有为若无为;不应观地界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有漏若无漏;不应观地界若生若灭,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生若灭;不应观地界若善若非善,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善若非善;不应观地界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有罪若无罪;不应观地界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有烦恼若无烦恼;不应观地界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世间若出世间;不应观地界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杂染若清净;不应观地界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属生死若属涅槃;不应观地界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不应观地界若可得若不可得,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可得若不可得。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十一

 

上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下篇: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炖煌石室本) 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如是我闻: 一...

【注音版】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

佛说三品弟子经

佛说三品弟子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一卷) 比丘僧善导撰 敬...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卷上 东晋平阳沙门释法显译 如是我闻: 一...

佛说转有经

佛说转有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普庵咒

普庵咒...

般若心经指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此云智慧,即神悟玄奥,妙契...

月灯三昧经

月灯三昧经卷第一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

遇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该怎么办

你在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是你自己的话,先调整心态,再...

提不起极乐世界的乐,应当怎么办

问: 弟子知道娑婆世界很苦,但是提不起来极乐世界的...

杀师祭神

世间一切学问一切智识技艺,都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且各...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众生的内心是昏昧闇钝,他也不知道有什么变化...

会性法师:赞佛偈略说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昌臻法师《心地与命运》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

那一班子人都是开悟的

现在天气热一点,没地方躲。你躲到房里边,也不行,躲...

想持斋,但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怎么办

问: 我很想持斋,但面前摆着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

尊者阿姜曼治疗弟子们身心疾病的方法

当尊者阿姜曼住在清迈的时候,生了好几次病。如果依赖...

佛陀乞食空钵而回的因缘

一次,比丘们问佛:世尊!您成正觉后,曾入娑罗聚落乞...

佛视病人如亲子

佛住在舍卫国时,有一位长者,请佛及众僧去受供养。那...

色法的由来

色法在唯识学的定义叫做质碍,质是具有质量、重量,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