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信力入印法门经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二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大慈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大慈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大慈心者,所谓拔济一切众生诸苦恼故,所谓身心修集一切诸功德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大悲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大悲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大悲心者,所谓教化诸众生故,无有诸苦而不取故,无有诸乐而不舍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大喜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大喜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大喜心者,所谓得闻诸佛大事生欢喜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大舍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大舍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大舍心者,所谓菩萨离爱心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论义方便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论义方便故,起安慰心。』有言论义方便者,谓入诸法无言语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忍辱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忍辱戒故,起安慰心。』有言忍辱戒者,谓于一切众生不生瞋恨心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进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精进戒故,起安慰心。』有言精进戒者,所谓菩萨令诸众生住不退法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禅定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禅定戒故,起安慰心。』有言禅定戒者;所谓菩萨令诸众生住禅支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般若戒故,起安慰心。』有言般若戒者,所谓能令一切众生住诸善根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麁犷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麁犷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不麁犷戒者,谓于一切佛法柔软心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悔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悔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悔戒者,所谓善作所作业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憍慢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憍慢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憍慢戒者,所谓教化一切众生故,所谓佐助一切众生所作业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善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善戒故,起安慰心。』有言善戒者,所谓教化一切众生,能忍众生骂辱瞋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摄受法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摄受法戒故,起安慰心。』有言摄受法戒者,谓信诸法空解脱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佛三昧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佛三昧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佛三昧戒者,谓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苦谛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苦谛智故,起安慰心。』有言苦谛智者,所谓诸阴不生智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集谛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集谛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集谛智者,所谓断除诸爱智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灭谛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灭谛智故,起安慰心。』有言灭谛智者,谓不生诸有无明使智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道谛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道谛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道谛智者,谓得诸法平等不颠倒智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观察自身过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观察自身过故,起安慰心。』有言观察自身过者,谓观察自戒自心寂静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能护他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能护他心故,起安慰心。』有言能护他心者,谓见他过不生瞋恨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善软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善软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善软心者,谓教化众生不疲倦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瞋恨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瞋恨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不瞋恨心者,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恶心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观察自身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观察自身故,起安慰心。』有言观察自身者,谓观无我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乃至无有微少烦恼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乃至无有微少烦恼故,起安慰心。』有言乃至无有微少烦恼者,所谓身业善寂静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生法忍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生法忍故,起安慰心。』有言无生法忍者,谓证寂灭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灭法忍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灭法忍故,起安慰心。』有言无灭法忍者,谓证无生法忍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身念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身念智故,起安慰心。』有言身念智者,谓离身心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受念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受念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受念智者,谓息一切受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心念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心念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心念智者,所谓观心犹如幻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念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法念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法念智者,谓如实知一切法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根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信根故,起安慰心。』有言信根者,谓于一切法中不依他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进根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精进根故,起安慰心。』有言精进根者,谓如实知一切法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念根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念根故,起安慰心。』有言念根者,谓善作所作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定根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定根故,起安慰心。』有言定根者,谓得心解脱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慧根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慧根故,起安慰心。』有言慧根者,所谓现知一切法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信力故,起安慰心。』有言信力者,谓过一切诸魔业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智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智力故,起安慰心。』有言智力者,所谓远离无智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进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精进力故,起安慰心。』有言精进力者,所谓成就不退法地。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念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念力故,起安慰心。』有言念力者,所谓住持一切佛法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三昧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三昧力故,起安慰心。』有言三昧力者,所谓远离一切觉观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般若力故,起安慰心。』有言般若力者,谓他不能降伏智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念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念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念觉分者,谓如实知念觉分诸法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择法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择法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择法觉分者,所谓照知一切法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进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精进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精进觉分者,谓如实知一切佛法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喜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喜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喜觉分者,所谓三昧三摩跋提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猗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猗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猗觉分者,谓于一切佛法善作所作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定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定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定觉分者,谓平等觉一切法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舍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舍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舍觉分者,谓于诸圣法中不生乐着心故,于非圣法中不生厌背心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见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见故,起安慰心。』有言正见者,谓入定位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正觉分者,所谓远离分别、异分别、广分别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语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语故,起安慰心。』有言正语者,谓于一切名字声响不生诸相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业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业故,起安慰心。』有言正业者,所谓入一切法业果报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命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命故,起安慰心。』有言正命者,所谓离诸求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修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修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正修行者,谓舍此岸到彼岸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檀波罗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檀波罗蜜故,起安慰心。』有言檀波罗蜜者,谓善教化悭嫉众生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尸波罗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尸波罗蜜故,起安慰心。』有言尸波罗蜜者,谓善教化毁禁众生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羼提波罗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羼提波罗蜜故,起安慰心。』有言羼提波罗蜜者,谓善教化瞋恨众生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毗梨耶波罗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毗梨耶波罗蜜故,起安慰心。』有言毗梨耶波罗蜜者,谓善教化懈怠众生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禅波罗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禅波罗蜜故,起安慰心。』有言禅波罗蜜者,谓善教化散乱众生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波罗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般若波罗蜜故,起安慰心。』有言般若波罗蜜者,谓善教化愚痴众生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摄受正法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摄受正法戒故,起安慰心。』有言摄受正法戒者,所谓摄受诸菩萨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诸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诸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诸功德者,所谓供养诸菩萨摩诃萨故,为称十方诸菩萨名而赞叹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智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智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智功德者,所谓与诸菩萨增上智故,与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寂静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寂静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寂静功德者,谓入诸法平等不生高下心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见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见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正见功德者,所谓入一切法无初中后际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布施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布施故,起安慰心。』有言布施者,所谓能舍一切法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持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持戒故,起安慰心。』有言持戒者,所谓不起一切恶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忍辱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忍辱故,起安慰心。』有言忍辱者,所谓信诸业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精进故,起安慰心。』有言精进者,谓入一切功德不疲惓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禅定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禅定故,起安慰心。』有言禅定者,所谓不住一切念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般若故,起安慰心。』有言般若者,所谓现见诸法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摄取一切如来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摄取一切如来法故,起安慰心。』有言摄取一切如来法者,谓直心摄取菩提心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如说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如说法故,起安慰心。』有言如说法者,谓随如来言语智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念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念故,起安慰心。』有言正念者,谓入诸法不忘念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意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意心故,起安慰心。』有言意心者,谓如实知诸法次第意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坚固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坚固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坚固心者,所谓成就威仪行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去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去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去心者,谓入义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解脱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解脱故,起安慰心。』有言正解脱者,谓证妙法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离烦恼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离烦恼心故,起安慰心。』有言离烦恼心者,谓悔已起诸烦恼过故,更不造作新烦恼故,生善法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如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如行故,起安慰心。』有言如行者,谓住成就菩萨行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作所应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作所应作故,起安慰心。』有言作所应作者,谓信空解脱故,信诸业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远离恶心所求处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远离恶心所求处故,起安慰心。』有言远离恶心所求处者,谓不作诸恶求于供养恭敬等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自赞毁他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自赞毁他故,起安慰心。』有言不自赞毁他者,谓于自身不生实功德相,又于他身不毁不隐他实功德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实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实法故,起安慰心。』有言实法者,谓于诸法不起相故,不执着相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断除无明习气烦恼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断除无明习气烦恼故,起安慰心。』有言断除无明习气烦恼者,谓本愚痴凡夫行不厌故,不念声闻、辟支佛地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随爱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随爱故,起安慰心。』有言不随爱者,谓未生诸恶不善法令不生故,已生诸善法令不散灭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显现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显现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显现智者,谓证圣谛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直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直心故,起安慰心。』有言直心者,谓不分别圣道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生异身相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人不生异身相故,起安慰心。』有言不生异身相者,谓离增恶法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先意语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先意语故,起安慰心。』有言先意语者,谓先发语言善来故,及慰喻言来无疲劳诸难疾等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障碍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障碍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无障碍智者,所谓十方一切世界世间之业出世间业诸论伎术自然知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于诸业中无疑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于诸业中无疑智故,起安慰心。』有言于诸业中无疑智者,所谓远离常见断见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言语说言语说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言语说言语说故,起安慰心。』有言无言语说言语说者,谓离心意意识念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界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法界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法界智者,谓不离一切诸法法界不二智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心远离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心远离故,起安慰心。』有言心远离者,所谓无相于诸观中不着相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障碍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障碍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无障碍智者,谓边无边清净智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说言语意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说言语意故,起安慰心。』有言说言语意者,谓依胜愿力回向诸善根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柔和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柔和法故,起安慰心。』有言柔和法者,谓令一切众生信善事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离诸业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离诸业故,起安慰心。』有言离诸业者,谓知诸见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归依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归依佛故,起安慰心。』有言归依佛者,谓不毁犯如来戒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归依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归依法故,起安慰心。』有言归依法者,谓不谤法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归依僧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归依僧故,起安慰心。』有言归依僧者,谓观察戒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憍慢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憍慢故,起安慰心。』有言无憍慢者,谓于一切众生生尊重心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恨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恨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恨心者,谓离心热火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谀谄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谀谄故,起安慰心。』有言不谀谄者,谓离饮食诸供养等,为他作恩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离妄语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离妄语故,起安慰心。』有言离妄语者,谓教化众生不取不舍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为利养语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为利养语故,起安慰心。』有言不为利养语者,谓圣种成就满足头陀诸功德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命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命故,起安慰心。』有言正命者,谓摄受法故,无有少苦而不受故,无有少乐而不舍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有同侣独行处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有同侣独行处故,起安慰心。』有言无有同侣独行处者,谓离语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乐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法乐故,起安慰心。』有言法乐者,所谓怖畏三界苦故,所谓不失菩提心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离九种事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离九种事故,起安慰心。』有言离九种事者,谓离九种众生住处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寂静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寂静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寂静心者,谓心不悔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奢摩他修行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奢摩他修行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奢摩他修行功德者,谓心柔软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心不放逸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心不放逸故,起安慰心。』有言心不放逸者,谓不放逸戒故,行戒见毁过一切诸见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诳天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诳天人故,起安慰心。』有言不诳天人者,所谓不舍菩提心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修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修行故,起安慰心。』有言修行者,谓与诸众生安隐乐故,安隐事上首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鄙恶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鄙恶行故,起安慰心。』有言不鄙恶行者,谓善调伏心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众生作弟子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一切众生作弟子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众生作弟子者,谓与一切众生作弟子故,一切众生有所作业助彼作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随顺伏从一切众生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随顺伏从一切众生故,起安慰心。』有言随顺伏从一切众生者,谓于福田无憍慢心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求法成就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求法成就故,起安慰心。』有言求法成就者,所谓教化一切众生不疲惓故,及得清净佛国土故,能增上故,常求戒闻法故,不取布施不舍悭嫉、不取持戒不舍毁禁、不取忍辱不舍瞋恨、不取精进不舍懈怠、不取禅定不舍觉观、不取般若不舍愚痴、不取善根不舍不善根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尊重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尊重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尊重心者,所谓于法如实修行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于法师所尊重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于法师所尊重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于法师所尊重心者,谓于法师生佛想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恶口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恶口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恶口心者,谓作言语摄取众生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瞋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瞋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不瞋心者,谓入诸业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二


上篇: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

下篇: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华严部目录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十住经

十住经卷第一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欢喜地第一...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度世品经

度世品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一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世间...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问法身经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

达摩多罗禅经

达摩多罗禅经卷上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夫三业之...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等集众德三昧经

等集众德三昧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

从容录重刻四家语录序 自佛祖拈花。迦叶微咲。虽云默...

佛说园生树经

佛说园生树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

佛说华手经

佛说华手经卷第一(亦名摄诸善根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

【注音版】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修净业者应当具有这十种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佛也有寿命的吗

问: 佛有寿限吗?如何理解此佛寿命多少多少劫?劫后...

在家人以何为重,如何能促进信心

问: 在家人以什么为重,如何实修才能促进信心? 大安...

诸佛皆以慈悲为根而行菩萨道

《弥勒所问本愿经》 中,佛告诉阿难: 我在因地求道,...

如何锻炼我们的心

今天讲的题目是「锻炼心」,也就是讨论怎么来锻炼我们...

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

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模拟一幅龙争虎...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

为什么近代念佛人都推广印光大师的著作

问: 请大安法师慈悲开示,为什么近代的念佛人都推广...

「粪扫衣」与「祖师衣」的释义

【粪扫衣】,就是到垃圾堆去捡破烂的布料,然后呢拼凑...

善良的心不因被欺骗而改变

常常听到有人埋怨好人难做,也有不少人一味放大好人没...

念佛人同时获得这三大利益

信愿念佛,一则可消灭过去造的罪业,二可息除眼前的烦...

佛学常见辞汇(一画)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块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