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坐禅三昧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坐禅三昧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导师说难遇,  闻者喜亦难;
 大人所乐听,  小人所恶闻。
 众生可愍伤,  坠老死嶮路;
 野人恩爱奴,  处畏痴不惧。
 世界若大小,  法无有常者;
 一切不久留,  暂现如电光。
 是身属老死,  众病之所归;
 薄皮覆不净,  愚惑为所欺。
 汝常为老贼,  吞灭盛壮色;
 如华鬘枯朽,  毁败无所直。
 顶生王功德,  共释天王坐;
 报利福弘多,  今日悉安在?
 此王天人中,  欲乐具为最;
 死时极苦痛,  以此可悟意。
 诸欲初软乐,  后皆成大苦;
 亦如怨初善,  灭族祸在后。
 是身为秽器,  九孔常流恶;
 亦如那利疮,  绝治于医药。
 骨车力甚少,  筋脉缠识转;
 汝以为妙乘,  忍着无羞耻。
 死人所聚处,  委弃满塜间;
 生时所保惜,  死则皆弃捐。
 常当念如是,  一心观莫乱;
 破痴倒黑暝,  执炬以明观。
 若舍四念止,  心无恶不造;
 如象逸无钩,  终不顺调道。
 今日营此业,  明日造彼事;
 乐着不观苦,  不觉死贼至。
 怱怱为己务,  他事亦不闲;
 死贼不待时,  至则无脱缘。
 如鹿渴赴泉,  已饮方向水;
 猎师无慈惠,  不听饮竟杀。
 痴人亦如是,  勤修诸事务;
 死至不待时,  谁当为汝护?
 人心期富贵,  五欲情未满;
 诸大国王辈,  无得免此患。
 仙人持咒箭,  亦不免死生;
 无常大象蹈,  蚁蛭与地同。
 且置一切人,  诸佛正真觉;
 越度生死流,  亦复不常在。
 以是故当知,  汝所可爱乐;
 悉应早舍离,  一心求涅槃。
 后舍身死时,  谁当证知我;
 复得遇法宝,  及以不遇者。
 久久佛日出,  破大无明暝;
 以放诸光明,  示人道非道。
 我从何所来?  从何处而生?
 何处得解脱?  此疑谁当明?
 佛圣一切智,  久违乃出世;
 一心莫放逸,  能破汝疑结。
 彼不乐实利,  好着弊恶心;
 汝为众生长,  当求实法相。
 谁能知死时,  所趣从何道?
 譬如风中灯,  不知灭时节。
 至道法不难,  大圣指事说;
 说智及智处,  此二不假外。
 汝若不放逸,  一心常行道;
 不久得涅槃,  第一常乐处。
 利智亲善人,  尽心敬佛法;
 厌秽不净身,  离苦得解脱。
 闲静修寂志,  结跏坐林间;
 捡心不放逸,  悟意觉诸缘。
 若不厌有中,  安睡不自悟;
 不念世非常,  可畏而不惧。
 烦恼深无底,  生死海无边;
 度苦舡未办,  安得乐睡眠?
 是以当觉悟,  莫以睡覆心。
 于四供养中,  知量知止足,
 大怖俱未免,  当宜勤精进;
 一切苦至时,  悔恨无所及。
 衲衣树下坐,  如所应得食;
 勿为贪味故,  而自致毁败。
 食过知味处,  美恶都无异;
 爱好生忧苦,  是以莫造爱。
 行业世界中,  美恶无不更;
 一切已具受,  当以是自抑。
 若在畜兽中,  唌草为具味;
 地狱吞铁丸,  燃热剧迸铁。
 若在薜荔中,  脓吐火粪屎;
 涕唾诸不净,  以此为上味。
 若在天宫殿,  七宝宫观中;
 天食苏陀味,  天女以娱心。
 人中务贵处,  七馔备众味;
 一切曾所更,  今复何以爱?
 往返世界中,  厌更苦乐事;
 虽未得涅槃,  当勤求此利。

学禅之人初至师所,师应问言:「汝持戒净不?非重罪恶邪不?」若言:「五众戒净,无重罪恶邪。」次教道法。若言:「破戒。」应重问言:「汝破何戒?」若言:「重戒。」师言:「如人被截耳鼻不须照镜,汝且还去,精勤诵经,劝化作福,可种后世道法因缘,此生永弃。譬如枯树,虽加溉灌不生华叶及其果实。」若破余戒,是时应教如法忏悔。若已清净,师若得天眼、他心智,即为随病说趣道之法;若未得通,应当观相,或复问之:「三毒之中何者偏重?淫欲多耶!瞋恚多耶!愚痴多耶!」

云何观相?若多淫相:为人轻便,多畜妻妾,多语多信,颜色和悦,言语便易,少于瞋恨,亦少愁忧。多能技术,好闻多识,爱着文颂,善能谈论,能察人情,多诸畏怖。心在房室,好着薄衣,渴欲女色,爱着卧具,服饰香华,心多柔软,能有怜愍,美于言语,好修福业,意乐生天,处众无难。别人好丑,信任妇女,欲火炽盛,心多悔变,憙自庄饰,好观綵画,悭惜己物,侥倖他财,好结亲友,不憙独处。乐着所止,随逐流俗,乍惊乍惧,志如猕猴,所见浅近,作事无虑,轻志所为,趣得适意,憙啼憙哭。身体细软,不堪寒苦,易阻易悦,不能忍事,少得大喜,少失大忧,自发伏匿。身温汗臭,薄肤细发,多皱多白,剪爪治须,白齿趣行,憙洁净衣。学不专一,好游林苑,多情多求,意着常见。附近有德,先意问讯,憙用他语,强颜耐辱,闻事速解,所为事业,分别好丑,愍伤苦厄,自大好胜,不受侵[夌*欠],憙行施惠,接引善人,得美饮食,与人共之,不存近细,志在远大,眼着色欲,事不究竟,无有远虑。知世方俗,观察颜色,逆探人心,美言辩慧,结友不固,头发稀疎,少于睡眠,坐卧行立,不失容仪。所有财物,能速救急,寻后悔惜,受义疾得,寻复憙忘。惜于举动,难自改变,难得离欲,作罪轻微。如是种种是淫欲相。

瞋恚人相:多于忧恼,卒暴怀忿,身口麁[麸-夫+黄],能忍众苦,触事不可,多愁少欢,能作大恶,无怜愍心,憙为斗讼。颜貌毁悴,皱眉眄睐,难语难悦,难事难可。其心如疮,而宣人阙,义论强梁,不可折伏,难可倾动,难亲难沮,含毒难吐。受诵不失,多能多巧,心不懒堕,造事疾速,持望不语,意深难知。受恩能报,有能聚众,自伏事人,不可沮败,能究竟事,难可干乱,少所畏难,譬如师子,不可屈伏,一向不回,直造直进。忆念不忘,多虑思惟,诵习忆持,能多施与,小利不回,为师利根。离欲独处,少于淫欲,心常怀胜,爱着断见,眼常恶视。真实言语,说事分了,少于亲友,为事坚着,坚忆不忘,多于筋力,肩胸姝大,广额齐发。心坚难伏,疾得难忘,能自离欲,憙作重罪。如是种种,是瞋恚相。

愚痴人相:多疑多悔,懒堕无见,自满难屈,憍慢难受,可信不信,非信而信。不知恭敬,处处信向,多师轻躁,无羞搪突,作事无虑,反教浑戾。不择亲友,不自修饰,好师异道,不别善恶,难受易忘,钝根懈怠。诃谤行施,心无怜愍,破坏法桥,触事不了,瞋目不视,无有智巧,多求悕望,多疑少信。憎恶好人,破罪福报,不别善言,不能解过,不受诲喻,亲离憎怨,不知礼节,憙作恶口。须发爪长,齿衣多垢,为人驱役,畏处不畏,乐处而忧,忧处而喜,悲处反笑,笑处反悲,牵而后随,能忍苦事,不别诸味,难得离欲,为罪深重。如是种种,是愚痴相。

若多淫欲人,不净法门治;若多瞋恚人,慈心法门治;若多愚痴人,思惟观因缘法门治;若多思觉人,念息法门治;若多等分人,念佛法门治。诸如是等种种病,种种法门治。

  第一治贪欲法门

淫欲多人习不净观,从足至发不净充满,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血肉筋脉、骨髓肝肺、心脾肾胃、大肠小肠、屎尿洟唾、汗泪垢坋、脓脑胞胆、水微肤、脂肪脑膜,身中如是种种不净。复次不净渐者:观青瘀膖胀、破烂血流、涂漫臭脓、噉食不尽、骨散烧焦,是谓不净观。

复次多淫人有七种爱:或着好色、或着端正、或着仪容、或着音声、或着细滑、或着众生、或都爱着。若着好色,当习青瘀观法,黄赤不净色等亦复如是!若着端正,当习膖胀身散观法;若着仪容,当观新死血流涂骨观法;若着音声,当习咽塞命断观法;若着细滑,当习骨见及乾枯病观法;若爱众生,当习六种观;若都爱着,一切遍观,或时作种种更作异观。是名不净观。

问曰:「若身不净如臭腐尸者,何从生着?」

若着净身,臭腐烂身亦当应着;若不着臭身,净身亦应不着。二身等故。若求二实,净俱不可得,人心狂惑为颠倒所覆,非净计净。若倒心破,便得实相法观,便知不净虚诳不真。复次死尸,无火无命无识、无有诸根,人谛知之,心不生着;以身有暖、有命有识、诸根完具,心倒惑着。复次,心着色时谓以为净,爱着心息即知不净。若是实净应当常净,而今不然。如狗食粪谓之为净,以人观之甚为不净,是身内外无一净处。若着身外,身外薄皮举身取之,才得如[木*奈]是亦不净,何况身内三十六物?复次,推身因缘种种不净,父母精血不净合成,既得为身常出不净,衣服床褥亦臭不净,何况死处?以是当知,生死内外都是不净(此下经本至二门初)。

复次,观亦有三品:或初习行、或已习行、或久习行。若初习行,当教言作破皮想,除却不净,当观赤骨人,系意观行,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念令还。若已习行,当教言想却皮肉,尽观头骨,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念令还。若久习行,当教言身中一寸心却皮肉,系意五处:顶、额、眉间、鼻端、心处。如是五处住意观骨,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念令还,常念观心,心出制持。

若心疲极,住念所缘,舍外守住。譬如猕猴被系在柱,极乃住息。所缘如柱,念如绳锁,心喻猕猴。亦如乳母,常观婴儿不令堕落。行者观心亦复如是,渐渐制心令住缘处。

若心久住是应禅法,若得禅定即有三相:身体和悦柔软轻便,白骨流光犹如白珂,心得静住。是为观净。是时便得色界中心,是名初学禅法得色界心。心应禅法即是色界法,心得此法,身在欲界,四大极大,柔软快乐,色泽净洁,光润和悦,谓悦乐。二者、向者骨观白骨相中,光明遍照净白色。三者、心住一处是名净观,除肉观骨故名净观。如上三相皆自知之,他所不见。上三品者,初习行,先未发意;已习行,三四身修;久习行,百年身学。

  第二治瞋恚法门

若瞋恚偏多,当学三种慈心法门:或初习行、或已习行、或久习行。

若初习行者,当教言慈及亲爱。云何亲及愿与亲乐?行者若得种种身心快乐,寒时得衣,热时得凉,饥渴得饮食,贫贱得富贵,行极时得止息,如是种种乐愿亲爱得,系心在慈不令异念;异念诸缘,摄之令还。若已习行,当教言慈及中人。云何及中人而与乐?行者若得种种身心快乐,愿中人得,系心在慈,不令异念;异念诸缘,摄之令还。若久习行,当教言慈及怨憎。云何及彼而与其乐?行者若得种种身心快乐,愿怨憎得,得与亲同,同得一心,心大清净,亲中怨等,广及世界,无量众生,皆令得乐,周遍十方,靡不同等。大心清净,见十方众生皆如自见,在心目前,了了见之,受得快乐,是时即得慈心三昧。

问曰:「亲爱中人愿令得乐,怨憎恶人云何怜愍复愿与乐?」

答曰:「应与彼乐。所以者何?其人更有种种好清净法因,我今云何岂可以一怨故而没其善?复次思惟:『是人过去世时或是我亲善,岂以今瞋更生怨恶?我当忍彼,是我善利。』又念行法,仁德含弘,慈力无量,此不可失。复思惟言:『若无怨憎何因生忍?生忍由怨,怨则我之亲善。』复次瞋报最重,众恶中上无有过是,以瞋加物其毒难制,虽欲烧他实是自害。复自念言:『外被法服,内习忍行,是谓沙门,岂可恶声纵此变色憋心?复次,五受阴者,众苦林薮受恶之的,苦恼恶来何由可免?如刺刺身,苦刺无量,众怨甚多,不可得除,当自守护,着忍革屣。』如佛言曰:

「『以瞋报瞋,  瞋还着之;  瞋恚不报,
  能破大军。  能不瞋恚,  是大人法;
  小人瞋恚,  难动如山。  瞋为重毒,
  多所残害;  不得害彼,  自害乃灭。
  瞋为大瞑,  有目无覩;  瞋为尘垢,
  染污净心。  如是瞋恚,  当急除灭;
  毒蛇在室,  不除害人。』  如是种种,
  瞋毒无量;  常习慈心,  除灭瞋恚。
  是为慈三昧门。」

  第三治愚痴法门

若愚痴偏多,当学三种思惟法门:或初习行、或已习行、或久习行。

若初习行,当教言生缘老死,无明缘行。如是思惟,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之令还。若已习行,当教言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如是思惟,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之令还。若久习行,当教言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如是思惟,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之令还。

问曰:「一切智人是有明,一切余人是无明,是中云何无明?」

答曰:「无明名一切不知。此中无明能造后世有,有者无、无者有,弃诸善、取诸恶,破实相、着虚妄。如〈无明相品〉中说:

「『不明白益法,  不知道德业;
  而作结使因,  如火鑽燧生。
  恶法而心着,  远弃于善法;
  夺众生明贼,  去来明亦劫。
  常乐我净想,  计于五阴中;
  苦习尽道法,  亦复不能知。
  种种恼险道,  盲人入中行;
  烦恼故业集,  业故苦流回。
  不应取而取,  应取而反弃;
  驰闇逐非道,  蹴株而躃地。
  有目而无慧,  其喻亦如是,
  是因缘灭故,  智明如日出。』

「如是略说,无明乃至老死亦如是。」

问曰:「佛法中因缘甚深,云何痴多人能观因缘?」

答曰:「二种痴人:一、如牛羊;二、种种邪见、痴惑闇蔽,邪见痴人。佛为此说,当观因缘以习三昧。」

  第四治思觉法门

若思觉偏多,当习阿那般那三昧法门。有三种学人:或初习行、或已习行、或久习行。若初习行,当教言一心念数,入息出息,若长若短,数一至十。若已习行,当教言数一至十,随息入出,念与息俱,止心一处。若久习行,当教言数、随、止、观、转观、清净。阿那般那三昧,六种门十六分,云何为数?一心念入息,入息至竟数一,出息至竟数二。若未竟而数为非数,若数二至九而误,更从一数起。譬如算人,一一为二、二二为四、三三为九。

问曰:「何以故数?」

答曰:「无常观易得故、亦断诸思觉故、得一心故。身心生灭无常,相似相续难见;入息出息生灭无常,易知易见故。复次,心系在数,断诸思诸觉。思觉者:欲思觉、恚思觉、恼思觉、亲里思觉、国土思觉、不死思觉。欲求净心入正道者,先当除却三种麁思觉,次除三种细思觉,除六觉已,当得一切清净法。譬如採金人,先除麁石砂,然后除细石砂,次第得细金砂。」

问曰:「云何为麁病?云何为细病?」

答曰:「欲、瞋、恼觉是三名麁病;亲里、国土及不死觉是三名细病,除此觉已,得一切清净法。」

问曰:「未得道者结使未断,六思觉强从心生乱,云何能除?」

答曰:「心厌世间,正观能遮而未能拔,后得无漏道,能拔结使根本。何谓正观?

「见多欲人求欲苦,  得之守护是亦苦;
 失之忧恼亦大苦,  心得欲时无满苦。
 欲无常空忧恼因,  众共有此当觉弃;
 譬如毒蛇入人室,  不急除之害必至。
 不定不实不贵重,  种种欲求颠倒乐;
 如六神通阿罗汉,  教诲欲觉弟子言:
『汝不破戒戒清净,  不共女人同室宿;
 欲结毒蛇满心室,  缠绵爱喜不相离。
 既知身戒不可毁,  汝心常共欲火宿;
 汝是出家求道人,  何缘纵心乃如是?
 父母生养长育汝,  宗亲恩爱共成就;
 咸皆涕泣恋惜汝,  汝能舍离不顾念?
 而心常在欲觉中,  共欲嬉戏无厌心;
 常乐欲火共一处,  欢喜爱乐不暂离。』

「如是种种呵欲觉,如是种种正观除欲觉。」

问曰:「云何灭瞋恚觉?」

答曰:

「从胎中来生常苦,  是中众生莫瞋恼;
 若念瞋恼慈悲灭,  慈悲瞋恼不相比。
 汝念慈悲瞋恼灭,  譬如明闇不同处;
 若持净戒念瞋恚,  是人自毁破法利。
 譬如诸象入水浴,  复以泥土涂坌身;
 一切常有老病死,  种种鞭笞百千苦。
 云何善人念众生,  而复加益以瞋恼?
 若起瞋恚欲害彼,  未及前人先自烧;
 是故常念行慈悲,  瞋恼恶念内不生。
 若人常念行善法,  是心常习佛所念;
 是故不应念不善,  常念善法欢乐心。
 今世得乐后亦然,  得道常乐是涅槃;
 若心积聚不善觉,  自失己利并害他。
 是谓不善彼我失,  他有净心亦复没;
 譬如阿兰若道人,  举手哭言贼劫我。

「有人问言谁劫汝?答言财贼我不畏,我不聚财求世利,谁有财贼能侵我?我集善根诸法宝,觉观贼来破我利;财贼可避多藏处,劫善贼来无处避。如是种种呵瞋恚,如是种种正观除瞋恚觉。」

问曰:「云何除恼觉?」

 答曰:「众生百千种,  诸病更互恒来恼;
 死贼捕伺常欲杀,  无量众苦自沉没。
 云何善人复加恼,  谗谤谋害无慈仁?
 未及伤彼被殃身。  俗人起恼是可恕,
 此事世法恶业因,  亦不自言我修善。
 求清净道出家人,  而生瞋恚怀嫉心;
 清冷云中放毒火,  当知此恶罪极深。
 阿兰若人兴嫉妬,  有阿罗汉他心智,
 教诫苦责汝何愚,  嫉妬自破功德本?
 若求供养当自集,  诸功德本庄严身;
 若不持戒禅多闻,  虚假染衣坏法身;
 实是乞儿弊恶人,  云何求供养利身?
 饥渴寒热百千苦,  众生常困此诸恼;
 身心苦厄无穷尽,  云何善人加诸恼?
 譬如病疮以针刺,  亦如狱囚考未决;
 苦厄缠身众恼集,  云何慈悲更令剧?

「如是种种呵恼觉,如是种种正观除恼觉。」

问曰:「云何除亲里觉?」

答曰:「应如是念:世界生死中自业缘牵,何者是亲,何者非亲?但以愚痴故,横生着心计为我亲,过去世非亲为亲,未来世非亲为亲,今世是亲过去非亲。譬如鸟栖,暮集一树,晨飞各随缘去。家属亲里亦复如是,生世界中,各各自异心,缘会故亲,缘散故踈,无有定实,因缘果报,共相亲近。譬如乾沙,缘手团握,缘捉故合,缘放故散。父母养子,老当得报,子蒙怀抱养育故应报,若顺其意则亲,若逆其意是贼。有亲不能益而反害,有非亲无损而大益,人以因缘故而生爱,爱因缘故而更断。譬如画师作妇女像还自爱着,此亦如是,自生染着,染着于外。过去世中汝有亲里,今世于汝复何所作?汝亦不能益过去亲,过去亲不益汝,两不相益,空念之为是亲非亲,世界中不定无边。如阿罗汉教新出家恋亲弟子言:『如恶人吐食更欲还噉,汝亦如是!汝已得出家,何以还欲爱着,是剃发染衣、是解脱相?汝着亲里不得解脱,还为爱所系,三界无常流转不定,若亲非亲,虽今亲里久久则灭,如是十方众生回转,亲里无定是非我亲。』人欲死时无心无识,直视不转,闭气命绝如堕闇坑,是时亲里家属安在?若初生时先世非亲,今强和合作亲,若当死时复非亲,如是思惟,不当着亲。如人儿死,一时三处父母俱时啼哭,诳天上父母妻子,人中亦为诳,龙中父母亦为诳,如是种种正观除亲里觉。」

问曰:「云何除国土觉?」

答曰:「行者若念是国土,丰乐安隐多诸好人,恒为国土觉绳所牵,将去罪处。觉心如是,若有智人不应念着。何以故?国土种种过罪所烧时节转故,亦有饥饿身疲极故,一切国土无常安者。复次,老病死苦无国不有,从是间身苦去、得彼处身苦,一切国土去无不苦。假有国土安隐丰乐,而有结恼心生苦患,是非好国土;能除杂恶国土、能薄结使令心不恼,是谓好国土。一切众生有二种苦:身苦。心苦。常有苦恼,无有国土无此二恼。复次有国土大寒,有国土大热,有国土饥饿,有国土多病,有国土多贼,有国土王法不理。如是种种国土之恶心不应着,如是正观除国土觉。」

问曰:「云何除不死觉?」

答曰:「应教行者,若好家生、若种族子,才技力势胜人,一切莫念。何以故?一切死时,不观老少贵贱、才技力势。是身是一切忧恼诸因缘,因自见少多寿,若得安隐,是为痴人。何以故?是谓忧恼因。依是四大、四大造色,如四毒蛇共不相应,谁得安隐者?出息期入,是不可信。复次人睡时欲期必觉,是事难信。受胎至老,死事恒来,求死时节言常不死,云何可信?譬如杀贼,拔刀、注箭常求杀人,无怜愍心。人生世间死力最大,一切无胜死力强者,若过去世第一妙人无能脱此死者,现在亦无大智人能胜死者,亦非软语求、非巧言诳可得避脱;亦非持戒精进能却此死。以是故当知,人常危脆不可怙恃,莫信计常我寿久活,是诸死贼常将人去,不付老竟然后当杀。

「如阿罗汉教诸觉所恼弟子言:『汝何以不知厌世入道?何以作此觉?有人未生便死,有生时死者,有乳餔时、有断乳时、有小儿时、有盛壮时、有老时,一切时中,间死法界。譬如树华,华时便堕,有果时堕,有未熟时堕。是故当知,勤力精进求安隐道,大力贼共住不可信。此贼如虎巧覆藏身,如是死贼常求杀人。』

「世界所有空如水泡,云何当言待时入道?何谁能证言汝必老可得行道?譬如嶮岸大树上有大风,下有大水崩其根土,谁当信此树得久住者?人命亦如是,少时不可信。父如穀子,母如好田,先世因缘罪福如雨泽,众生如穀,生死如收刈。种种诸天子人王智德,如天王佐天斗破诸阿须伦军,种种受乐,极高大明,还没在黑闇。以是故,莫信命活,言我今日当作此,明后当作是。如是正观种种,除不死觉。

「如是先除麁思觉,却后除细思觉,心清净生得正道,一切结使尽,从是得安隐处,是谓出家果。心得自在,三业第一清净,不复受胎,读种种经多闻,是时得报果。如是得时,不空破魔王军,便得第一勇勐名称。世界中烦恼将去,是不名健;能破烦恼贼,灭三毒火,凉乐清净,涅槃林中安隐高枕,种种禅定、根、力、七觉,清风四起,顾念众生没三毒海,德妙力如是,乃名为健。如是等散心,当念阿那般那,学六种法断诸思觉,以是故念数息。」

问曰:「若余不净、念佛、四等观中,亦得断思觉,何以故独数息?」

答曰:「余观法宽难失故,数息法急易转故。譬如放牛,以牛难失故,守之少事,如放猕猴易失故,守之多事,此亦如是!数息心数不得少时他念,少时他念则失数,以是故初断思觉应数息。」

已得数法,当行随法,断诸思觉,入息至竟,当随莫数一;出息至竟,当随莫数二。譬如负债人,债主随逐,初不舍离。如是思惟是入息,是还出更有异?出息是还入,更有异?是时知入息异、出息异。何以故?出息暖、入息冷。

问曰:「入出息是一息。何以故?出息还更入故。譬如含水水暖,吐水水冷,冷者还暖,暖者还冷故。」

答曰:「不尔!内心动故有息出,出已即灭。鼻口引外则有息入,入故息灭,亦无将出亦无将入。复次,少、壮、老人,少者入息长,壮者入出息等,老者出息长,是故非一息。复次,脐边风发相似相续,息出至口鼻边,出已便灭。譬如[梦-夕+棐]囊中风,开时即灭。若以口鼻因缘引之则风入,是从新因缘边生。譬如扇,众缘合故则有风。是时知入出息因缘,而有虚诳不真、生灭无常。如是思惟,出息从口鼻因缘引之而有,入息因缘心动令生,而惑者不知以为我息。」

息者是风,与外风无异,地、水、火、空亦复如是!是五大因缘合故生识,识亦如是,非我有也!五阴、十二入、十八持亦复如是!如是知之,逐息入息出,是以名随。

已得随法当行止法。止法者,数随心极,住意风门,念入出息。

问曰:「何以故止?」

答曰:「断诸思觉故,心不散故。数随息时,心不定、心多剧故;止则心闲少事故,心住一处故。」

念息出入,譬如守门人门边住,观人入出。止心亦尔!知息出时,从脐、心、胸、咽至口、鼻。息入时从口、鼻、咽、胸、心至脐。如是系心一处,是名为止。

复次心止法中住观。入息时五阴生灭异,出息时五阴生灭异,如是心乱便除却,一心思惟令观增长,是名为观法。

舍风门住离麁观法,离麁观法知息无常,此名转观。观五阴无常,亦念入息出息生灭无常。见初头息无所从来,次观后息亦无迹处,因缘合故有,因缘散故无,是名转观法。

除灭五盖及诸烦恼,虽先得止观,烦恼不净心杂,今此净法心独得清净。复次,前观异学相似行道念息入出,今无漏道相似行善有漏道,是谓清净。复次,初观身念止分,渐渐一切身念止,次行痛心念止,是中非清净,无漏道远故。今法念止中,观十六行念入出息,得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苦法忍乃至无学尽智,是名清净。

是十六分中,初入息分六种安那般那行,出息分亦如是!一心念息入出若长若短,譬如人怖走上山,若担负重、若上气,如是比是息短;若人极时得安息欢喜,又如得利、从狱中出,如是为息长。一切息随二处:若长、若短处,是故言息长息短。是中亦行安那般那六事,念诸息遍身,亦念息出入,悉观身中诸出息入息,觉知遍至身中乃至足指,遍诸毛孔如水入沙;息出觉知从足至发,遍诸毛孔亦如水入沙。譬如[梦-夕+棐]囊入出皆满,口鼻风入出亦尔!观身周遍见风行处,如藕根孔亦如鱼网。复次,非独口鼻观息入出,一切毛孔及九孔中,亦见息入息出。是故知息遍诸身,除诸身行,亦念入出息。

初学息时,若身懈怠、睡眠、体重,悉除弃之!身轻柔软随禅定心受喜,亦念息入出,除懈怠、睡眠、心重,得心轻柔软,随禅定心受喜。

复次入息念止中竟,次行痛念止,已得身念止,实今更得痛念止实受喜。复次已知身实相,今欲知心心数法实相,是故受喜,亦念息入出爱乐;亦念息入出是喜增长,名为乐;复次初心中生悦,是名喜,后遍身喜是名乐。复次初禅、二禅中乐痛名喜,三禅中乐痛名受乐。受诸心行,亦念息入出。诸心生灭法、心染法心不染法、心散法心摄法、心正法心邪法。如是等诸心相名为心行。心作喜时亦念息入出,先受喜,自生不?故作念心故作喜。

问曰:「何以故故作喜?」

答曰:「欲治二种心:或散心、或摄心。如是作心得出烦恼,是故念法心作喜。」

复次,若心不悦劝勉令喜,心作摄时亦念息入出,设心不定强伏令定。如经中说:「心定是道,心散非道。」心作解脱时亦念息入出,若意不解强伏令解。譬如羊入苍耳,苍耳着身,人为渐渐出之。心作解脱诸烦恼结,亦复如是!是名心念止作解脱。

观无常亦念息入出,观诸法无常、生灭、空、无吾我,生时诸法空生,灭时诸法空灭,是中无男、无女、无人、无作、无受,是名随无常观。

观有为法出散亦念息入出无常,是名出散。诸有为法现世中出,从过去因缘和合故集,因缘坏故散,如是随观,是名出散观。

观离欲结亦念息入出,心离诸结,是法第一,是名随离欲观。

观尽亦念息入出,诸结使苦在在处尽,是处安隐,是名随尽观。

观弃舍亦念息入出,诸染爱烦恼身心五阴诸有为法弃舍,是第一安隐。如是观是名随法意止观,是名十六分。

  第五治等分法门

第五法门治等分行,及重罪人求索佛,如是人等当教一心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有三种人:或初习行、或已习行、或久习行。

若初习行人,将至佛像所,或教令自往谛观佛像相好,相相明了,一心取持。还至静处,心眼观佛像,令意不转,系念在像,不令他念;他念摄之,令常在像。若心不住,师当教言:「汝当责心:『由汝受罪,不可称计,无际生死,种种苦恼,无不更受。若在地狱,吞饮洋铜,食烧铁丸;若在畜生,食粪噉草;若在饿鬼,受饥饿苦;若在人中,贫穷困厄;若在天上,失欲忧恼。常随汝故,令我受此种种身恼心恼、无量苦恼。今当制汝,汝当随我。我今系汝一处,我终不复为汝所困更受苦毒也。汝常困我,我今要当以事困汝。』」如是不已,心不散乱,是时便得心眼见佛像相光明,如眼所见无有异也。如是心住,是名初习行者思惟。

是时当更念言:「是谁像相?则是过去释迦牟尼佛像相。如我今见佛形像,像亦不来我亦不往。」如是心想见过去佛,初降神时震动天地。有三十二相大人相:一者、足下安平立。二者、足下千辐轮。三者、指长好。四者、足跟广。五者、手足指合缦网。六者、足趺高平好。七者、伊尼延鹿[蹲-酋+(十/田/ㄙ)]。八者、平住手过膝。九者、阴马藏相。十者、尼俱卢陀身。十一者、一一孔一一毛生。十二者、毛生上向而右旋。十三者、身色胜上金。十四者、身光面一丈。十五者、皮薄好。十六者、七处满。十七者、两腋下平好。十八者、上身如师子。十九者、身大好端直。二十者、肩圆好。二十一者、四十齿。二十二者、齿白齐密等而根深。二十三者、四牙白而大。二十四者、颊方如师子。二十五者、味中得上味。二十六者、舌大广长而薄。二十七者、梵音深远。二十八者、迦兰频伽声。二十九者、眼绀青色。三十者、眼睫如牛王。三十一者、顶发肉骨成。三十二者、眉间白毛长好右旋。

复次八十种小相:一者、无见顶。二者、鼻直高好孔不现。三者、眉如初生月绀琉璃色。四者、耳好。五者、身如那罗延。六者、骨际如钩锁。七者、身一时回如象王。八者、行时足去地四寸而印文现。九者、爪如赤铜色薄而润泽。十者、膝圆好。十一者、身净洁。十二者、身柔软。十三者、身不曲。十四者、指长圆纤。十五者、指纹如画杂色庄严。十六者、脉深不现。十七者、踝深不现。十八者、身润光泽。十九者、身自持不委陀。二十者、身满足(三月受胎二月生)。二十一者、容仪备足。二十二者、住处安(如牛王立不动)。二十三者、威振一切。二十四者、一切乐观。二十五者、面不长。二十六者、正容貌不挠色。二十七者、脣如频婆果色。二十八者、面圆满。二十九者、响声深。三十者、脐圆深不出。三十一者、毛处处右旋。三十二、者手足满。三十三者、手足如意(旧言内外握者是)。三十四者、手足文明直。三十五者、手文长。三十六者、手文不断。三十七者、一切恶心众生见者皆得和悦色。三十八者、面广姝。三十九者、面如月。四十者、众生见者不怖不惧。四十一者、毛孔出香风。四十二者、口出香气众生遇者乐法七日。四十三者、仪容如师子。四十四者、进止如象王。四十五者、行法如鵞王。四十六者、头如磨陀罗果(此果不圆不长)。四十七者、声分满足(声有六十种分,佛皆具足)。四十八者、牙利。四十九者、(无汉名故不得出也)。五十者、舌大而赤。五十一者、舌薄。五十二者、毛纯红色色净洁。五十三者、广长眼。五十四者、孔门满(九孔门相具足满)。五十五者、手足赤白如莲华色。五十六者、腹不见不出。五十七者、不凸腹。五十八者、不动身。五十九者、身重。六十者、大身。六十一者、身长。六十二者、手足满净。六十三者、四边遍大光,光明自照而行。六十四者、等视众生。六十五者、不着教化不贪弟子。六十六者、随众声满不减不过。六十七者、随众音声而为说法。六十八者、语言无碍。六十九者、次第相续说法。七十者、一切众生目不能谛视相知尽。七十一者、视无厌足。七十二者、发长好。七十三者、发好。七十四者、发不乱。七十五者、发不破。七十六者、发柔软。七十七者、发青毗琉璃色。七十八者、发绞上。七十九者、发不稀。八十者、胸有德字手足有吉字。

光明彻照无量世界,初生行七步,发口演要言,出家勤苦行,菩提树下,降伏魔军,后夜初明,成等正觉,光相分明,远照十方,靡不周遍,诸天空中,弦歌供养,散华雨香,一切众生,咸敬无量,独步三界,还顾转身,如象王回,观视道树,初转法轮,天人得悟,以道自证得至涅槃。

佛身如是,感发无量,专心念佛,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之令还。如是不乱,是时便得见一佛、二佛乃至十方无量世界诸佛色身,以心想故皆得见之,既得见佛又闻说法言。或自请问,佛为说法解诸疑网。既得佛念,当复念佛功德法身,无量大慧,无崖底智,不可计德。多陀阿伽度(多陀秦言如。阿伽度言解,亦言实语,又言诸余圣人安隐道来佛如是来;复次更不来后有中也) 阿犁(鲁迷反)呵(阿犁秦言贼。呵言杀。佛以忍辱为铠、精进为坚牢、禅定为弓、智慧为箭,杀憍慢等贼,故名杀贼) 三藐(无灼反)三佛陀(三藐秦言真实。三佛陀言一切觉。觉苦因习、涅槃因道,正解见四实不可转,了尽无余,故言真实觉一切) 鞞伽(除夜反)遮罗那(鞞伽秦言明。遮罗那言善行。明三明也,行清净之行,以之独成无师大觉,故言明善行也)三般那(秦言满成) 宿伽陀(秦言善解,亦名善自得,又言善说无患) 路伽惫(皮拜反)(路加秦言智。智者知世因知尽道,故名世智。世智知世也) 阿耨多罗(秦言无上。善法圣智示导一切,大德无量,梵魔众圣莫有及者,何况能过佛尊德大?故言无上) 富楼沙昙藐(富楼沙秦言大丈夫。昙藐言可言、可化丈夫、调御师。佛以大慈大悲大智故,有时软美语、有时苦切语,或以亲教,以此调御令不失道,故名佛为可化丈夫、调御师法也) 舍(赊音)多(都饿反)提婆魔[少/兔]舍喃(奴甘反)(秦言天人师。尽能解脱一切人烦恼,常住不退上法) 佛婆伽婆(过去未来现在,行不行知行尽不尽,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一切了了知,故名佛婆伽婆。言:有大名声。复次婆名女根。婆名吐。永弃女根,故女根吐也)。

尔时,复念二佛神德,三四五佛乃至无量尽虚空界,皆悉如是。复还见一佛,能见一佛作十方佛,能见十方佛作一佛。能令一色作金、银、水精、毗琉璃色,随人意乐悉令见之。

尔时惟观二事:虚空佛身及佛功德,更无异念,心得自在意不驰散,是时得成念佛三昧。

若心驰散念在五尘,若在六觉者,当自勗勉剋励其心,强制伏之!如是思惟人身难得、佛法难遇,故曰:「众明日为最、诸智佛为最。」所以者何?佛兴大悲,常为一切故,头目髓脑救济众生,何可放心不专念佛而孤负重恩?若佛不出世,则无人道、天道、涅槃之道;若人香华供养,以骨、肉、血、髓起塔供养,未若行人以法供养得至涅槃。虽然犹负佛恩,设当念佛空无所获,犹应勤心专念不忘,以报佛恩,何况念佛得诸三昧智慧成佛,而不专念?

是故行者常当专心令意不散,既得见佛请质所疑,是名念佛三昧。除灭等分及余重罪。

坐禅三昧经卷上


上篇:禅秘要法经

下篇:菩萨诃色欲法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佛说千佛因缘经

佛说千佛因缘经佛说千佛因缘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灯指因缘经

灯指因缘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若种少善于胜福...

佛说法受尘经

佛说法受尘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採华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採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昔...

【注音版】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卷第一(一名十千日光三昧定...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 西天译...

佛说兜调经

佛说兜调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在...

佛说未曾有经

佛说未曾有经 后汉失译人名出古旧录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

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

佛说千佛因缘经

佛说千佛因缘经佛说千佛因缘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 菩萨沙弥 智旭际明 述  已...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一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如是...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

十地为何称为「法云地」

由得总缘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譬如...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佛陀在大小乘的经典里面都说了很多...

冬季12种暖身食材

天气开始变冷,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寒症,所以我们要多吃...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问: 修净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

略论观心工夫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

信愿不真的四类净业行人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

不要轻慢愚人

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器生的学僧持律法师,...

如何才能成佛

徒儿:我天天打坐、读经、磕头,这样努力能成佛吗?...

外界是自心的投影

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外境是从哪里来的?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