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生死品第二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比丘次第舍漏,初舍不善法,次修行善法,正观思惟修心正住?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比丘初如是观根尘相对、迭相因缘,一切世界无始以来生死轮转。彼如是观:此生因缘,境界大海,皆悉无我,唯有内心境界因缘,世间流转。如是最初修远离行,离愦閙处,乐空闲处、阿兰若处、山野林中、稻穰[卄/积]等,树下露地、塚间处住,则能系缚心之猨猴。以修习故,心则寂静,不乐聚落、歌舞戏笑愦閙之处,亦不乐见长幼妇女,不乐多语。有二犍尼皆坏梵行:一是淫女,二、多言说,皆悉舍离;既舍离已,心一寂静,彼人之心,能如是住。

「云何正观?初观何法?彼人初心,如是观察十八意行,能起善根、起不善根、起无记根。何等十八?所谓比丘正观察意:眼见色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耳闻声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鼻闻香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舌知味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身觉触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意知法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以如是等十八意行三报因缘,世间生退。

「若彼比丘如是观察十八意行,得上初地,彼地夜叉见如是已,转复欢喜,次第传闻虚空夜叉。彼地夜叉、虚空夜叉,彼二夜叉向四大王欢喜心说。彼四大王向四天王,欢喜说言:『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既出家已,离愦閙处,在寂静处,今复观察十八意行,已证彼法。』彼四大王如是说已,四天王闻,转复增上欢喜心曰:『魔分损减,正法朋长。』彼四天王如是复向三十三天帝释天王欢喜说言:『阎浮提中,次第乃至某善男子,某甲种姓,名字某甲,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离愦閙处乃至塚间,如法观察十八意行,已证彼法,如法正住。』彼四天王向帝释王如是说已,彼憍尸迦三十三天帝释王闻,心大欢喜。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如是比丘已如法观十八意行得初地已,后复更证何者异地?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复次第观察四家,四者所谓慧家、谛家、舍家、出家。云何比丘住于慧家?谓:彼比丘如是观察自身正法,如是如实分分善知,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何者地界?地界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身中所有诸分名内,是内有觉。彼何者觉?与皮肉等和合则觉,所谓发毛、爪齿等根,坚澁所摄,入内名觉。彼复何者?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脉骨髓、脾肾心肺、涕唾等处,生藏、熟藏,小肠大肠、肚胃头脑,如是身中一切内分,坚澁有觉,名内地界。何者名为外地界耶?所有外地,坚澁不觉,名外地界。若内地界、若外地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地界:无有作者、无有受者,非无因缘,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比丘如是观察慧家则得解脱,一切非我,亦无我所,亦无所我。如是地界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比丘则于慧家而得解脱。

「何者水界?水界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所有水数,皆水界相,所谓烂相;体中津润、涕泪涎唾、脑血脂汁、凝脂髓胆、小便汗等,如是身中,有内水数,觉分所摄,名内水界。何者名为外水界耶?诸外水数湿润所摄,所谓不觉;不觉所摄,以不觉故,名外水界。若外水界、若内水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水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水界,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比丘住于慧家。

「何者火界?火界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身内所有种种分分。若火火摄,是内有觉,所谓身煖而不烧燃;所谓能消。何者能消?谓噉饮食,得味正乐,回转消化。如是身中,内及内分,若火火摄,是内有觉,名内火界。何者名为外火界耶?所有一切外火火数,若煖煖摄,不觉所摄,以不觉故,名外火界。若内火界、若外火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火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火界,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火界,非有作者、非有受者。

「何者风界?风界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身中所有,若内内分,风数所摄,若轻轻动,觉分所摄。彼复何者?谓:上行风、若下行风、若傍行风、若产等风,若如针刺、如刀所斫,邪分别风、有旋转风,如是等风有八十种,动如虫行。如是等风,如是八十,于八十处分分行风;如是身内分分处处,风数所摄,轻动成熟,有觉所摄,名内风界。何者名为外风界耶?所有外风轻动数摄,和合无觉,名外风界。若内风界、若外风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风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风界,无有作者、无有受者。如是如是,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比丘证于慧家。

「何者名为虚空界耶?虚空界者,亦有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谓此身中所有内分,内分虚空,虚空所摄,有觉知处,不普、不遍,色动转处,饮食众味转下消化,开张之处;又咽喉中、耳中、眼中、鼻中虚空、舌处虚空、口内等空,口中舌动行处虚空,此等名为内虚空界。何者名为外虚空界?所有虚空觉处不摄,不一切满、不一切遍,所谓树枝条叶间空,一切窟中诸所有空,山谷河涧,如是等中所有虚空,若外孔穴,如是名为外虚空界。若内色中摄虚空界、若外色中摄虚空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空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如是观虚空界,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观已,则不放逸,此虚空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无有作者、无有受者。如是知已,心得离欲。

「何者识界?谓:十二入内外和合,眼识见物,意识了别;如是耳、鼻、舌、身、意识,如是识界,意是根本,皆意识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行法意在前,  意有力速疾,
 先意动转已,  则能说能行。
 抖擞诸恶业,  则能知退生;
 谛知业果报,  则得不死处。
 能制一切根,  乐利益众生,
 诸根调寂静,  是安隐比丘。
 乘驾六根辇,  能杀欲心怨,
 勇智行兰若,  能到寂静处。
 阿兰若知足,  卧地心安隐,
 能抖擞恶法,  如风散重云。
 身业口业善,  喜乐行善行,
 谛见行恭敬,  能破坏魔军。
 欲等不能缚,  心善而不贪,
 多有慈悲意,  出道住比丘。
 境界是缚因,  若不爱色等,
 彼至胜寂静,  到不苦恼处。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如是思惟:比丘观察十八意行,成就初地,谛知六界,得第二地;复念何法得第三地?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如实谛知五受根故,得第三地。云何谛知乐受欲生?彼如实知如是次第知苦受生、知喜受生、知忧受生、知舍受生,有乐皆知,知触因缘而生乐受。知乐受已,彼如实知:『我知乐受。』若彼比丘知触因缘而生乐受,于乐受触,不生贪乐。知乐受触,生乐受已,则乐受灭;彼乐受灭,则如实知:『我乐受灭。』彼如是念:『我苦受生,因缘而生。』彼知苦受如乐受生,彼如是知,如说乐受触缘生等,此苦受中。如是广说:云何比丘知于喜受?共触因缘生于喜受。云何比丘知于忧受?共触因缘生于忧受。若随顺观彼喜受已,喜受则灭;见其灭已,离喜受欲:『若我喜受初生则灭,见其灭已,如实知受,心得离欲。』如是忧受,如是广说,舍亦如是。

「彼如是知,得第三地。彼地夜叉知已欢喜,次第上闻虚空夜叉,虚空夜叉闻四大王,彼四大王闻四天王,彼四天王向憍尸迦帝释王说:『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得第三地。欲共魔战,减损魔分,长正法朋。』彼既闻已,转复欢喜。彼憍尸迦帝释天王,即乘大象,其象名曰堙罗槃那,从大神通第一天众,到炎摩天欢喜说言:『阎浮提中,次第乃至某善男子,广说乃至得第三地。欲共魔战,损减魔分,长正法朋。』彼炎摩天从帝释王如是闻已,转复欢喜。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比丘得第三地,次第更修得第四地?彼见闻知或天眼见:比丘欲得第四地者,如是观察:『以触因缘,我乐受生;若彼乐因、乐因缘灭,寂静失没,则无乐受。以触因缘,我苦受生。』如是舍离苦触、苦受、苦集、苦等诸苦因缘。

「彼如是知触因缘受:『我受念念,共触而生,因触而生。』彼于乐受心不生喜、不生喜乐、不赞彼受,亦不多作、不生味着,如是苦受不能逼迮,不恼不乱,如是行舍,忆念正知。如是三受,自余诸心皆悉无染,一切舍离。如是舍者,清净鲜白。

「彼比丘如是心念:『我今此舍,如是清净,如是鲜白,我今云何得虚空处?』彼人如是悕望欲得虚空处行:『如彼处心我云何得?我已证舍,究竟坚固。我今此舍毕竟喜乐,常摄不离,我以此舍取虚空处。又我此舍,如是清净,如是鲜白,用取识处、无所有处,用取非想非非想处,我悕彼处,如是正行。』彼人如是正行非想非非想处,作如是念:『我今此舍,依于彼处,如彼处法,令我得之。我以此舍,憙乐彼处,用取彼处,正行非想非非想处。』

「譬如世间善巧金师若其弟子,以生色金置于火中,以筒吹之,以手执钳并[打-丁+毛]并吹,极令善调。彼生色金,调柔真净、光色明好,随所须用,一切造作皆可赞叹,一切方土随所至处,无说过者;磨之无垢,不杂、不澁,第一柔软,所作皆妙,光明净胜映蔽余宝。然此巧师若其弟子,知彼真金善巧能治,知是真宝;如是知已,随所忆念:『欲作何等,令见之者皆生欢喜?』即以作铃,若庄严身,若不见处、若眼见处;若作耳铛用庄严耳;若作璎珞用庄严咽;若以庄严供养经论;若作指环,环有印文用庄严指;若作金鬘、若作髻冠以庄严髻。何处何处用以庄严,彼彼如是相应善成。

「如是有智善戒比丘生如是心:『我今此舍,如是清净,如是鲜白,如是正行,取虚空处,我则相应。我依此舍,系念彼处,憙乐彼处,用取彼处。我以此舍,行虚空处,如是识处、无所有处,如是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忆念:『我今此舍,云何得常不动不坏、不念念灭?』彼思惟已,次复攀缘四无色处。彼舍非常,非是无常,非动不动,非常无常。彼如是知:『彼虚空处,如是识处、无所有处,如是非想非非想处,缘于彼处,非常无常。』则于彼处心不憙乐,知不寂静无常动转。

「彼复观受,知受欲生;知受生已,知受欲灭;知受灭已,知眼触生,如是次第知耳触生,知鼻触生,知舌、身、意触受之生。彼既如是证知受已,复于此受更深观察:『眼触生受、欲生、已生,及此受住,我悉知之,知我受灭、欲灭、已灭。又复知我耳触生受,我眼触受已灭、已没、已厌、已弃,更不复来,此受灭已,次第复观耳触生受:缘苦、缘乐、不苦不乐。』耳触生受,如是如是随顺观察,如是知已,则于耳受不生喜乐,知彼受已,离欲解脱。

「耳触生受,如是灭已,观鼻生受,知鼻生受,鼻触因缘:『我此受生,乐缘生乐,苦缘生苦,不苦不乐因缘故生不苦不乐。』如是如是随顺观察,鼻触生受,如实正知,受则灭没,知受灭没。彼既灭已,知鼻缘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我若后时,鼻缘生受,如是观察亦如是生,生已复灭。』

「彼既灭已,观舌生受,后时生受,亦有三种,如前所说;次第乃至观意生受,亦有三种。彼既如是如实知受,得第四地,勤发精进,欲脱魔缚。彼地夜叉知已欢喜,如是复向虚空夜叉欢喜心说,虚空夜叉向四大王亦如是说,彼四大王向四天王亦如是说,彼四天王向帝释王亦如是说。彼帝释王向炎摩天,如是说言:『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持戒精勤,如是次第如实知受,得第四地。如我今者向天所说,魔分损减,正法朋长。』彼炎摩天见帝释王乘彼白象堙罗槃那,彼炎摩天如是见已,心生欢喜,向帝释王如是说言:『汝今,帝释!阎浮提人,随顺法行,能生爱念,是汝所应。』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舍魔缚已,观察舍受?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比丘如是谛观察受,眼识因缘,生不善受;彼受欲起第二善缘,不善受灭,善受得生;彼记缘灭,记受则灭,无记受生;如是次第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意触生受,如是知受,善法满足,烦恼微薄。

「彼如是修,复细观受。彼观法受,法受共障,如灯光明,日光能障;如是二受,障亦如是,善受既生,障不善受,应如是知。譬如灯明,第二灯明不能相障。又思量受:『若以何受共何等受,毕竟相障?』彼见善受,共不善受毕竟相障,譬如灯明、星宿光明,二不相障。

「又彼比丘思量观察:何受何受,何者何者,如是能坏?彼如是观无漏缘受、坏漏缘受,譬如火光能障雪光。又何者受?何者受胜?如是复起如是观察:彼不善受障于善受,后时复起。譬如昼日覆月光明,彼月光明于夜闇中无能障覆。

「又彼比丘正思量受:『多受和合,一受能障,胜彼多受。』观彼多受,是世间受;彼一受者,是出世间无漏心受,此受为胜能障漏受。譬如夜中众多星宿,一月光明能障众星。

「又彼比丘随顺观察彼微细受:何者多受?谓眼耳鼻舌身所起,此是漏受。何者善发?彼观世间有漏受多,复非无漏,世间无力,如夜闇中星宿光明,于有月时不能善照。又彼比丘观察彼受:『我此受者几许时住?』彼观我受生灭相住,譬如电光。

「又彼比丘如是观察:此义云何?眼受因缘生鼻受不?彼正观察意根攀缘,其受则坏一切根受;譬如牛马驼驴水牛各各坏相,非一因缘。如是如是,五根所起,无始以来憙乐攀缘,非一境界,坏相境界境界根坏,譬如牛马驼驴猪等。彼比丘如是观受,得微细智。彼比丘能于彼智,乐修多作,观乐受已,随顺观受;随顺观尽,如是忆念:『我此受者,眼耳鼻舌身意所起,生从何来,灭何所至?』彼比丘随顺观察,见受尽灭,思惟道理;如是观已,则知眼受生无处来,灭无所至:『我此眼受,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我此眼者,无有来处,如海中水;灭无所至,如河下行到于大海。我此眼受,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因缘而生,耳鼻舌身意受皆尔。』

「譬如陶师若其弟子,因轮泥团、人功势力,缘水、缘杖而生于瓶。如是瓶者,非有处来,灭无所至,而此瓶者因缘而生。如是如是,因眼缘色,缘明缘空,缘于忆念而生眼受,所谓苦、乐、不苦不乐,犹如彼瓶,若好因缘则生好瓶,若恶因缘则生恶瓶。如是如是,若缘善缘,生善眼受,耳、鼻、舌、身、意等皆尔;若合善受,次第顺行则到涅槃;若不善因缘,不善眼受生缘欲、瞋、痴,于生死中堕于地狱、畜生、饿鬼恶道境界。

「彼比丘一切所有善行善果,随顺缚思观察彼受无所依止,非有作者、非有因起、非无因起亦非聚集,非常、非色、非不念念、非颠倒法。比丘如是见此受阴则灭有爱,共憙乐生,垢恶之爱一切生死皆见无常,则于出道乐修多作。

「彼比丘如是修已,一切结断,远离诸使。何者为结?所谓爱结、障碍结、无明结、见结、生结、慢结,断此诸结。何者为使?谓:欲染使及有染使、见使、障碍使、慢使、无明使、思量结疑结妬结嫉结疑使。以此因缘,三有流转,行于三地,轮转三恶,三时随行,于三品中随三受熏,随三生转生死因缘。「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觉知如是眼之因缘?彼如是观:眼者何因、何缘而生?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业为眼因,眼因业生,如是转行。譬如世间尼居陀子,从子出生尼居陀树,树复生子,因缘系缚。如是如是,知因业生,业复转生,若生则有老死忧悲啼哭苦恼。如是业因,爱羂所缚,一切愚痴凡夫之人生死海中,如是轮转。以此因缘,一切爱想,若不作业,以无业故则无有爱;以无爱故则无有受。彼因缘者,譬如炷炉,油火因缘则有灯焰念念出生。比丘如是观察受因,谛观业因、业法业力,生一切受;炉者喻身,油者喻根,炷者喻受,欲瞋痴火念念生焰喻念念智,明喻智慧。

「彼修行者,如是见知一切三界皆有此受,譬如金师若其弟子,得好真金则能造成妙庄严具。如是如是,彼巧作师喻修行者,彼真金者喻善攀缘。若善攀缘则有善业,得涅槃道;不善攀缘得不善业。」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谛知因与缘,  决定微细义,
 喜乐解脱流,  爱所不能使。
 众生随业流,  一切业中生,
 业果系缚已,  有中隘处行。
 若离不善业,  常憙乐善业,
 如是修行者,  如无垢月光。
 彼能烧恶业,  如火焚乾草,
 三界之光明,  解脱诸恶法。
 若人悕解脱,  心不乐生死,
 生死不能缚,  如鸟飞虚空。
 谛知受所从,  善知受果报,
 则得于解脱。  彼谛知三界,
 苦乐不能动,  善恶不经心,
 见世间如焰。  彼修者普爱,
 意常不错谬,  恒乐于法行,
 心乐比丘法,  如是名比丘。
 不乐数见亲,  乐见于善人,
 出家离舍垢,  如是名比丘。
 寂静于诸根,  不贪着境界,
 行视一寻地,  如是名比丘。
 不行他骂家,  一向不贩卖,
 不乐四出巷,  如是名比丘。
 不乐观歌舞,  不乐饶人处,
 乐住于塚间,  如是名比丘。
 唯取当日食,  不取明日食,
 食二分便罢,  如是名比丘。
 舍离妙好服,  憙乐尘土衣,
 食行俱相应,  如是名比丘。
 若不作世业,  不望世业果,
 不苦求所须,  如是名比丘。
 解脱于欲瞋,  舍离痴心泥,
 恶法不能污,  如是名比丘。
 已过一切结,  舍离一切使,
 解脱一切缚,  如是名比丘。
 游八分圣道,  趣向涅槃城,
 离恶意烦恼,  如是名比丘。
 坚意寂静根,  舍离欲淤泥,
 常一意正住,  如是名比丘。
 若已得地智,  寂静心谛见,
 知诸地善恶,  如是名比丘。
 漏法无漏法,  皆因缘而生,
 一切种种知,  如是名比丘。
 正直修梵行,  寂静离懈怠,
 早起净恭敬,  如是名比丘。
 乐修于定慧,  复乐于四禅,
 亦乐阿兰若,  如是名比丘。
 如鸟飞虚空,  影则常相随,
 若意顺正法,  如是名比丘。
 能杀诸烦恼,  平等善意观,
 善知出入息,  如是名比丘。
 若能次第知,  谛见所修法,
 善知道非道,  如是名比丘。
 得乐心不喜,  遇苦则不忧,
 忧喜心平等,  如是名比丘。
 若谛知老死,  天修罗礼敬,
 知众生善恶,  如是名比丘。
 衣钵常知足,  不聚积财宝,
 少欲而梵行,  如是名比丘。
 一食而离垢,  不贪着诸味,
 能舍于利养,  如是名比丘。
 行舍心悲心,  舍离妬嫉恶,
 已烧一切过,  如是名比丘。

「彼比丘内心思惟——随顺正法,如是观受;既观受已,得微细智,更深观察,眼触生受,攀缘顺行,如是观眼第二攀缘,相与共灭:『我眼触受,攀缘已灭,声共攀缘,我生爱受,若不爱受生,心莫共灭。』彼比丘以不愁绳系缚彼心在攀缘柱,彼受灭已,彼声攀缘共耳受灭。

「鼻缘于香而生鼻受,彼比丘复观鼻受,如是思惟:『我鼻共香而生鼻受,若善不善,若记无记;我此鼻受,心莫共灭。』彼比丘若观心坏,如是攀缘,数数习行,修取调心,善法熏心,无漏善法尔时不动。

「舌攀缘味,此之攀缘,若善不善,若记无记。彼比丘证攀缘已,次观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如是观已,思惟忆念:『我此心者,为坏不坏?』又复观察彼味攀缘所生之受,能破坏心。如是观已,以不愁绳系缚彼心在攀缘柱,如行修取,心若如是,舌受味爱所不能劫。

「又彼比丘观彼身触,如是身触,共彼触受缚攀缘柱,若善不善,若记无记。观彼触受:若心动坏复以缚于攀缘柱已,而调伏之,不复破坏。

「又彼比丘次观察意:意缚法受,若善不善,若记无记,见受意坏。彼比丘以不愁绳系缚彼心在攀缘柱而调伏之,则不破坏。

「彼比丘观六境界身入受已,谛知五受,得不尽处;彼以智灯,观眼触受,觉何者受?彼观意识:缘生此受,意缚心取,一切世间愚痴凡夫,以分别火而自烧燃。此无受者,唯行聚生、唯行聚灭,因缘所缚。眼触生受随顺观已,随顺而行,彼不能取,心不动转,不死不乱。

「又彼比丘观察耳受。何者耳受?谁觉此受?彼见意识随顺系缚:如此耳受,意共系缚,依止彼意,此无作者亦无受者,因缘而生。如是耳受,非有作者、非有受者,唯有行聚因缘势力,若生若灭。

「又彼比丘观察鼻受,谁觉此受?彼观察受:意识共缚,攀缘彼意,依止彼意,因彼因缘,随顺而生,唯有行聚,非有作者、非有受者,相续转缚。观鼻受已,离于受者。

「又彼比丘次观舌受,谁觉舌受?观察此受,意识系缚:如是舌受,依止彼意,彼缚攀缘,彼因缘生,非有作者、非有受者,更无别物,唯有行聚因缘力生。

「又彼比丘观身触受,谁觉此受?此何谁受?如是观察意识系缚:如此身受,非有作者、非有受者,更无别物,唯有行聚因缘力转。

「又彼比丘观察意受,谁觉意受?观察意受:意缘于法而生意识,三和合触,触共受生。譬如种种无量香物,众多和合则生善香,此善香生,非是一因。此亦如是因缘和合,生一切受,非有作者、非有受者。譬如茎叶须馞等缘,莲华名生,彼非一因。如是依眼,缘色、缘空、缘念、缘明,生眼触受,依眼而生。如是受者,不从一生,非一物生,非一合生,非一相生,非聚集生,非应化生。彼比丘如是如是谛求此受,如是如是生白净法,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彼初离垢,名颇尼多;次第二煎则渐微重,名曰巨吕;更第三煎,其色则白,名白石蜜。此甘蔗汁,如是如是煎复更煎,离垢渐重,乃至色白。比丘如是缘器智火,以煎相续心甘蔗汁,初始禅观,如颇尼多;次复第二,则如巨吕;次复第三,如白石蜜。如是比丘心相续法,以智火煎,则成无漏鲜白之法,离垢不杂,出世法生,出于生死,鲜白离垢,犹如洗衣。

「又彼比丘更以异法,微细观受:眼触生受,有麁有细,垢重不轻,与痴相随,某众生受,彼某甲受,胜故能坏,余残少在,彼不依止。如是耳受、鼻受、舌受、身受、意受,彼比丘如是修已,受观成就,魔军欲坏。彼地夜叉转复欢喜,如是上闻虚空夜叉;彼地夜叉、虚空夜叉闻四大王;彼地夜叉、虚空夜叉、彼四大王闻四天王;彼地夜叉、虚空夜叉及四大王,并四天王向帝释说。时,帝释王即乘白象堙罗槃那,向炎摩天欢喜心说,具足如前。彼炎摩天闻帝释说,心生欢喜,以种种色天宝妙鬘庄严之具香庄严身,乘种种乘,可爱声触味色香等,种种可爱不可说乐,心大欢喜。「炎摩天众向兜率天四万由旬,七宝殿舍胜妙光明种种宫室,意分别城一万由旬,名无漏乐菩萨坊巷,弥勒世尊住在彼处,有诸菩萨五百人俱。彼炎摩天到世尊所,心大欢喜,正天衣服在于一肩,右膝着地合掌礼已,合掌于额而作是言:『天今当知:阎浮提中业地之处,依阎浮提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持戒修行,恭敬尊长,获得第四求无漏善,谛见受地,破坏魔众,坚牢善作正法桥梁,开显白法,令彼魔分无有威力,天朋增长,有大势力。如我今者向天所说。』

「弥勒世尊如是闻已,向炎摩天如是说言:『天朋有力,魔分劣弱,正法朋长,烦恼缚缓,魔军战动,我闻欢喜。』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

 

上篇:正法念处经

下篇:妙法圣念处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上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佛说象腋经

佛说象腋经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

曼殊室利呪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 大唐三藏沙门释义净译...

【注音版】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笈多译本)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笈多译本)...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 宋天台东掖山沙门遵式集 缘起第一...

佛说随勇尊者经

佛说随勇尊者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圣诞祝仪

本祝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

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

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

【注音版】佛说十吉祥经

佛说十吉祥经...

佛说如来智印经

佛说如来智印经一卷 僧祐云阙译人今附宋录 如是我闻:...

【注音版】佛一百八名赞经

佛一百八名赞经...

念佛是享受,念的时候就是极乐

我们今天大概从早上五点多钟有几位菩萨就在那里练习。...

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关于什么样...

修学佛道却变成外道,自己还不知道

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

云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内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云居山打七出定回来后,一个小和尚跑去求...

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

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这一十六字...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

人生十不如

身若无端错行,不如正心安守本份。 口说闲言杂语,不如...

免除死刑的契机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叶尊者的徒弟,他...

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

我们看辛五,耳根圆通。这个是在本经当中最重要的一个...

贫贱夫妻

医院收进一位女病人,四十来岁的样子,农村人,蛛网膜...

【推荐】念佛能否往生,但问自心,不必他求

一心可现十法界 一切境界都是从心所现。一心可现十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