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所缘缘论直解

蕅益大师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观所缘缘论直解

陈那菩萨 造

三藏法师 玄奘 译

蕅益道人 智旭 解

观之一字。是能观之智。即第六识与正解等诸善心所。藉正教正理以为定量。令于所观不倒不错也。所缘缘三字。是所观之境。即心王心所之相分也。盖凡心王心所。皆藉四缘而生。一亲因缘。即是种子。二等无间缘。即前念现行。三所缘缘。即各识自所变之相分。四增上缘。即六根及余一切心心所等。今于四缘之中。独论观所缘缘。又于一切所缘缘中。独约前五识言者。盖现量五尘境界。凡外小乘愚惑不了。妄计以为心外实法。所以生取舍想。起贪瞋痴。今用正理比度较量。既非极微。又非和合。则心外更无一法为所缘缘。而所缘缘。惟是自识所变相分明矣。既惟自识所变相分。又何容生取舍想。起贪瞋痴哉。此则破我法二执之神剑。断烦恼妄想之利斧也。论字如常可解。论中先叙极微和合二执。是似能立门。次明彼俱非理以下。是真能破门。后明内色如外现等。申于正义。是真能立门。此皆由陈那菩萨。以根本智证真现量。故能以后得智立真比量。开晓后人。名之为论。吾人读此论者。藉此正教为量。二六时中。恒于五尘如理观察。了知无心外之极微。亦无心外之和合相。一切所见所闻所觉所触。惟是自识所变相分。即此为识所缘。即此助生于识。是名大乘唯心识观初门。

△论文分二。初破外执。二申正义。初彼外执三。初正破二计。二破诸转计。三结非外色。初又三。初总叙破。二别夺破。三结违理。今初。

诸有欲令眼等五识。以外色作所缘缘者。或执极微。许有实体能生识故。或执和合。以识生时带彼相故。二俱非理。所以者何。

言诸外道及小乘等。不达心外无法。故有妄自立论。欲令眼等五识。不以自所变相为所缘缘。而以外五尘色法作所缘缘者。或执心外极微为所缘缘。妄许微尘为有实体。能生识故。或执心外极微和合之物为所缘缘。以识生时带彼相故。此总叙二种妄执也。二俱非理句。以理总夺。所以者何句。征起下文。

△二别夺破二。初破极微。二破和合。初中二。初立颂。二释成。今初。

极微于五识。设缘非所缘。彼相识无故。犹如眼根等。

量云。彼所执极微是有法。其于五识。设许为缘。决定非所缘宗。因云彼极微相。于五识上无可得故。同喻如眼根等。盖五根能发五识。是增上缘。五识不带五根相起。非所缘缘也。姑无论识外本无极微可得。今纵许微尘实有而能生识。亦止可为增上缘耳。岂可执为所缘缘哉。

△二释成又二。初正明所缘缘义。二释颂责其义缺。今初。

所缘缘者。谓能缘(之)识。带彼相起(故名所缘)。及有实体。令能缘(之)识托彼而生(故复名缘)。

此明所缘缘。须具所虑所托二义。二义随缺。则不可立为所缘缘也。

△二释颂责其义缺。

色等极微。设有实体能生五识。容有缘义。然非所缘。如眼根等。于眼等识无彼相故。如是极微。于眼等识无所缘义。

谓彼所执色等极微。姑无论其元无实法。设纵许有实体能生五识。容有缘义。然非所缘。喻如眼等五根。于眼识等不带彼相起故。如是极微亦尔。于眼等识无所缘义。云何可名所缘缘耶。

△二破和合二。初立颂。二释成。今初。

和合于五识。设所缘非缘。彼体实无故。犹如第二月。

量云。彼所执和合是有法。其于五识。设许为所缘。决定非缘宗。因云。彼和合物。但有假相而体实无故。同喻如第二月。盖第二月。捏目妄见。其体实无。但是意识非量境界。不是现量性境。不为生眼识缘也。既无缘义。则所缘义亦岂得成。特姑纵之云耳。

△二释成。

色等和合。于眼识等有彼相故。设作所缘。然无缘义。如眼错乱。见第二月。彼无实体。不能生故。如是和合。于眼等识无有缘义。

谓彼所执心外色等和合之相。于眼识等。似有带彼相起义故。设使可作所缘。然无能为生识之缘之义。譬如因眼错乱。见第二月。彼第二月。原无实体。不能生于现量眼识。但是意识非量境故。如是所执和合之相。亦如二月一般。于眼等识。无有缘义。既无缘义。又岂可为所缘缘耶。

△三结违理。

故外二事。于所缘缘互阙一支。俱不应理。

谓彼所执心外极微。及和合相之二事。于所缘缘之义。各阙一支。故俱不应理也。初正破二计竟。

△二破诸转计二。初破极微和集相。二破极微和集位。初中二。初叙计。二破斥。今初。

有执色等各有多相。于中一分是现量境。故诸极微相资。各有一和集相。此相实有。各能发生似已相识。故与五识作所缘缘。

谓有妄执色等诸境。各有多种和合差别假相。于中一分本极微相。是现量境。故诸极微相资。遂亦各有一和集相。此和集相不离极微。故是实有。而此实有之和集相。各能发生似于己相之识。此则双具带彼相起见托彼生二义故与五识作所缘缘也。

△二破斥。

此亦非理。所以者何。和集如坚等。设于眼等识。是缘非所缘。许极微相故。

量云。彼所执极微上之和集相是有法。于眼等识。设缘非所缘宗。因云。以彼许和集相不离极微相故。同喻如坚湿等。譬如不离极微而有坚湿等性。设许坚等实有。或可于眼等识是增上缘。而决非是所缘。以眼等识。不带坚湿等相起故。今和集相亦尔。设许实有。仍不离极微相故。如何得有所缘义耶。

如坚等相虽(纵许)是实有。于眼等识。容有(为)缘(助生之)义。而非所缘(以)。眼等识上。无彼(坚等)相故(今)。色等极微(上各各)诸和集相。理亦应尔。彼(于坚等相及和集相)俱执为(仍是)极微(上之)相故。

重释颂义。如文可知。

△二破极微和集位二。初叙计。二破斥。今初。

执眼等识。能缘极微诸和集相。复有别生。

因上已破极微上之和集相。设有缘义而非所缘。今又转成一执。谓极微上诸和集相。复有别别形相生起。得为眼等识之所缘。故云执眼等识。能缘极微诸和集相复有别生也。然此诸和集相。既仍不离极微。极微不别。则觉相亦应无别。觉相既别。则极微亦应有别。今谓觉相无别。既不可。谓极微有别。亦不可。则所执不益谬乎。故下即约此二义破之。

△二破斥又二。初约觉应无别破。二约极微差别破。今初。

瓶瓯等觉相。彼执应无别。非形别故别。形别非实故。

谓缘瓶瓯等之觉相。若依彼执。则应更无差别。何以故。瓶之与瓯。同是极微上之和集相故。则缘此和集相。何容作瓶瓯差别觉哉。非可谓瓶瓯等之形别而觉相亦别。以形别唯在假法上有。非实极微有差别故。极微无别。则觉亦应无别矣。

瓶瓯等物大小等者。能成极微多少同故。缘彼觉相应无差别。若谓彼形物相别故觉相别者。理亦不然。项等别形。惟在瓶等假法上有。非极微故。

此重释颂义也。谓若执识缘极微和集而生。则凡瓶瓯等物。其大小若平等者。彼能成之极微多少决定同故。即缘彼二物之觉相。亦应更无差别。且如有一个瓶。重一斤许。乃用若干极微和集而成。复有一瓯。亦重斤许。亦用若干极微和集而成。则能成此二物之极微多少既同。将能缘此二物之觉相亦应无别矣。若谓彼形物相别故而令觉相别者。理亦不然。以项腹等种种别形。惟在瓶瓯等假法上有。非可谓极微有差别故。既极微多少和集无别。则觉相亦应无别。觉相既有差别。则不以极微和集为所缘明矣。

△二约极微差别破。

彼不应执极微亦有差别形相。所以者何。

上已发明极微和集无别。觉应无别。恐彼转计极微亦有差别。故令觉相差别。乃征起而破斥之。

极微量等故。形别惟在假。析彼至极微。彼觉定舍故。非瓶瓯等能成极微有形量别。舍微圆相。故知别形在假非实。又形别物析至极微。彼觉定舍。非青等物析至极微。彼觉可舍。由此形别惟世俗有。非如青等亦在实物。

先举颂。次释成也。释云。非可谓瓶瓯等之能成极微亦有形量差别。而遂舍其微圆之相。故知项腹等种种别形。但在假法。非在实法。此中且权指极微为实法也。又形别物。假使析至极微。则彼形别之觉决定即舍。譬如一瓶一瓯。同时打得粉碎。则决不起瓶瓯之觉。亦决不可分别谁是瓶之极微。谁是瓯之极微矣。若青黄等物。纵使析至极微。青仍觉青。黄仍觉黄。非可谓彼觉亦舍也。由此形别惟世俗有。非如青等亦在实物。世俗有。即四俗谛中之假名无实谛所摄。不能为缘生眼等识。但是第六意识所缘而已。实物。即四俗谛中之随事差别谛。亦四真谛中之体用显现谛。今青黄等色。正是眼识自所变之相分。名为性境。故云亦在实物。然亦在二字。意显青等名言。便非实物。青等体相。是识所变。乃为实物耳。二破诸转计竟。

△三结非外色。

是故五识所缘缘体。非外色等。其理极成。

既不可以极微为所缘缘。又不可以和合为所缘缘。既不可以极微之和集相为所缘缘。又不可以极微之和集位为所缘缘。则所执心外色等。岂有可作所缘缘体者哉。唯识论云。许有极微。尚致此失。况无识外真实极微。此之谓也。以上即是真能破竟。是故结云其理极成。

△二申正义二。初正成立内所缘缘是有。二兼成立增上缘依不无。三结惟内境。初中二。初正立。二释疑。今初。

彼所缘缘岂全不有。非全不有。若尔。云何。

此设为问答以征起也。问曰。若如上破。极微和合俱不可以作所缘缘。则彼五识之所缘缘。岂全不有耶。答曰。非全不有。又设问曰。若尔。外色既非所缘缘体。则汝所谓有所缘缘。毕竟云何。

内色如外现。为识所缘缘。许彼相在识。及能生识故。

此先举颂答也。内色者。谓识所变之相分色。如外现者。谓本不在心外。由众生不了心体从来无外。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心在色身之内。故于自识所现之色。有似乎在外也。即此似如外现之内色。为眼等识之所缘缘。许彼相在识。有所缘义。及能生识。复有缘义故也。

外境虽无。而有内色似外境现。为所缘缘。许眼等识带彼相故。及从彼生。具二义故。

此重释颂义也。外境虽无。谓从来心外无法也。似外境现。谓随情假说为外也。带彼相。即是具所缘义。从彼生。即是复具缘义。二义无阙。故是真能立矣。

△二释疑又二。初疑问。二答释。今初。

此内境相既不离识。如何俱起能作识缘。

既是俱起。便无先后。云何能作生识之缘。故疑问也。

△二答释。

决定相随故。俱时亦作缘。或前为后缘。引彼功能故。境相与识。定相随故。虽俱时起。亦作识缘。因明者说。若此与彼有无相随。虽俱时生。而亦得有因果相故。或前识相。为后识缘。引本识中生似自果功能令起。不违理故。

亦先举颂。次释成也。内心境相。与能缘之识决定相随。故虽俱时而起。亦得与识作缘。如因明论师所说。若此法与彼法。有则俱有。无则俱无。有无相随者。虽复俱时而生。而此有故彼有。则此即为因相。彼即为果相故。此释上二句颂义也。又或前识之相分。得为后识之生缘。以五识现行相分。熏于本识。则能引彼本识中生似自果之功能令起。亦不违正理故。此释下二句颂义也。生似自果功能。指五净色根。能生现行五识。故名所生之五识为似目果。名能生之五根以为功能。初正成立内所缘缘是有竟。

△二兼成立增上缘依不无二。初设问举颂。二以论释成。今初。

若五识生惟缘内色。如何亦说眼等为缘。

此引契经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等义而设问也。

识上色功能。名五根应理。功能与境色。无始互为因。

此先以颂略答也。谓第八识上色之功能。名为五根。应于正理。即此功能。与彼相分境色。无始以来常互为因。互相熏生也。

△二以论释成二。初释前二句。次释后二句。今初。

以能发识。比知有根。此但功能。非外所造。故本识上。五色功能。名眼等根。亦不违理。功能发识。理无别故。在识在余。虽不可说。而外诸法理非有故。定应许此在识非余。

五净色根。非是现量所得。以其能发识故。比量而知有根。此但第八识相分上之功能。非是心外别有八法所造。故本识上五种净色功能。名为眼等五根。亦不违理。惟此功能。能发五识。理无心外之别法故。然五根既是比知。不是现量。故在识在余。俱不可说。而心外诸法理非有故。定应许此功能。决在识而非余也。

△次释后二句又二。初正释。二辩一异。今初。

此根功能与前境色。从无始际展转为因。谓此功能至成熟位。生现识上五内境色。此内境色。复能引起异熟识上五根功能。

言此第八识上五根功能。与前所说五识相分境色。从无始际。展转为因。何以知之。谓此本识中所有功能。至于成熟位时。则能生现行五识上之五种内相分境色。即此五识内相分境色。复能熏于本识。引起异熟识上五根功能。故云无始互为因也。

△二辩一异。

根境二色。与识一异。或非一异。随乐应说。

五根净色及本质境色。是第八识之相分。前五识所缘缘境色。是前五识之相分。相见不离自证体故。故可说一。所缘不是能缘。亦可说异。又相见差别故非一。不离自证故非异。又因果体用。亦非一异。故既达诸法本无实性。便可随乐应说也。二兼成立增上缘依不无竟。

△三结唯内境。

如是诸识。唯内境相为所缘缘。理善成立。

诸识。且指前五识言。内境相。即指各识自所变现之相分言。既五识不缘外境。则第六识至七八识。皆无心外所缘缘境明矣。故云理善成立。即所谓真能立也。

观所缘缘论直解(终)


上篇:唯识三十论直解

下篇:观所缘缘论释直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论疏部目录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乘起信论内义略探记

大乘起信论内义略探记 太贤作 今释此论。粗开二门。一...

辩中边论述记

辩中边论述记卷上 翻经沙门基撰 佛灭度后九百年间。无...

俱舍论记

俱舍论记卷第一 沙门释光述 分别界品第一之一 将释论...

唯识三十论直解

唯识三十论直解 世亲菩萨 造 三藏法师 玄奘 译 蕅...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

八识规矩直解

八识规矩直解 三藏法师 玄奘 作 蕅益沙门 智旭 解...

【注音版】华严字母

一、华严字母 华严字母共有四十二个,出自《大方广佛...

法华三昧忏仪

法华三昧忏仪勘定元本序 宋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弥勒佛圣诞祝仪

本祝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佛说灌顶王喻经

佛说灌顶王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

顺权方便经

顺权方便经卷上(一名转女菩萨)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世乱已极,将何以治

昔有问于予曰,世乱已极,将何以治。予曰,汝若能知乱...

净界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心如虚空,量周沙界

韩国代表佛宝的通度寺(因收藏佛陀穿过的袈裟),拥地...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1.生平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江...

有没有浅一点又能快速得成就的佛法

问: 师父能不能讲浅一点又能速快得成就的开示? 常福...

几位古大德的大悲咒感应

广恩禅师: 闭门绝食,念诵大悲咒。时值隆冬酷寒,霍...

80后工科博士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末学于1986年12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2013年工科博...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

吾今此身,父母遗体也

【原文】 梦中忽忆二尊人病且亟,悲甚。既而曰:犹可为...

烦恼为何不能克服呢

问: 有些在家人有烦恼,为什么不能克服呢? 净界法师...

一杯水的冷漠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子抱着小婴儿来到店里,她想为孩...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精力追求升职加薪

问: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职加薪,以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