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净界法师  2014/05/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所有经典的学习,是改造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布施的思考模式,有东西尽量试着跟人家分享,养成持戒的思考模式,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布施本身的重点不在帮助别人,叫做历事炼心,你必须透过布施的行为,才会产生一种广大的胸量,这是佛陀的大智慧,安排出来的善巧。

改造思想很重要。净土宗思想改造分两方面:第一,厌离娑婆;第二,欣求极乐。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要对娑婆世界产生厌离。第二,你要想办法了解极乐世界,很多人对极乐世界是陌生的,这对你非常不利。我们不可能对一个陌生的东西,产生好乐,不可能!你没有去过澳洲,你很喜欢澳洲,不合理呀。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 你就怎么去想,你没办法建立一个坚定的思考,你一定要透过学习,你要说服你自己,一定要闻思。想象力已经开始引导你的未来,已经牵动未来了,不是在受果报而已。想当然受到业力的刺激,我们不能否定。

菩萨戒里面警告菩萨,特别属于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不到净土去的菩萨,说最好不要堕落到非常贫穷的地方去。要抓紧修布施,因为你成长的过程太过贫穷,很难关心别人,你今生的痛苦太多,委屈太重,要你发慈悲心帮助别人,真的有困难,因为你的心中充满了埋怨。所以菩萨不能堕入到贫穷的地方,《八大人觉经》中,要求菩萨广施布施,适当的痛苦会引生出离心。但是,过度痛苦会养成一种偏激的性格。我们不能否定,感受会影响思想,大部分要透过教育转变。

我们的思想有三种情况,第一,继承过去,你过去喜欢布施,你今生还喜欢布施;第二,环境的熏习,你从小成长的过程,会影响你的思想;第三,你所接受的教育。佛法的教育,接受小乘的思想,你喜欢出离心,不喜欢跟人家往来。你接受大乘的思想,会站在大悲心、菩提心的角度,会更加广结善缘,跟你所接受的教育有关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临命终时贪心是不可取的

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

商那和修尊者的总持因缘

昔日,世尊游化到摩突罗国,见到一处苍翠繁茂的山林,...

圣严法师:不知不觉布施了一千万

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时,便偷偷在心...

菩萨舍身饲虎之因缘

一日,世尊带领大众至般遮罗大聚落,途中经过一处树林...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何解释

问: 经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请解释一下。 方海...

施多福大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弘化,每天早晨依惯例...

富那奇堕饿鬼道的因缘

昔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一日,舍利弗与大目...

碰到这些人,应当在财施中加上法施

当你布施的时候,如果碰到这些人(盲聋喑哑)了,你要...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要能心安神宁地念佛

记得第一天大家来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要心安神宁念佛...

见人有难,难道不应该伸出援手吗

什么是善的难易呢?古代大儒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须从...

学佛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

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

【佛教词典】于诸欲想而得离染

【于诸欲想而得离染】 p0750   瑜伽十八卷七页云:云...

【佛教词典】摄大乘论(Mahayana-samuparigraha-sastra)

Shedachenglun   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简称...

如何避免飞来横祸

问: 人生总有一些不如意事,有时飞来横祸,应怎么避...

怎样知道自己的功课和使命

问: 人此生都有自己在这世间的功课和使命,怎样知道...

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

训练你的心

在定力的训练里,是以修行使心能安定和坚毅,这能带来...

八载寒窗读楞严,超度冤亲径升天

宣统二年,(一九一0年)刘文化到北京去请经,住嘉兴寺...

唯识学怎样判定造业的轻重

这个罪业的轻重,我们也可以从唯识学作一个总结。唯识...

释提桓因的真诚无妄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说法。有一次,阿修罗...

定业能不能转?有这样一个比喻

过去咱们说,定业不可转。说你那个人命已经定了,你转...

会性法师:赞佛偈略说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

爱情就是一坨屎

讲一个生活中最尖锐的问题,最难以放下的东西:我们的...

弘一大师为何不做艺术家,而做和尚呢

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