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成就一心不乱

净界法师  2014/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成就一心不乱

九心住(欲界定)

一、内 住 — 于一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

二、等 住 — 于内所缘相续安住。

三、安 住 — 由妄念向外散乱,速当了知,还令安住前所缘境。

四、近 住 — 于广大境数数摄心,令心渐细,上上而住。

五、调 顺 — 由思惟三摩地功德,令于正定心生欣喜。

六、寂 静 — 观散乱过失,于三摩地寂灭不喜之心。

七、最极寂静 — 谓于贪欲、忧戚、惛沉、睡眠等生起时,寂 灭令息。

八、专注一趣 — 谓得任运转故,精进修习。

九、等 持 — 由修专注一趣故,能得自在任运而转。

前面的「念佛摄心方便法」,是一个因地的修行,以下是讲到它的功德相貌,你这样子修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执持名号的目的,是要成就一心不乱,但这个一心不乱的范围是相当的广,我们提出了两个:一个是「九心住」,所谓的「欲界定」;第二个是「近分定」,就是「未到地定」。两个相貌,我们修行应该要知道位次,才不会起增上慢,喔!你念佛念到怎么样?你一心不乱了,其实没有,这个就是增上慢。为什么会增上慢呢?因为你不能善知位次,这是不可以的,错认消息。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现在念佛的境界到什么程度,要清楚。

这个「九心住」有九个次第:第一个是「内住」。我们看它的内容:

「于一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我们过去要不管我们这一念心,我们这一念心的业处,就是五欲的境界,到处攀缘。在这五欲当中,把它给摄持起来,摄心,把这一念心给抓住。抓住干什么呢?「令住内境」,使令它安住在我们的佛号所缘境上。当然这个地方不是完全强迫,也有一点强迫,但是这当中必须有一点抉择慧相应。就是你在念佛之前,你应该已经抉择了,你为什么以佛号为所缘境?因为这个佛号是一个大功德法聚,这个万德洪名,可以使令你现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你经常去亲近这一句佛号,可以使令你业障慢慢的消灭,福德智能的资粮,慢慢的增长起来,这第一个。第二个可以使令临命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你就是不断的思惟这个所缘境,这个业处的功德,你就能够「摄心令住内境」,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等住,于内所缘相续安住。」这个「等」就是前一念跟后一念相随顺,叫做等。我前一念是安住在佛号上,下一念也是安住在佛号上,这个时候,前一念跟后一念是相随顺的,不是相违背,名之为等。「于内所缘相续安住」,前面的「内住」等于是一个专注,专注力;这个是相续,这个时候必须使令你佛号能够相续安住,相续力。所以「内住」、「等住」是一个总相,「九心住」的总相,后面的是别相。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第三个是「安住,由妄念向外散乱,速当了知,还令安住前所缘境。」我们在这个「等住」的时候,心中有一些佛号的相续力,但是我们打妄想的时候,我们不能够觉察。就是说,我们经常跟五欲的境界很熟,有时候跟它在一起,我们都不觉得,因为很自然。到了第三「安住」的时候,它有一个好处「速当了知」。就是说,你从前面的「内住」、「等住」以后,你慢慢把这个佛号的等流性给建立起来,在你这一念的无明妄想当中,建立起一个清净的等流性。你妄想生起的时候,你知道你打妄想了,可能这个时候还不能转变它,因为你的力量还比它薄弱,但是起码你「速当了知」,你能够马上能够觉察。

这个「安住」,内心安乐,也是蛮重要。这个富贵人的境界,内心还是不安。的确!我们内心当中,会觉得五欲的境界是我们的,我们总是觉得在那个地方造作快乐,其实这个五欲的境界,增加我们内心的负担、不安,所以必须要吃安眠药,我们很怕失掉这个五欲的境界。但是我们念佛不同,它能够使令我们心安。

「近住,于广大境数数摄心,令心渐细,上上而住。」这个「近」,就是指的我们这一念心,不但是安,而且它已经接近我们所缘境,我们跟佛号已经慢慢慢慢接近。这个接近的意思就是说,这中间的障碍已经破除一部份。破除哪一部份呢?破除了粗的掉举,叫做「近住」。就是我们在这个广大的境,在这个广大的五欲的境界当中,我们数数摄心,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个念佛的确也没什么秘诀,就是数数摄心。你经常念,由生转熟,由熟生巧,就是这样子,数数摄心。

使令这一念心慢慢的由粗转细,上上而住。这个对治粗的掉举的意思是说,前面的安住,能够速当了知妄想的生起;这个地方我们再继续用功,我们面对那种强大的贪瞋烦恼、掉举活动的时候,我们能够转变它,有这种力量转变它。换句话说,你那个佛号的力量就强过粗的掉举,你看到它,发现的时候,就能够把它给取代起来,转念念佛,你有这种力量,这个叫做「近住」。能够破除粗的掉举。

第五个「调顺,由思惟三摩地功德,令于正定心生欣喜。」这个「调顺」它的内涵是破除粗的昏沉,不但是掉举破除,昏沉也没有了。它是怎么回事呢?思惟三摩地的功德,我们前面的这个心念能够取代妄想是算不错,但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得少为足,再思惟这个一心不乱的功德:我得到一心不乱以后,现生有种种的神通三昧;临命终的时候,就往生极乐世界,种种的殊胜的功德,使令我们对于这种佛号的正定,能够心生欣喜。这个时候,就能够把粗的昏沉给破坏掉,这「调顺」。我们要是能够把佛号念到粗重的昏沉跟掉举都破坏掉,到这个调顺,你整个生命的业力会有所转变,你的相貌也会转变。

我前一段时间到雾峰去看到一个居士,这个居士他给我感觉非常特别,你在他的眼睛相貌当中,看不出那个居士的尘劳相状,看不到,就像是出家人的样子,他留一个平头,手上拿一串念珠。我看到这个居士很用功,我就跟他谈,他说他念佛念了三年,他工作当中,佛号就是绵绵密密、相续不断,跟他讲一段时间,他把他那个身分证拿给我看,他说:我过去是这种境界。哎呀!他过去那个身分证相貌,看起来就像大哥的样子,在做铁工的。但是他现在的样子,相貌完全转变过来。所以我们讲念佛不可思议。就是说,你内心粗的掉举、昏沉转变过来,内心调柔善顺,看起来特别有气质,调柔善顺。不像我们现在的心粗重,烦恼很粗重。

第六个「寂静,观散乱过失,于三摩地寂灭不喜之心。」这个地方根据昂旺郎吉仁波切的解释,这个地方是破除细的掉举,「寂静」主要是破除细的掉举。他说:怎么能够破除掉细的掉举?这个时候,你观察散乱的过失,再观察我这一念心,在五欲的境界里面流动,譬如大火、譬如怨贼、譬如毒蛇、譬如怨家,你观察这个散乱的过失,这个时候「于三摩地寂灭不喜之心」。一方面你再思惟三摩地的功德,消灭你不喜之心。有时候不喜之心会生起来,就是说有时候,我们这一念心是不打妄想的,但是我们也不愿意在佛号安住,会有这种情况。我们这一念心就是常者生厌,不喜欢继续再安住下去。这时我们必须要告诉自己,这是不对的,这是一个大安乐处,我们不应该起这种颠倒的思想,就是再继续的思惟三摩地的功德,来消灭我们这一念不喜之心,把细的掉举也破除掉,内心就寂静,没有掉举的干扰。

第七「最极寂静,谓于贪欲、忧戚、惛沉、睡眠等生起时,寂灭令息。」这个地方是破除细的昏沉。对于这种贪欲、忧戚、惛沉、睡眠等生起的时候,马上能够消灭掉。这个细的昏沉,宗喀巴大师在「最极寂静」的时候,他提出一个警告,他说很多人在这个地方,会认为他得定了,其实这是一种微细的沉默,就是我这一念心,在我所缘境当中,我感觉到不昏沉,也不掉举,感觉到是这样,已经明静而住,我已成就三昧了,其实没有。那个是一个微细的沉默,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

第八「专注一趣」,我们再看他的内涵,「谓得任运转故,精进修习。」到了「专注一趣」的时候,我们还要继续用功,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达到三摩地。怎么达到三摩地呢?「任运转故」,这个时候,佛号已经把粗细的昏沉、掉举都破坏了,但是这个时候的佛号,还必须要如理作意,还是有功用行。有功用行就不是得定,得定的相貌一定是「无功用住」的。所以这个时候「精进修习」,就是要把一切外缘都停下来,这种微细的加功用行,就不是我们普通的忏除罪障、积集资粮,这种动中的状态,要特别的精进,一点都不能打闲岔,因为你从八到九,这个关键是非常微细的状态。

第九「等持」这个是得定。「由修专注一趣故,能得自在任运而转。」这个时候,你对所缘境能够「自在任运而转」,就是不必如理作意,你这一念佛号在心中,它就像泉水一样,不断的流出来,你根本就不用去作意,这个是得定的相貌。所以得定不得定就是在这句话,不但是「明静而住」,而且要「自在任运而转」,这个地方要注意。

这个是「欲界定」的九个相貌。当然这个「欲界定」的相貌非常的长,这是很长很长的一大段时间,可能我们修的五年、十年,还是在前面的八个范围里面活动。所以我们讲这个等流性,你注意看《高僧传》,你会有一个感觉,就是说一个高僧,他的功德是不同的,他所用功的法门,都会有各式各样不同。但是你会发觉有一个总相,就是任何一个高僧,他在最初五年的时候,都有一点消息出来,你注意看。就是说如果你在最初五年当中,还不能够创造一个清净的等流性,你以后用功就很难了。虽然你很年轻出家,但是你要再静下来就很难了,如果你这五年都在散乱当中度过去,五年过去以后,十年过去以后,你要静下来就非常困难。你要去栽培这个等流性,你要扭转你过去这五年当中,所创造的那个散乱的力量,就非常困难,你出家越久越难修行。

如果你这五年当中,能够好好的、老实的在内心当中,把佛号这个清净的等流性创造出来,专注力、相续力,乃至于到调顺的力量,到第五个能够对治粗的掉举、昏沉,这两个烦恼能够脱落,就不同。什么不同呢?当然你以后会有一些事情,有时候会退失,有时候你达到调顺以后,这个前面的九心住,都是很容易退失的,但是你这种退失,你虽然工作忙,退失,但是你只要一用功,就能够马上恢复,跟你没有得到的情况是不同的,你那种退失,只要你一静下来,就能够把你过去在静中所修的功德马上出现,你有这种力量。而且你有这种调顺的功德力以后,你出家一年一年会不断的增上上去,你有基础。你如果完全没有基础,你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上去,上不去,出家越久,心越散乱,到最后心不安。

如说修行是对佛菩萨最大的供养,你能够在佛法当中,好好的随顺佛陀的圣教量,这样子修行,三世诸佛赞叹你,真正赞叹你,真正是一个佛弟子。这一切是你未来自行化他的基础,就从那个地方成就起来。所以这个地方是太重要了,修行。当然这都是每一个人要经过,没有一个人能够帮我们走过去的。接下来第二「近分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尘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清代万缘法师。俗姓乔,湖州长兴人。平日为人愚昧迟钝...

得到临终正念的三个重点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门可以来修学,古德把整个大...

清楚的觉知每一个起心动念

我们在打禅七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自我的...

莲宗助念法语大观

莲宗助念法语大观 觉光居士 辑录 序 死生乃人生一大...

【推荐】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

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

心累之人

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

佛心是什么

佛心是放下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佛为我们揭开了这个惊天秘密

一、揭秘之说 佛在本经中告诉我们法界中还有一个极乐世...

《莲池大师七笔勾》注释

莲池大师(15351615)明代高僧。名袾宏,浙江杭州人。俗...

别让生活的压力挤走快乐

当过运动员或看过运动员训练的人都知道,为了增强腰部...

【推荐】未成佛道之前,要先结人缘

前几天,有位居士给我看他珍藏的一块玉。玉的名字我记...

【佛教词典】别别引门

别别引门者,谓若处显示先标经一句,后以无量义门广释...

【佛教词典】三时华严

系菩提流支等就华严经九会之说法所立之三种说时。即:...

赵尊仁的往生故事

赵尊仁。法名培庚,江苏如皋县人。年三十余岁,从事商...

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读诵大乘。 对净业行人来说,主要是读诵净土五经。此外...

禅斌法师:酒肉穿肠过,魔在心中坐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社会上有些人啊,往往会拿这...

人生的四个「第一」

人都希望自己样样第一,然而你也第一,他也第一,谁来...

投胎为女人之身的八个因缘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若有女人能造佛像,永不复受女...

《梁皇宝忏》十卷都说了些什么

礼拜《梁皇宝忏》是佛门中修忏悔的主要法门之一,流传...

星云大师《发心的礼赞》

人有道德,我们要礼赞他;人有学问,我们要礼赞他;人...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

星云大师《忏悔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弟子至诚恳切地匍匐在您的座前,向...

【推荐】观世音菩萨四十八相图

观世音菩萨四十八相图...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问: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正如法师答: 改革开放后,...

「潜伏」在我们生命中的菩萨和大善知识

印光法师告诉我们: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