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宏海法师  2020/03/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八讲)

好,各位,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好,请大家放掌。

各位晚上吉祥。今天我们是讲到《八大人觉经》的第八课了,今天的内容,诸位如果有先了解就看出来了,由红尘转向出世。而且说这个修道来讲,我也常说并不是在头发上论,可是说住持法道来讲,三宝、僧宝最为稀有珍贵。实际上,我们听了以后,有时候会觉得说理上是这样,实际上事上也是这样,因为我们听了说修行不在头发上论,就会下意识地觉得,那我在家修可能我也挺不错,或者会更好。

实际上,道理是这么讲,真正世俗中去行的时候,太困难重重了。可以这么说,你如果以在家的身份修行,诸位听法的话可能大多都是在家,你会觉得真的像这个旱地行船一样,就是在陆地上想那个船走起来一样,很难,各种因缘,各种障道,各种冤亲来围绕。出家修行就跟在水路上行船一样,这是古德们这么讲到。今天我们就是开始要赞叹叫出家梵行觉,也可以读梵行。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

那大家看到了吗,实际上还是给我们四众弟子里面的在家众弟子所讲的这个对境。这里讲到说“虽为俗人,不染世乐”。世间的这些执着,可能在座的诸位,尽管我们是以居士居多,那我身为僧人,确实有时候在心地上或者说去体验一下的,非常明显。很简单的打个比方,比如我们在庙里面住惯了,大家修道,庙里叫伽蓝,叫道场。所有的男众比丘,女众比丘尼,住在这儿,它这个道场就是要道味儿,你不管哪里,斋堂也罢,大殿也罢,都是香火气,像《楞严经》里面,如染香人,香光庄严,真的就是有那个五分法身戒定慧香,真是这样的。

但是我们一到俗家,你就再怎么,很多居士很虔诚,或者有时候去洒个净也罢,乃至请师父们应供也罢,最好不要到俗家去应供。有时候难免有一些法务呀,到俗家里面,你去看一下,它就是一个烟火气,不是香火气,这个我有体验。就你不管是你在客厅也罢,厨房也罢,洗手间也罢,那都是要么就是客厅那烟火气,过日子的气氛,这个你心地上感觉,你怎么说也不可思议,它就是有这个差别相。洗手间都是肥皂、洗衣粉,你一样的用,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香水、那些化妆品,反正总归它就是不一样,这个就是有为什么,有世乐和法乐,每天来熏心的,不一样。

所以这里讲到说五欲有这个过患。那我们前面讲过说财色名食睡,也给大家讲过说色声香味触,这就是最微细处讲这个五欲。那你想为什么大家看到出家人,在经典里面讲到,首先你比如说等一下我们要讲到的这个袈裟,又叫坏色衣,甚至出家师父们穿的衣服,你新买来了,有的还比如说他比较行持严谨的话,还要上面点这个坏色,点一滴墨水或者什么,就是让你不去贪着这个外表的光彩,这就是一种色法。

为什么不要天天,跟大家说抹个头油呀,用个香料呀等等,为什么?就是让你防止你对这个色身出现了一种养育长养它,或者这种我慢,很骄傲,觉得自己的这个容颜、身材、气质,都生起来一种执念,这实际上就是在色声香味触法里面。那触也是,你想大家为什么就高广大床呢,(不坐)高广大床,这是在八关斋戒里面有,居士也知道,那你坐在那个上面就很舒服,这个触觉就很好,那你睡到里面很温柔,再加上这个被子、褥子很高档,什么丝棉弄的,渐渐地就会把你的出离心道念给埋在里面了。

所以经典里面,佛陀时代,现在我们人也根性不够了,那个时代就是在坟堆里面住着,在树下坐着,还不能在一个地方待过个两三天就不走,一两天就换一个地方,就是为了色声香味触,在这个细五欲上,因为有过患。所以说虽然现在是俗人,特别是诸位已经受了三皈和五戒的,你看我们每次包括在佛堂里面也可以受戒,有的可能听讲的就是在这儿受的三皈五戒。那也给讲过说现在大家虽然身在世俗,但是心是菩萨了,就要渐渐趋向于赞叹、向往、护持三衣之主,就是出家比丘。

所以这里讲到了,“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

这一段很重要,这是这个第七条觉悟主要的一个内容,也是给大家交代的一个见地吧。那我也想想,可以借此时间赞叹一下出家的功德,特别是在我们末法时期能够出家。

诸位,给大家插个片段,是出家有多难,虽然大家都在赞叹出家,都在说难行能行,或者说大丈夫所为,为什么叫大丈夫所为呢?主要的差别就是这个世间气跟脱俗气,难就难在这一点。所以为什么说大家越在末法时期越要护持三宝,真的是太稀有了,现在的出家人越来越少。

你想想从一个在家的因缘,生生世世的这种业习,这种缘分,这种六亲眷属的纠缠中,你能够把这个身要剥出来,先要从心剥,为什么这里讲到“常念三衣”,就是先从我们的心念上愿力上,让你去赞叹趋向于出家的愿力,可是真的由这个身体走出这一步是很难的,很难的。

大家也知道,我们在出家里面,常分到说出世俗家,还得出三界家,还要出无明家,那么出世俗家是第一步,已经很难了。所以导致有时候也会讲到说,虽然身出家了心没有出,可是他这个身能出呀,说是这么说,身能出,说明心一定是出过,至少想出过,否则不会招感这个身能出的。

所以这一点上,我们也要细细地去品味。当然也有一些确实修得好,那么也就是这里讲到的,“虽为俗人,不染世乐”,那就是身虽然没有出,但是心已经是一个和尚的状态,这也蛮值得赞叹的。但是最佳的就是身心俱出家,第一等,因为确实是袈裟的功德很大。

那大家想想,在这个时代,我们出家了叫法师,叫比丘。首先第一点,你如果过去的愿力不足,我们就从我们当下这个现实出发,这个因果上,你过去的愿力不足,你一直就模棱两可的。好多居士同修都这样,一念起来了,踌躇满志,好像我一定要出家,以后生生世世出家做三宝,住持佛法。那么很多时候依然是什么呢,灰头土脸,摆不脱,摆不脱这个世缘。所以首先你过去的愿力要足了,你才能这辈子要感得出家,大家知道吗。你这个愿力不干净不纯粹,没抖落干净,你这辈子出也是藕断丝连出不成。

所以虚云老和尚就有过开示,说在末法时期,出家,哪怕是你出的就是一个凡夫僧、烦恼僧,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他讲到说,虽然有钱人有的也笃信三宝,供养道场,能够大做功德,可是他就不能出家。他虽然口口声声说赞叹出家,说我儿子我闺女要是出家,我一定供养给三宝,那说的时候说是这样的,真的是不是这样想的,谁知道呢。

我就这么试验过,有的来了,就在这屋说,师父啊,只要我儿子能出家的话,我一定舍,太功德无量,让他讲经说法,弘法利生。一开始我也听了赞叹,后来我就觉得老说老说,我说好吧,那这样,我从明天开始做功课或者每天讲法,我给你回向,我求观音菩萨早日成就他出。好了,一句话就把病给治了,马上就眼看见那眼神就变了,就怕得不行了,舍不得呀,你想想。

所以第一个过去的愿力要足,第二个还有今生的因缘要具足。

现在拿我自己做一个实例,我想想啊,一路不知道观音菩萨从中搭过多少桥,才把我架桥架到普陀山,架到现在这样。我现在回想一下真的是,我不知道这辈子为什么投生到陕北,当年要是没有到那个骨节眼,然后读书顶班工作,完了到那么一个工作单位,每天出去收税,吃喝玩乐的,那我也不会生烦恼。那么一生烦恼了,就不安那个地方了,因缘到了。

刚好正好那个时候,我们远方的亲戚上海有一个开厂子的,让我去那儿散心,就去了。去了现在想想,那会儿根本意识不到,他要让我干其他的活,我也不会每天去上海外滩十六铺码头,不会在那个北京西路去买电器,他就让我去北京西路买电器。我只要从北京西路一绕出来,就看见十六铺码头,我如果不看见普陀山两日游那个横幅,我就不会买票,不会上船,不会到普陀山来。

我见不着普陀山的南天门,我就不会想说人间还有这么一个清净地,我连那一念的出家心,都这辈子没有因缘生起来,大家知道吗。所以这辈子因缘,我现在想想,一路不知道观音菩萨给搭了多少桥,现成的给临时启建了多少台阶,我才走到这儿,太难了,太不容易了,太百千万里挑一了,真是这样。

那么再一个不管是个人的因缘,还要有大家共业的果报呀。诸位今天一起都在这儿听讲法,我们共业中没有个业,你就想死了,都听不到一句佛经,一句法义,没有这个缘,这个共业,绝不可能招感来说你的因缘中能够出现僧宝,我们一起来学修闻思。而且在此时此世道里面,邪见外道这么的多,这种二宝居士是雨后春笋,大家对于佛门的丑相,是恨不得好事不出门,坏事千里闻。

所以种种诸如此类,一桩桩,一件件,都跟我们当下,只要我们能感觉到感观到,都跟我们当下的因缘和共业有关的,谁都逃不脱的,就跟雪崩了一样,没有一朵雪花能够逃得出去。我们老是抱怨,所以差不多了,在这个时代说实话,佛门能够有僧人,还能有三宝,这样的一种外相住持,那我们就知足吧,赶紧趁这个机缘学法、修道、成就。

当然我希望,既然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出家人的标志,那我们发心呀,往生极乐以后再来的时候,也是生生世世以这个出家身份来住持法道。所以我以前在北京共修的时候,跟大家说起,那会儿我常说,一起来学佛,发愿往生,但是倒驾慈航的时候,希望都能够现出家相。

这个在家太障碍多,染污太重,就再精进的居士,不是我这里有差别心,他这个习气永远跟再懈怠的比丘没法比。就一样的法义,你看这些天提的这问题,有时候要人笑得牙齿发冷也无碍,再差劲的男众比丘一点就通,他平常甚少看上去精进,但是他这个善根就有,你再精进的居士就是稀里糊涂,没有办法,为什么?就是过去染了世乐,浊了,所以,没有念这个志愿出家,没这个灵气。

那再讲到,特别是现在我们讲到出家人,说法师,我们常说亲近善知识,那怎么去辨别呢,有的对呀不对呀,行呀不行呀。我给大家讲,有一个标准,出家法师里面,第一个就是他的证德,说他真正是已经证量了,圣贤僧了,圣僧了,那这样的虽然有,少之又少,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圣僧,他也不显现了,就是让我们看能不能碰得上,对得着吧,那么这是依着证德。

还有一种叫教德,就是对于佛说的经教比较通达,或者我们甚至说不要说全盘通达了,一个宗派乃至一部经典、一个法门,他能够指导我们,这就叫教德,他懂教法,教导你修法。

那么还有一种叫悲德,就是他能够不厌其烦地,能接引信众,能够住持法道,生怕大家不信佛,生怕大家不修行,生怕佛法坏灭,知见错误,一直存这样的心,你能感受得到,这就叫悲德,出家人。

再一个还有个就是说德,就是巧为说,时时刻刻能方便善巧讲法,能够说道,不一定说非得像我这样坐在这儿,正经八百地一部一部地讲,就是他时时刻刻在因缘中,他能把这个法很善巧地说出来,让你心里一动,叫巧为说。

那真正圆满的师父法师这些德行都得有,可是现在,到末法时期,这不是说我自己找借口,是圣贤说的,只要有八分之一的功德,就这几样里边,只要八分之一的功德,能够达到这个水平,你就可以放开去亲近供养,依止学修,就够了,足以利益你了,这个就是出家的功德。

所以大家要知道,皇帝都说了,“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以前真的有皇帝发心再也不生帝王家了,就想出家,你设想一下,这个出家的功德有多大。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今天讲到出家梵行觉。

那么这里具体“常念三衣,瓦钵法器”,这是出家身份的一个标志。什么叫做三衣呢?就是咱们常讲到的袈裟,袈裟这个衣服,有时候也叫坏色,叫不正色,叫染色,为什么呢?就是当时印度的人,他们在家人都是属于叫白衣,大家经典里面也看过,白衣就穿的白色的,或者很华彩的面料颜色。那么为了区别于这个世俗人呢,出家人就是布料或者颜色就是很深色,坏色就是说不起眼,看上去很不闪耀,不让人眼前一亮,觉得光彩照人,不需要这样的,是个低调的颜色。

有时候我们也叫福田衣,为什么呢?因为在袈裟上,大家细心的有看到了,它是一格一格的,这么一条一条拼成这样,然后中间有的又有横断。这个里面比如说,这里讲到的三衣,三衣里边,一个叫五衣,一个叫七衣,一个叫九衣,九条衣,就是它上面的条数的多少。

真正比丘受戒完了以后,才能把这三衣全部有资格搭在身上。像我们一般说沙弥的时候,就只能搭第一个衣叫五衣。五衣,一般我们叫做安陀会,印度话叫安陀会,在中文里边又叫作务衣,就是你在干农活的时候,大家看实际上我们五衣,就干农活,寺院里面做工作,等等这个时候要搭这个五条衣。上面是五个条,这五条,中间是一长一短隔开的,叫安陀会。

再上一点呢,叫七衣,叫做郁多罗僧衣,这个就是一般大家跟着师父我们上早晚殿,乃至说礼佛、拜忏、诵经、安居、赶斋的时候,大家有时候去到五台山或者普陀山这边说赶千僧斋,那么搭的这个就叫做七衣,中间有七条,但是它是两长一短,不是一长一短了,是两长一短,叫七衣。

那么再有时候我们看到比较隆重的,或者中间有主法的法师去搭这个大红祖衣,这个红色到了咱们中国才特有的,实际上只是在条数上,那么那个叫做僧伽梨,叫做九衣。有九条的、十一条的、十三条的,这是属于下品;中品的这里有十七条和十九条,十五、十七、十九;上品有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条的。

那我们一般看到的祖衣就应该是二十五条的比较多,实际上从九条就具足了,这个是叫做大衣,又叫僧伽梨,这就是这里说的“三衣”,也我们通常讲到的就是袈裟。

袈裟不是那么好披的,跟大家讲,特别是受戒的时候,你马上就披这个袈裟了,成了福田衣了。从外相上来讲,诸位居士最有感触了,我们剃度的时候叫圆领方袍僧相现,一剃光头,再把这个长短褂一穿,就已经很庄严,再把这个袈裟,偏袒右肩的这个袈裟,这个衣钩这么一夹上,那只要一合掌结印的时候,看庄严得不得了。

这就没办法,为什么?这个就是佛陀给留下来的功德,我们末世子孙,只要搭这身衣,现在还在享用佛陀的福报,为什么受十方供养,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福报,给末世儿孙留的,希望能够住持传扬佛法。所以为什么叫福田衣,就是一格一格,有一种说法就像我们种地嘛,地不是一条一条的,那么出家人的衣也是一条一条一格一格的,就像种地是种粮食,种袈裟这个福田是种自己的福报,供养僧人,是这么个意思。

那么因为俗人着白衣,所以当时为了僧俗有别,才制这个袈裟,要搭这个袈裟。另外为什么要割的一条一条的,就防止这么尊贵的衣服被世间人去典当买卖,这样很麻烦,就会破坏三宝形象,破坏正法。再一个就是染作的都是那坏色,严格地讲,说青黑木兰等等这些,这些颜色就是去除我们的爱美之心,不是说让你商场里面去买一件,今天什么夹克,明天西服的穿上,这个油头粉面的,就搭着这一件衣,那么就是这样子的意思。

再一个,出家人安贫守道,你看这里“守道清白,梵行高远”,这身衣还代表戒律。我们说一个老和尚修行好了,最后一定会形容他就戒行冰霜,就是指的梵行高远。最主要就是讲戒德,有戒才有定才有慧,所以说这是制袈裟的这个初衷。

当然也跟大家讲一下袈裟的功德,可能我们有印度去朝圣过的,你看去到那个菩提迦叶正觉大塔,每天都有往那儿去给佛陀供这个袈裟的。然后完了以后,香灯法师们就是再换下来呢,都会剪成一片一片的,一片一片的给大家结缘。那我们理解上,这个也是当时释迦如来在宝藏佛面前发过的誓愿,他说假如果他成佛了,在他的教法,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现在释迦牟尼佛教法的因缘中,袈裟要有五种功德。

什么五种功德呢?假如果有犯了特别严重的过失,邪见的这种人,有一念心,对袈裟看见了生起恭敬的心,那么他将来都能够入三乘佛法,就保证他能够入佛入道,生一念恭敬心。所以我们现在搭袈裟出去托着钵的时候,你看看那个后面讲到的瓦钵,就是吃饭的应量器,出家人,我们都知道钵嘛。

第二个功德就是说,外道,包括六道里面的这些天龙鬼神,他有一念对袈裟生起恭敬心,那么保证他将来于三乘佛法里面不会退了。就是已经入到了会只进不退了,就得了不退了,这些龙天鬼神。

那么假如果有一些鬼神能在袈裟里面得了少分袈裟,乃至四寸,大家想,刚才讲到了,一人一片,就是四寸见方的这么一块儿,他能够得到这样的一种,那么生起恭敬供养心,这个鬼神,比如说恶道的鬼神,饿鬼道啊,他都能够饮食充足,不会再缺饮食了。这就是娑婆世界,咱们这儿,释迦牟尼佛教法里面袈裟的功德。

这个袈裟让一些众生,如果他们有相违背,正在犯斗诤或者一些事情的时候,那么能够只要一说袈裟,念头里面有袈裟这个概念,马上就生悲心,慈悲心。这是为什么大家一见了出家人都说,大师,你们是遁入空门,我们是凡夫俗子,怎么怎么样,马上就有一种恭敬的念头就出来了,这都是袈裟的功德。

而且有人能够持少分袈裟,哪怕一点点的,能够生起这个恭敬尊重的话,那么他在一切法中都能够有胜于其他人。

我们都知道那个大鹏金翅鸟一饿了就要吃龙,假如这个龙王里边,他有能够得到这个袈裟,哪怕也是有得到一小段袈裟,这个金翅鸟就没办法吃他,就看不见他,这就是袈裟。

我们末法时代,依然现在大家还能看得见袈裟哟。每天我们上早晚课,晨钟暮鼓响起的时候呢,那么大家搭起来袈裟,进到殿里边,念诵课诵功德的时候,这就是我们末法时期,大家诸位有目共睹的福报了。

所以一定这里讲到的说,常念三衣,就是对出家人,对出家生活,对出家的身份,生起向往好乐之心。这样的话,那么有可能你在种了这个因,将来你的因缘中,那么生生世世就能够感得出家。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法器,什么叫做法器呢?我们现在觉得说,到了庙里边,这个铃鼓、大磬,当然这个也俗称叫法器,泛指。真正这里讲的法器,是在佛陀时代,像迦叶尊者就是修苦行的,他随身常要带十八件东西,就是指的法器,刚才我们讲的三衣、钵,这就是法器。再比如说,可能大家看到师父们有时候初一十五拜祖师或者拜愿的时候,还拿那么一块儿布,那个叫具,俗称具,那个在印度传来的,有时候也叫卧具。

世尊,大家读《阿含经》的时候,每次走到哪里讲完法了,说背痛了,累了,就把卧具铺下来,让世尊在那里休息宴座,那个叫具,这也是其中的叫做法器。还有那会儿比丘为了避免杀生,喝水的时候,拿一个滤水囊,就是为了生水里面有这个虫子嘛,那么喝了杀生,有这个滤水囊过滤器,还有刷牙的杨枝,不是有嚼杨枝嘛,还有香炉,这些点火的东西,佛经、戒本、佛像,整个这些十八件东西。

但是这个十八件是什么意思,法器,它有一个象征是什么,你不能超过这些东西,十八件,如果你超过十八件东西,就说明你的贪心多了,你就等于犯规矩了,犯戒了。这就是头陀行,叫做“常念法器,志愿出家”。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发起这个愿心来。那么能够引发我们发起这个出家的愿心,有一个最好的法,是什么法呢?那我今天仅代表个人意见跟大家分享作个讨论,我认为并不是短期出家法,现在有好多地方办短期出家。我认为最好的是持八关斋戒,特别是以居士身。

那么因为在《菩萨戒本》里面也讲到,六斋日、十斋日,或者说你能够尽形寿先持这个过午不食也行。那么以在家人的身份,一日一夜,持出家人的戒律,因为这里有一个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在家人的戒律一般是戒邪淫,那么八关斋戒里面就是不淫,正淫也不可以,一日一夜,这个六念法门,这样的话,守好这一日一夜的戒,一方面也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能够守好这一次。

另外一个就是种将来能够作为出家身份僧宝的因缘,因为大家都是一堆业力,你这个业力到底这辈子种了什么,谁也把控不住,将来发挥成什么样,也是由我们种的而定。所以,如果说出家身份是怎么具足,就是从八关斋戒开始,由俗到僧的迈进。

那可能大家有的要讲起,觉得不太理解,说为什么法师不赞成临时出家。是这样,临时出家也是功德无量的,短期出家。但是通过我观察,我们很多时候去短期出家,很多的心力,首先一个就是说我还要还俗,你要知道这个因果种下去,你出家的时候就意味着,比如说这次班是七天,就老早就已经发了愿了,七天以后还俗。

因为有的地方还受沙弥戒,然后也是剃度一场,穿个海青搭个衣,当然搭着衣,有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五衣,有的地方可能是缦衣吧,就像我们受五戒这个衣也有可能。但是我总觉得这里边有夹杂,不是这个法不好,是我们现在往往应用的就是带着一种,本来很多想短期出家的人,就是又想出又放不下,就这么二吊子,一直在这里面进退,心也在进退,身也在进退,老在这山门内外绕。

那么有这么一个机缘,他就正好去体验一把,体验一把的时候,真正让他放下出家,他未必能舍得下,但是他去体验七天,他觉得那我走一遭,所以说刚入门的时候,就想着我将来就还俗,没有问题,很安全,是这个一个人的心态,我是这么一个理解。

所以说在这方面有时候会建立很多不好的缘起,比如说还俗的缘起。本来末法时期,僧宝已经越来越少,那再这样不断地缘起,就等于说在佛法上面横生了很多枝节,不如说好好地去多守八关斋戒,发愿将来尽形寿出家,是这样子的。

因为有些国土人家是几乎全民信教,所以他们把一个短期出家成为一个种将来出家因缘这样总体的一个(缘起),但是现在在我们来讲的话,本来僧宝佛法已经是非常飘零摇曳了。那我们再给注入了这样的一种,利弊几乎是相当的,这样的一种的话,有可能会过大于功,或者得不偿失。我是从总体的,或者生生世世住持正法三宝这个因缘上来讲,所以这一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那么这里第七觉悟讲到说“志愿出家”,慢慢能够“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最后叫“慈悲一切”。就是开始把自己天伦之乐,这个带有情见的这种自私的爱心,那么把它收拾好以后,以出家人的身份,割断自己现有的这个眷属因缘,然后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整个芸芸众生,天下苍生,这才能够入到这个慈悲一切的法里边来,能够入到慈悲一切法里面。

那为什么有这一条呢?因为我们前面讲到,修智慧,广学多闻,那么有福德,要等念布施,可是你有智慧有福德,但是你永不离开居家的五欲,不离开家的这个牢笼,那么你终不可以能够有绍隆僧宝,住持佛法的功德。所以一切三世诸佛都是以出家身份而示现成佛,没有一尊佛是以在家身份成就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是赞叹出家的功德,能够速速成道,速速利益众生。

那好,这是我们今天大概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主要是赞叹僧宝的功德,那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身为佛弟子,外护弟子。

今天回答几个问题,因为这是续着前天的一个问题。说了极乐世界是不是无常的,我说极乐世界是常的,不是无常的。有人提得很好,他就说,既然极乐世界是常的,为什么经典里面,《悲华经》里面就讲过,说阿弥陀佛会涅槃,下一尊佛是普光山王功德佛,是观世音菩萨,又说观音菩萨也会涅槃,下一尊佛是大势至菩萨,当然大势至菩萨就永不涅槃。

所以这一点,我们可以给大家做一个会通,实际上很多人在这方面就没有这个领悟力,而把它错解了。无常,就是指的这个世界会败坏,是真的败坏。那告诉大家极乐世界是不会败坏的,极乐极乐,经典里面讲到说:无衰无变,兆载永劫。那么为什么弥陀佛前夜涅槃,观音菩萨就成佛,这也是实事。

所以这一点,就用到我们的佛法里面讲到的,《华严经》有一个概念叫事事无碍。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我们凡夫眼中,这个没了或者死了,那个才能出现,就是永远不可能说,这个还没有没,那个也不妨碍能够出,这就叫事事无碍。在真理的世界里面,实际上一切都是无碍的。

打个比方,说阿弥陀佛绝不会涅槃,可是阿弥陀佛不涅槃,也不妨碍观音菩萨顶他成佛。阿弥陀佛涅槃了,虽然涅槃了,可是也不妨碍他一直就在极乐世界还在接引众生。那么观音菩萨,虽然阿弥陀佛没涅槃一直在,可是观音菩萨可以在阿弥陀佛没涅槃的情况下,他也不妨碍,就可以成就极乐世界普光功德山王佛,所以这个就叫事事无碍。

我们理解的话,非要你死我活,可是真正的真如实相,法界里边,你可以不死,我也可以就活,你可以死和不死都是一样,我可以活和不活依然如故,就是这样子的。当然我们用死活来作一个罪过的比喻,说到涅槃或者说成就佛。

你看我们这样再打一个比方,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说极乐世界虽然有涅槃佛和成就佛,但是他依然是不生不灭的。就好比我们说太阳月亮,我们地球上的人以为太阳东升了,西落了,然后太阳落了月亮就起来了。可是大家要知道,换在太空来看,太阳一直是太阳,不妨碍月亮一直是月亮,太阳、月亮是并存的。在地球上看了就接受不了,说只有太阳落了,月亮才出来呀,所以这一点,就是角度不同。凡夫的话就觉得,噢,你说是常的,为什么还要涅槃呢?那下意识,我们有一种邪见是什么,涅槃就是死了,大家千万别认为涅槃就是死了,他是隐和显的不同而已,隐显不同,这一点大家搞清楚。

“儿子不干正事,老公老赌钱,怎么能改变他们?”

你改变不了,你遭的就是,你真要改变,怎么改变?只改变自己吧。怎么改变?一个,观想这俩冤亲债主来成就你修行来了,你只能看破放下,接受他们,念观音菩萨,回向他们越来越好。那么至于说怎么改变他们,你自己改变了,就改变了他们,你自己的心量包容了,慢慢地改变,他们觉得说,你这家伙学佛学得还不错,越学越比以前强了,可能在他们眼中,你比他们的毛病更大,所以他们觉得你好了,他们也跟着就好了。

今天有一个问题是说什么呢,说好心做事往往招来不如意,一件好事就成了坏事,请问师父如何修才能开真实智慧看清事实真相?

哎呀,这个做好事感来不如意的坏事,这就是事实真相。为什么呢?娑婆世界就是这样子的,如果你看清楚了说,这么个世界,这么陋劣,这么染污,这么善因还能感恶果,那你看破了放下了,这就叫真实智慧。你看清楚这儿这样陋劣,这个太染污的国土,你绝不想再待了,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就叫看清事实真相,就看清了。

好,那今天大概就是这么多,但是还要跟大家说一下,我们一定要去熟悉看一下讲的《弥陀经》或者《弥陀要解》,特别是要熟读《佛说阿弥陀经》,因为明天讲完了,后天开始要讲《弥陀经直心解》,希望大家能做一个预习。

好,请大家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十称)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我们明晚再见。

阿弥陀佛。

0:00 / 0:00
八大人觉经1
八大人觉经2
八大人觉经3
八大人觉经4
八大人觉经5
八大人觉经6
八大人觉经7
八大人觉经8
八大人觉经9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当下即是觉悟的道场

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

慧律法师《安住心性》

佛法最重视悟,不悟的人就像经典所讲的煮沙成饭,那么...

心中觉悟心自安

一、慈悲为本,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

去除比较计较,回归平等自性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

用觉悟奉献来提升我们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们相聚洗心禅寺,这是缘...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次年夏,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从无...

修悟的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

不要把回忆拉到现在来

我们总爱想过去的事,过去都已经没有了,还要回忆把它...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怎样持名念佛

方便门中,凡是佛所说的法门,统统是方便法门,而最容...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

修行人着魔的主要现象

一、共修时的魔事 修行人发生魔事时会有那些现象出现呢...

有这样一个女人

不管是上班,是打工,还是在外奔波,或者只是出去游玩...

【佛教词典】亲近现观道

【亲近现观道】 p1386 杂集论九卷十四页云:亲近现观道...

【佛教词典】邪命

(术语)比丘不以乞食如法自活,作不如法之事而生活,...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

【推荐】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个性那么暴躁,那就不要讲见...

中了二只箭

法国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家境清寒,长大后嫁给一个公...

圣严法师《用平常心应试》

每年到了夏天,就是升学考试、求职考试等最热门的季节...

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净因也

【原文】 已矣哉!一切众生,流转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

一切又回到起点

有两个男人,一个富可敌国,但身体羸弱,另一个身强力...

念佛行人不应沉迷在网聊和辩论上

今朝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朝穿不穿,人命无常,一分一秒...

贤人争罪,愚人争理

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

王痴头往生极乐

清末的时候,有一个很笨的人,笨到什么程度呢?生活不...

哪怕是独处,也不要去交那些损友

作为一个朋友,一定要讲信誉。那这个信不欺的意思,也...

香海禅心短信集(人生励志格言)

一、 1、事情的成功与否,虽然不去计较,然而一份努力...

虚云老和尚:在忙中修行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