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需要有大福报吗

2020/05/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出家需要有大福报吗

《明史 ·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大饥荒时出家为僧的事,在历史上那些战乱和灾疫时期,佛寺的确承担过一些救济功能,接纳一些孤苦无依之人出家,但这也是特殊时期的慈悲方便,在社会秩序正常的年代里,例如在唐朝佛教繁荣的时期里,并不是谁想出家都能行的,出家,是需要很大福报的。

在古代,出家为僧也有很多详细的要求。尤其是接收十方善信供养的十方丛林,具备坚定的信仰、相适应的修行能力,需要自身能精进修行甚至对外弘法,所以对于想要出家的人,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常见有如下这些:

一、年纪适当,能生活自理

这是指接受剃度时的年龄,太小则心性和信仰未定,还看不出是否堪为僧材,年龄太大很难适应佛门长时间的修行和劳作,寺院里医疗条件有限,身体上的障碍比较多。毕竟,出家绝不是养老,而是要精进修行,誓愿出离轮回的。

二、意志坚强,能吃苦耐劳

欲新出家者,先说苦事:谓一食、一住、一眠、少饮食、多学问,言能不?答:可者。方得受之。

三、父母允许

若有来求出家者,应先问父母许已,方与出家。若不先问与出家者,得越法罪。

四、没有犯边罪

曾受佛戒已(含白衣五戒八戒在内),于淫杀盗妄四重戒中,随犯一戒,即漂弃佛海边外,故名边罪。在现代社会里,还需要开具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无犯罪记录证明等。

五、出家的动机纯正

为衣食利养混入僧团,盗听大僧说戒、羯磨、同僧法事,受人恭敬利养礼拜,名为贼住。

六、志向明确,信仰坚定

曾为外道来受具戒,后复入外道,今又重来出家受戒,此人志性不定,名为破内外道。非佛法器,佛不许度。

七、没有债务缠身

既然要出家,就应该先解决掉债务等经济上的纠葛,出家不能是对他人不负责任。作为出家人,更要敬畏因果,为逃避债主而出家,今生的欠账会变成未来世更大的”负债“。

八、不是承担社会重任的公职人员

不应度大臣出家,见来求请应须诘问,汝非王臣不,若不诘问与出家者,越法。

九、身体健康

身患严重疾病或是传染病的,服药依然不愈的,一般不接受剃度出家,可以去一些佛教安养院。

毕竟十方丛林里的出家人是受十方供养的,内修外弘为本分,否则更加虚耗自己的福报。若因重病而无法参与早晚课诵、出坡坐禅等必要功课,也要麻烦同修在病床前汤药伺候,耽误同修的修行。但若是出家后患病的,则不应驱出。

十、四肢健全,五官端正

出家人需具备威仪,言行举止都是世间人的榜样,所以有这一条要求。

其实,这些硬性规定到现在依然是适用的,同时还会设一个考察期,同时找到愿意接受出家的寺院和依止师。能够全部符合上面这些条件,已经需要很大的福报了。

父母同意  最难得的福报

出家最难过的大概就是“父母关”。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悉达多太子想要出家求道,他的父亲净饭王也是想尽各种方法阻拦,亲情最难舍,作为父母希望孩子按世俗标准工作、成家、生子,作为父母放下不对子女承欢膝下的执着,这些也是人之常情。

在现代普遍少子化甚至独生子女的社会中,如果能有缘投生在佛化家庭,如果能够拥有开明的父母,能够同意子女出家,那真的是几世修来的因缘和福报。

唐宣宗时有位宰相裴休,也是当时有名望的佛教居士,精通《华严》教旨与禅宗心要。他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科举高中,被封为翰林学士。但当时有位皇子重病,按当时皇族的规矩,可以请人代皇子出家以培植福报。裴休便提出,由其子裴文德出家,既尽臣子之责,也可以籍此契机让儿子有修行佛法、解脱轮回的机缘,同时也了却他自己无法入佛门修行的遗憾。

裴休亲自送子入了沩山密印寺,并写下一篇《警策箴》送给儿子。裴休当然也有不舍,但他更了解出家修行的意义,所以在《警策箴》中谆谆嘱托,告诫儿子在佛门中要适应粗茶淡饭、粗布麻衣日子,看破“紫罗袍”与“黄金贵”这些世间荣华的虚浮,不要因自己的出身显贵而自大,“莫在空头争闲气”。

用心修道,精勤用功,礼拜如来,求得智慧,这也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若能如此,天龙护法都会欢喜赞叹。

这位裴文德出家后,法号“法海”,即是后来金山寺的开山祖师,但完全不是民间戏剧《白蛇传》中所描述的那样。

《警策箴》

汝及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莫容易。

烧香换水要殷勒,佛殿僧堂勤扫拭。

莫闲游,莫嬉戏,出入分明说处去。

三朝五日不归家,妙法何曾闻一句。

敬师兄,训师弟,莫在空门争闲气。

上恭下敬要谦和,莫轻他人自逞势。

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

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

荣华止在紫罗袍,有道何须黄金贵。

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

礼观音,持势至,别人睡时你休睡。

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

点明灯,换净水,礼拜如来求智慧。

报答爹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生欢喜。

除了福报 还需要智慧

就算上述条件都具备,想要成为合格的僧材,还要过佛学修养这一关。

首先,在正式出家前的考察期里,对言行举止、接人接物有一定的考察。同时,每天的早晚课诵、五堂功课也要用心学习,背诵五堂功课是出家之路的第一关。早晚上殿用功是否深入,梵呗学习是否用心,背诵经文还需要有相当高的专注力和古文阅读能力,这都是基本功(五堂功课包括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和心经、阿弥陀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蒙山施食)。

如果报考佛学院,那更是需要苦读。且不说报考时的录取率,即使有幸进入了佛学院 ,一个学年就要学十几门课,除了最重要的那些佛教经典和禅修训练,也包括古汉语、历史、外语、书法等综合课程。还要准时参加早晚课诵,晚上要自修……佛学院的学僧都很少请假,即使生病也常常是坚持上课,因为落下几节,很可能就真的就跟不上了。

学僧功课

来体会一下学僧们的日常测验吧:

* 问答题 *

一、请简述惠能大师所说的佛性不二、定慧不二思想。

二、请分析唯识中阿赖耶识与《起信论》阿黎耶识的同异?

三、理解“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的道理。

四、请依《起信论》来分析自己的信心。

……

一方面,满足上面这些条件不容易,出家真的需要有很大的福报。

另一方面,既然出家,接受十方供养,更要做好内修外弘的佛弟子本分,

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如果道心不坚、虚度时光,那就是对福报最大的浪费,对于所有想要出家的人来说,都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很多人刚开始接触佛教的时候,都是带着一种有求的心态...

持地菩萨因地如何修福德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

这两个念头,让你最快速增长福慧

佛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双修...

李娜:我不是出家,我是回家

曾经和李娜在同一个舞台演出过的姜昆,对李娜的出家一...

为大众服务应该要有慈悲心

不管执事(执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务大众的人)也好,...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问: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

出家需要的条件与方法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吗

在佛门里,袈裟是代表佛陀的传承,佛法的正传。所以没...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佛弟子身上勿佩带佛像、观音像挂件

印光大师在《复邬崇音居士书》中讲:前三日接到歧路指...

人生的十个好习惯

1.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

因果定律是不变的法则

修学佛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知见,更进一步要身体力行。...

始信参禅输懒惰

沩仰宗的创始人灵祐禅师在没有成为一代宗师之前,跟随...

【佛教词典】四橛

梵语 vajra-kīla。又作四方橛、金刚橛。为密教行法常...

【佛教词典】二种着有二种过患

【二种着有二种过患】 p0041   瑜伽九十卷十二页云:...

什么人与佛有缘

李明从小到大一直很顺利,上学时候成绩优秀,升学就业...

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

【原文】 当一切时,小心勤慎。且莫学说大话,不认真用...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三...

如何摆脱同性恋

问: 诚心顶礼继空法师!我是一个平常人,但是从二十...

你有这么一念心,就能使你度过一切苦难

有一个道友问我,说我曾经讲过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

五百商人念佛得救

过去,有五百商人乘着一艘大船出海寻找奇珍异宝。一日...

既知死后无情义,早把生前恩爱勾

你在娑婆世界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对你的增上一点都...

佛教为何反对自杀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向死的存在。在人的一生中...

入海采宝七难喻

世间人入大海采宝,会遇到七种危难:一者,强风从四面...

戒定慧的修行次第

戒,能降服粗重的烦恼。比如很多人有抽烟的习惯,想戒...

如何才能不与人计较

问: 如何才能不与人计较? 证严法师答: 真正自爱的...

菩萨能开娱乐场吗?如何认识他是菩萨

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有种方法,叫四摄法。 四摄呢,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