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智者大师开示的十个忏法

净界法师  2022/08/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智者大师开示的十个忏法

智者大师在讲这个修习止观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具缘,首先说明我们修习止观所必须具足的条件。那么第一个条件就是持戒清净,持戒清净当中,智者大师把它分成两大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受戒以来,能够轻重等持,从不犯戒,这种叫做持戒清净。其次虽然有犯戒的情况,能够如法的忏悔,这个也是持戒清净的情况。

所以前面讲到持戒清净的相状,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不作诸恶,一个是作已能悔,这两种都是属于持戒清净。当然第一种不作诸恶,这个是利根人。我们一般多数人都是犯了罪以后再忏悔,所以这个忏悔的方法对我们就非常的重要。

首先我们先解释忏悔这个标题:

忏,就是止断未来非。就是我们针对于未来的过非,未生的恶法令不生,止断。止断未来非,他内心的状态是一种誓愿,在佛菩萨面前我立定誓愿,我从今以后,永不再犯,一种誓愿的力量,这个叫做忏,止断未来非。

悔,是耻心已往犯。悔所针对的这件事是已经造作的罪过,往昔所造的罪过,内心的一种羞耻,耻跟诃责。

所以这个地方,忏悔的第一当中,我们很明白的知道这整个忏悔的过程,他的内心的操作主要是一种呵责,对于过去所造恶业的一种诃责;其次是对未来的一种发愿,永不再造作的发愿。一种是诃责的心所,一种是发愿的心所,就构成了忏悔的一种修行方法。

己二、示忏悔方法

这当中我们分两科,第一个事忏,第二个理忏,看第一科。

庚一、事忏

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

 

智者大师讲到我们忏悔罪障,这当中要具足十个方法,这以下的十个方法,前面的九个是属于有相行,这个身口意是在有相的境界活动,这当中也包括了对杂染相状的诃责,也包括对清净相状的追求,总之,内心是在有相的境界活动,这叫有相行。第十个是无相行,内心是在空性的境界里面活动,这是无相行。这个有相和无相合起来,就构成了这个取相忏的内容。

我们先把这个十个法门,先把它念一遍:

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三者深起惭愧;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五者发露先罪;六者断相续心;七者起护法心;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九者常念十方诸佛;十者观罪性无生。

这个取相忏,他所针对的是杀盗淫妄根本罪的忏悔方法,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说明的是,或者我们今生并没有犯根本罪,但是从一个无量生命的观察来说,我们过去生也肯定造过杀盗淫妄的罪业,这些罪业都隐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所以说,我们还是有需要来做忏悔。

这十个忏法,我们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就是修前方便,明信因果、生重怖畏、深起惭愧这是修忏之前的一个前方便,在忏悔之前就必须具足的条件;第四、第五、第六是正修忏法,正式修习的操作;七八九这个是一种功德的增上;第十是无相行。前面三个部分是有相行,我们应该说是先分两部分,前面九个是有相行,第十个是无相行。那么有相行再分成三段,修前方便、正修忏法、功德增上,应该这样分科。

我们先看有相行的第一段、明信因果。

我们在忏悔之前,我们应该明白深信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深信生命的现象是有一定的轨则,整个生命的运转,不管是快乐的果报出现,不管是痛苦的果报出现,它的背后有一定的轨则,这个轨则就是所谓的因果的道理。

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造的善业,使令我们出现快乐的果报,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罪业就出现我们痛苦的果报,这个就是明信因果,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明白跟生信。

宗大师说,明信因果是一切善法生起的根本。说我们一个人为什么愿意断恶修善呢?他背后的动力就来自于明信因果,这个就是我们在要修忏之前所要依止的一个正见。

二者生重怖畏。我们相信因果以后,其次要去观察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罪业,去观察这个罪业的部分,因为忏悔的对象不是针对善业,它是一种消灭的法门,这个时候,我们相信因果以后,我们知道善业、恶业各有各的功能,进一步我们应该去观察罪业的过患。我们的内心当中有很多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这表示什么意思呢?就表示它随时会引生我们痛苦的果报,是这个意思。

经典上讲一譬喻说,这就像一个毒针刺在我们身上一样,这个针它停留的越久对我们身体的伤害越大,一定要赶快拔除。所以说,我们明信因果以后,我们进一步去观察隐藏在我们内心当中的杀盗淫妄的罪业是如此的危险,如此的可怕,我们对于我们已经造的罪业,生起一种怖畏的心情,就象这个毒针刺在身上一样,赶快要拔除。

第三个深起惭愧。这个时候,我们从怖畏心当中就生起了惭愧心,这个惭愧心就是崇重贤善,轻拒暴恶,我们内心当中对于善法,开始尊重,对于恶法开始轻视拒绝。

这个惭愧心对于我们还没有入圣道没有入空性的凡夫来说,非常重要。基本上我们一个人有了惭愧心以后, 我们也可能会再遇到染污的境界,会控制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去造罪业,但是因为你有惭愧心的摄持,你在你的生命当中所造的罪业就没有什么力量,不像过去那么的粗重那么的坚固,因为这个惭愧的本身对于烦恼的活动它有一种折损抗拒的力量。

我们会问,这个惭愧心是怎么来的?你为什么会尊重善法,会轻视恶法,主要是明信因果。

我们一般人,他造罪为什么会很重,因为他无所谓,他觉得善法跟恶法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差别,他内心当中,不知道善法的尊贵,也不知道恶法的可怕,这种情况之下,他在造恶业的时候,那力量不得了,很难忏悔。

这个律上说,你这个造罪的时候,方便时、根本时、成已时,你在三时的过程当中,从来没有生起惭愧心。造作之前生起了期待,造作的时候充满了欢喜,造作以后念念的随喜,在整个造罪的前面、中间、后面未曾生起惭愧心,在律上说,这样的业坚固很难转变的,非常难转变的。所以说我们忏悔就是要从明信因果,而生起怖畏,从怖畏当中,内心开始尊重善法,轻视恶法。你的内心当中已经生起了惭愧以后,那么你就有资格开始忏悔了,就是你忏悔之前的前方便已经成功了。

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

我们有了惭愧以后,我们就要找到一个灭除罪业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在大乘经中明诸行法。

佛菩萨的慈悲,历代祖师的慈悲,就知道我们凡夫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把这个忏法都安排的好好的,比如说这个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或者说大悲忏、法华三昧忏。这种忏悔,这当中很多仪轨,有的地方是要你礼拜,有的地方是要念颂,总之你在修忏之前,一定要把这个仪轨弄熟悉,你不能在那修忏的时候,在那注意仪轨,那你就分心了。那你对于整个法的专注、相应力,整个忏悔的效果会受影响。

所以说你修忏之前,你找一个你相应的忏法,把这个仪轨弄清楚,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仪轨,它的设计。先礼拜,拜完以后它要你发愿,在礼拜之前它有一段惭愧文,帮助你启发你的惭愧心,正修的时候是拜佛,求佛力加被,最后发愿。这当中的文字是讲些什么道理,有不懂的字先查出来,然后你才能随文入观的。因为内心当中跟法的相应,你一定要明白它的道理,这个文字在你心中运转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灭罪的力量。

所以你忏悔之前,一定要把这文字里面讲些什么事情要弄清楚,然后才去修忏。这是第四个、正修忏法。

五者发露先罪。

既然要忏悔,一定有一个对象。在律上讲一个譬喻说,一个人身上长了瘤,要开刀把它割除,那你一定要告诉医生,你这个瘤长在什么地方,才能够割除的。我们忏悔亦复如是,你今天要针对什么样的罪业来忏悔,一定要发露出来,忏悔之前,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病源在哪里。

这个发露先罪,当然就有一个忏悔主,忏悔主在大小乘经典里面所记载的不一样。这个小乘的思想,他的忏悔主一定要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或者是一个出家众,或者是一个居士,只要同梵行的都可以。但是在菩萨戒里面所明白的忏法,他就不一定是个人,而且多数都是佛菩萨。你看八十八佛的忏悔主是普贤菩萨,大悲忏的忏悔主是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因为在大乘的思想认为,佛菩萨未曾灭度,那既然佛菩萨他的那个明了的心性存在于法界当中,我们向他发露,他如实的知道,所以他有资格当忏悔主,所以说大乘法门忏悔主是容许是佛菩萨。

那当然,你要相应,比如你要拜八十八佛,忏悔主是普贤菩萨,你如果能够挂一幅普贤菩萨的像更好,没有也可以,你观想坐着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也可以,大乘法门他是容许佛菩萨做忏悔主。

六者断相续心。

任何一个忏悔,他要能够成就忏悔的功德,你一定要在内心发愿,立誓永不再造作,要有这样的愿力。我现在对过去的诃责,但是我内心当中,我的想法是说我以后遇到这件事情我再做也无所谓,反正再忏悔,那这样子的忏悔是不能灭罪的,你一定要断恶念的相续,不管你以后是不是会造作,这个世间上的因缘谁也说不准,但是你的当下,你的心情是立誓永不再造作,是这样的心情才能够灭罪。

所以说要断相续心,一方面是发露先罪,一方面是对过去罪业的诃责,对望着未来立誓永不再造作,这个就是正式忏悔的修行方法。

这个发露先罪,是属于悔,对已经造的罪的一种诃责,发露诃责。这个断相续心是偏重在忏,止断未来非,对望着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发愿,不再造作。这两个地方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偏重在悔,一个偏重在忏。这两个心情都是在拜八十八佛的时候,要同时的操作,这个就是正修忏悔的方法。

再看第三大段,就是功德增上:

七者起护法心。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

这两段事实上是等于发菩提心。我们通过忏悔把病治好了,一般我们把病治好了以后,我们就要吃一些补药,来加强自己的免疫系统,那忏悔亦复如是。就是说,我们一个人容易犯罪,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内心没有菩提心,没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这个人,他无所谓,说这个人业障深重没有资粮的人,他也无所谓,你说我业障深重就业障深重嘛,有什么关系呢。他对自己的生命没有一种期待,没有一种增上的心情,这种人很容易造罪的,他对这个过失没有免疫系统。所以说,我们内心当中如果有一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使命感,这样,我们就不容易造罪业。

发菩提心的两个因缘,其中一个生起护法的心,观想这个世间的佛法,这个佛法是世间的光明,你内心当中发愿,尽未来际的护持正法,使令正法久住,我们八十八佛后面有这个劝请,请佛住世转法轮,劝请佛的住世,请佛住世转法轮,这就是种护法心。

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

前面的菩提心是依止这个法的住世,而发菩提心,这以下是悲众生苦。观察每一个有情,过去都曾经是我们的母亲,她们对我们都有很重的恩惠,现在她们因为心中无明颠倒,在三界里面流转,每一次的流转都受了很多很多的痛苦,我对她们有一份的责任来救拔她们,你内心当中有这样的誓愿,要度脱一切的如母有情。我们一个人心中有使命感,修行会比较容易,也会比较主动积极。一个人修行没有使命感,要进步就很难。这两个就是在忏悔以后,接着发菩提心。

九者常念十方诸佛。

前面的发菩提心偏重在自利,自增上,这个常念十方诸佛,就是求佛力的加被,求他力。我们不断的忆念佛陀的功德,佛陀的相好,佛陀的名号,求佛力的加被。

这个就是所谓的忏悔以后的功德增上,像我们这个八十八佛后面的发愿文,七支供养: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后面那段他就是用七支供养,事实上,整个八十八佛拜完已经结束了,他后面用七支供养来功德增上,使令你在这个忏悔清净的当下,给你生起一个菩提心。其实那个七支供养就像打一个免疫的针一样,让你以后不再犯罪。那个七支供养的心情,智者大师就列出这三个:起护法心,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乃至于常念十方诸佛。

我们这一念心,他是这样,一念心具足十法界,十个方向,你经常想着佛菩萨的境界,对我们是有帮助的,虽然我们内心当中有十个方向可以去思考,但是你经常去想着佛菩萨的境界,对我们的成佛之道有很大的利益。所以说常念十方诸佛,你经常忆念十方诸佛在做些什么事情,对自己会有勉励的作用,这个就是有相行。就是说,你看他的身口二业,很明显的有在做忏悔的仪轨,这是有相的一种修行方法。

第十个是无相行,观罪性无生。

这个人,他在那地方坐,你表面上你看不出来他在忏悔,但是在他的内心当中,事实上是在操作忏悔的方法。那么他是怎么操作的呢?这个地方他应该先修止,在内心当中寂静处,然后起观,观察你所造作的罪业。罪业的功能当然是招感痛苦的果报,但是,他这个时候不是观察功能,是观察它的本性,观察这个罪业的本性是无生的,是毕竟空,是无我无我所。

无生的意思就是说,它的自性是无生,简单说就是自性空。什么叫自性空?就是说这个罪业,它的生起是要假借因缘才能够生起,离开了因缘这个罪业就不能生起,所以说这个罪业是自性空。假设这个罪业是不必因缘就能够生起,那么这个罪业就是自性有,那就不能消灭,因为它不是假借因缘而生,那你怎么消灭它呢?它本来就存在,它不是有因缘而生的,那你要从什么线索去消灭它,根本就没有线索可以消了。所以说,这个罪业是假借因缘生,这件事情就比较好处理,因为因缘生,那我们逆向操作,也就会随因缘而灭。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观察这个罪业是由因缘而生,由杂染的因缘而生,也就能随着清净的因缘而消失掉。

观罪性无生,对我们在修前面的九个有相行,有很大的加持力。有些人,他的修行的心情,他经常是闷闷不乐,因为他总是认为他的业障很重,不管我在修什么忏法,他内心当中就总是执取他的业障是不可以消灭的,业障很重。事实上你这样的想法,果然你的业障真的是很重。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罪业被你一执取以后,他变得非常坚固了。所以,有些人,他经过修忏以后,他可能是三七日,可能是七七日,他的罪消掉了,他做梦的时候,梦到好相。有些人罪业忏了很久,一点都没有进步,这个就有问题了,一贴药吃下,应该这个药是能够把这个病毒消灭的,结果没有把病毒消灭,这当中就一定有差错的。世间上就是因缘所生法,这当中一定有差错的,就是你的烦恼障碍你,你对这个业障的执取,使令这个药不能灭罪。

本来佛菩萨安排的这个八十八佛真的是可以灭罪的,佛菩萨的心情,佛菩萨的智慧,他知道,你一开始去的时候,先发露先罪,然后三皈依,然后拜忏,最后再发愿,他帮你安排的好好的,那为什么不能够灭罪呢?就是你认为你的业障不能灭。一切的修行,信心是最根本的,对于灭罪没有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你吃再好的药,你不认为这个药能够把你的病治好,你这个病就很难好,因为你认为你这个病是治不好的,非常坚固,那果然是治不好的。

所以说,我们在修忏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观察,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这个罪业的本性,不是我内心当中本来就有罪业,是假借因缘而生,假借因缘而生这件事情就好办了,如梦如幻,他因缘而生也就随着因缘而灭。所以这个观罪性无生,是通于前面的九个法门,当中都有这样的观想。这个就是观罪性无生的内涵。

这十个是忏悔的方法。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拜忏之精神与正确态度

忏仪在佛门里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仪式。以修行的...

拜忏的方法

我们看拜忏的方法: 一、请圣明证。二、说己罪名。三、...

尊者阿姜曼治疗弟子们身心疾病的方法

当尊者阿姜曼住在清迈的时候,生了好几次病。如果依赖...

念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明了阿弥陀佛名号的缘起与德用后,我们宜义无返顾地持...

学以致用,惭愧忏悔

我们修行,要修什么?最主要的是修对治自我的贪著。不...

这句佛号念得孤明历历,这里面就有观

问: 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的本身是否就有观想...

既省钱又简单易做的种福改运方法

做善事、种福因的门路固然广泛,但很多善事要遇到机会...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真正的喜乐

刚才提到修禅定会得喜乐,这是密宗的讲法。修佛法还是...

【推荐】种好你生命的福田

佛家讲三种福田:第一个福田叫做报恩福田;第二个叫功...

自性中的梅香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那是冬日...

世间的快乐为什么是痛苦呢

我们应该对轮回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

【佛教词典】十仙

又作十仙。(一)出自涅槃经。指十位婆罗门,即:阇提首...

【佛教词典】香塔

即以香之粉末拌水为泥,作成之小塔。其内安置经文,以...

怎样观察念佛有没有进步

今天是佛七第五天了,假如根机好而又真诚心念佛的人,...

此日不复,寸阴尺宝

有一个日本大官问泽安禅师如何处理时间:唉,我这个官...

圣严法师:忙人时间最多

在座的居士们,多半是非常忙碌的人,都还能够安排时间...

诸佛为何选择在人间而非天界成佛

《增一阿含经》中,记载过一则公案帝释天供养释尊时,...

怎样改掉爱计较的毛病

问: 师父,我特别爱计较,这个毛病怎么改啊? 慧广法...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对寺院的大雄宝殿都不会陌生。那里...

清明节佛弟子怎样做才对已故亲人最有利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

《金刚经》的法与非法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这里所...

印光大师呵斥民国奇女子成高僧

中国佛教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诗僧,如唐代的寒山、拾得...

六道的每一道中又各含有六道

【原文】 六道之中,复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

不明经意是否能诵经

问: 请问,我想每天诵念一部经:《普贤行愿品》或《...

任何生死关头一定要记得念佛

我们以后碰到任何生死关头,要注意了,一定要念佛,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