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净界法师  2023/04/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个情况之下念佛:一个是“静中修”,一个是“历缘对境修”。这个“静中修”,就是说我们在佛堂当中,把这一天世间的尘劳、人事暂时的放下,或者是拜佛、或者经行、或者打坐,这当中用“十念记数”法,就是“十句成片三三四”,这当中很清楚分明的把佛号一次一次的显现出来。这当中我们前面也讲过,这个“十念记数”的一个原则,就是你要念得清楚分明,宁可少念,不可草率。不要赶时间、不要求多,要紧的是能够真正的使令你当下的佛号,能够清楚分明的显现,这个就是一个关键,十念记数。

其次就是“晨朝十念”,这个“晨朝十念”的这个“十念”,跟前面的“十念”记数是不同的内涵。前面的这个念,是一句佛号是一念,总共有十句佛号构成十念,分成三三四,三段;这个“晨朝十念”的这个“念”,是尽一口气为念,就是你吸一口气,趁你吐气的时候开始念佛,念到气没有为止,这叫做一念,一口气为一念,那你念十口气。这个是这样,这晨朝十念是一种借气摄心,靠着我们这一念气在散发的过程当中,因为我们这个时候没有吸气,只是在吐气,没有吸气跟吐气的障碍,没有干扰,所以说这个时候心是最专注的,因为我们专心的吐气,借着这个吐气来摄心,那这个力量也特别强。

但是它这种方法,印光大师提出一个警告说:这个方法不能多念,就是只能够早上念一次,最多晚上念一次,不能当作一天常用的法门,否则久则伤气。这值得我们注意。其次这个“晨朝十念”,我个人的体验,最好是念六字的,就是你这个念的不多,你念六字的时候,它有归依的力量在里面,这感觉不一样的。这个就是我们平常定课的两个主要方法。

关于这个修行的次第,民国的夏老居士,他对我们念佛的人,安排了三个次第:“未能一心,先求成片;未求成片,先求专注。”所以他就提出了三个次第,“专注、成片、一心”。

我们刚开始操作佛号的时候,我们先求“专注”,这个“专注”是指专注在你当下的这句佛号。不管我们前面一句佛号念得多么的差,你不要再去回忆它,回忆它的话就是打妄想;也不要期待你下一句佛号能够念得如何好。那我干什么呢?你注意你当下的这句佛号就好。就是你每一句佛号的当下,都使令它能够“念从心起”,心里面能够念得清清楚楚,嘴巴能够把这声音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就是你操作每一句佛号的时候,你都去注意你当下的这句佛号,这个叫做“专注”。

“专注”以后,慢慢慢慢把这个专注的点状的点,再把它延伸成一个“片”。我们也说过这个五点记数,以五十声为一片。或者我们早上一坐下来念十片,下午再念十片,一天一千声清楚分明,有一个片,有一种相续的力。慢慢慢慢的突然有一天,我们在某一支香当中,一念的相应,“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无量无边的妄想都停下来,佛号的力量真实成就,这个佛号的光明念念的现前,这个时候“一心”不乱,任运的现前。这个就是夏老居士他提出的一个念佛的道次第,“专注而成片,成片而一心”,这个方法是非常明确的。这个是我们修行的情况,叫做“静中修”。

其次,“历缘对境修”。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间,是一个业力的凡夫,我们有无量无边的业力。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当中,要面对很多很多的因缘,有的是不好的因缘,有的是好的因缘,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面对,我们都要去面对。当然这个时候也是一个修行的时机,否则“历缘对境”的时候不修,那你一天当中念佛的时间会很少,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很少。那你在“历缘对境”的时候,妄想的力量特别强,那当然就不可能达到临终正念。所以“历缘对境”的时候,我们也要能够操作佛号。

怎么操作法呢?“遇境逢缘”的时候,我们会“生起妄念”。我们凡夫的心情,遇到的境缘就是两种状态:不是爱,就是恨,就是两种状态。遇到随顺的境界,爱烦恼就活动;遇到违背我们心情的境界,我们就是恨,瞋烦恼就活动:大部分来说就是这两种情况。这怎么办呢?“转念念佛”。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我们在佛堂当中,所栽培的那个法宝现出来,光明的那的法宝,无量光、无量寿的法宝现出来,这个时候转念念佛,这个时候你一定要记得提起佛号,提起你不断的忆念本尊,你的本尊相应、你的根本法宝提起来。

提起来干什么呢?这时候要使令“妄想消灭,佛号独存”。就是要调伏你的妄想。这个折伏现行烦恼,这对修行非常的重要。有些人修行根本不调伏烦恼,他念佛的时候念佛,打妄想的时候他专心的打妄想,佛号跟妄想这个两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件事情是非常危险。因为你都没有调伏妄想的这种经验,妄想是一次一次的坚固,你平常都没有跟它交过手,你很难保证临终能够调伏它。所以彻悟祖师那个大智慧,他讲这个“净土八要”时说:“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就是说平常你要试着:在打妄想的时候,把佛号提起来,看你是不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把它消灭到完全停止为止。你必须平常有这样一种调伏烦恼的功夫跟经验。

这个调伏烦恼,我们可以从十二因缘来观察烦恼生起的因缘,世间上的事情都是有因缘的。烦恼生起的因缘,主要有两个因缘。第一个是“无明”,一种自性的我执跟我所。无明一动以后,就有各式各样的业力,这个业力的种子,这是第一个,这是比较微细的。慢慢慢慢的发展,就有这个“爱、取”,这个爱取的滋润,就使令烦恼开始活动。所以我们看十二因缘,这个杂染的这种惑、业、苦的生起,它是由这个“无明”而转成“爱、取”,然后再转成“惑、业、苦”。我们在调伏的时候,要相反过来,因为烦恼的生起,是由细而粗;调伏的时候,是由粗而细,先调伏爱取。

调伏爱取是这样的,我们凡夫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就是说:唉呀,这个爱跟恨,是人本来的一种情绪发泄,就认为这件事情是很自然的,而且情绪的发泄是会使令我们安乐。有了这个思想以后,就使令我们调伏烦恼变成非常困难,因为烦恼是很自然的、是很正常的,而且会让我们安乐的,所以使令我们根本就不想调伏它。

但事实上,智者大师在《小止观》里面,他要我们诃五欲,诃责烦恼。他说我们应该思惟:烦恼犹如大火,破坏我们心中的寂静。你说这个烦恼,我们本来今天的心情是非常的平和、非常的快乐,但是烦恼一活动的时候,它会破坏我的安乐、破坏我的寂静,使令我的身心扰动,犹如大火,大火一烧的时候,使令我们热恼。

另外烦恼犹如怨贼,说我每天辛辛苦苦的作了一些定课,栽培一些功德法宝,存了一点钱,能够使令我来生得到安乐的功德钱。但是这个盗贼来了以后,把我所有的功德全部都偷光了,所有的功德都破坏掉了。烦恼亦复如是。我们好不容易在佛堂当中,栽培了一些戒定慧的功德,烦恼一活动的时候,就像盗贼一样,全部都夺取了,盗取了我们的功德。

第三个烦恼如毒蛇,这毒蛇一来,伤害我们的生命;烦恼亦复如是。烦恼的活动,它毒害我们法身慧命,使令我们退转道心。所以智者大师的意思,从譬喻当中引导我们,去诃责五欲、诃责烦恼,你不应该认为爱恨的这种情绪是正常的,从佛法的意思来看,这些情绪是不正常的、是不正常的,这个使令我们苦恼的。所以有这第一点的认知,就是你应该要数数思惟烦恼的过患,这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对治无明。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我们总认为心中的烦恼──贪啊、瞋啊、痴啊、慢啊,这个就是我的个性,我的个性就是这样子,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们刚开始总是认为心中烦恼的活动,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坚固。那怎么办呢?好,这烦恼是真实的,我的佛号也是真实的,我就跟你拼了!那这样子的修行叫做不善巧。

我听老和尚说:过去禅宗的道场,禅宗他一天到晚打坐,他坐在那个地方,他内心当中真妄交攻。有些人他对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认识不清,他修行的时候吐血。为什么呢?用功太猛利了。因为他认为烦恼是无量劫来串习的,如此的真实。这个时候,这个自性执就对治的非常辛苦。

所以六祖大师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是非常有力量的,修行的时候。就是说你在调伏烦恼的时候,你内心当中有一个依止处、有一个立足点,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调伏烦恼?就是说:你内心当中要站在你的清净心,来观察烦恼是如梦如幻的,是真实性不可得的。它只是一种生灭变异的假名、假相、假用,它的真实性是不可得的、真实性不可得。这个时候,你调伏烦恼就有善巧、就有善巧。

我们如果能够明白“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内心的道理,我们会感觉到,我们经常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当然我们嘴巴这是这样念;但是我们明白“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你内心会有很强烈的感觉,就会认为说:原来无量无边的烦恼要消灭,是可能的,无上的佛道要成就,也是可能的,这两件事情都是可能的。

为什么呢?为什么说是可能的呢?你现在是生死凡夫,无量无边的烦恼业力系缚着你,你怎么敢说你可以断除烦恼、成就佛道呢?你凭什么讲这句话呢?凭的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就是这句话。这句话能够提升我们的菩提心,就这句话。

所以我们在调伏烦恼当中第一个思惟烦恼的过患,第二你能够思惟烦恼的一种虚妄性,当然这个时候你还是要依止佛号的法宝来操作。这个就是“历缘对境修”,日常生活当中佛号的操作情况。

这个是这样的:我们平常不可能经常提起佛号,讲实在的话是这样子的。但是我们烦恼活动的时候,我们马上能感觉出来,就是这个贼活动的时候,你就知道了,那这个时候提起佛号。平常心平气和的时候,有时候会忘了提起佛号,这难免。但是你烦恼活动的时候,你一定要记得提佛号。这是值的我们注意的,就是“遇境逢缘妄念生起”的时候,你一定要能够“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为止。当然你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还得是你平常在念佛堂当中,这点点滴滴的栽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内心深处要厌离到彻骨彻髓

为什么净土法门讲信愿?这个愿就是厌离娑婆。这厌离娑...

一切众生都贪恋这个色壳子

四大无我,五蕴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这骨灰是不是...

福报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

劝父母念佛书

爸妈: 愿二老展信欢喜! 您二老已皈依多年,可谓是老...

净土法门是不是恶人当机

问: 请教法师,我听人说净土法门恶人当机,佛又偏怜...

业障很重,但不妨碍往生

比如你的命运要生绝症,生命要终结,那你忽然在这个时...

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

我看打七呀,四个七都快打下来了。还有些师父,总是话...

净界法师:净土宗学人如何对待器官捐赠

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励大家器官捐赠,因为...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当知念佛目的,必须归于无念

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我今天在过堂的时候,看见各人吃饭,渐渐有些散乱。吃...

把迷梦叫醒,向自心中唤

有两句俗话:什么人说什么话,三句话不离本行。因为晚...

见人有难,难道不应该伸出援手吗

什么是善的难易呢?古代大儒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须从...

【佛教词典】思议

【思议】 p0851   无性释九卷十一页云:言思议者:谓...

【佛教词典】无所依

【无所依】 p1057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无所依者:不为...

修七支供迅速积累福德和智慧

修七支供的目的: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过得更好,最主...

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果的观念。事实上,种瓜...

极乐世界依报庄严之地上庄严

一、七宝金幢,辉映地表 【原文】 此想成已,见琉璃地...

想求得「好死」,不容易

五福的最后一福是考终命。考终命就是善终,或一般人所...

修行犹如洗厕所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

释迦佛与三千佛缘

释迦牟尼佛一日于众会中开示大众:我于往昔无数劫时,...

人体基因与业力信息

现代生物科学说,人的基因(DNA)决定其体型、相貌、肤...

善已生令增长,未生令生

【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 不善就是恶业,我们要...

在净土中还有身体的显示吗

问: 在净土中还有身体的显示吗? 宏海法师答: 这是个...

福报与相貌都很差,如何克服卑怯的烦恼

问: 弟子觉得自己福报与相貌都很差,与人交往时常感...

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起

问: 请师父您给我们讲一下殊胜的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

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现今极乐世界一生即可续补佛位的大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