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能如理作意,烦恼就能不动

妙境法师  2024/11/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能如理作意,烦恼就能不动

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

维摩居士这个房子、他的这个家,你若入进来的话,就能够得到一种好处,什么呢?“不为诸垢之所恼也”,就不会再为这些污染(很多的污染的垢)所恼乱,就是不会受到污染,你就清净了,有这种事情。当然“垢”最重要的就是贪瞋痴这三种垢,不会被这么多的烦恼所恼乱。

这句话我们浅白一点解释,可以这样说:就是你到了维摩居士这个房子里边,由维摩居士的大智慧、大慈悲的加持,加上你对维摩居士的恭敬,你的贪瞋痴就没有因缘能生起、能活动,所以所有的垢都不生起了,也就没有这种污染,也就没有这个扰乱的事情。所以我们虽然是个凡夫,虽然是有烦恼污染的,但是到了维摩居士那里就清净了、就不污染了,所以“不为诸垢之所恼也”,也是可以这样解释。

譬如说,我那一天好像也说过,我们到了阿弥陀佛国去,我们现在念佛还没有断烦恼,但是到了阿弥陀佛国莲华化生以后,是“不为诸垢之所恼也”。就是虽然内心里面还有烦恼,但是烦恼好像没有似的,就是清净了。也是可以说“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到了阿弥陀佛国这些污染的人就清净了,也是这样子,可以这样解释。

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情形,就是我们这个烦恼的活动:我有烦恼,我是个凡夫,我随时会动烦恼的,但是若学习了佛法的时候,佛教释迦牟尼佛的大智慧开示我们,烦恼的活动要有一个条件,这烦恼才能活动,不然它还不能活动。什么条件呢?不如理作意!不如理作意能引烦恼出来活动。就是不合理的思惟,我们可以这样说,不合道理的思惟,烦恼就随着出来了,这贪心也出来了、或者瞋心就出来了。

若是如理作意、合理的作意,烦恼就不能动。说:“是,我是凡夫,我内心里面有很多的烦恼”,但是你能如理作意,烦恼就不动。所以我们凡夫可以修行。若是自己感觉到“我不能出家,因为我的烦恼很重,我的贪心很大、我的脾气很大,我出家就不能修行,所以不不,我还是做在家居士吧!”这句话说得不对,因为你不知道,你来到佛法以后,你虽然有烦恼,佛法有大智慧能改造你的!告诉你:你如理作意,烦恼就不动,虽然有烦恼,烦恼能不动,这个事情就在这里。

我们举一个例子,我等于是讲个故事,我不知道那一天讲过这个故事没有,不要紧,重复了也不要紧。优波鞠多尊者,有一个跟他学禅的弟子,他教他修不净观。当然就是因为欲心重,就用不净观来对治这个欲,对治这个贪欲心。其实这就是:你若有不净的这种观想的话,欲就不动;这就是如理作意,烦恼就不动,也是这样意思。但是我的意思还不在这里。

那么他就修不净观,今天也修、明天也修,修得很好,后来成功了,结果这个欲就不动了。欲若不动的时候,和有欲心的感觉不一样,感觉完全不同。譬如说,我们有欲心的人,我们行住坐卧感觉这身体是这样子,你若不净观修成了,欲心不动了,身体不是这样子,感觉上不是这样子的,是有不同的感觉。

我在这里再说一个事,说我们供千僧斋。在供斋之前当然预备一些座位,在座位上撒上花(当然是这些鲜花,真花,不是假花,撒上去),请很多的出家人来供养。当然预先就有人告诉你,如果是凡夫僧来应供,你看那个花就是坐扁了,把那个花压扁了;如果是圣人来应供,他走了以后那花还是原来样,还是原来的样子,就好像没有人在那儿坐过似的。你看这是什么意思?圣人和凡夫不一样!当然圣人如果他不要你知道,他也可以把它弄扁了也是可以;如果他告诉你,那就是他可以保持不碰,还是原来样。那么这就是有无漏的圣道的人、和没有圣道的人,这个身体就不同。有欲的人和没有欲的人也是不同,也是不一样的(没有欲不一定是圣人,这个事情还应该这样子的)。

这个修不净的这个人,他修不净观修成功了的时候,他感觉身体不一样,完全不一样。因为他没有广学佛法,他就认为“我得阿罗汉果了!”这就是所谓“增上慢”就是这个意思。他就不用功修行了。如果你是我的徒弟,我也不知道这个事情。优波鞠多可不同,他就知道你现在已经有错误了。所以他就对他说:“你不可以懈怠,你要继续用功修行。”

那么他说:“我修不净观,我已经成功、得阿罗汉果了。”说:“你没有,你没得。”说:“怎么我没得呢?我感觉不一样嘛。”说是你到乾陀越国某一个小城里边有一个女人在那里做小生意,你去看她,你就知道了。那么这时候这个比丘:“好!”优波鞠多尊者是大阿罗汉、又是他的师父,当然他要听话,他就去准备准备,然后他就去了。

到那儿去,果然就是见到这个女人了。这个女人很漂亮,也是有点因缘。他一看见女人他就一笑,那个女人也是一笑,这个时候他就知道了“我还是有欲心!”但是看见那个女人、那个女人也一笑的时候,这牙就露出来了;牙一露出来,立刻(不净观里面有个白骨观,所以她那个牙一露出来)就引他的白骨观也出来了。这个白骨观,按我们佛法说就是如理作意,如意作意一出来,欲心就没有了。这个时候,他再深入地观察,无常、无我、不净、毕竟空寂,得阿罗汉果了!

所以优波鞠多尊者这个大阿罗汉不可思议!我们说,“我们出家人修行,你不要去见女人!”但是优波鞠多尊者说:“你去,你去看那个女人去。”这就是微妙的地方,这不是平常人,我看这一定是大菩萨才能有这种大智慧,所以他能这样子教导他的徒弟。我从这件事来看,如理作意烦恼就不动,而且还能断烦恼!

“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因为你若能听维摩居士说法的话,你就会学习佛法,你就知道要如理作意,当然“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所以一切烦恼就都清净了。若按前面那一段文说,“室”指毕竟空寂来说,你若与毕竟空寂相应了,当然就是断了一切烦恼了,所以“不为诸垢之所恼也”。维摩居士这个房子里头有这种作用,“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讲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犯戒造业的四种原因

佛讲了四种造业或犯戒的原因: 一个是不明理,然后犯戒...

佛说八种大悚惧的事情

这八种大悚惧的事情就是要经常思维八种使我们感到害怕...

淡然面对一切

关于清政府任命刘铭传为台湾总督,有一段小故事: 当时...

为何越念佛,烦恼脾气越大

问: 弟子有一些疑惑,为何弟子越是拼命念佛,烦恼越...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

有烦恼是因为没有学会放下

勇于舍弃并且敢于放下人生舶种种包袱,才能够轻装前行...

青年们的烦恼

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不是说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干的事情干好,就是...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问: 法师,几年前就对佛法有一点儿兴趣,但对于皈依我...

夜间经过坟墓如何克服恐怖心里

问: 我常夜间外出,甚至经过坟墓之处,心常惊怖不安...

凡夫的福报是不自在的福报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

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

在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上,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佛教词典】安乐集

凡二卷。唐代道绰(562~645)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

【佛教词典】迦叶结经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佛灭度后,迦叶举阿难...

让地球休养生息

日本大地震和连续的余震,让人们不由得不将关注点转向...

修行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着魔

过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学画画,他的画本来就不怎么好...

化解夫妻冲突和矛盾的技巧

夫妻之间经常有些小冲突和矛盾,这再正常不过了,关键...

不受后有,它的下手处有两个

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

【推荐】用三三四把佛号摄住

当我们开始观察名号的功德,而产生信心;也观察净土的...

孝顺父母有五个方法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

善根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

一个人的善根也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人们常常只见其...

人生的十度修炼

1、忍得住孤独 人生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忍得住孤独,尤...

胜利了人家就会恨你,落败了则带来愁苦

【胜者招致憎恨,而落败带来愁苦,唯有放弃胜败之心,...

认真做事不去评论是非

经常会有人问我对某人或某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并要给出...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

佛教素食观对于改善生态的巨大价值

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