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念处观

2012/10/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念处观

佛陀刚成道证果时,独自在优楼频螺聚落尼连河边的菩提树下,静坐沈思,心中想着:‘在这世上唯有一个法门,能令众生的心清净,并且远离种种痛苦烦恼;同时,能灭除众生所有不良善的行为,获得正法利益,这个法门就是四念处。什么是四念处呢?身念处,观身不净;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法念处,观法无我。’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修持四念处观,就会远离成圣成贤的法门,与圣道渐行渐远;如果与圣道渐行渐远,就会与甘露法门愈行愈远;如果与甘露法愈行愈远,就免不了遭受生、老、病、死种种忧悲苦恼。相反地,若能修持四念处观,就能亲近成贤成圣的法门,受此甘露法门的薰陶,也就能避开生、老、病、死的种种忧悲苦恼,究竟离苦得乐。’

此时,大梵天王以天耳听到如来的心声,满心欢喜地想:‘我应当前往赞叹佛陀的体悟。’瞬间,他已来到佛陀面前,恭敬顶礼后说道:‘世尊,诚如您所体悟,四念处观确实能净化众生,远离种种忧悲苦恼。四念处观是行者精勤用功的下手处,好比白鹤腾空,一飞即逝,修持此法门得以速成佛道。所有人天导师应当以此觉悟之道,持续不断地为众生开示,使其都能听闻知晓,悲悯济拔一切有情。’

天王进一步表示:‘过去一切诸佛,因此法门而能得度;未来、现在一切诸佛,也将因此法门得度。度过什么呢?度过生死烦恼瀑流,必须将烦恼妄想一一降伏、调伏,使身口意三业清净,才能达到究竟的解脱、清凉、自在。世间人常在生死轮回之中,唯有明眼人具足智慧,能洞悉十八界种种虚妄,并且宣扬这四念处观的法门。’

天王赞叹:‘譬如恒河奔流入海,四念处观也是如此,依此圣道,归流、趣向甘露大海。世尊出现于世,为众生开示所证之法与调伏之事,依四念处观,转妙法-轮,普愿一切人天皆能度过老、病、死、苦之流。’大梵天王再三礼敬佛陀后,法喜充满地离去。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五》

省思:

佛陀在入涅槃前,付嘱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四念处观实是修行的基石。一般人因为执着四大、五蕴为实有,因此于色身生起‘净’倒,于感受生起‘乐’倒,于事物生起‘我’倒,于心念生起‘常’倒;由于这四种颠倒,成为攀求、追逐的仆人,作不了自己生命的主人。行者若能勤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则能破除种种妄想执着,诚如《圆觉经》所言:‘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找到真正安身立命之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楞严经》中念佛圆通章中说:若诸众生,忆佛念佛,现...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

日常修行的七法

自古以来,百姓将每日的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称作开门...

在各种境界中修福种福

在顺境中应怎么办? 我们遇到顺境,应当这么想:我家...

淡泊宁静,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这条路,发心确立深远目标非常重要。这个目标...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贪求冥感」。 在修行当中的时...

话多心散乱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

圣严法师《如何改掉坏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生气有用吗

某法师有一天由某一处所,正要开门出来,不料,迎面撞...

永不言败:超级倒霉蛋终成千万富翁

内心苦,倒霉遭遇无休止 1950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

唐代高僧慧日慈愍三藏法师

我们中国佛教弘扬中,最能够落实到行处的,就是禅宗和...

何为傲慢

唐朝有个赫赫有名的大将郭子仪,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

【佛教词典】上树过人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比丘在大树上受夏安...

【佛教词典】梦感好相

(杂名)法华经安乐行品说成四安乐行之人,梦中感五种...

身患苦,心不患苦

佛住在婆只国设首婆罗山的鹿野深林时,有位一百二十岁...

时常惦记着死亡是否太消极了

问: 师父,有的人会觉得,时常惦记着死亡太不吉利或...

念佛有大光明,护念行人不遭魔事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

五方便念佛门

隋朝天台智者大师有《五方便念佛门》一文,其介绍念佛...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

有谁绑着你

道信禅师十四岁就出家了,他一见到三祖僧璨禅师便说:...

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

弘一大师《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今日与诸君相见。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

如何对治宿业恶疾

光粥饭僧耳,一向率真,绝不肯虚誉人,亦绝不愿人虚誉...

不是他的业障跑到你的身上

有很多人会这样说:哎呀,我挨着谁啊,谁的业障太重了...

虚云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