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七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五

佛告舍利子:「云何诸菩萨以法观法念处?谓诸菩萨以圣慧眼得见诸法,于中入解,乃至菩提道场观诸法性,如微尘许悉无所见。若空解脱即无相解脱、无愿解脱、不起解脱、无生解脱、无作解脱、无性解脱、缘生解脱,而诸菩萨于一切法应如是观。云何名法?谓无我义、无人义、无众生义、无寿者义,是名为法。云何非法?谓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常见断见、有见无见,是名非法。又舍利子!此法非法,即摄一切法及非法。所以者何?谓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遍能了知,即是诸法。于我见等深心系着,即诸非法。是故菩萨修法观时,最极微量悉无所见,于解脱法及菩提道悉皆出离得无障碍,于诸有情不起爱见大悲之想。彼无烦恼及随烦恼。所以者何?如其了义平等入解人法俱空,无有烦恼之所积集,而能觉悟彼烦恼自性即菩提性,此菩提自性即烦恼性。如是念处诸法平等,犹如虚空。又诸菩萨修法观时,于诸佛法而能对治,观诸有情尽彼生智,证彼无为离无生智,于无生际无所弃舍。如是通达法观念处,即得安住一切法念,于一切声闻辟支佛法不起爱乐,决定安住诸佛念处常不忘失及无痴迷,乃至最后边际法观念处,能说无量不共境界,平等入解一切佛法,令诸有情心生欢憙,一切魔法自然知解。此说是名以法观法念处。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如是四种念处善巧。

「云何诸菩萨菩提分善巧?菩提分法此有七种。何等为七?一者念菩提分,二者择法菩提分,三者精进菩提分,四者乐菩提分,五者适悦菩提分,六者三摩地菩提分,七者舍菩提分,是名为七。云何念菩提分?谓念所悟法,观察分别条析拣择及与开解。又应念彼法自体相,随顺觉悟,如诸法空随念了知。此说是名念菩提分。云何择法菩提分?谓于八万四千法总聚中以智思择、如法择已,彼是了义即是了义,彼非了义即非了义,彼是世俗即是世俗,彼是胜义即是胜义,彼是秘密即是秘密,彼是决定即是决定,如其思择。此说是名择法菩提分。云何精进菩提分?谓于法思择舍离知解,乐修禅定寂静轻安,应当以勤勇力摧伏彼执,于菩提道乐欲不退不舍重担。此说是名精进菩提分。云何乐菩提分?谓乐闻法音,其心清净不生疲厌,离诸攀缘及烦恼缚,志诚渴仰乃至身毛喜竪得大法乐。此说是名乐菩提分。云何适悦菩提分?谓于三摩地离诸障碍惛掉等性,令彼身心俱获轻安。此说是名适悦菩提分。云何三摩地菩提分?谓于等引心了诸法智安住甚深,观诸法性悉皆平等。此说是名三摩地菩提分。云何舍菩提分?谓于忧喜分法心无所动,于世间法亦不增减,随顺圣道,于自他共无住无动及无损恼。此说是名舍菩提分。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如是七种菩提分善巧。

「云何诸菩萨圣道善巧?此有八种。何等为八?一者正见,二者正分别,三者正语,四者正业,五者正命,六者正勤,七者正念,八者正定,是名为八。云何正见?谓于是见超诸世间,不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之所发生,亦不从常见断见、有见无见、善不善见乃至涅槃见之所发生。是名正见。云何正分别?谓分别贪、瞋、痴等及诸烦恼,令不发起;分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令得安住。是名正分别。云何正语?谓于自他善友言无彼此,具足相应入平等道。是名正语。云何正业?谓于黑业报使无造作,令彼尽尽;于白业报自类和合,令善纯熟。是名正业。云何正命?谓圣族弟子荷负重担为圣道故,增长圆满资养身命,不以杂乱欺诳恶求多求,他所得利不生悔恼,于自利养随其所得不生憙乐。是名正命。云何正勤?谓于邪行贪瞋痴等及随烦恼,不起勤勇;入圣谛道趣涅槃果而能随顺起大勤勇。是名正勤。云何正念?谓于是念安住正道,离诸谄曲轮回过失,乃至见涅槃道于如是念亦当远离,而于圣道无有迷乱。是名正念。云何正定?谓正达平等即诸法平等,安住等持于彼正达而能超越。又复菩萨安住等持,能令解脱一切有情,于前正达亦能超越。是名正定。又过现未来诸佛世尊,为诸菩萨于八圣道平等开示无尽圣道。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于圣道善巧,应当修习助道之法。云何助道?谓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是名助道。云何奢摩他?谓令心澹泊寂静、极静至极寂静,摄护诸根不动不摇无有高下,口唯慎密亦无谄诈,心一境性,远离愦閙及诸险难,乐处空闲。于其身命清净调适,威仪道行而常谨密,乃至具足资养知时知分及知数量。设闻诽谤亦应安忍,转复深心常乐宴坐。是故定分作意于慈悲喜舍,以方便无碍安住修观,从初禅定乃至第八禅定。于奢摩他,应先修习。我说于此复有无量奢摩他行,于是行中亦当随顺,是名奢摩他。云何毗钵舍那?谓于智慧分观诸法空,无有我人众生寿者,观彼五蕴犹如幻化,观十八界即法界性,观十二处如空聚落,观眼等根随境别转,观诸缘起不相违背,观众生见毕竟远离。又复观因必招果报,观果如现前证得,观诸正达转复超越。又毗钵舍那者,谓于诸法如空所见,无相、无愿而无别异。观无有因、无起灭处,见无所得得无所观。于无所观更复谛察观无所观,知能观者亦复如是,如是观者即如实观,于如实观而能获得真实善巧毗钵舍那。是诸菩萨于此行中而无堕落,于诸善根亦无住着。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如是助道之法。

「又诸菩萨于正道善巧有四种相。何等为四?一者未生罪业诸不善法欲令不起,二者已生罪业诸不善法欲令除断,三者未生善法欲令发起,四者已生善法欲令久住无所损坏。修诸观行使无忘失,发精进心摄受正愿。向来所说诸不善法欲令不起,深心作意悉是增语;发精进心摄受正愿,深心观察亦复增语。所以者何?谓法无合集、深心解脱,是名善法。云何名不善法?谓于戒定慧有所对治。云何于戒对治?谓于戒名字及所作法毁犯堕落。云何于定对治?谓于三摩地蕴起散乱心破坏圣行。云何于慧对治?谓于所有法数数起见作诸碍解,于胜慧蕴有所趣向损坏无见,是名于戒定慧有所对治。向来所说已生罪业诸不善法,如是行相深心作意欲令除断,发精进心摄受正愿。此不善法以心覆护不应开示,一切善法心常集行。于所对治贪瞋痴等,悉应了知因攀缘生,以不净观对除贪欲,以慈悲观对除瞋恚,以缘生观对除痴闇,净诸烦恼斯为解脱。又复所有不应普断,于一切法而生观察。此说是名初二正断。又如是说,未生善法欲令发起,发精进心摄受正愿。此有无量。所以者何?谓诸菩萨植诸善本,精进乐欲摄受胜行,如是积集无量善法。此说是名第三正断。又正断者,已生善法欲令久住无所损坏使无忘失,发精进心摄受正愿。若以此善根回向菩提,则是增语。所以者何?无有菩提可回向故,于此善根则无破坏。何以故?如其发心不出三界故。若出三界,于此善根即应尽尽。所以者何?如其发心出三界故,若不出三界而能回向一切智智,于此善根则无有尽。此说是名第四正断。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之行获得四种正道善巧。

「复次,诸菩萨于正道善巧有五种相。何等为五?一者信根,二者精进根,三者念根,四者三摩地根,五者胜慧根。云何信根?信有四法。何等为四?谓起正见,信有世间及轮回行,获彼业报而为对治。由彼命根不造罪业,信菩萨行如彼修行,资身之具不生乐着,于甚深胜义及诸了义发生正解。于有情行,信一切法空无相相,于诸见造作不乐信解。于诸佛法力无畏等,闻已离诸爱着。及余言说彼诸佛法,悉皆积集。此说是名信根。云何精进根?谓信是法发起精进,此说是名精进根。由此精进积集诸法,于其念根无所破坏,是名念根。由此念根无所破坏,而于诸法三摩地根唯一境性,是名三摩地根。由此三摩地根唯一境性,以彼慧根观察诸法而能了知,是名慧根。如是于此五根积集系属,即得圆满一切佛法至授记地。譬如外五神通不受胎藏,乃至获得出离男女等根,如诸佛世尊及诸菩萨于此五根而得成就。此说是名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五种正道善巧。

「舍利子!又菩萨正道有五种相。何等为五?一者信力,二者精进力,三者念力,四者三摩地力,五者胜慧力。云何信力?谓于法信解。设魔波旬化作佛身而来亲近为说别法,以信力故,于此正法一尘沙数莫能破坏,以智伺察悉为除断。又魔所说此非佛法,于四大种及诸业报颠倒积集。而诸菩萨以信解力,深心伺察皆不信受,此说是名菩萨信力。云何菩萨精进力?谓能发起勇勐精进入解善法,在在处处得坚固力,若天若人彼所有力,乃至菩萨所住之处无能倾动,是名菩萨精进力。云何菩萨念力?谓于法念处其心安住,彼彼烦恼不能娆乱,以念力故破诸烦恼,而复得此清净正念,是名菩萨念力。云何菩萨三摩地力?谓独处闲静离诸愦閙,一切语言音声悉皆远离,无有攀缘对治,名最初禅定。于善寻伺得无障碍,名第二禅定。于喜乐行得无障碍,名第三禅定。于摄受正法化度有情得无弃舍无有障碍,名第四禅定。于四禅行彼对治法不能破坏,于彼定处亦不远离,于三摩地不生爱着,是名菩萨三摩地力。云何菩萨胜慧力?谓于刹那而能了知世出世法,于如是智无能破坏,一切工巧乃至世间种种技艺,若近若远难作能作。而诸菩萨现前获得出世间法,谓智慧高显胜诸世间,一切天人阿修罗等无能破坏,是名菩萨胜慧力。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如是五种正道善巧。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七

 

上篇: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下篇:佛说胞胎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宝积部目录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一卷(出乌波离所问经) 开府仪同...

佛说如幻三昧经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上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上 元魏天竺三藏昙...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

【注音版】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卷第一(一名十千日光三昧定...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 西天译...

佛说兜调经

佛说兜调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在...

佛说未曾有经

佛说未曾有经 后汉失译人名出古旧录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

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

佛说千佛因缘经

佛说千佛因缘经佛说千佛因缘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

已申如实不空义 如如演说不取著 摄彼名句及文身 融...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一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如是...

代众生受苦的精神

有人经常问我这个问题,我布施了之后有这么多倒霉的事...

【推荐】诵经的窍诀有六步骤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莹珂法师与自觉法师往生的故事

有的人念佛成就了,就想早点走。比如宋代的莹珂法师。...

雍正皇帝著书破邪护正法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历代的皇帝中是非常了不起地一位,参...

朝暮课诵的意义

课诵是寺院每天必不可少的修行仪式,即指定时诵经、持...

诈称眼瞎喻

从前,有一位工匠为国王做事,由于工作非常繁重,身心...

念佛决定往生的依据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

到了极乐世界后,绝不可能再堕三恶道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

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今人研究佛法,多多皆欲作一通家。拟于一切大众前,清...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

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

半碗稀饭的故事

出坡,你不要走,你要参加这个劳动,这叫普请,挂了牌...

妄想造就了我们的业力

我们因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们的妄想就造成了我们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