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四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二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行胜慧波罗蜜多行时!于菩萨藏正法殊胜义利清净乐欲,而于受持读诵正法者应当发起善知识想,勇勐精进正摄受心,为欲发彼正愿及四正断,于一切法相应得无障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说伽陀曰:

「尊重善知识,  得为说法师,
 作彼听法众,  常住于正行。
 不惜其身命,  精勤而最上,
 安住实智中,  得胜慧清净。
 自了知正法,  净信无不达,
 由觉出离故,  如佛广开示。
 亦如诸智者,  善达文句义。
 常修清净行,  得预诸学位,
 所有染净分,  皆悉无所着,
 以无所着故,  于法而无减,
 由精进乐欲,  身速获轻安。
 听闻是法已,  智增无失念,
 常住于智念,  了善不善法。
 由学最上乘,  通达念慧力,
 知彼有情意,  如我于长夜。
 以学是法故,  得胜慧清净,
 了有情意已,  为开示正法。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微妙清净光明法门及诸圣者发起正见,如佛所说而修行之。以二因缘,当如是学。何等为二?一者获他言音,二者谓自作意。若诸菩萨于相应行菩萨藏正法不能听闻,听已于深法律三摩地门而得少分欢喜知足者,应知彼是怀增上慢堕魔网中,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及随烦恼。着五欲乐轮回相续。如来以是说彼有情随顺有漏无能解脱。舍利子!若有亲近法师于此正法听已了知,而不作罪远非义利,增长闻慧见妙涅盘,清净勇勐得胜妙乐。如是菩萨摩诃萨当知是为于此菩萨藏正法希有法律殊胜义利,受持读诵乃至听闻、广大开示为他人说,得相应行。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此菩萨藏正法若不听闻,无能获得彼相应意,而与圣道极相违故。如来以是说彼有情于老死解脱而常作意。云何是相应意?谓此菩萨摩诃萨远离相应及不相应是相应意,于相应意得无增语。又菩萨相应意,谓于音响无能发起,诸阿罗汉亦无能发,然彼所出音响了不可得,于前际后际随所伺察,当云何生?至何所灭?若通达过去所说音响则过去已灭,若通达未来所说音响则未来未至,若通达现在所说音响则现在不住。如是已说未说当说,遍一切处寻求俱不可得。于相应意当如是学。

「舍利子!若菩萨相应意如是学者,云何观察?谓此菩萨观一切法自性本灭,观一切法自体本寂,观一切法自性平等,观一切法毕竟不生,观一切法毕竟不起,观一切法毕竟不集,观一切法毕竟无灭。于此时分说如实观亦非所观,如是非所观非不所观,说此是名为观察意,当如是学。若有菩萨于此正法,疑惑痴瞑无能入解,谓言是法非解脱门,断诸勤勇不起通达,而于彼意悉不相应。又复于此诸法正见即如如见。云何诸法即如如见?所谓无见。如是无见即不生增语,不生增语则不积集。云何不积集?谓于增语而无有对。如来以是所说,观察诸行无生无作,于正见中由是获得正出离行。又复正出离行以何为因?谓一切法即为佛法。是故欲求正出离行,应当于此菩萨藏正法殊胜义利,受持读诵听闻为他人说,乃至于此正法得相应意。是名正出离行。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行胜慧波罗蜜多行时,于此微妙清净光明法门正善觉悟,于意处观察生入解意。何等意处?云何入解?谓此菩萨于三摩地加持处,毗钵舍那寻伺处,最上希望处,心乐欲处,相续不断处,无常处,因缘处,缘生处,无我无人无寿者处,无住无不住无去无不去处,不集不坏因果处,空无相无愿惯习处,非空无相无愿所取处,三摩地三摩钵底所取处,非依三摩地三摩钵底发生处,神通智所取处,非漏尽处,观察无生处,非出离行处,观察一切有情无我处,不舍大悲处,见一切生恐怖处,有执心处,出离贪处,不离现行贪法处,舍五欲乐处,不舍法乐处,离一切戏论处,不舍善巧方便处,如是诸法皆生入解。舍利子!说此是为意处入解。

「复次舍利子!于彼意处,云何说为正理道?所谓以意是道、以门是道、以面门是道、以因是道、以合集是道、以不相违是道、以无诤论是道、以舍是道、无入无不入是道、无戏论是道、无毁呰是道、不增是道、不减是道、不生是道、无所转易是道、无所对治是道、真如是道、实际是道、如来是道、无别异是道、如如是道、三世平等是道、分别不住色受想行识是道、不住眼界色界眼识界是道、不住耳界声界耳识界是道、不住鼻界香界鼻识界是道、不住舌界味界舌识界是道、不住身界触界身识界是道、不住意界法界意识界是道、随顺胜义是道、随顺正智是道、随顺了义契经是道、随顺正法是道。舍利子!说此是名为正理道。又菩萨摩诃萨以入解意于正理道,由是观察即无所观,如是非观察非不观察。说此是名为观察意。

「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相应意于此正法而有痴瞑,谓言是法非解脱门,断诸勤勇不起增胜无所通达,而于彼意悉不相应。又诸有情,如是正见即如如见。又复云何为如如见?所谓无见。无见则不生增语,乃至无所对名,如前广说。于此菩萨藏胜慧波罗蜜多之行,当如是学。

「又复于意无我,于一切法无我亦然。若一切法无我,则于诸有情无我亦然。如是观察,是观察意。又轮回界与涅槃界平等相应,如是烦恼体性与一切法体性相应,彼相应与不相应都无所着,于观察意而得胜解。乃至菩萨所有相应无余,加持一切有情而不弃舍,加持正法而无相违。舍利子!说此是为菩萨摩诃萨获相应意所闻之相。于意入解、如是观察,彼如如见胜慧不动。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胜慧波罗蜜多行时得胜慧住,于一切有为法而不共故。所谓无明乃至老死,悉不共住。又于萨迦耶见乃至本末六十二见,悉不共住。世间八法若毁若誉,悉不共住。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乃至一切攀缘,悉不共住。又于慢增上慢邪慢乃至二十随烦恼,悉不共住。又于上中下品若麁若细乃至一切烦恼,悉不共住。又于痴闇盲瞑翳障系絷等处,乃至一切下劣分法,悉不共住。又于烦恼魔、蕴魔、天魔、死魔,乃至一切魔业,悉不共住。又于我、人、众生、寿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乃至一切我见,悉不共住。又于业障、烦恼障、法障、见障、报障、智障,乃至一切相续习气,悉不共住。又于相障思惟分别、见闻觉知诸所缠缚,悉不共住。又于悭贪布施、毁戒持戒、瞋恚忍辱、懈怠精进、散乱禅定、恶慧胜慧,乃至一切波罗蜜多有无对治、是智非智,悉不共住。又于一切僻报,常与无常、善与不善、有罪无罪、轮回涅盘,乃至一切邪对治法,悉不共住。又于种种佛法、种种刹土、种种有情,悉不共住。又于世俗胜义、有智无智,乃至一切有情作意相等,悉不共住。又于胜慧胜行、有为体相,乃至一切住心意识所造作者,悉不共住。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胜慧波罗蜜多之行,于如是无量有为行法,悉不共住。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胜慧波罗蜜多行时,于菩萨藏而能安住,于一切法以胜慧决择,而能获得十种善巧。何等为十?一者蕴善巧,二者界善巧,三者处善巧,四者谛善巧,五者正知善巧,六者随顺善巧,七者智识善巧,八者菩提分善巧,九者圣道善巧,十者缘生善巧。云何名蕴善巧?谓此五蕴,如聚沫、如水上泡、如阳焰、如芭蕉、如幻、如梦、如空谷响、如影、如浮云、如镜中像。谓色蕴者犹如聚沫,彼聚沫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士夫、无意生、无儒童。若世间体性如是,则色蕴体性亦复如是。说此是为色蕴善巧。谓受蕴者如水上泡,彼水泡中无有我、人、众者、寿者、士夫、意生、儒童。若世间体性如是,则受蕴体性亦复如是。说此是为受蕴善巧。谓想蕴者犹如阳焰,彼阳焰中无有我、人、众生、寿者,乃至说此是为想蕴善巧。谓行蕴者犹如芭蕉,彼芭蕉中无有我人众生寿者,乃至说此是为行蕴善巧。谓识蕴者如幻,于彼幻中无有我人众生寿者,乃至说此是为识蕴善巧。

「又复说此五蕴,是彼世间刹那变异坏灭之相。若此世间体性如是,则彼世间体性亦然。云何体性?所谓苦无常性。彼蕴体性亦复如是。舍利子!说此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之行,而能获得诸蕴善巧。

「又复云何名界善巧?所谓地界即法界,法界无麁澁相。水界即法界,法界无柔软相。火界即法界,法界无温热相。风界即法界,法界无动转相。眼识界即法界,法界无瞻视相。耳识界即法界,法界无对表声相。鼻识界即法界,法界无能嗅香相。舌识界即法界,法界无能了味相。身识界即法界,法界无能觉触相。意识界即法界,法界无能观察相。如是自体界与法界无二无别。又复欲界、色界、无色界无二无别。轮回界、涅盘界无二无别,此空界、一切法界无二无别,由性空故、离分别故,无二无别。以入解有为界,则入解无为界,乃至说无量界如是决择入解。舍利子!说此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之行,而能获得诸界善巧。

「又复云何名处善巧?谓此眼处本空,及耳鼻舌身意处本空,彼无有我亦无我所。彼菩萨如是于眼体性乃至于意体性如实了知,则无处决择、无种种决择、无善决择,于善不善法无二相转。说此是名为处善巧。

「又此处善巧,谓眼处、色处。如是眼见于色而生厌离,如是厌离则非正行。又彼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如是乃至意识而生厌离,如是厌离则非正行。又复菩萨于圣道处、非圣道处,皆应积集成证大悲,于诸险难非圣道处诸有情类令住正道,于其道处亦不弃舍。舍利子!说此是为菩萨摩诃萨胜慧波罗蜜多之行,而能获得诸处善巧。

「又复云何名入解谛善巧?此谛善巧复有四种,所谓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云何苦智?谓不起蕴故,是为苦智。云何集智?谓离爱集故,是为集智。云何灭智?谓灭已不生故,是为灭智。云何道智?谓于平等法无平等可得故,是名道智。若菩萨于此四谛如是智慧而不作证成熟有情,说此是为谛善巧。

「又谛善巧复有三种,所谓世俗谛、胜义谛、相谛。云何世俗谛?谓诸想像音声、语言文字,乃至世间所行,是为世俗谛。云何胜义谛?谓心无所缘,况复文字,是为胜义谛。云何相谛?谓诸相一相,一相无相,是为相谛。彼菩萨于世俗谛说无疲倦,于胜义谛不失正行,于相谛中随顺无相,是真实相。说此是为菩萨于谛善巧。又复一谛此无二种,所谓寂谛,此实一谛。于诸平等及不平等,而能随转真妙作用,而能获得于谛善巧。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四

 

上篇: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下篇:佛说胞胎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宝积部目录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佛说太子刷护经

佛说太子刷护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佛在罗阅祇耆阇...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离奈城...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

浴佛仪轨

一、迎请太子佛像 法会开始前,先在大殿内摆设香汤盆...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宋沙门释慧简译 闻如是: 一时...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徧照般若波罗蜜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 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闻如是:...

智谕法师:清净心

今天和大家讲清净心。清净心对修道人很重要。经上说:...

护法神对犯邪淫者狠记一笔

中国人有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都有...

观世音菩萨为我排忧解难

二〇〇〇年八月,我六十寿诞时,女儿送了一尊观世音菩...

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来解释无量寿

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

因果定律是不变的法则

修学佛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知见,更进一步要身体力行。...

始信参禅输懒惰

沩仰宗的创始人灵祐禅师在没有成为一代宗师之前,跟随...

圣严法师《学习观音菩萨》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障碍自己

佛教有一种「业」的观念,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经...

回归本来面目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讨...

惟贤长老《人生的真谛》

人生由于名利等引起烦恼、挫折,因而生出痛苦。那么,...

为什么有人活得快乐,有人活得痛苦

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过去世不知道造了什么业,应该如何忏悔

我们今生造的业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向佛菩萨发露,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