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无着菩萨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师达摩岌多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

无着菩萨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师达摩岌多译

经曰: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斯陀含,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那含,是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最为第一,世尊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世尊则不记我无诤行第一;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无诤、无诤行。」

论曰:

此下第五为修道得胜中无慢。如前略为八种住处,已下十二总名离障碍住处对治应知。何者十二障碍?一、慢,二、无慢而少闻,三、多闻而小攀缘作念修道,四、不小攀缘作念修道而舍众生,五、不舍众生而乐随外论散动,六、虽不散动而破影像相中无巧便,七、虽有巧便而福资粮不具,八、虽具福资粮而乐味懈怠及利养等,九、虽离懈怠利养而不能忍苦,十、虽能忍苦而智资粮不具,十一、虽具智资粮而不自摄,十二、虽能自摄而无教授。

此中,为离慢故,经言「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等,此为依义,显示对治我得慢故。又复,须陀洹能作是念者,即为说相,显示无慢故,亦即是欲愿摄持。

经言「世尊!实无有法,不入色、声、香、味、触」者,此为安立第一义。若须陀洹如是念:「我得须陀洹果。」即为有我想。若有我想,则为有慢应知,如是乃至阿罗汉亦尔。上座须菩提自显无诤行第一及离欲阿罗汉共有功德者,以己所证为令信故,以无有法得阿罗汉及无所行故,说无诤、无诤行。此中即为安立第一义。

经曰: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

此下第六为不离佛出时。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少闻故,经言「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等。谓彼佛出世,承事供养时有法可取,离此分别故,依义等及对治等随义相应应知。

经曰: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彼菩萨不实语。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论曰:

此下第七为愿净佛土。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小攀缘作念修道故,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等。若念严净土者,则于色等事分别、生味着,为离此故,经言「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等。

经曰: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论曰:

此下第八为成熟众生。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舍众生故,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如是等。此何所显示?为成熟欲界众生故。彼罗睺阿修罗王等一切大身,量如须弥,尚不应见其自体,何况余者。

经言「如来说为非体」者,显示法无我故;「彼体非体」者,显示法体无生、无作故。此即显示自性与相及差别故。

经曰:

佛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佛言:「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数恒沙数世界,以施诸佛如来。须菩提!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佛言:「须菩提!以七宝满尔数恒河沙世界,持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门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无量阿僧祇。复次,须菩提!随所有处,说是法门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此经。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似佛。」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法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法。」

论曰:

此下第九为远离随顺外论散乱。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乐外论散乱故,经说四种因缘,显示此法胜异也:一、摄取福德,二、天等供养,三、难作,四、起如来等念。经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等者,是摄取福德。经言「须菩提!随所有处,说是法门」等者,是天等供养。经言「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等者,是难作。经言「若是经典所在之处」等者,是起如来等念。于中,说者,为他直说故;授者,教授他故,显示此乐外论散乱对治法胜异已。

于如是法中,或起如言执义,为对治彼未来罪故,经言「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故。如般若波罗蜜非波罗蜜,如是亦无有余法如来说者。为显此义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此显示自相及平等相法门第一义也。

经曰: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彼微尘甚多。世尊!」

「须菩提!是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论曰:

此下第十明色及众生身抟取中观破相应行。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于影像相自在中无巧便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如是等。彼不限量,攀缘作意菩萨恒于世界攀缘作意修习,故说三千大千世界。

于中,为破色身影像相故,显示二种方便:一、细作方便,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宁为多不」等。二、不念方便,如经「是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故。为破众生身影像相故,经言「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故。于中,世界,显众生世也,但以名身,名为众生世。不念名身方便,即是显示破彼影像相,不复说细作方便也。

经曰: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见如来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大人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大人相。」

论曰:

此下第十一明供养给侍如来。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不具福资粮故,经言「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见如来不」者,显示为福资粮故,亲近、供养如来时,不应以相成就见如来。云何见?应见第一义法身故。

经曰:

佛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法门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无量阿僧祇。」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扪泪而白佛言:「希有,婆伽婆!希有,修伽陀!佛说如是甚深法门,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法门。」

「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法门,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其有众生得闻是法门,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如来说第一波罗蜜者,彼无量诸佛亦说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论曰:

此下第十二远离利养及疲乏、热恼故不起精进及退失等。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懈怠利养等乐味故,经言「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如是等。于中,身有疲乏,心有热恼,以此二种,于彼精进若退若不发。

此何所显示如此舍尔许身,自所有福不及此福?云何以一身着懈怠等故而为障碍?何故此中上座须菩提流泪而言「我未曾闻如是等法门」也?以闻此胜福甚多,过于舍无量身,更不说余胜福故。若闻如是胜福故,发起精进已,若于此法中生如义想,为离此过故,经言「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等。即于如是实相中,为离实相分别故,经言「是实相者,即是非相」如是等。

经言「世尊!我今得闻如是法门,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其有众生得闻是法门,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如是等,此何义?为令味着利养、过懈怠诸菩萨生惭愧故:「于未来正法灭时,尚有菩萨于此法门受持故,无人等取及法取;云何汝等于正法兴时,远离修行,不生惭愧也?」经言「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者,显示无人取也;「我相即非相」等者,显示无法取也。

经言「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者,显示诸菩萨顺学相:「诸佛世尊离一切相,是故我等亦应如是学。」此等经文,为离退精进故说。于中,言若分别、若信解者,后句释前句也。受者,受文字也。持者,持义也。

为离不发起精进故,经言「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等者,以惊等故不发起精进也。于声闻乘中,世尊说有法及有空,于听闻此经时,闻法无有故惊;闻空无有故怖;于思量时,于二不有理中不能相应故畏。

更有别释,为三种无自性故应知。谓相生第一义等无自性故,经言「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者。此有何义?复说第二生惭愧处故,言:「此法如是胜上,汝等不应放逸。」于中,以于余波罗蜜中胜故,名第一波罗蜜。又,经言「如来说第一波罗蜜者,彼无量诸佛亦说波罗蜜」者,此言显示一切诸佛同说第一,是故名第一。

经曰:

「须菩提!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众生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相亦非无相。何以故?须菩提!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众生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若心有住,则为非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是故,佛说菩萨心不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须菩提言:「世尊!一切众生相,即非相。何以故?如来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所说法,无实无妄语。须菩提!譬如有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住于事而行布施,亦复如是。须菩提!譬如人有目,夜分已尽,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若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亦复如是。」

论曰:

此下第十三明忍苦。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不能忍苦故,经言「须菩提!如来说忍辱波罗蜜」等。于中有二:一、能忍,二、离不能忍。

能忍有三:一、如所能忍,二、忍相,三、种类忍。于中,如所能忍,以何相生忍处?如忍差别显示,对治彼因缘故。何者能忍?谓达法无我故。云何得显示?如经言「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故。云何应知忍相?若他于己起恶等时,由无有我等相故,不生瞋想,亦不于羼提波罗蜜中生有想、于非波罗蜜中生无想。此云何显示?经言「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有我等相」及「无相亦非无相」等故。何者种类忍?亦有二种:一、极苦忍,二、相续苦忍。此云何显示?经言「须菩提!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应生瞋恨」等。云何相续苦忍?经言「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等。

不忍因缘者,有三种苦:一、流转苦,二、众生相违苦,三、乏受用苦。于中,经言「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等,此为显示流转苦忍因缘对治。发菩提心者,以三种苦相故,则不欲发心,故说应离一切相等。此中,一切相者,为显如是等三苦相也。若着色等,则于流转苦中疲乏故,菩提心不生故,经言「不住色生心」等如前说。不住非法者,谓非法无我也,于非法及法无我中皆不住故。为成就彼诸不住故,说遮余事,经言:「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若有心住,即为非住等。

经言「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乃至「一切众生,即非众生」等,此显示对治众生相违苦忍,即为一切众生而行于舍。云何于彼「应生瞋」也?由不能无众生及众生想,以此因缘故,众生相违时,即生疲乏,故显示人无我、法无我等。

经言「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等,此何所显示?欲令信如来故能忍。于中,真语者,为显世谛相故。实语者,为显世谛修行有烦恼及清净相故。于中,实者,此行烦恼、此行清净故。如语者,为第一义谛相故。不异语者,为第一义谛修行有烦恼及清净相故。说此真语等,已于此中如言说性起执着,为遣此故,经言「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所说法,无实无妄语」故。无实者,如言说性非有故。无妄者,不如言说自性有故。

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入闇」如是等,显示乏受用苦忍因缘对治。若为果报布施,便着于事而行舍施。于彼喜,于欲乐、苦受中不解出离,犹如入闇,不知「我何所趣。」彼喜、欲乐亦尔。若不着于事而行布施,如有眼丈夫,夜过日出,见种种色,随意所趣,应如是见。彼无明夜过,慧日出已,种种尔焰,如实见之。彼不知解出离欲乐、苦受故喜乐、欲乐。

经曰:

「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修行,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悉觉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聚。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舍恒河沙等无量身,如是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法门信心不谤,其福胜彼无量阿僧祇,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修行、为人广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此法门,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边、无量功德聚。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则于此经不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若有我见、众生见、人见、寿者见,于此法门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者,无有是处。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轻贱。何以故?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千四亿那由他百千万诸佛,我皆亲承供养,无空过者。须菩提!如是无量诸佛,我皆亲承供养,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世末世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我所供养诸佛功德,于彼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世末世有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若我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疑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论曰:

此下第十四离寂静味。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阙少智资粮故,经言「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修行」等。此中,为离三摩提攀缘,显示与法相应有五种胜功德:一、如来忆念亲近,二、摄福德,三、赞叹法及修行,四、天等供养,五、灭罪。何者如来忆念亲近?经言「受持读诵」等,「如来以佛智知彼、如来以佛眼见彼」等。于中,受者,习诵故。持者,不妄故。若读若诵者,此说受持因故,为欲受故读,为欲持故诵。又复,读者,习诵故。持者,总览义故。何者摄福德?经言「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聚」等。何者赞叹法及修行?经言「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等,此为赞叹法。于中,不可思者,唯自觉故。不可称者,无有等及胜故。经言「此法门,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者,此成就不可称义。于中,余乘不及故最上,烦恼障、智障净故最胜应知。经言「若有人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广为人说」等者,此为赞叹修行。于中,如来知、见成就无量功德聚者,是总说也。不可思、不可称、不可量者,解释故。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谓肩负菩萨重担故。经言「须菩提!若乐小法者,则于此经不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者,谓声闻、独觉乘者故。经言「若有我等见」乃至「受持,无有是处」者,谓有人我见众生,而自谓菩萨者故。何者天等供养?经言「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等者。于中,以华、鬘、烧香、薰香、涂香、末香、衣、盖、幢旛等供养,恭敬礼拜、右绕故,名支提。何者灭罪?经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轻贱」等故者。此毁辱事,有无量门,为显示此,故说轻贱。经言「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显示灭罪故。

前所说以此因缘出生无量阿僧祇多福者,今当解释彼无量阿僧祇义应知。威力者,成熟炽然故。多者,具足故。于中,经言「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阿僧祇劫」等者,此显示威力故,即是福聚威力,以彼所有福聚远绝高胜故。此中,阿僧祇劫者,乃至然灯佛故应知。过阿僧祇者,更过前故。亲承者,供养故。不空过者,常不离供养故。经言「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若我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如是等,此显示多故,或为狂因,或得乱心果应知。此之彼威力及彼多等,何人能说?是故经言:「须菩提!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此显示彼福体及果不可测量故。

经曰: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界。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非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论曰:

此下第十五于证道时远离喜动。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远离自取故,经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菩提心、住、修行』」等。何故复发起此初时问也?将入证道菩萨,自见得胜处,作是念:「我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心,我灭度众生。」为对治此故,须菩提问当于彼时如所应住、如所修行、如所应降伏心,及世尊答「当生如是心」等。

又,经言「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等者,为显我执取或随眠故。若言「我正行菩萨乘」,此为我取。对治彼故,经言「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经曰: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须菩提白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于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如是言:『摩那婆!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须菩提!言如来者,即实真如。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实语。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不实不妄语,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论曰:

此下第十六求教授。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无教授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是等。

又,经言「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等,此有何意?「若菩提法可说,如彼然灯如来所说者,我于彼时便得菩提,然灯如来则不授记言我得等;以彼法不可说故,我于彼时不得菩提,是故与我授记。」此是其义应知。

又,何故彼法不可说?经言「须菩提!言如来者,即实真如」故。如清净故,名为如来,以如不可说故,作此说。清净如名为真如,犹如真金。

或言:「然灯如来所,于法不得菩提,世尊后时,自得菩提。」为离此取故,经言「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实语」等故。

又,经言「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不实不妄语」者,显示真如无二故。云何不实?谓言说故。不妄者,谓彼菩提不无世间言说故。

经言「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者,此何义?显一切法、法如清净故。如者,遍一切法故,此是其义。又,彼一切法,法体不成就,为安立第一义故,经言「须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


上篇:金刚般若论

下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翻译之记 转法轮经。如来初说。忧波...

四阿鋡暮抄解

四阿鋡暮抄序 阿鋡暮者,秦言趣无也。阿难既出十二部...

十住毗婆沙论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一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

佛说法印经

佛说法印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 比丘善导集记  依...

旧杂譬喻经

旧杂譬喻经卷上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一) 昔无数世...

佛说摩达国王经

佛说摩达国王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诵经结诵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大乘四法经

大乘四法经 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 制译  归命大...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

曹山大师语录序 本寂禅师之于洞山。盖泻瓶而已。自一...

佛说人本欲生经

佛说人本欲生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多用心

有一天,庄周和朋友聊天时,说了一篇大道理,朋友听了...

外婆的舍利花

真的有西方极乐世界吗?真的有阿弥陀佛吗?很多人都会...

顺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现在桌面上有一个苹果。这...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不幸的命运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具有神通,不但可以看到快乐...

妄想本来是空的,清净本来是有的

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

到山下做水牯牛

南泉普愿禅师辞世前,门下问:和尚去世之后将往何处?...

【推荐】梦参老和尚:修行的方法

1、如何拜佛? 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

眼明心却盲

数年前,我在为佛学班上课时,学生中有一位弱视青年。...

明朝郑兴儿:不贪人财积德改命的故事

明朝初年,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他在一个姓王的部郎...

未成佛前先结人缘

【后复载一僧,博通经论,所至无所遇。乃咨嗟叹息。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