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无着菩萨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师达摩岌多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下

无着菩萨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师达摩岌多译

经曰:

「须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妙大,则非大身,是故如来说名大身。」

佛言:「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非菩萨。」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颇有实法名为菩萨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众生、无人、无寿者。」

论曰:

此下第十七为入证道故,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如是等,显示入证道时得智慧故离慢。

云何得智?有二种智故:一、摄种性智,二、平等智。若得智已,得生如来家,得决定绍佛种,此为摄种性智。得此已,能得妙身。于中,妙身者,谓至得身成就,身得毕竟转依故。大身者,一切众生身摄身故。若于此家长夜愿生,既得生已便得彼身,是名妙身平等智。复有五种平等因缘:一、麁恶平等,二、法无我平等,三、断相应平等,四、无希望心相应平等,五、一切菩萨证道平等。得此等故,得为大身,摄一切众生大身故。

于彼身中,安立非自、非他故,经言「世尊!如来说人身妙大,则非大身,是故如来说名大身」等者,于此妙身等中安立第一义。如是等,是为得智慧。

云何离慢?经言「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等。此云何可知?若作是念:「我灭度众生,我是菩萨。」应知此是慢者,非实义菩萨。为显示此故,经言「是故佛说一切法无众生」等,若菩萨有众生念,则不得妙身、大身故。

经曰: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国土。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

论曰:

此下第十八上求佛地。

应知彼地,复有六种具足摄转依具足:一、国土净具足,二、无上见智净具足,三、福自在具足,四、身具足,五、语具足,六、心具足。

为国土净具足三摩钵帝故,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是不名菩萨」如是等。此义为于共见正行中转故,为断彼故,安立第一义,经言「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国土」等。

又,经言「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无我法」者,此言为二种无我故,谓人无我、法无我。

又,经言「如来说名菩萨、菩萨」者,为于彼二种无我中二种正觉故。此等云何显示?若言「我成就」,即为人我取;「庄严国土」者,是法我取。此非菩萨。

经曰: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世界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世界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世界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住,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是名为心住。何以故?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论曰:

此下第二为无上见智净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等。于中二种:一为见净,二为智净。如来不唯有慧眼,为令知见净胜故,显示有五种眼,若异此则唯求慧眼见净故。于中,略说有四种眼,谓:色摄,第一义谛摄,世谛摄,一切种一切应知摄。色摄复有二种,谓法界、修果,此为五眼麁境界故。是初色摄第一义智力故,世智不颠倒转,是故第一义谛摄在先。于中,为人说法,若彼法为彼人施设,此智说名法眼。一切应知中一切种无功用智,说名佛眼。此等名为见净。如经「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如是等,此为智净。于中,心住者,谓三世心。若干种者,应知有二种,谓染及净,即是共欲心、离欲心等。世者,说过去等分。于此二中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乃至「过去心不可得」等。于中,过去心不可得者,已灭故;未来者,未有故;现在者,第一义故。为应知中证故,安立见。为教彼彼众生寂静心故,安立智。于此智净中,说心住即非心住;如是见净中,何故不说眼即非也?以一住处故,见、智净后安立第一义故,初亦得成就。

经曰: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德聚多。须菩提!若福德聚有实,如来则不说福德聚、福德聚。」

论曰:

此下第三为福自在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等。于中,亦安立第一义故,经言「须菩提!若福德聚有实」等。

经曰: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来说名具足色身。」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来说名诸相具足。」

论曰:

此下第四为身具足故。于中,复有二种:一为好具足,二为相具足。为好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如是等。于中,亦以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非具足」等。为相身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如是等。

经曰: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论曰:

此下第五为语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如是等。于中,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法、说法者」等。

经曰: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论曰:

此下第六心具足。

于心具足中,复有六种:一为念处,二为正觉,三为施设大利法,四为摄取法身,五为不住生死、涅槃,六为行住净应知。于心具足中,为念处故,经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如是等,此处于诸众生中显示如世尊念处故。彼非众生者,第一义故。非不众生者,世谛故。是人即为希有第一者,显示说第一义是不共及相应故。此文如前说。

经曰: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世尊!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得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论曰:

此下第二于彼心具足中,为正觉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是等。于中,无有法者,为离有见过已,显示菩提及菩提道故。彼复显示菩提有二种因缘,谓:阿耨多罗语故,三藐三佛陀语故。于中,经言「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者,此为阿耨多罗语故,此显示菩提自相故、菩提解脱相故。彼中,无微尘许法有体,是故亦不可得、亦无所有应知。经言「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者,为三藐三佛陀语故,显示菩提者人平等相。于中,平等者,以菩提法故,得知是佛。此中,经言「无有高下」者,显示一切诸佛第一义中寿命等无高下故。经言「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得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显示菩提于生死法平等相故。经言「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显示菩提道故。经言「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等者,此安立第一义相故。

经曰:

「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歌罗分不及一,数分不及一,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度众生』耶?须菩提!莫作是见。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佛言:「须菩提!若有实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为有我。须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来说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

论曰:

此下第三于彼生具足中,为施设大利法故,经言「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于中,为安立第一义教授故,经言「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度众生』耶」如是等。又,经言「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等者,此有何义?如来如尔焰而知,是故,若有众生,如来则为有我取。若实无我,而言有我取,为离此着故,经言「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如是等。是故,但小儿凡夫有如是取故,经言「须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来说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故。

经曰: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我解如来所说义,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相成就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见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彼如来妙体,  即法身诸佛,
 法体不可见,  彼识不能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

此下第四于彼心具足中,为摄取法身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不」如是等。于中,初偈显示如所不应见、不可见故。云何不可见?诸见世谛故。是人行邪静者,定名为静,以得禅者说名寂静者故。又复禅名思惟修故,于中,思者,意所摄;修者,识所摄。言寂静者,即说觉及识,此世谛所摄应知。彼不能见者,谓彼世谛行者。

第二偈显示如彼不应见及不应因缘,谓初分、次分。于中,偈言以法应见佛者,法者谓真如义也。此何因缘?偈言导师法为身故。以如为缘故,出生诸佛净身,此不可见,但应见法,故彼不应见。复何因缘故不可见?以彼法真如相故,非如言说而知,唯自证知故。不如言说者,非见,实不能知故。为显示此义故,偈言「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故。

于此住处中,得显示以法身应见如来,非以相具足故。「若尔,如来虽不应以相具足见,应相具足为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离此着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等者。此义明相具足体非,菩提亦不以相具足为因也,以相是色自性故。

经曰: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须菩提!莫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说诸法断灭相。』何以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此功德胜前所得福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不取福德?」

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

论曰:

此下第五于彼心具足中,为不住生死、涅槃故。于中有二:一为不住涅槃,二为不住生死。

为不住涅槃故,「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如是等。于中,经言「于法不说断灭」者,谓如所住法而通达,不断一切生死影像法,于涅槃自在行利益众生事。此中,为遮一向寂静故,显示不住涅槃。「若不住涅槃,应受生死苦恼。」为离此着,显示不住流转故,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如是等。于中,经言「无我」、「无生法忍」者何义?如来于有为法得自在故,无彼生、死,法、我;又非业、烦恼力生故无生,故名无我、无生者。此中云何得显示?如说摄取余福,尚于生死中不受苦恼,何况菩萨于无我、无生法中得忍已,所生福德,胜多于彼。

经言「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者,此显示不住生死故。若住生死,即受福聚。又,经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不取福德』」者,此有何义?以世尊于余处说应受福聚故。经言「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者,此显示以方便应受,而不应取故。受者,说有故。取者,修彼道故。如福聚及果中,皆不应着。

经曰: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去若来,若住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至去,无所从来,故名如来。」

论曰:

此下第六于心具足中,为行住净。

于中,复有三种:一、威仪行住,二、名色观破自在行住,三、不染行住应知。为威仪行住故,经言「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去若来』」等。于中,行者,谓去来;住者,谓余威仪。

经曰: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复以尔许微尘世界,碎为微尘阿僧祇。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彼微尘众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何以故?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故佛说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故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故佛说一合相。」

佛言:「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何以故?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所说为正语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何以故?须菩提!所言法相、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论曰:

此下第二为破名色身自在行住故,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如是等。于中,细末方便及无所见方便等,此破如前说应知。经言「彼微尘众甚多。世尊」者,是细末方便。经言「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等者,是为无所见方便。此说有何义?若微尘众第一义是有者,世尊则不说非聚。经言「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故佛说微尘众」,以此聚体不成故。若异此者,虽不说,亦自知是聚,何义须说?

经言「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等者,此是无所见方便,此破名身,亦如前说应知。于中,世界者,谓明众生世故。彼唯名身得名故,经言「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者。于中,为竝说若世界、若微尘界故,有二种抟取,谓一抟取及差别抟取。众生类、众生世界有者,此为一抟取。微尘有者,此为差别抟取,以取微尘众集故。经言「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等者,此上座须菩提安立第一义故,世尊为成就如是义故。经说「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等,此何所显示?世言说故,有彼抟取;第一义故,彼法不可说。彼小儿凡夫如言说取,非第一义。

已说无所见方便,破义未说。无所见中,入相应三昧时不分别,谓:如所不分别,及何人?何法?何方便?云何不分别?此后具说。

经言「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等,此等显示如所不分别。云何得显示?如外道说我,如来说为我见故,安置人无我;又为说有此我见故,安置法无我。若有彼我见,是见所摄。如是观察,菩萨入相应三昧时,不复分别,即此观察为入方便。经言「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此显示无分别人。经言「于一切法」者,此显示于何法不分别。经言「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者,此显示增上心、增上智故,于无分别中知、见、胜解。于中,若智依止奢摩他故知,依止毗钵舍那故见,此二依止三摩提故胜解,以三摩提自在故,解内攀缘影像,彼名胜解。经言「如是不住法相」者,此正显示无分别。经言「所言法相、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者,此显示法相中不共义及相应义,如前已说。

如是一切住处中,相应三摩提方便亦尔应知。欲愿及摄散二种,如前所说,更无别义,是故不复说其方便。

经曰:

「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于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其福德胜彼无量阿僧祇。云何为人演说,而不名说,是名为说?

「一切有为法,  如星、翳、灯、幻、
 露、泡、梦、电、云,  应作如是观。」

论曰:

此下第三为不染行住。于中二种:一为说法不染,二为流转不染。

为说法不染故,经言「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如是等。此何所显示?以有如是大利益故,决定应演说;如是演说,而无所染。经言「云何为人演说,而不名说,是名为说」者,此有何义?显示不可言说故。不演说彼法有可说体,应如是演说;若异此者,则为染说,以颠倒义故。又,如是说时,不求信敬等,亦为无染说法。

为流转无染故,经说偈言「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等。此偈显示四种有为相:一、自性相,二者、所住味相,三、随顺过失相,四、随顺出离相。于中,自性相者,共相见识,此相如星,应如是见。何以故?无智闇中有彼光故,有智明中无彼光故。人、法我见如翳,应如是见。何以故?以取无义故。识如灯,应如是见。何以故?渴爱润取缘故,炽然于中着。所住味相者,味着颠倒境界故,彼如幻,应如是见。何以故?以颠倒见故。于中,随顺过失相者,无常等随顺故。彼露譬喻者,显示相体无有,以随顺无常故。彼泡譬喻者,显示随顺苦体,以受如泡故。若有受,皆是苦,以三苦故,随有应知:彼苦生故,是苦苦;破灭故,是坏苦;不相离故,是行苦。复于第四禅及无色中,立不苦不乐受,以胜故。于中,随顺出离相者,随顺人、法无我。以攀缘故得出离故,说无我以为出离也。随顺者,谓过去等行,以梦等譬喻显示。彼过去行,以所念处,故如梦;现在者,不久时住,故如电;未来者,彼麁恶种子似虚空引心出,故如云。如是知三世行转生已,则通达无我,此显示随顺出离相故。

经曰: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论曰偈言:

 若闻如是义,  于大乘无觉,
 我念过于石,  究竟无因故。
 下人于深法,  不能觉及信,
 世人多如此,  是故法荒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下


上篇:金刚般若论

下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翻译之记 转法轮经。如来初说。忧波...

四阿鋡暮抄解

四阿鋡暮抄序 阿鋡暮者,秦言趣无也。阿难既出十二部...

十住毗婆沙论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一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

佛说法印经

佛说法印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 比丘善导集记  依...

旧杂譬喻经

旧杂譬喻经卷上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一) 昔无数世...

佛说摩达国王经

佛说摩达国王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诵经结诵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大乘四法经

大乘四法经 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 制译  归命大...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

曹山大师语录序 本寂禅师之于洞山。盖泻瓶而已。自一...

佛说人本欲生经

佛说人本欲生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多用心

有一天,庄周和朋友聊天时,说了一篇大道理,朋友听了...

外婆的舍利花

真的有西方极乐世界吗?真的有阿弥陀佛吗?很多人都会...

顺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现在桌面上有一个苹果。这...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不幸的命运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具有神通,不但可以看到快乐...

妄想本来是空的,清净本来是有的

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

到山下做水牯牛

南泉普愿禅师辞世前,门下问:和尚去世之后将往何处?...

【推荐】梦参老和尚:修行的方法

1、如何拜佛? 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

眼明心却盲

数年前,我在为佛学班上课时,学生中有一位弱视青年。...

明朝郑兴儿:不贪人财积德改命的故事

明朝初年,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他在一个姓王的部郎...

未成佛前先结人缘

【后复载一僧,博通经论,所至无所遇。乃咨嗟叹息。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