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九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智揵度相应品第四之三

有四十四智体。知老死智体。知老死集智体。知老死灭智体。知老死灭道智体。乃至知行亦如是。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佛告比丘。我今当说四十四智体。汝等皆应一心善听。佛说是经。而不广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欲广分别故。而作此论。问曰。若佛经是此论根本者。何故世尊说此经耶。答曰。世尊以如是方便道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欲以是方便道门示诸弟子。汝等不舍是方便道门者。不久当得尽漏。譬豪富长者。以如是方便积聚财物。复欲以是方便教诸子孙。汝等不应舍离如是方便。不久当得无量财宝。彼亦如是。

云何四十四智体。知老死是一智体。知老死集是二智体。知老死灭是三智体。知老死灭道。是四智体。知因老死。有四智体。乃至知行。亦有四智体。十一四则有四十四智体。问曰。何故不说知无明智体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是有支有为作因者说智体。无明虽是有支有不为作因。复次有四法者立智体。无明有三法义故不立。知老死智是四智。谓法智比智苦智等智。知老死集智是四智。谓法智比智集智等智。知老死灭智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灭智等智。知老死灭道智是四智。谓法智比智道智等智。如知老死。有十六智乃至知行。亦有十六智。若分别在身。及以刹那。则有无量无边。此中以有支以谛以对治故。有四十四智体。

问曰。此四十四智体几在过去。几在未来。几在现在。答曰。或在过去。或在未来。或在现在。几缘过去。几缘未来现在。答曰。三十三缘三世。十一缘非世法。若如杂揵度所说者。三缘过去。谓知行知行集知识集。三缘未来。谓知老死知老死集知生。十六缘现在。谓知生知生集。知有知有集。知取知取集。知爱知爱集。知受知受集。知触知触集。知六入知六入集。知名色知名色集知识。十一缘三世。十一缘非世。几是有漏几是无漏。答曰。或尽是有漏或尽是无漏。几缘有漏几缘无漏。答曰。二十二缘有漏。二十二缘无漏。几是有为几是无为。答曰。尽是有为。无有智是无为者。几缘有为。几缘无为。答曰。三十三缘有为。十一缘无为。此智体不能得正决定。不得果。不离欲。不尽漏。是圣人本所得法。为游戏故。为观本所作故。为受现法乐故。为受用圣法故。起此智现在前。

有七十七智体。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我今当说七十七智体。谓知生是老死缘智体。非不缘生有老死智体。乃至广说。佛何故说此经者。如先说。

云何七十七智体。答曰。知生是老死缘是一智体。非不缘生有老死是二智体。过去生曾为老死缘是三智体。非不曾缘过去生有老死是四智体。未来生当为老死缘是五智体。非不当缘未来生有老死是六智体。及知法住智此法是无常是有为从因缘生。是尽法是灭法。是无欲法。知如是法者是第七智体。如知老死有七智体乃至知行亦有七智体。十一七智体则有七十七智体。问曰。此中何故不说知无明。缘智体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是有支有为作因者说智体。无明虽是有支有不为作因。知生是老死缘。是四智体。谓法智比智等智集智。非不缘生有老死智体。何故复作此说耶。答曰。论有二种。一定自言。二定他言。定自言者。如佛弟子。以佛法义。定于自言。如外道弟子。以外道义。亦定自言。如育多婆提。以育多婆提义。定于自言。如毗婆阇婆提。以毗婆阇婆提义。定于自言。定他言者。如佛弟子定外道弟子言。外道弟子定佛弟子言。如育多婆提定毗婆阇婆提言。如毗婆阇婆提定育多婆提言。或谓。此但为论议故。作如是说。非是实法。欲令此义决定。有如是实事故作是说。非不缘生有此老死。此智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等智集智。通前有八智。如过去生曾为老死缘智体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等智知集智。通前有十二智体。知非不曾缘过去生有老死智体是四智。如先说。通前有十六智体。知未来生当为老死缘智体是四智。如先说。通前有二十智体。知非不当缘未来生有老死智。体是四智。如先说。通前有二十四智体。知法住智。乃至广说。通前有二十五智体。如知老死缘有二十五智体。乃至知行缘有二十五智体。若分别在身及刹那者。则有无量无边智体。此中以有支以世以谛以对治故。立七十七智体。问曰。何故不说知现在智体耶。答曰。或有说者。生是老死缘非不缘生有老死。是说知现在智体。过去者知过去。未来者知未来。复有说者。知生是老死缘非不缘生有老死。是说知三世。过去即知过去。未来即知未来。

问曰。此智几在过去。几在未来现在。答曰。或尽在过去。或尽在未来。或尽在现在。几缘过去。几缘未来。几缘现在。答曰。若如所说生是老死缘非不缘生有老死。是说知现在智体者。二十二缘过去。二十二缘未来。二十二缘现在。十一缘三世。若作是说。生是老死缘非不缘生有老死。是说知三世智体者。二十二缘过去。二十二缘未来。三十三缘三世。几是有漏几是无漏。答曰。或尽是有漏。或尽是无漏。几缘有漏几缘无漏。答曰。尽缘有漏。几是有为几是无为。答曰。尽是有为。无有智体。是无为者。几缘有为几缘无为。答曰。尽缘有为。此智体不能得正决定。乃至广说。

及法住智。乃至广说。法住智者。是知因智。所以者何。住名为因三界。上中下果。在彼中住故。若知此智。名知法住智。此智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等智集智。复有说者。若欲知法住智。是名知法住智。知彼智是道智。问曰。若然者。此说云何通。如说此是尽法灭法无欲法无漏法。非是无欲法。答曰。此文应如是说。此是尽法灭法。不应言无欲法。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欲呵责无漏法故。经说苏尸摩当知。先有法住智。后有涅槃智。问曰。此中何者是法住智。何者是涅槃智耶。答曰。知生死增长智是法住智。知生死增长灭智是涅槃智。复次知十二缘起是法住智。知十二缘起灭是涅槃智。知苦集智是法住智。知灭道智是涅槃智。若作是说则为善通。先有法住智后有涅槃智。复有说者。苦集道智是法住智。灭智是涅槃智。问曰。若然者。先有法住智后有涅槃智。此说云何通。答曰。涅槃智亦有在后者。复次诸边中智是法住智。根本中智是涅槃智。何以知之。经说有众多异学梵志。共集一处作如是谈论。闻有此言。沙门瞿昙未出世时。我等为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而见尊重供养。今沙门瞿昙出世。夺我名称利养。犹如日出令火无光。我等今当作何方便还得名誉利养。乃至广说。复作是念。沙门瞿昙更无异德。但善知经论。颜貌端正我等不假颜貌。但知经论者。便可还得名誉利养。乃至广说。复作是言。今此众中谁能堪任于沙门瞿昙法中出家而窃于法。令我等受持读诵。复作是言。今苏尸摩梵志志念坚固。堪任于沙门瞿昙法中出家窃法。令我等受持读诵。即皆往诣苏尸摩所。具陈上事而以告之。尔时苏尸摩以二事故。而便可之。一以亲爱眷属故。二以善根因缘故。尔时苏尸摩出王舍城。诣于竹林。时有众多比丘。在精舍门边。往反经行。尔时苏尸摩遥见诸比丘。即往其所而作是言。诸比丘。当知我欲于沙门瞿昙法中净修梵行。时诸比丘即将苏尸摩诣世尊所。而白佛言。今此苏尸摩梵志者。欲于世尊法中出家受具足戒行比丘法。佛告诸比丘。汝等可为苏尸摩出家授其具足。时诸比丘即为出家授具足。时苏尸摩聪明智慧。念力坚固。未久之间。读诵三藏。少解其义。便作是念。若欲利我亲属者。今正是时。从竹林出欲诣王舍城。世尊有遍照眼。守护于法。谁能窃者。尔时有五百比丘诣苏尸摩所。或有说者。是诸比丘佛所化作。或有说者。是实比丘。时诸比丘到苏尸摩所。皆作是言。苏尸摩。当知我等生分已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时苏尸摩便问诸比丘言。汝等依于初禅得尽漏耶。答曰。不也。依第二第三第四禅及过色无色寂静解脱得尽漏耶。答言不也。时苏尸摩复作是言。汝等既不依禅定。而得尽漏。谁当信耶。时诸比丘皆作是言。我等是慧解脱。时苏尸摩不识慧解脱。若我亲属问是义者。我则不知。以是事故。还诣佛所。具以上事。向佛说之。佛作是答。苏尸摩。当知先有法住智后有涅槃智。苏尸摩复白佛言。世尊。我今不知何者法住智何者是涅槃智。佛告苏尸摩。汝知与不知。但法应如是。先有法住智后有涅槃智。彼诸比丘。先依未至禅尽漏。后起根本禅。以是事故。知诸边中智是法住智根本中智是涅槃智。

若成就法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若得。云何为得。若苦比智现在前。设成就比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以法智在前得故。若成就法智。亦成就他心智耶。答曰。若得不失。云何若得不失。已离欲爱。于彼离欲不退。设成就他心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若得。云何为得。若苦法智现在前。若成就法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如是。设成就等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若得。云何为得。若苦法智现在前。若成就法智。亦成就苦智耶。答曰。如是。设成就苦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此二智一时得故。若成就法智。亦成就集灭道智耶。答曰。若得。设成就集灭道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法智在前得故。若成就比智。亦成就他心智耶。答曰。若得不失。云何若得不失。已离欲爱。于彼离欲不退。设成就他心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若得。云何为得。若苦比智现在前。若成就比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如是。设成就等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若得。如先说。若成就比智。亦成就苦智耶。答曰。如是。设成就苦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若得。如先说。若成就比智。亦成就集灭道智耶。答曰。若得。如先说。设成就集灭道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他心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如是。设成就等智。亦成就他心智耶。答曰。若得不失。如先说。若成就他心智。亦成就苦集灭道智耶。答曰。若得。设成就苦集灭道智。亦成就他心智耶。答曰。若得不失。如先说。若成就等智。亦成就苦集灭道智耶。答曰。若得。设成就苦集灭道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苦智。亦成就集灭道智耶。答曰。若得。设成就集灭道智。亦成就苦智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苦智在前得故。若成就集智。亦成就灭道智耶。答曰。若得。设成就灭道智。亦成就集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灭智。亦成就道智耶。答曰。若得。设成就道智。亦成就灭智耶。答曰。如是。

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何等时成就过去未来法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二心顷。见集谛时四心顷。见灭谛时四心顷。见道谛时三心顷。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信解脱转根作见到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时。已起灭法智。设成就未来法智。亦成就过去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未来法智。不成就过去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现在耶。答曰。若现在前。云何为现在前。若不起比智等智忍。若非无心时。乃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现在法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集谛时一心顷。见灭谛时一心顷。见道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法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现在前。设成就现在法智。亦成就过去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何等时。成就现在法智。亦成就过去耶。答曰。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现在法智非过去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时。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起法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起法智现在前。若成就未来法智。亦成就现在耶。答曰。若现在前。何等时成就未来现在法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见集谛时一心顷。见灭谛时一心顷。见道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时。起法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起法智现在前。设成就现在法智。亦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若成就现在法智。必成就未来。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现在耶。答曰。未来则成就。现在若现在前。何等时成就三世法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集谛时一心顷。见灭谛时一心顷。见道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法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现在前。设成就未来现在法智。亦成就过去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未来现在法智。不成就过去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起法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起法智现在前。若成就未来法智。亦成就过去现在耶。答曰。或成就未来法智。非过去现在。及过去非现在。及现在非过去。及过去现在。成就未来法智。非过去现在者。若得法智未灭。设灭便失。则不现在前。若得法智。是则明有未来。若未灭。设灭便失。则明无过去。不现在前。则明无现在。何等时成就未来法智。不成就过去现在耶。见道中无得须陀洹果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不起法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不起法智现在前。及过去非现在者。若已起灭法智。不起法智现在前。若已起灭法智。则明有过去。不起法智现在前。则明无现在。若成就过去。必成就未来。何等时成就过去未来法智。不成就现在耶。答曰。如先说。成就过去未来法智时。及现在非过去者。起法智现在前。若未灭设灭便失。起法智现在前。则明有现在若未灭设灭便失。则明无过去。若成就现在。必成就未来。何等时成就未来现在法智。非过去耶。答曰。如先说。成就未来现在法智时。及过去现在者。若以起灭法智不失。起法智现在前。若以起灭法智不失。则明有过去。起法智现在前。则明有现在。若成就过去现在。必成就未来。何等时成就三世法智耶。答曰。如先说。成就三世法智时。设成就过去现在法智。亦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若成就现在法智。亦成就过去未来耶。答曰。未来则成就。过去若灭已不失。若未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三世法智耶。答曰。如先说。成就三世法智时。设成就过去未来法智。亦成就现在耶。答曰。若现在前。如先说。如法智作六句。比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作六句亦如是。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九

 

上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下篇:鞞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 大番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于甘州修...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

佛说海龙王经

佛说海龙王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行品第一...

【注音版】玉耶经

玉耶经...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一卷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三藏沙门义净译 如是我...

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

大乘密严经

大唐新翻密严经序 朕闻西方有圣人焉,演不言之言、垂...

【注音版】食施获五福报经

食施获五福报经...

【推荐】每天醒后用十一问来反省自己

如果在黎明,早上你睡眠之后,你坐起来,在那种夜气清...

圣严法师:日新又新

曾有人问我说:「习禅已经十多年,总觉得没有什么进步...

参究念佛的利与弊

念佛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像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

素食也是修心

素食不就是讲饮食的问题吧?还有什么其他的?当然不止...

为病人助念,会承担病人的业力吗

问: 有人说,为病人助念,病人的业力就会转移到助念...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问: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答: 感应道交是净...

【推荐】时时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运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

八句古言,开悟今人

1、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 --出处:《战...

蕅益大师开示学道要门

学道要门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向地藏菩萨学习些什么

首先地藏菩萨说不可做的事,我们坚决不做。菩萨在《地...

莫问前程不求回报,这是最好的

什么叫佛,佛一开始叫佛陀耶,到了中国3000年,就把陀...

佛门高僧——圆拙老和尚

绪言 圆拙老法师的声誉载道,已早为教内外人士所敬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