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六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差别品第三之二

如是已说大善地法。大烦恼法地名大烦恼地。此中若法大烦恼地所有名大烦恼地法。谓法恒于染污心有彼法是何。颂曰。

 痴逸怠不信  惛掉恒唯染

论曰。云何如是六种名大烦恼地法。以恒唯与诸染心俱。颂言染者。是染心义。又放逸等及与无明。如其次第应知即是前不放逸勤信轻安舍等所治。痴谓愚痴于所知境障如理解。无辩了相说名愚痴。即是无明无智无显。逸谓放逸。于专己利弃舍纵情。名为放逸。怠谓懈怠。于善事业阙减胜能。于恶事业顺成勇悍。无明等流名为懈怠。由此说为鄙劣勤性。勤习鄙秽故名懈怠。不信者谓心不澄净邪见等流。于诸谛宝静虑等至现前轻毁。于施等因及于彼果。心不现许名为不信。惛谓惛沉[梦-夕+登]瞢不乐等所生心重性。说名惛沉。由斯覆蔽心便惛昧无所堪任。瞢愦性故。由是说为轻安所治。心为大种。能生因故。由此为先起身重性。假说惛沉。实非惛沉。彼是身识所缘境故。然此惛沉无明覆故。本论不说为大烦恼地法。有言。彼论说无明名。唯目惛沉相相似故。无明性是大遍行故。是此地法不说而成。有说此名总目二义。掉谓掉举。亲里寻等所生。令心不寂静性。说名掉举。心与此合越路而行。非理作意。失念心乱。不正知。邪胜解。前已说为大地法故。于此地法中虽有而不说。如于大善地法不说无痴善根。唯诸染心恒有此六。如是已说大烦恼地法。大不善法地名大不善地。此中若法大不善地所有名大不善地法。谓法恒于不善心有。彼法是何颂曰。

 唯遍不善心  无惭及无愧

论曰。唯二心所但与一切不善心俱。谓无惭愧。故唯二种名此地法。此二法相如后当显。如是已说大不善地法。小烦恼法地名小烦恼地。此中若法小烦恼地所有名小烦恼地法。谓法少分染污心俱。彼法是何。颂曰。

 忿覆悭嫉恼  害恨谄诳憍
 如是类名为  小烦恼地法

论曰。类言为摄不忍不乐愤发等义。小是少义。显非一切染污心俱。又无相应。唯修所断。意识俱起无明相应。随烦恼中当释其相。此诸心所皆实有性。非一品类所缘义中。种种行相俱时起故。一体同时如所缘义。差别行相无容有故。然由余法所制伏故。见其相续变异而起。现见清油垢水风等。势力制持灯相续中。便有明昧声动等故。如是已说大地法等品类决定心所差别。复有此余不定心所。恶作睡眠寻伺等类。总说名为不定地法。今应决择。一切心所诸心品中俱生数量。何心品内有几心所。颂曰。

 欲有寻伺故  于善心品中
 二十二心所  有时增恶作
 于不善不共  见俱唯二十
 四烦恼忿等  恶作二十一
 有覆有十八  无覆许十二
 睡眠遍不违  若有皆增一

论曰。且欲界中心品有五。谓善唯一不善有二。谓不共无明俱生及余烦恼等俱生。无记有二。谓有覆无记及无覆无记。如是欲界一切心品。决定恒与寻伺相应。故善心品有二十二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及不定。二谓寻与伺。此中勤舍应不俱生。行相违故。如进与止。造修委弃。理不同时。契经亦遮。此二俱起。说修二法。时非时故。如契经说。心若惛沉。尔时应修择法勤喜修轻安定舍则为非时。心若掉举。尔时应修轻安定舍修择法勤喜则为非时。俱生无失不相违故。住正理者起如理行不息名勤。即于尔时弃非理行平等名舍。又于如理非理行中。舍如持称进止平等故。舍与勤更相随顺。起善止恶行不相违。若于所缘一取一舍。更相违背。可有此失。不定地法复有二种。一者恶作。二者睡眠。非此二法贯通三界及六识身。有漏无漏。非唯不染。亦非唯染。故善心品非一切时。皆有恶作。但容可有。有时增数至二十三。言恶作者。悔以恶作为所缘故立恶作名。如无相定。有说无相及身念住有处名身。若尔有缘所未作事。心生追悔。应非恶作。不尔未作亦名作故。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业。是我恶作。然此恶作通善不善。不通无记。随忧行故。离欲贪者。不成就故。非无记法。有如是事。然有追变。我须何为。不消而食。我须何为。不画此壁。如是等类。彼心乃至未触忧根。但是省察未起恶作。若触忧根便起恶作。尔时恶作理同忧根。故说恶作有如是相。谓令心慼恶作心品。若离忧根谁令心慼。恶作有四。谓善不善。一一皆依一处起故。若于不善不共心品。应知二十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六大烦恼地法。二大不善地法。并二不定。谓寻与伺。何等名为不共心品。谓此心品唯有无明。无有所余贪随眠等。如不共品邪见见取及戒禁取俱生亦尔。大地法中即慧差别。说名为见。故数不增。颂言唯者。是简别义。谓唯见俱定有二十表。不共品中容有恶作等。谓若恶作是不善者。唯无明俱非余烦恼。贪慢二种欢行转故。瞋外门转行相麁故。非恶作俱。疑不决定。恶作决定故不俱起。有身见等。欢行转故。极勐利故。恶作不尔。然此恶作。依善恶行事处转故。诸见不尔。故不相应。邪见一分虽慼行转。而二因故非恶作俱。是故恶作是不善者。唯无明俱容在不共。忿等亦尔。于四不善贪瞋慢疑烦恼心品。有二十一心所俱生。二十如不共加贪等随一。于前所说忿等相应随烦恼品亦二十一心所俱生。二十如不共加忿等随一。不善恶作相应心品亦二十一心所俱生。谓即恶作等二十一。若于无记有覆心品。唯有十八心所俱生。谓二十中除大不善。欲界无记有覆心者。谓与萨迦耶见及边执见相应。不增见义如前应释。于余无记无覆心品。许唯十二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并不定寻伺。有执恶作亦通无记。忧如喜根非唯有记。此相应品便有十三心所俱起。睡眠一切不相违故。于诸心品皆可现行。于善不善无记心品。随何品有即说此增。随其所应当各增数。工巧处等诸无记心。似有勇悍。然非称理。而起加行。故无有勤。又非染污故无懈怠。无信不信类此应知。已说欲界心所俱生诸品定量当说上界。颂曰。

 初定除不善  及恶作睡眠
 中定又除寻  上兼除伺等

论曰。初静虑中于前所说诸心所法。除唯不善恶作睡眠。余皆具有。唯不善者谓瞋烦恼及无惭愧。除谄诳憍所余忿等。余皆有者如欲界说。中间静虑除前所除。又更除寻余皆具有。第二静虑已上乃至无色界中。除前所除。又除伺等。等者显除谄诳。余皆如前。具有以从欲界乃至梵天。皆有王臣众主等别。故有谄诳。上地皆无。如是已说三界所系诸心心所俱生定量有诸心所。性相似同难知差别。今随宗义辩彼别相无惭无愧。爱之与敬别相云何。颂曰。

 无惭愧不重  于罪不见怖
 爱敬谓信惭  唯于欲色有

论曰。无惭无愧差别相者。于诸功德及有德者。无敬无崇。无所忌难。无所随属。说名无惭。诸功德者谓尸罗等。有德者谓亲教等。于此二境无敬无崇。是无惭相。即是崇敬能障碍法。或缘诸德说为无敬。缘有德者说为无崇。无所忌难。无所随属。总显前二。或随次第。于所造罪不见怖畏。说名无愧。诸观行者所呵厌法。说名为罪。于所呵厌诸罪业中。不见能招此世他世。讥毁讁罚。非爱难忍。异熟果等。诸怖畏事。是无愧相。即不忌惮罪业果义。不见怖言。欲显何义。为不见彼怖。为见而不怖。前应显无明。后应显邪见。此言不显见与不见为无愧体。但显有法是随烦恼。能与现行无智邪智为隣近因。说名无愧。此略义者。谓能令心于德有德无所崇敬。名曰无惭。于罪现行无所忌惮。名为无愧。有余师说。于诸烦恼不能厌毁。名曰无惭。于诸恶行不能厌毁。说为无愧。有说独处造罪无耻。名曰无惭若处众中造罪无耻。说为无愧。有说现起不善心时于异熟因无所顾眄。名曰无惭。于异熟果无所顾眄。说为无愧。诸不善心现在前位。皆于因果无所顾眄。故一心中二法俱起。由此翻释惭愧异相。若净意乐。为习善人所乐胜业名有惭者。为得善人所乐胜果名有愧者。诸有爱乐胜业胜果。必亦怖于恶因苦果。一切善心现在前位。定于因果皆无迷惑。故惭与愧一心并生。故有余师。以如是义摽于心首。说如是言。于所造罪自观无耻。名曰无惭。观他无耻。说为无愧。谓异熟因当时现起。故名为自。其异熟果后时方有。故说为他。彼义意言。诸造罪者意乐不净。于现罪业及当苦果。皆无顾眄。已说无惭无愧别相。爱敬别者。爱谓爱乐。体即是信。然爱有二。一有染污。二无染污。有染谓贪。无染谓信。信复有二。一忍许相。二愿乐相。若缘是处现前忍许。或即于中亦生愿乐。此中爱者是第二信。或于因中亦立果称。前信是爱。隣近因故。名爱无失。敬谓敬重。体即是惭。谓如前释大善地法中。言心自在性说为愧者。应知即是此中敬体。然复有言。有所崇重故名为敬。由此为先方生惭耻。故敬非惭。彼师应许。无惭耻者。能起恭敬。以执先起敬时未有惭耻故。应无惭耻者能起恭敬。若谓敬时已有惭耻。则不应说由敬为先方生惭耻。若谓敬时非无惭耻。然敬非惭。此亦非理。言敬非惭。无证因故。非敬为先方生惭耻。勿无惭者能起恭敬。又勿有敬而无惭耻。然复确执敬体非惭。但有虚言都无实义。故应敬体是惭差别。谓或有惭名有崇重。此惭差别说名为敬。补特伽罗为境界故。即惭差别得崇重名。夫崇重者是心自在。心自在性已说为惭。谓于心中有自在力。能自制伏有所崇重。故说敬体是惭差别。于诸所尊有所崇重。故名为敬。是境第七。或因第七由于所尊发随属意。即名为惭。此惭即是有所崇重。故此敬体是惭差别。义善成就。即由此证。补特伽罗为境信惭。说名爱敬。非谓以法为境起者。故爱与敬。虽是大善地法所摄。而于无色不立为有。有余师言。信顺亲密而无耽染。说名为爱。瞻望所尊崇重随属。说名为敬。有余师说。亲近善士。因名为爱。不越彼言。因名为敬。复有说者。于和合众见等皆同。故名为爱。于可尊重深心恭事。故名为敬。此爱与敬。欲色界有。无色界无。无依处故。如是已说爱敬别相。寻伺憍慢别相云何。颂曰。

 寻伺心麁细  慢对他心举
 憍由染自法  心高无所顾

论曰。寻伺别者。谓心麁细。心之麁性。说名为寻。心之细性。说名为伺。若尔寻伺体不异心。经即就心说二性故。此言非理。由不了达经义趣故。经言所有心麁细性名寻伺者。由有此法心起便麁。此法名寻。由有此法心起便细。此法名伺或作异释。故体异心。谓我不言。心之麁性名心麁性。心之细性名心细性。者尔云何依心麁性名心麁性。依心细性名心细性。虽一心中二体可得。用增时别故不相违。如水与酢等分和合。体虽平等而用有增。麁心品中寻用增故。伺用被损有而难觉。细心品中伺用增故。寻用被损有而难觉。若谓酢用一切时增故非喻者。此言非理。我不定说。以酢喻寻水喻于伺。但有用增者。即说如酢故。由是寻伺。虽一心中体具可得。用时别故。而无一心即麁即细。如贪痴性虽并现行。而得说心为有贪行。随何心品有法用增。此法为门。总标心品。诸无色法就用说增。如是已说寻伺别相。慢憍别者。慢谓对他心自举性。称量自他德类胜劣。若实不实。心自举恃陵蔑于他。故名为慢。憍谓染着。自法为先。令心傲逸无所顾性。于自勇健财位戒慧族等法中先起染着。心生傲逸于诸善本无所顾眄。故名为憍。于诸善本无所顾者。谓由心傲。于诸善业不乐修习。是谓慢憍差别之相。如是已说诸心心所品类不同俱生决定差别之相。然心心所于契。经中随义建立种种名相。今当辩此名义差别。颂曰。

 心意识体一  心心所有依
 有缘有行相  相应义有五

论曰。心意识三体虽是一。而训词等义类有异。谓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颇勒具那契经意遣。能了别者非无了别。或种种义故名为心。即此为他作所依止故名为意。作能依止故名为识。或界处蕴施设差别。或复增长相续业生种子差别。如是等类义门有异。故心意识三名所诠义异体一。如心意识三名所诠义异体一。诸心心所名有所依。所缘行相相应亦尔。名义虽殊而体是一。谓心心所。以六内处为所依故。名有所依。以色等境为所缘故。名有所缘。即于所缘品类差别。起行相故。名有行相。平等俱时与他性合。行所缘境故名相应。云何平等。五义等故。谓心心所五义平等。故说相应。所依所缘行相时事皆平等故。事平等者。一相应中如心体一。诸心所法各各亦尔。心所离心别有自性。然譬喻者。说唯有心无别心所心想俱时。行相差别不可得故。又经唯说识入胎故。又说或心或意或识。长夜流转生诸趣故。又说士夫六界摄故。又说我今不见一法速疾回转犹如心故。又说我今不见一法若不修习则不调柔无所堪能犹如心故。又说心远行独行故。又于心所多诤论故。谓或有说心所唯三。或复有说心所唯四。或说有十。或说十四。故唯有识随位而流。说有多种心心所别。如甘蔗汁如倡伎人。故无受等别体可得。然心心所。时境性同。行相无别异相难了。故契经言。心心所法展转相应。若受若想若思若识。如是等法和杂不离。不可施设差别之相。然识与想其相各别。谓于境中。总了名识别取名相。施设名想。以心强故。诸契经中处处偏说如王来等。遮心并起。故说独行。心所难知故多诤论。岂多诤论便拨为无。勿彼此中间亦无便有失。然诸论者。皆信离心别有心所。但于多少数增减中而兴诤论。以经不说数定量故。若执受等是心差别。如何即心可名心所。据何定理说识为心。复以何缘即名心所。若谓诸识体即是心。受等诸法是心体类。心相续中有此法故。名心所者。何故不言所造诸色。即是大种体类差别。即于地等相续位中。有此法故名为所造。此既不尔。彼云何然。离大种外别有所造。如顺正理已广决择。若责何故知心所法决。定离心别有体者。由教理故。如契经言。眼及色为缘生于眼识。三和合触俱起受想思。如是诸法是心种类。依止于心。系属于心。故名心所。此俱生言不说无间。但显心所同时而生。又不容有心体俱生。故知但说心所俱起。无色法中已辩心心所。今次当辩心不相应行。颂曰。

 心不相应行  得非得同分
 无想二定命  相名身等类

论曰。等者等取。句身文身及和合性。类者显余所计度法。即前种类。谓有计度。离得等有蕴得等性。如是诸法不与心相应故。说名为心不相应行。非如心所与心共一所依所缘相应而起。说心言者。为显此中所说得等。是心种类。诸心所法。所依所缘皆与心同。亦心种类。为简彼故言不相应。诸无为法亦心种类。无所依缘故。亦是不相应。为欲简彼故复言行。此已总标。复应别释。于中且辩得非得相。颂曰。

 得谓获成就  非得此相违
 得非得唯于  自相续二灭

论曰。得获成就。义虽是一。而依门异。说差别名。得有二种。谓先未得及先已得。先未得得说名为获。先已得得说名成就。应知非得与此相违。谓先未得及得已失。未得非得说名不获。已失非得名不成就。故说异生性名不获圣法。于何法中有得非得。且有为中于自相续有得非得。非他相续及非相续。若蕴堕在自相续中。可有成就不成就故。他相续蕴及非情蕴。必无成就不成就故。然不违害轮王契经。于宝自在名成就故。非成善等可同此说。现于过未无自在故。谓现在者。唯于现在有自在力。非于过未。如转轮王于现七宝有自在力。随意受用增上果故。恒现前故。随乐而转可名成就。善不善法则不决定。且如善法现在前时。彼于去来诸不善法。若离现得有何自在。而名成就不善现前。徵善亦尔。况执过未全无体宗。依何如何说名成就。若谓有力。当能生彼。名成就者。理亦不然后有异生。应名圣者。后心无学应是异生。如是等类有众多失。故得非得定有别体。有为唯在。自蕴非余。无为法中唯于二灭有得非得。一切有情无不成就。非择灭者。故对法中有如是说。谁成无漏法。谓一切有情除初刹那。具缚圣者及余一切具缚异生诸余有情。皆成择灭。决定无有成就虚空。以于虚空无有得故。亦无不成就。以无非得故。若法有得亦有非得。若法无得亦无非得。其理决定。依此得故说如是言。色蕴行蕴一得所得。余蕴行蕴说亦如是。有漏无漏一得所得。有为无为一得所得。如是等类如理应思。是已得法。不失因故。是此属彼。智幖帜故。得有此用。故别有体。若谓种子有此作用。理不应然。种与余法体别有无。俱有过故。若体别有。体即是得。但立异名。若体别无。则善不善杂染清净。体应成一。便爱非爱业果杂乱。既尔解脱体亦应无。又契经说。一切白法无余断者。善法还生所执种子应成无用。如世尊说。应知如是补特伽罗。善法隐没恶法出现。有随俱行善根未断。以未断故。从此善根。犹有可起余善根义。彼于后时一切皆断。彼后决定还续善根。故所执种定为无用。非对法者所说诸得是法生因。现见离得已得未得。法亦生故。由此诸师所执随界。熏习功能不失增长。皆已遮遣。义无别故。如是已成得非得性。此差别义。今广应思。且得云何。颂曰。

 三世法各三  善等唯善等
 有系自界得  无系得通四
 非学无学三  非所断二种

论曰。三世法得各有三种。谓过去法。有过去得。有未来得。有现在得。如是未来及现在法各有三得。约容有义且作是说。其中差别后当更辩。又善等法得唯善等。谓善不善及无记法。如其次第有善不善无记三得。又有系法得唯自界。谓欲色界无色界法。如其次第唯有欲色无色三得。若无系法得通四种。谓不系法就总种类。具四种得。即三界系及与不系。别分别者。非择灭得通三界系。若择灭得色无色系及与不系。其圣道得唯有不系。又有学法得唯有学。若无学法得唯无学故。学无学法得各有一种。非学非无学法总类得有三。别分别者。全五取蕴及三无为。总名非学非无学法。且五取蕴。及非择灭。并非圣道所证择灭。唯有非学非无学得。若有学道所证择灭得唯有学。若无学道所证择灭得唯无学。又见修所系法。如其次第有见修所断得。非所断法得总有二。别分别者。诸无漏法名非所断。若非择灭及非圣道所证择灭得唯一种。谓修所断。若以圣道所证择灭及道圣谛得唯。一种谓非。所断前言三世各有。三得诸有为法皆定尔耶。不尔云何。颂曰。

 无记得俱起  除二通变化
 有覆色亦俱  欲色无前起

论曰。无覆无记得唯俱起。无前后生。势力劣故。一切无覆无记法得皆定尔耶。不尔云何。除眼耳通及能变化。谓眼耳通慧及能变化。心势力强故。加行差别所成办故。虽是无覆无记性收而有前后及俱起得。又威仪路四蕴之得。多分世断及刹那断。唯除诸佛马胜苾刍及余善习威仪路者。若工巧处四蕴之得。亦多世断及刹那断。除毗湿缚羯磨天神及余善习工巧处者。唯有无覆无记法得但俱起耶。不尔云何。有覆无记色得亦尔。谓唯色界初静虑染。身语表业得亦如前。但有俱起。虽上品染。而亦不能发无表故。势力微劣。由此定无法前后得。欲界诸色亦定唯有俱起得耶。不尔云何。谓欲界系。善不善色。得无前起。唯有俱生及后起得。

说一切有部显宗论卷第六

 

上篇: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下篇:中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序 婆须蜜菩萨大士。次继弥勒作佛...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序 今欲解释阿毗昙心利益弟子故。问曰。...

众事分阿毗昙论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 上士品第...

【注音版】金光明经

金光明经...

佛说月灯三昧经

佛说月灯三昧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 宋沙...

【注音版】佛说坚固女经

佛说坚固女经...

念佛镜

念佛镜序 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

【注音版】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观心论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 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 问曰...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

浴佛仪轨

一、迎请太子佛像 法会开始前,先在大殿内摆设香汤盆...

念佛普摄华严法界

原文 : 又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

圣严法师《互信的建立》

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建立在诚恳的基础上,有诚意才能得...

鸽子的未来世

西边天际的夕阳,放射出最后的余辉,将与大地吻别。就...

虔诚一念包含无限

《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是记载小小一粒米饭的力量相...

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

问: 每天茶饭不思就是不开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

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观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

各宗要略——真言宗

史略 密宗又称真言宗。以大日如来所说的《大日经》为一...

佛陀讲出例证来说明受持楞严咒的功德

佛陀讲出一个实际的例证,说明受持楞严咒的功德──阿...

秋吃三种果最润燥

入秋以后,空气干燥,是秋燥症多发的季节,同样秋天又...

水牛含泪下跪求饶

一群目瞪口呆的屠宰场工人,拒绝宰杀一只跪地求饶的大...

助念可以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吗

问: 助念的时候,助念人员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