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七

国学进士王日休撰

参禅者多不信净土。以谓着相。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说甚善。极不易到。反成弊者多矣。今故详言参禅之弊。且引事迹为证。与诸修行不知其要者。併举而言。故此卷名指迷归要。

青草堂后身曾鲁公

宋朝有二青草堂。在前者年九十余。有曾家妇人。甞为斋供及布施衣物。和尚感其恩乃言。老僧与夫人作儿子。一日此妇人生子。使人看。草堂已坐化矣。所生子即曾鲁公也。以前世为僧。尝修福修慧故少年登高科。其后作宰相。以世俗观之无以加矣。虽然此亦误也。何则此世界富贵不长久。受尽则空。又且随业缘去。轮回无有了时。不如且生西方见佛了生死大事。却来作宰相。故虽入胞胎中受生。此一性已不昧。所以虽在轮回世界中。已不受轮回。而生死去住自如矣。今未能了生死。乃念区区恩惠。为人作子。则不脱贪爱。永在轮回。其失计甚矣。

戒禅师后身东坡

五祖禅师乃东坡前身。应验不一。以前世修行故。今生聪明过人。以五毒气习未除故。今生多缘诗语。意外受窜谪。此亦大误也。若前世为僧。参禅兼修西方。则必径生净土。成就大福大慧。何至此世界多受苦恼哉。闻东坡南行。唯带阿弥陀佛一轴。人问其故。答云。此轼生西方公据也。若果如是。则东坡至此方为得计。亦以宿植善根。明达过人方悟此理故也。闻鲁直前世为妇人。诵法华经。以诵经功德故。今世聪明有官职。此随业缘来者也。若生西方。岂如是而已哉。

哲老后身多忧苦

有哲老者。住京师大刹。四十年不睡。坐禅精苦。如此坐化。后纸袄亦烧出舍利。中官有以三十千买一纸袄者。以其有舍利故也。其効验已如此。若修西方。必为不退转地菩萨。即生死自如矣。却来此世界济渡众生。有何不可。不知修此。乃生大富贵处。一生多受忧苦。可哀也哉。纵使受大富贵。亦终有尽。依旧轮回。或云。以哲老之精修。今生多受忧苦何也。答云。佛言。假令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永嘉大师亦云。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以哲老不曾了。得生死大事。今世生于大富贵处。乃前生愿心也。多受忧苦者。乃因缘会遇而还千百世之宿债也。若生西方。则宿债不须还矣。何则死生自如故。虽入一切众生生死界中。不作济渡。一性已不昧。而超脱三界。岂须还宿债哉。且以哲老之精修。犹不能超脱三界。岂非三界之岸极高。其苦海极深。其波涛极急。故不易超脱乎。修西方而超脱者伏佛力也。有佛而不倚仗。犹穷贱饿人见富贵者而不倚仗。哀哉。

古老后身耽富贵

有惠古长老。先住舒州太平。次住浙东大刹。亦名行尊宿也。死而生于宰相家。后生登高科。世固以为荣矣。然此甚失计也。何则前世斋戒。今世食肉。必以食肉为美矣。前世清修。今世近色欲。必以色欲为美矣。前世恬静。今生享富贵。必以富贵为美矣。譬如入泥一步。深如一步。奈之何哉。楞严经云。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盖谓所闻之事尽矣。尽闻其不住也。故世间虽享快乐。其如不住何不住则过去。过去则不能久也。又觉其所觉者皆归于空。空则无实矣。诚能于此空而觉之则真觉之诚极圆。而无复坠堕也。使古老而悟此理。必不住宰相家。纵未能悟明真性。且修西方以脱去轮回可也。楞伽经谓。世间修行人如澄浊水。澄之虽清。未去浊脚。搅之复浊。古老之谓也。如生西方见佛得道。复来生此世界。则若刷去浊脚纯为清水。虽搅之不复浊矣。故虽名行尊宿。亦不可不修西方。古老足以鉴矣。

西方如现受官

譬如人有一官而不受。必欲修学为大魁。其志固美矣。然大魁不可必得固。不若且受其官。一向修学。如得大魁。则若锦上添花。若不得之。不失其为官人。修西方者且受官之谓也。一向修学者。兼以参禅方谓也。不得大魁者。参禅未悟之谓也。不失其为官人者。直脱轮回。大受快乐之谓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乌有不大悟哉。故西方之说诚不可废。

三菩萨修兜率

智者十疑论云。三菩萨修兜率。一名无着。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若云先生兜率见弥勒者即来相报。师子觉先亡数年无报。次世亲亡三年乃来报云。天日长。我生兜率。礼弥勒佛。听其说法。即来相报。已三年矣。问师子觉如何。云。生兜率外院。恋着天乐。即不曾见佛。且以菩萨而修。兜率犹有恋着不见佛者。此轮回之根本。是知兜率难修有坠。非比西方易修无坠也。智者又云。有见释迦佛而不得道者。若修西方见阿弥陀佛。无不得道。则释迦佛与阿弥陀佛。其愿力功德威神小大固不同矣。故大慈菩萨云。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念其名号。消一切罪。遂生净土。宜哉。

法华尼后身作官妓

欧阳永叔知頴州。一官妓口气作莲华香。有僧知宿命言。此妓前世为尼。诵法华经三十年。一念之差遂至于此。问妓云。曾读法华否。答曰。失身于此。何暇诵经。与以法华。则读诵如流。与之他经。则不能读。以此知僧言可信矣。使此尼知西方法门。则上品上生可也。不知而坠堕于妓。可不哀哉。以此知。能用西方法门教人者。其济拔之功大矣。福报岂易量哉。

十二缘图

T47p0276_01.gif

三界六道轮回图

T47p0276_02.gif

无明谓暗昧真性。行谓动作。识谓魂识。

  自阿鼻大地狱至他(长行写者是十二因缘图短行写者是三界六道图)。

名谓受想行识。色谓色身。六入谓六根。

  化自在天。皆名欲界。

触谓触六根者。因暗昧真性故。不能寂。

  以有情欲也。上有色。

然不动。乃生魂识。因有名色。遂有六入。

  界。止有色身无男女。

因六入故有触。因触故受。因受故爱。因。

  之形。又上有无色界。

爱故取。因取故常有。之因此复受生。因。

  亦无色身。止有魂识。

生故有老死相牵。缘不断故名十二缘。

  如鬼神。此总名三界。

 观此岂可迷于他涂而不修西方。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七(终)

 

上篇:龙舒增广净土文

下篇:净土境观要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宝藏论

宝藏论 长安沙门释僧肇着 广照空有品第一 空可空非真...

摩诃止观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止...

缁门警训

重刊缁门警训序 一性圆明人人具足。瞥然妄念遽尔轮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佛说菩萨修行经

佛说菩萨修行经(亦名威施长者问观身行经) 西晋河内沙...

明觉禅师语录

明觉禅师语录卷第一 参学小师惟盖竺编 住苏州洞庭翠峯...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 大唐沙门释义净奉 诏译 如是我...

【注音版】佛说罗云忍辱经

佛说罗云忍辱经...

佛说菩萨十住经

佛说菩萨十住经一卷 东晋三藏祇多蜜译 佛说菩萨戒十二...

【注音版】佛说灭十方冥经

佛说灭十方冥经...

力庄严三昧经

力庄严三昧经卷上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达磨大师血脉论

达磨大师血脉论...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一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

只要戴上佛珠就会吉祥吗

问: 法师,现在很多人喜欢戴佛珠,只要戴上就会吉祥吗...

在家居士修什么法门最契机

问: 在家居士修什么法门最契机?能够尽快了生死? 慧...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

【问。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尚美观耶。此土土古圣贤...

净土宗的祖师们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

最重要的时光和最重要的人

从前有个年轻英俊的国王,他既有权势,又很富有,但却...

舍不得爱情就等于舍不得三界六道

问: 怎么判断自己是真信?还仅仅是觉得自己信了?我...

圣严法师:如何说服另一半分摊家务

问: 大部分的妇女都是家庭与事业两头烧,一样是上班...

被自己的成见拖入妄想执着中去

前面我们看了很多有关业的日记,知道了我们的业主要表...

中国历史上最有佛缘的15位皇帝

导读:佛,讲究一个缘字。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

念佛的心态与音声

音声乃心性的外显,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为妙音,从...

一个开悟的人,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个圆成实是什么因缘安立的呢?当我们修习我空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