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文殊师利般若经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罗仙 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满足千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以大庄严而自庄严!皆悉已住不退转地。

其名曰: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无碍辩菩萨,不舍担菩萨,与如是等大菩萨俱。

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明相现时,从其住处来诣佛所,在外而立。

尔时,尊者舍利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大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如是等诸大声闻,各从住处俱诣佛所,在外而立。

佛知众会皆悉集已。尔时如来从住处出,敷座而坐。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于晨朝时在门外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童真菩萨先已至此,住门外立,我实于后晚来到耳。

尔时世尊问文殊师利:汝实先来到此住处,欲见如来耶?

文殊师利即白佛言:如是!世尊!我实来此欲见如来。何以故?我乐正观利益众生。我观如来如如相,不异相不动相不作相,无生相无灭相,不有相不无相,不在方不离方,非三世非不三世,非二相非不二相,非垢相非净相。以如是等正观如来利益众生。

佛告文殊师利:若能如是见于如来,心无所取亦无不取,非积聚非不积聚。

尔时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如汝所说,见如来者,甚为希有!为一切众生故,见于如来,而心不取众生之相。化一切众生向于涅槃,而亦不取向涅槃相。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而心不见庄严之相。

尔时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语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虽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心,恒不见有众生相。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而众生趣亦不增不减。假使一佛住世,若一劫若过一劫,如此一佛世界,复有无量无边恒河沙诸佛,如是一一佛,若一劫若过一劫,昼夜说法,心无暂息,各各度于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而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乃至十方诸佛世界,亦复如是。一一诸佛说法教化,各度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于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何以故?众生定相不可得故,是故众生界不增不减。

舍利弗复语文殊师利言:若众生界不增不减,何故菩萨为诸众生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行说法?

文殊师利言:若诸众生悉空相者,亦无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众生而为说法。何以故?我说法中,无有一法当可得故。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若无众生,云何说有众生及众生界?

文殊师利言:众生界相,如诸佛界。

又问:众生界者,是有量耶?

答曰:众生界量,如佛界量。

佛又问:众生界量,有处所不?

答曰:众生界量,不可思议。

又问:众生界相,为有住不?

答曰:众生无住,犹如空住。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修般若波罗蜜时,当云何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不住法为住般若波罗蜜。

佛复问文殊师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无住相,即住般若波罗蜜。

佛复告文殊师利:如是住般若波罗蜜时,是诸善根,云何增长?云何损减?

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罗蜜,于诸善根无增无减。于一切法亦无增无减。是般若波罗蜜性相亦无增无减。

世尊!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则不舍凡夫法,亦不取贤圣法。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见有法可取可舍。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涅槃可乐,生死可厌。何以故?不见生死,况复厌离!不见涅槃,何况乐著!

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见垢恼可舍,亦不见功德可取。于一切法心无增减。何以故?不见法界有增减故。

世尊!若能如是,是名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不见诸法有生有灭,是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不见诸法有增有减,是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心无悕取,不见法相有可求者,是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不见好丑,不生高下,不作取舍。何以故?法无好丑,离诸相故。法无高下,等法性故。法无取舍,住实际故。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是诸佛法,得不胜乎?

文殊师利言:我不见诸法有胜如相,如来自觉一切法空,是可证知。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来正觉,自证空法。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空法中,当有胜如而可得耶!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如汝所说,是真法乎!

佛复谓文殊师利言:阿耨多罗是名佛法不?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阿耨多罗是名佛法。何以故?无法可得名阿耨多罗。

文殊师利言: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名法器,非化凡夫法,亦非佛法,非增长法,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世尊!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有法可分别思惟。

佛告文殊师利:汝于佛法不思惟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如我思惟,不见佛法,亦不可分别是凡夫法,是声闻法,是辟支佛法,如是名为无上佛法。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相,不见佛法相,不见诸法有决定相,是为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欲界,不见色界,不见无色界,不见寂灭界。何以故?不见有法是尽灭相,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作恩者,不见报恩者,思惟二相,心无分别,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是佛法可取,不见是凡夫法可舍,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法可灭,亦不见佛法而心证知,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善说甚深般若波罗蜜相,是诸菩萨摩诃萨所学法印,乃至声闻缘觉,学无学人,亦当不离是印而修道果。

佛告文殊师利:若人得闻是法,不惊不畏者,不从千佛所种诸善根,乃至百千万亿佛所久植德本,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今更说般若波罗蜜义。

佛言:便说。

世尊!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法是应住是不应住,亦不见境界可取舍相。何以故?如诸如来不见一切法境界相故,乃至不见诸佛境界,况取声闻、缘觉、凡夫境界!不取思议相,亦不取不思议相。不见诸法有若干相,自证空法不可思议。如是菩萨摩诃萨,皆已供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种诸善根,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缚,不见解,而于凡夫乃至三乘,不见差别相,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汝已供养几所诸佛?

文殊师利言:我及诸佛如幻化相,不见供养及与受者。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可不住佛乘耶?

文殊师利言:如我思惟,不见一法,云何当得住于佛乘?

佛言:文殊师利!汝不得佛乘乎?

文殊师利言:如佛乘者,但有名字,非可得,亦不可见,我云何得?

佛言:文殊师利!汝得无碍智乎?

文殊师利言:我即无碍,云何以无碍而得无碍?

佛言:汝坐道场乎?

文殊师利言:一切如来不坐道场,我今云何独坐道场?何以故?现见诸法住实际故。

佛言:云何名实际?

文殊师利言:身见等是实际。

佛言:云何身见是实际?

文殊师利言:身见如相,非实非不实,不来不去,亦身非身,是名实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于斯义谛了决定,是名菩萨摩诃萨。何以故?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相,心不惊!不怖!不没!不悔!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得闻如是般若波罗蜜具足法相,是即近于佛坐。何以故?如来现觉此法相故。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能不惊!不怖!不没!不悔!当知此人,即是见佛。

尔时复有无相优婆夷白佛言:世尊!凡夫法、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是诸法皆无相。是故于所从闻般若波罗蜜,皆不惊!不怖!不没!不悔!何以故?一切诸法,本无相故。

佛告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若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心得决定,不惊!不怖!不没!不悔!当知是人即住不退转地。若人闻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信乐听受,欢喜不厌!是即具足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能为他显示分别,如说修行。

佛告文殊师利:汝观何义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不住佛乘,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所说,即菩提相。

佛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汝能于是甚深法中,巧说斯义。汝于先佛久种善根,以无相法,净修梵行。

文殊师利言:若见有相,则言无相,我今不见有相,亦不见无相,云何而言以无相法净修梵行?

佛告文殊师利:汝见声闻戒耶?答曰:见。

佛言:汝云何见?

文殊师利言:我不作凡夫见,不作圣人见。不作学见,不作无学见。不作大见,不作小见。不作调伏见,不作不调伏见。非见非不见。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汝今如是观声闻乘,若观佛乘当复云何?

文殊师利言:不见菩提法,不见修行菩提及证菩提者。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云何名佛?云何观佛?

文殊师利言:云何为我?

舍利弗言:我者,但有名字,名字相空。

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如我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名字相空,即是菩提。不以名字而求菩提。菩提之相,无言无说。何以故?言说、菩提二俱空故。

复次,舍利弗!汝问:云何名佛?云何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观佛。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非初学菩萨所能了知。

文殊师利言:非但初学菩萨所不能知,及诸二乘,所作已办者,亦未能了知。如是说法,无能知者。何以故?菩提之相,实无有法而可知故。无见无闻,无得无念,无生无灭,无说无听,如是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云何当有得菩提者?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佛于法界,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舍利弗!何以故?世尊即是法界,若以法界证法界者,即是诤论。舍利弗!法界之相,即是菩提。何以故?是法界中无众生相,一切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无二无分别故。

舍利弗!无分别中,则无知者。若无知者,即无言说。无言说相,即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切诸法不见处所决定性故。如逆罪相,不可思议。何以故?诸法实相不可坏故。如是逆罪,亦无本性,不生天上,不堕地狱,亦不入涅槃。何以故?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非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清净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何以故?于诸法中住平等故。

舍利弗言:云何名不退法忍?

文殊师利言:不见少法有生灭相,名不退法忍。

舍利弗言:云何复名不调比丘?

文殊师利言:漏尽阿罗汉是名不调。何以故?诸结已尽,更无所调,故名不调。若过心行名为凡夫。何以故?凡夫众生不顺法界,是故名过。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今为我善解漏尽阿罗汉义。

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我即漏尽真阿罗汉。何以故?断求声闻欲,及辟支佛欲。以是因缘,故名漏尽得阿罗汉。

佛告文殊师利:诸菩萨等坐道场时,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文殊师利言:菩萨坐于道场,无有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如菩提相,无有少法而可得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菩提,谁能坐者?亦无起者,以是因缘,不见菩萨坐于道场,亦不觉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菩提即五逆,五逆即菩提。何以故?菩提、五逆无二相故。无学无学者,无见无见者,无知无知者,无分别无分别者,如是之相,名为菩提。见五逆相,亦复如是。若言见有菩提而取证者,当知此辈即是增上慢人。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汝言我是如来,谓我为如来乎?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谓不是如来为如来耶。无有如相可名为如,亦无如来智能知于如。何以故?如来及智无二相故。空为如来,但有名字,我当云何谓是如来?

佛告文殊师利:汝疑如来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观如来无决定性,无生无灭,故无所疑。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不谓如来出现于世耶?

文殊师利言:若有如来出现世者,一切法界亦应出现。

佛告文殊师利:汝谓恒沙诸佛入涅槃耶?

文殊师利言:诸佛一相,不可思议。

佛语文殊师利:如是!如是!佛是一相,不思议相。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今住世耶?

佛语文殊师利:如是!如是!

文殊师利言:若佛住世,恒沙诸佛亦应住世。何以故?一切诸佛,皆同一相,不思议相,不思议相无生无灭。若未来诸佛出兴于世,一切诸佛,亦皆出世。何以故?不思议中,无过去、未来、现在相。但众生取著,谓有出世,谓佛灭度。

佛语文殊师利:此是如来、阿罗汉、阿鞞跋致菩萨所解。何以故?是三种人,闻甚深法,能不诽谤,亦不赞叹!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是不思议法,谁当诽谤?谁当赞叹?

佛告文殊师利:如来不思议,凡夫亦不思议。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凡夫亦不思议耶?

佛言:亦不思议。何以故?一切心相皆不思议。

文殊师利言:若如是说,如来不思议,凡夫亦不思议,今无数诸佛,求于涅槃,徒自疲劳。何以故?不思议法即是涅槃,等无异故。

文殊师利言:如是凡夫不思议,诸佛不思议。若善男子、善女人,久习善根,近善知识,乃能了知。

佛告文殊师利:汝欲使如来于众生中为最胜耶?

文殊师利言:我欲使如来于诸众生为最第一,但众生相亦不可得。

佛言:汝欲使如来得不思议法耶?

文殊师利言:欲使如来得不思议法,而于诸法无成就者。

佛告文殊师利:汝欲使如来说法教化耶?

文殊师利白佛言:我欲使如来说法教化,而是说及听者,皆不可得。何以故?住法界故,法界众生,无差别相。

佛告文殊师利:汝欲使如来为无上福田耶?

文殊师利言:如来是无尽福田,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无上福田,非福田非不福田,是名福田。无有明闇生灭等相,是名福田。若能如是解福田相,深植善种,亦无增减。

佛告文殊师利:云何植种不增不减?

文殊师利言:福田之相,不可思议,若人于中如法修善,亦不可思议。如是植种,名无增无减,亦是无上最胜福田。

尔时大地以佛神力,六种震动,现无常相,一万六千人,皆得无生法忍。七百比丘,三千优婆塞,四万优婆夷,六十亿那由他六欲诸天,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注音版】往生论注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洞山大师语录序 东西道邈。二三亲传。传也已渐。真间...

供五百罗汉仪轨

【施主至。客堂应酬。即报方丈。次令照客。捧香仪点明...

华严经关脉义记

华严经关脉义记 夫以三乘渐次究之者可测其津涯。一乘...

宝云经

宝云经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如是我闻: 一时...

佛说长者子懊恼三处经

佛说长者子懊恼三处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菩萨十住行道经

菩萨十住行道品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昙昧摩提菩萨持...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

学菩萨戒法

佛前自誓受戒。肇于梵网。详于地持璎珞等经。今参以诸...

佛说长者音悦经

佛说长者音悦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净土五经精华摘要

佛说阿弥陀经精华 ☆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

超越自我的身心

佛陀说:能统领百万大军的人,没有什么伟大;一个人能...

人生有好的智慧,就能开展出好的前途

为什么有些人的十八界是快乐的?你看他经常保持欢乐。...

【推荐】12个经典禅意故事

【一】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般若和愿力要怎样去实践

问: 师父,在修行的过程中,般若和愿力这两个方法要...

令休法师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隋朝僧人释令休,隶籍河南,平日里很乐于四处寻访胜迹...

【佛教词典】三果

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阿那含,华译为不还,意即修...

【佛教词典】莲华门

(术语)金刚界曼荼罗道场所设之门户也。顶间画莲华,...

唯此一法,皆于现生往生西方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辨疑之文,须先明权、...

布施不只是布施物质

在某个婆罗门道场里,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务热忱,他任劳...

学佛与赚钱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很多人以为修学佛法就要过极端艰苦的生活,认为赚钱和...

何谓财布施

问: 何谓财布施? 慧律法师答: 其实一切施,一切福田...

圣严法师《温柔对待亲爱的人》

对待家人,我们习惯成自然地不懂礼貌,不会温柔,不是...

圣严法师《在不断的错误中学习》

我们常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可见修行必须要有修...

幼虎与羊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是培养心性的重要条件,所以,每个...

不生净土,何土可生

我们常常说净土法门圆顿,在教理方面,我们要深信一念...

【推荐】本来一切诸法皆空,众生就是放不下

了生死怎么了?哪部经都要了生死、说放下,放下就自在...

少施获大福报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净住说法,当时城中有九十六...

受一次八关斋戒,就超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

问: 《无量寿经》里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

灵祐禅师开山记

灵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开悟后,在寺院里担任典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