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大安法师  2021/06/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为身体的,但是这个身体是不可能跟这个「吾」等量齐观的,它不是一回事的。

所以这个「吾」就是神识,「吾」就是主人。这个「身」,身体就是客,有时候叫“客尘烦恼”,是坚固妄想的产物。那么这个客,这个「身」是不真实的,是虚幻的,是苦恼的,我们真正生命的价值是在主人这个地方,是在「吾」。这个「吾」——主人是无量劫以来长期存在的,是不生不灭的。这个客——身体是可以改形的,改变形状的,转变它的相貌的,一下子来,一下子走的。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我们即便行了五善,仁、义、礼、智、信,你下辈子转了一个人身,改变面貌,你在世的父母子女相见都不认识啊。如果改变一个身体,改变成一个牛的身体、马的身体,那更不认识啊,他会改变他的形象,用什么来改变,就是这个「吾」。你这个身体造作的恶业,在这个「吾」——神识里面的业力决定我们改什么形,易什么相。

那么这个「吾」和「身」的关系进一步用比喻的方法来说,就好像我们要到远方去,去远方用什么样的工具呢?或者是乘船去,或者是坐轿子去,或者是骑马去,或者是开着车去,你的旅行工具可以改变,但无论你是乘船、坐轿、跃马、驱车,这个里面的人不会改变,是你自己。所以这个船、车、轿、马就是身体,乘船、车、轿、马的就是「吾」。

再比如一个演员他要做戏,他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或者扮演皇帝,穿上龙袍站在那里,或者扮演大臣、官吏,或者扮演乞丐,他在舞台上的角色有种种改变,但是作为他自己本人,不会改变。你不能去高度认同这个角色,在台上你做皇帝,你在家里你还端着皇帝的样子吗?你回家了你就是个丈夫,就是个父亲了,他的角色在改变。所以帝王、官吏、乞儿这就是你的「身」,扮演这个帝王、官吏、乞丐的就是「吾」。

所以就从我们的身体来看,我们能够看见东西、能够听到东西的是身体,身体见、闻、觉、知的功能。但是之所以能够让我们有能力见、闻、觉、知的是「吾」。大家都要注意了,比如我们现在能够见、闻、觉、知,这是灵明不昧的“吾”。

如果我们这口气不来,死了,死了之后,死了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神识离开了。离开了,你的眼睛还能看吗?你的耳朵还能听吗?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把它要看清楚,「吾」和「身」绝对是不一样的。只有我们的身体有生有灭,有死亡,所以我们的眼睛从小比较明亮,到老了就昏花;这个耳朵青年阶段比较灵敏,到了老年就闭塞了。

但是这个「吾」是没有生死的,这点你看《楞严经》,有一个波斯匿王,曾经跟佛陀的一个讨论——人有没有轮回的问题,佛用恒河水跟他来比喻,说你最早看到恒河水是什么时候,他说三岁的时候看到恒河水,那你三岁看到恒河水,现在你已经六十岁了,三岁的时候你是婴儿,十三岁的时候是青少年,到了中年你慢慢的人就越来越老了,到了六十岁皮肤都皱了,头发白了,牙齿摇动了。那么你三岁时候到六十岁是不是有变化?身体有变化,但是你现在看恒河水,你身体的变化有皱纹,你见恒河水有没有皱纹啊?

他说没有皱纹,三岁看恒河水跟他六十岁看恒河水都一样。那佛就指示,能够受你变化的,你有皱纹的是会生灭的,但是没有皱纹,不会变化的怎么会受你的断灭呢?就是不变的东西它就永远存在,变的东西它会坏灭,从中来指示波斯匿王,你的“见性”是永恒的,是存在的。你的身体的皱纹迟早是要灭掉的,要死亡的。

《安士全书》在这里也是谈这个问题,你能够看的那个眼睛会昏迷,但是能见的那个“见性”,它是不昏不衰的,不昏不衰的不顺从变易,你能变易的身体顺从断灭,就会终结,谈这个问题。所以就知道有智慧的人从其大体。

儒家也讲“大人从其大体,小人从其小体”,这什么意思呢?大体就是有智慧的人,大人,他能够尊重生命当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个「吾」,就是自性。在这里面展开他对生命的尊重,展开他行为的这种规范。如果把这种「吾」,这种自性作为一个主人翁,那这个身体就是一个工具,为我所用的一种工具。

如果小人呢,就是没有智慧的人,从其小体,从其小体就是把这个身体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当他把身体看成真实的,那对这个「吾」,对这个自性,往往他就认为不存在,边缘化了,迷失了。迷失了这就是身见,这就是我执。这样他就一切都被这个身体所用,为这个身体做奴才去了。身体要享乐、要赚钱,就这一生为他人嫁衣裳。这就是从其小体,为了这个身见的满足,我们的主人翁昏睡了,为他做奴才了,去造作诸多的恶业了,这就是可怜悯者。

那么这些可能我们听过去还是觉得很生疏,由于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这些道理,但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人的生命,色、受、想、行、识,这种身体的虚幻相,以及我们的心也是攀缘之相,当下有不生不灭的自性。我们的生命去趋向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本觉妙明真心,这就是大人。

如果被这个身见所执,把这个不真实的东西认为是真实的,虚假的认为是不得了的主人翁,我们就完全成了小人。小人到哪去,小人的行为一定是没有道德的。他为什么没有道德,因为他不能体认到这个心性本体的东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觅之了不可得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现在无际,觅...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非浊者,云有则不受一尘。非清者,云无则不舍一法。无...

生命如何才能活出意义与价值

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又由一天天组成,那么我们的生命究...

五个方面分析「无我」的含义

佛教的经典和论着浩瀚如海,其数量更是数不胜数。随着...

为什么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

「知真本有」要怎么去承当呢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

灭除人我对待

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

念佛人为何多是老头老太太

问: 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

不肯坐下的弥陀慈父

我们看阿弥陀佛接引像他都是站着的,为什么他不坐?众...

【佛教词典】能立法不成

(术语)因明喻法十过之一。因喻不成就因义之过也。如...

【佛教词典】三种受异熟业

【三种受异熟业】 p0201 大毗婆沙论十九卷十六页云:复...

印光大师对祭祖焚烧纸钱的开示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

佛教报恩孝亲谈

虽然社会上也还不断上演佛教故事目连救母等有关佛教报...

暑期百万佛号闭关经历及感悟

闭关经历 去年暑期,因缘和合,我参加了庐山东林寺八月...

一念善心即为佛

印象中,奶奶笃信佛教,每日吃斋念佛,特别信奉观音。...

往生不是把佛号念好,而是要心不颠倒

我们学佛,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学佛,有所谓黄金十年,成...

中年养肝的四大禁忌

在中医的养生俗语中,有青年养肾,中年养肝,老年养胃...

念佛与参禅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

「辗转施」的功德更大

往往有这样的弟子、这样的道友,若他给我一件东西,他...

慧律法师:学佛要具足的三个条件

一、亲近善知识 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一、《圆觉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

妄语戒有哪种情况可以开缘

向人说证果等法相;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戏笑说...

家人也是我们的福田

每次去寺里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些功德箱,上面写着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