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分律卷第十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五分律卷第十七(弥沙塞)

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

第三分初受戒法下

佛在王舍城。尔时有一裸形外道极大聪明,摩竭国人谓之知者、见者,来至僧坊言:「沙门释子谁敢共我论议者?」时诸比丘游戏诸禅不共论议,亦不共语。舍利弗作是念:「彼作此语,若无人共论议者,必毁辱佛法。我今宁可与共论议。」复念:「此尼揵为摩竭国人之所宗敬,若我以一句义问,不能通者,必失名闻,不归大法。今当与之七日论议。」念已,语言:「我当与汝七日论议。」

时王舍城长者、居士、沙门、婆罗门,咸共议言:「沙门释子舍利弗为第二师,期与尼揵第一师七日论议,当共往听。」

至期,一日至于六日,论说余事,皆使结舌。至第七日,舍利弗说欲从思想生,尼揵子说欲从对起。

时舍利弗而说偈言:

「世间诸欲本,  皆从思想生,
 住世间欲本,  而有染着心。」

尼揵即以偈难:

「欲若思想生,  而有染着者,
 比丘恶觉观,  便已失梵行。」

舍利弗复以偈答:

「欲非思想生,  从对而起者,
 汝师见众色,  云何不受欲?」

尼揵闻此偈已,不能加报,便生善心,欲于佛法出家学道。时跋难陀在彼众中色貌姝长,而舍利弗形容短小。彼作是念:「此短小比丘才智若斯,而况堂堂者乎!」便往跋难陀所白言:「与我出家受具足戒。」跋难陀即便度之。

舍利弗论议竟,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佛问言:「汝何故与尼揵七日论议?」具以事答。佛赞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多所怜愍,多所利益。」

彼尼揵比丘问跋难陀经律,悉不能答,便轻贱佛法,谓诸比丘都无所知,还复外道。诸长老比丘闻,诃责言:「云何比丘十岁而不知法,不能为弟子解疑,使还复外道。」以是白佛。佛问跋难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如上诃责已,告诸比丘:「若自不知法,与人出家受具足戒,突吉罗。」

若比丘成就十法得授人具足戒:成就戒,成就威仪,畏慎小罪;多闻,能持佛所说法;善诵二部律,分别其义;能教弟子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能除弟子疑,亦能使人除其疑;能治弟子病,亦能使人治其病;若弟子生恶邪见,能教令舍,亦能使人教其令舍;若弟子国土觉起,能回其意,亦能使人回之;若满十岁,若过十岁。

又成就十法应授人具足戒:知重罪、知轻罪;知麁罪、知非麁罪;知有余罪、知无余罪;知有羯磨罪、知无羯磨罪;知罪因缘;满十岁,若过十岁。

又成就五法应授人具足戒:能教弟子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所行审谛、系念在前。

又成就五法:三法如上,聪明、辩才。

又成就五法:戒成就、定成就、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

又成就五法:自住戒,教他住戒;自住定,教他住定;自住慧,教他住慧;自住解脱,教他住解脱;自住解脱知见,教他住解脱知见。

又成就五法:成就无学戒众、无学定众、无学慧众、无学解脱众、无学解脱知见众。

又成就五法:能教弟子增上戒、增上梵行;知犯、不犯;知悔过、未悔过;满十岁,若过十岁,应授人具足戒。

度沙弥、为人作依止,亦如是。

有一出家外道来到僧坊,语诸比丘言:「大德!与我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应先与作四月日别住白二羯磨试之,若合诸比丘意,然后与出家受具足戒羯磨法。」

应教外道脱革屣,偏袒右肩,一一礼僧足,胡跪合掌,白言:「大德僧听!我某甲,先外道,今求此法律中出家,从僧乞四月日别住。愿僧怜愍故,与我作别住法,若合诸比丘意,然后与我出家受具足戒!」如是三乞。

应一知法比丘白言:「大德僧听!此某甲,先外道,欲于此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今从僧乞四月日别住法。僧今与四月日别住法,若合僧意,当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先外道,欲于此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今从僧乞四月日别住法。僧今与四月日别住法,若合僧意,当与出家受具足戒。谁诸长老忍,默然;若不忍者,说。僧已与某甲外道四月日别住法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不合僧意者:若早入聚落,际暮乃归;若数往寡妇、淫女、年长童女家,数与共语,作求色欲种种方便;若闻毁呰本所事外道,而怀瞋忿;闻赞叹三宝,不喜不乐;不乐比丘威仪,不乐诵习佛经,不乐受教诫,是名不合僧意。若无此名为合,应与出家受具足戒。

尔时诸比丘度负债人与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已,入王舍城乞食。债主见,语言:「汝负我债,谁听汝出家?」有言:「应夺取衣钵,捉以付官!」或有言:「已入无畏城,应放使去。何以故?瓶沙王有令,若国内有毁辱比丘、比丘尼者,当与重罪。」债主便讥诃言:「此诸沙门无有可度、不可度者。云何度负债人?无沙门行,破沙门法!」诸长老比丘闻,种种诃责,以是白佛。佛问诸比丘:「汝等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诃责已,告诸比丘:「不应度负债人与受具足戒。度及授具足戒时,皆应先问:『汝负债不?』若言:『不负。』应度、应受;若言:『负。』不应度、不应受。若度、若受,皆突吉罗。若不问亦如是。度奴亦如是。」

尔时有一小儿,父母教就师学书及诸技术,彼师兼使余作,又数与杖,便舍师归。父母即遣还师所,便作是念:「师既苦我,父母复不念惜。我今于何许,得脱此患?唯当出家受具足戒。」念已,即往僧坊白诸比丘:「与我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即便度之。彼师既失,问其父母,父母言:「我即遣还,何以不至?」于是父母及师四出追觅,到僧坊问诸比丘,诸比丘皆言不见,唯师默然而住,不得而归。此儿后入王舍城乞食,师见讥诃言:「沙门释子常说不应妄语,如何度我作人,而言不见?」诸长老比丘闻,种种诃责,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度他作人,亦如上说。从今若度人,应房房礼僧,自称名字,令僧尽识。」

尔时舍卫城十七群童子不满二十,毕陵伽婆蹉与受具足戒,不堪忍饥唤呼求食,如戒缘中说。与受具足戒时,应问:「年满二十不?」

尔时诸比丘度阿练若贼与受具足戒,后入王舍城乞食,诸居士见言:「此人先杀我如是如是亲里,劫我财物。」有言:「应捉付官!」乃至告诸比丘,不应度亦如上说。

复有诸贼厌作恶业,求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听将至人不识处,与出家受具足戒。」

尔时有一人为邑里所患,白王:「愿王勅之,勿复作恶!」王言:「汝等将来,我为汝杀!」彼人闻之,即便叛走,遍求不得。复以白王,王即与勅令,若有得者听即杀之。彼人复闻,作是念:「我今于何得全性命?唯有沙门释子道中乃可济耳!」便到僧坊求出家,诸比丘即度之。后入王舍城乞食,诸人见便欲捉杀;或有人言:「既已出家,便是已死,不须复杀。」或复有言:「此人已入无畏城。」乃至告诸比丘,不应度亦如上说。

尔时跋难陀有二沙弥,一名骞茶、二名磨竭陀,更互行淫。诸长老比丘闻,以是白佛。佛问跋难陀:「汝实畜二沙弥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诃责已,告诸比丘:「不应畜二沙弥,畜者突吉罗。」

尔时有一家为非人所害,唯有父子二人。父作是念:「我家丧破,恐殃未已,且复饥穷,当于何处得免斯患?」复作是念:「沙门释子多诸供养、疾病医药,我今便可将儿出家受具足戒。」念已,往到僧坊白诸比丘:「与我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便与出家受具足戒。入城乞食,一手抱儿,一手擎钵。诸白衣见,讥诃言:「此沙门释子不修梵行。」或有言:「当是未出家时,有此儿耳!但诸比丘何不待大,然后度之?乃使此人抱儿乞食。谁不谓此破于梵行?」诸长老比丘闻,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度小儿!」

尔时摩竭国人得七种重病,举身恶疮、痈、白癞、半身枯、鬼着、赤斑、脂出,治此诸病唯有耆域,余无能者;而瓶沙王有令,勅耆域言:「汝当治我宫内及比丘、比丘尼病,不得治余人!」由是诸病人皆求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皆与出家受具足戒,为索药草,和合煮擣,多事多务,妨废行道。诸白衣见,讥诃言:「此诸沙门如医、如医弟子,常合汤药度重病人。无复可度、不可度者。无沙门行,破沙门法!」

复有一长者,顿得七种重病,往语耆域:「为我治之。」答言:「汝岂不闻王有令乎?」长者复言:「密为我治,当雇汝百千金钱。」答之如初。长者复加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千金钱,乃至合家财物,及于妻子悉为奴婢。答亦如初。彼长者复作是念:「如此不果,唯当出家受具足戒。」便往僧坊白诸比丘:「与我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即与出家受具足戒。耆域为治七日都差,不复得治王宫人,宫人病已有死者。彼长者既差,即便还俗。耆域见,问言:「汝已出家,何以罢道?」答言:「我本无出家意,以汝不肯为我治病,故权出家。病既已差,是故还俗。」于是耆域往到佛所,具以白佛:「王若知此,罪我不少!愿佛教诸比丘不应度重病人!」佛为耆域说种种妙法,遣还所住。佛问诸比丘:「汝等实度重病人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诃责已,告诸比丘:「不应度重病人!」亦如上说。

尔时诸比丘度属官人,后入王舍城乞食,诸居士见识,讥诃言:「云何沙门释子度属官人?此辈无可度、不可度者。无沙门行,破沙门法!」

又阿阇世王有一健将,力当千人,时人号曰千人力士,厌恶世苦,作是念:「诸沙门释子等行正法,我当往彼出家以尽苦源。」即到僧坊求度,诸比丘即便度之。王后欲出军不见此人,即问所属。所属白王:「不知所在。」王便令曰:「若军集不至,当以军法罪之!」至军集日复问:「彼人来未?」答言:「未来!」王言:「步军无此人,犹如象军无第一象。」军甲既解,方闻沙门释子度令出家,王便瞋言:「如是不久,沙门当度我兵尽!」王即立严制:「若复有度官人者,当折其和尚肋骨,截其阿阇梨舌,与余僧重生革沙鞭八下,驱出国界。」诸长老比丘闻种种诃责,以是白佛。佛问诸比丘:「汝等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诃责已,告诸比丘:「不应度属官人!」亦如上说。

尔时诸比丘长住王舍城,诸居士讥呵言:「外道尚知随时移止,沙门释子乐着一处,四时不动,与世人何异?」诸比丘以是白佛。佛告阿难:「汝可宣语诸比丘,如来今当游行南方,若欲从者任意同去。」阿难受教遍宣此旨。诸比丘中有一岁至九岁,聪明惭愧欲学戒者,作是念:「若我和尚、阿阇梨去者当从,不去则止。何以故?若我此请依止,彼当复请,则多事多务,妨废行道。」佛既发行,从者甚少。佛与少比丘游行南方,渐渐还王舍城。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阿难言:「从我南行比丘何以太少?」阿难具以事答,佛种种赞少欲知足,赞戒、赞持戒已,告诸比丘:「成就五法得离依止:戒成就、定成就、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皆如得授人戒中说。

尔时世尊在释迦国,诸比丘度父母所不听人,诸居士讥呵如上。

于后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到净饭王宫。时罗睺罗母,将罗睺罗在高楼上,遥见佛来,语言:「汝见彼沙门不?」答言:「见!」又语言:「彼是汝父,可往索父余财。」佛既入宫,于中庭露地坐,罗睺罗驰下趣佛,头面礼足,立佛影中,白言:「是影甚乐!愿佛与我父余财!」佛语言:「汝审欲得不?」答言:「欲得!」佛便将还所住,告舍利弗:「汝可度之。」舍利弗白佛:「世尊先制不得畜二沙弥,我已有周那,不复得度。」佛言:「今听如汝等能教诫者,畜二沙弥。」

应作如是度:先授优婆塞三归法,教言:「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如是三说。复教言:「我某甲,归依佛已、归依法已、归依比丘僧已。」亦三说。「我是佛婆伽婆优婆塞。」复应教言:「我某甲,尽寿不杀生、尽寿不盗、尽寿不邪淫、尽寿不妄语、尽寿不饮酒。」

复应教言:「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如是三说。「我今于释迦牟尼如来、应供、等正觉所,出家作沙弥,和尚某甲。」即应语言:「尽寿不杀生,是沙弥戒;尽寿不盗,是沙弥戒;尽寿不淫,是沙弥戒;尽寿不妄语,是沙弥戒;尽寿不饮酒,是沙弥戒;尽寿不歌舞作倡伎乐,不往观听,是沙弥戒;尽寿不着华香涂身,是沙弥戒;尽寿不坐卧高大床上,是沙弥戒;尽寿不受畜金银及钱,是沙弥戒;尽寿不过时食,是沙弥戒。」是为沙弥十戒。

时净饭王闻佛已度罗睺罗,便大懊恼,出诣佛所,白佛言:「佛昔出家,尚有难陀,不能令我如今懊恼。难陀已复出家,余情所寄唯在此子。今复出家,家国大计永为断绝,未能忘情,何能自忍?」王又推己而白佛言:「子孙之爱彻过骨髓。如何诸比丘诱窃人子,而度为道?愿佛从今勅诸比丘,父母不听不得为道!」佛为王说种种妙法,示教利喜已,辞退还宫;即以是事集比丘僧,问诸比丘:「父母不听,汝等实度与受具足戒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诃责已,告诸比丘:「从今父母不听不得度!」亦如上说。

尔时王舍城有大富长者,信乐佛法,常饭食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后为非人所害,唯二小儿在,遂大贫穷,恒拾残食。二儿先数见诸比丘故,遥见比丘便走往趣,为捉衣钵,坐比丘膝上。诸比丘恐污衣钵,辄避远去。诸居士见,讥诃言:「此家先富,一切沙门无日不往。今见孤穷,便舍远避,不知恩养,唯食是亲。无沙门行,破沙门法!」诸长老比丘闻,种种诃责,以是白佛。佛问诸比丘:「汝等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诃责已,问阿难:「彼二小儿为已几岁?能于食上驱乌未?」答言:「已能!大者八岁,小者七岁。」佛告诸比丘:「今听度小儿,乃至能驱乌者。」

诸比丘既度二小儿已,恒教驱食上乌,而不与正食。诸居士见:「此诸沙门,常赞叹施平等食;而今度二小儿,但令驱乌,不与正食。」诸长老比丘闻,以是白佛。佛言:「如上座所得食分,亦应以此与沙弥;驱乌小儿,亦应等与。」

尔时有一摩纳害母,思惟罪重,常有悔惧,不知云何得灭此罪?念言:「沙门释子等行正法,净修梵行,我若于彼出家,罪应微轻。」便到僧坊白诸比丘:「与我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问:「摩纳!汝外道不敬信佛法,今何故欲于中出家?」便以实答。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害父母人于我法中不复生,不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应灭摈。」

尔时有阿练若贼,杀一住阿练若处比丘,从是已后,心常恼热,犹如热灰自炮其身,昼夜苦痛无有暂宁,作是念:「沙门释子等行正法,净修梵行,我若于彼出家,可得离此热恼。」念已,即到僧坊求出家。诸比丘语言:「汝是阿练若贼,恒欲杀人,夺人财物,无怜愍心。今何故欲于佛法律中出家?」便以实答。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彼比丘是阿罗汉,此人于我法中不复生,不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应灭摈。」

尔时调达恶心出佛身血,诸比丘不知云何待遇?以是白佛,佛言:「恶心出佛身血,于我法中不复生,不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应灭摈。」调达破僧不应与出家亦如是。

尔时佛游拘萨罗国,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渐渐游行到黑闇河边,止娑罗林下。有一比丘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娑罗林是破众多比丘尼梵行处。」佛问:「汝云何知?」答言:「我时在此!」又问:「汝破比丘尼梵行耶?」答言:「如是!」佛告诸比丘:「淫比丘尼人,于我法中不复生,不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应灭摈。」

尔时有一阿修罗子厌生老病死,作是念:「沙门释子等行正法,净修梵行。我当于彼出家,尽诸苦源。」念已,化作人形往僧坊求出家,诸比丘即与受具足戒,食一人分食,乃至七人分食,犹故不饱;复食僧残食,亦复不足。时王舍城有二居士,同日各请五百僧。诸比丘同往一家,唯化比丘独至一处,须臾食五百人分尽。诸居士讥诃言:「云何诸比丘度非人?」彼比丘觉人知已,忽便还本。诸长老比丘闻,以是白佛。佛言:「于我法中非人不生,不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应灭摈。受具足戒时,应问:『汝是非人不?』」

尔时善自在龙王厌生老病死,念欲出家,化作一摩纳,乃至诸比丘度与受具足戒,亦如上。龙法二时不能变形,行欲时、睡眠时。于后眠熟,身满一屋,喘息声如雷震,妨诸比丘坐禅,皆出往视。彼闻人声便觉,还作比丘形结跏趺坐;唤令开户,彼即开户,诸比丘问:「汝是谁?」答言:「我是沙门释子。」又语:「汝莫妄语!」彼化比丘便以实答。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畜生于我法中不生,不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应灭摈。从今受戒,不相识者应七日试看。」

尔时诸比丘度黄门与受具足戒,便呼诸沙弥及守园人共作不净行,出外见人亦如是。诸白衣见,讥诃言:「沙门释子度诸黄门,必当共作不净事。此辈无可度、不可度!」乃至「若已受具足戒应灭摈,亦如上说。受具足戒时应先问:『汝是丈夫不?』」二根亦如是。

尔时有一家为非人所害,唯家主一人在,作是念:「我今穷饿,当作何方救全性命?彼沙门释子多得衣食、疾病医药,我今当自剃头着袈裟住家中,恒往僧坊桉次食。」念已,即自剃头作比丘,往比丘住处觅食。诸比丘礼皆受,亦礼诸比丘。诸比丘问:「汝何故礼他,复受他礼?汝为几岁?何时受戒?和尚、阿阇梨为是谁?」答言:「我自剃头着法服,无有和尚、受戒年月。」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若自剃头自称比丘,于我法中不生,不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应灭摈。」

尔时跋难陀弟子尼揵比丘,昔罢道者,后复来求出家。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舍内法外道人,于我法中不生,不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应灭摈。」

尔时孙陀罗难陀跋耆子,不舍戒行淫法,彼后自说所犯。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若自说犯边罪,于我法中不生,不应与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应灭摈。受戒时应问:『汝先出家净修梵行不?』」

尔时诸比丘不受依止住,无人教诫,愚闇无知不能学戒。诸长老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应受依止,若一宿不受依止,乃至不听饮僧坊内水;若饮,突吉罗。」

佛既不听不受依止,便不敢复住僧坊内。时有一比丘避住止处,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佛问:「汝从何方来?」答言:「从某方来。」又问:「彼住处第一上座,第二、第三上座为谁?」答言:「不识。」又问:「彼左右住处上座,复是谁?」答:「亦不识。」又问:「汝何故不识?」答言:「我避住处,不入彼众,是故不识。」又问:「汝何故避住处?」答言:「佛不听不受依止,若不受依止,乃至不听饮僧坊内水,是故避之。」佛种种诃责彼比丘:「汝所作非法!不应为受依止故,避住处!」呵已,告诸比丘:「若为受依止避住处,突吉罗。」

复有诸比丘在道行见僧坊,便入受依止,值诸比丘坐禅或遇相瞋,不得受,以此失伴;或受依止已即去,诸比丘问:「汝何故受依止已即去?」答言:「世尊不听为受依止避住处,我今见僧住止处,不敢不过受依止,复应及伴,是以便去。」彼失伴者,道中遇贼。诸长老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今听一宿不受依止。」

虽得一宿,犹有诸难。复以白佛,佛言:「今听不受依止,乃至六宿。」

复有诸比丘过六宿不受依止,以是白佛,佛言:「不听过六宿!过者,突吉罗。」

时诸比丘趣与人作依止,亦趣依止人。以是白佛,佛言:「皆不应尔!应依止长老如法比丘,善能教诫者。若受依止人欲移余处,应先问和尚、阿阇梨,知彼有可依止人然后可往。」

有诸弟子临行时辞和尚、阿阇梨。佛言:「不听临行时辞,要先二、三日白师。师应筹量所往处,有可依止人乃听去。到彼住处,应先礼塔,次礼上座,索房舍,然后求依止。」作依止比丘应问:「汝和尚、阿阇梨是谁?先住何处?诵何经?」答若如法,应与作依止;若不如法,应语言:「汝不识我,我不识汝,汝可往识汝处求依止。」若疑,应语:「小住。」受依止人应小住,乃至六宿观之,合意者应与依止,若不合意应语如上。

复有病比丘求依止,彼比丘作是念:「佛教比丘应如是如是视弟子。今此人病,我不能看。」便不与依止。病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今听病时不受依止,病差然后受。」

复有看病比丘求依止,彼比丘语言:「佛教比丘应如是如是视和尚、阿阇梨。汝今看病,不得与汝依止。」看病比丘不得依止,惭愧便舍病去,求依止。病人无有看者,或更增剧、或有命过。以是白佛,佛言:「今听看病比丘不受依止,须病人差,然后受。」

复有诸比丘,于称意行道得道果处,求依止,诸比丘不与,便失道果。以是白佛,佛言:「若是称意行道得道果处,无人与作依止者,听于彼众中上座、若上座等,心生依止,敬如师法而住。」

时诸比丘阿阇梨,或丧、或罢道、或远行、或作外道、或出界外,不知失依止不?以是白佛,佛言:「失依止有八种:若依止师远行、若罢道、若死、若作外道;若见先和尚;若依止师语:『汝更就某甲受依止。』若依止师出界经宿;若满五岁,聪明辩才,至明相出时。是为八,皆失依止。」

尔时诸比丘与沙弥等分安居施物,沙弥便不敬僧。以是白佛,佛言:「应以一比丘分,与三沙弥。」沙弥犹不恭敬,复以白佛,佛言:「应罚之!」

诸比丘不问沙弥师便罚,师不悦。以是白佛,佛言:「应语其师。」

其师作非法助沙弥,以是白佛,佛言:「师不应非法助沙弥。」

复有一沙弥,僧罚断其食。彼主人后请僧食,诸比丘往次第坐,主人不下食。诸比丘言:「日时已至,何故不下食?」答言:「须僧集!」诸比丘言:「僧已集!」主人言:「我所供养沙弥未至。」诸比丘言:「彼不得来!」问:「何故?」答:「僧罚不与食。」主人言:「余罚不少,何忍断其食?」以是白佛,佛言:「不应断食。应罚扫地、除粪、辇石、治经行处、作阶道,作如是等种种罚之。」

时有一比丘男根灭女根生,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应即以此受戒,即以此请师,即以此年岁往比丘尼住处,依比丘尼法住;若先犯共比丘尼戒,应于比丘尼中悔;若先犯不共戒,不复悔。比丘尼根变亦如是。」

有一式叉摩那根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应即以此出家,若年满二十,于比丘众中十人与受具足戒;若年未满二十,即是沙弥。沙弥尼亦如是。」

有一沙弥根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应即以此出家,若年满,应与二岁戒,即于比丘尼众受二岁戒;若年未满不应与二岁戒,即是沙弥尼。」

尔时有一比丘为欲火所烧,不能堪忍,自截其形。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诃责言:「汝愚痴人!不应截而截,应截便不截!」告诸比丘:「若截头及半,突吉罗;若都截,偷罗遮;若去一卵,偷罗遮;若去两卵,应灭摈。若为恶兽啮,若怨家所害,及自烂坏,不复能男,皆应灭摈。」

时诸比丘度被截手脚人为受具足戒,诸居士见,讥诃言:「沙门释子无可度、不可度!无沙门行!破沙门法!」诸长老比丘闻,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度此等人!若度,得名受具足戒;师僧,突吉罗。从今截手、截脚、截手脚、截耳、截鼻、截耳鼻、截指、截男根头、挑眼出、得鞭坏好相、遭官罪、挛躄、失声、内外瘿身、内曲身、外曲身、内外曲、睐眼、一臂偏长、一臂偏短、左手作、哑、聋、盲、乾痟病、癫狂、极老、无威仪、极丑,毁辱众僧者,如是比皆不得度。」若已度得名受具足戒,如上说。

诸比丘度吃人,佛言:「不应度吃人与受具足戒。」

复有诸比丘不先与受沙弥戒,便与受具足戒;复有诸比丘不请和尚,便与受具足戒;复有诸比丘不乞受具足戒,便与受具足戒;复有诸比丘与裸形人受具足戒;复有诸比丘与不具衣钵人受具足戒。以是白佛,佛言:「皆不应尔!」

时有一比丘借他衣钵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已,诸比丘语:「汝着衣持钵,共行乞食。」答言:「我无衣钵。」诸比丘言:「佛不制无衣钵,不得受具足戒耶?」答言:「佛制!我借他衣钵受。」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听将欲受戒者着戒坛外,眼见耳不闻语处,请十众在戒坛上。和尚应语羯磨师:『长老!今作羯磨。』复应语教师:『长老!今受羯磨。』羯磨师应如是白僧:『大德僧听!某甲,求某甲受具足戒,某甲作教师。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

「教师应从坐起,至和尚前,问言:『已度此人未?』若言未度,应语言先度之;若言已度,应问:『已为作和尚未?』若言未作,应语先为作和尚;若言已为作和尚,应问弟子:『衣钵具未?』若言未具,应语先为具衣钵;若言已具,应问:『自有,从人借?』若言从人借,应语可令主舍之;若言自有,便应往慰劳欲受戒人言:『汝莫怖惧,须臾持汝着高胜处!』

「若先不相识,不应云雾闇时受其具戒。教师因教着衣时,应密如法视,无重病不?复应问:『汝三衣,何者是僧伽梨?何者是优多罗僧?何者是安陀会?』彼若不知,应语:『此是僧伽梨,此是优多罗僧,此是安陀会。』应与受三衣钵。

「复应语言:『汝某甲听!今是实语时,我今问汝,若实言实,不实言不实。人有如是等病:癞、白癞、痈疽、乾痟、癫狂、痔漏、热肿、脂出。汝有不?』若言无,复应问:『汝不负人债不?非官人不?非奴不?是丈夫不?是人不?年满二十不?衣钵具不?受和尚未?汝字何等?和尚字何等?汝曾出家不?』若言曾出家,应问:『汝本出家持戒完具不?父母听不?欲受具足戒不?众中当更如是问汝,汝亦应如实答。』

「若一一问答,皆如法,教师应还坛上立,语羯磨师言:『我已教授某甲如法竟!』

「羯磨师复应白僧:『大德僧听!某甲,求某甲受具足戒,某甲如法教授竟,应使将来。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

「教师应将来,次第礼僧足。礼僧足已,在羯磨师前,向羯磨师右膝着地合掌,教乞受具足戒。教言:『我某甲,求某甲和尚受具足戒;今从僧乞受具足戒。愿僧拔济我,怜愍故!』如是三乞。教师教竟,还就本坐。

「羯磨师应白僧:『大德僧听!此某甲,求某甲受具足戒;从僧乞受具足戒。我今当问其难事,及为作受具足戒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

「次应语受戒人言:『今是实语时,我今问汝,实言实,不实言不实。人有如是等病:癞、白癞,乃至欲受具足戒不?』亦如上问。

「皆答如法已,羯磨师言:『大德僧听!此某甲,求某甲受具足戒;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三衣钵具,已受和尚,父母听许已,从僧乞受具足戒。僧今与某甲受具足戒,和尚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求某甲受具足戒;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三衣钵具,已受和尚,父母听许已,从僧乞受具足戒。僧今与某甲受具足戒,和尚某甲。谁诸长老忍,默然;若不忍者,说。』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僧已与某甲受具足戒,和尚某甲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应语受戒人言:『汝某甲听,世尊、应供、等正觉说是四堕法,若比丘犯一一法,非沙门、非释种子。汝终不得乃至以欲染心视女人。若比丘,行淫法乃至畜生,非沙门、非释种子。汝尽形寿不应犯!』

「若能,当言:『能!』

「『汝终不得乃至草叶,不与而取。若比丘,若聚落中、若空地,他所守护物,盗五钱、若五钱物,非沙门、非释种子。汝尽形寿不应犯!』

「若能,当言:『能!』

「『汝终不得乃至杀蚁子。若比丘,若人、若人类,自手杀、若教人杀、若求刀与、若教死、若赞死:「咄!丈夫!用恶活为?死胜生!」非沙门、非释种子。汝尽形寿不应犯!』

「若能,当言:『能!』

「『汝终不得乃至戏笑妄语。若比丘,实无过人法,自称得过人法:诸禅、解脱、三昧、正受及诸道果,非沙门、非释种子。汝尽形寿不应犯!』

「若能,当言:『能!』

「『诸佛世尊为示现事,善说譬喻:犹如人死,终不能以此身更生;如针鼻决,永不复得为针用;如多罗树心断,更不生、不增、不广;如石破,不可复合。若比丘犯一一堕法,还得比丘法,无有是处。』

「复语言:『汝某甲听!世尊、应供、等正觉说四依法。比丘尽形寿依粪扫衣住,出家受具足戒。汝若能,当言能。』

「『若后得劫贝衣、钦婆罗衣、拘舍耶衣、他家衣,皆是长得。』

「『比丘尽形寿依乞食住,出家受具足戒。汝若能,当言能。』

「『若后得僧前食后食、请食,皆是长得。』

「『比丘尽形寿依树下住,出家受具足戒。汝若能,当言能。』

「『若后得大小屋重屋,皆是长得。』

「『比丘尽形寿依残弃药住,出家受具足戒。汝若能,当言能。』

「『若后得酥、油、蜜、石蜜,皆是长得。』

「复应语言:『汝某甲听!汝已白四羯磨得如法受具足戒竟。诸天、龙、鬼神皆作是愿:「我何时当得人身,于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汝今已得,如人受王位,汝受比丘法亦如是。当忍易共语,恭敬受教诫。余戒和尚、阿阇梨当广为汝说。汝当早得具足学戒,学三戒,灭三火,离三界,无复诸垢,成阿罗汉。』」

尔时受具足戒人,不知年岁,不知受戒时。以是白佛,佛言:「应教令知。语言:『汝今受戒时,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汝应尽寿忆是事。』」

复有诸犯麁罪别住比丘,厌别住便舍戒罢道;又行摩那埵、本日治、阿浮诃那,被诃责羯磨、驱出羯磨、依止羯磨、举罪羯磨、下意羯磨,如是诸比丘皆厌罢道。后复欲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应先问:『汝能还行先事,能随顺僧,求僧除灭先事不?』若言不能,不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言能,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受具足戒已,若先别住,使还别住,乃至先作下意羯磨,还与作下意羯磨。」

复有诸比丘,和尚、阿阇梨罢道,后来就弟子求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听与出家受具足戒。先弟子应与衣钵,助使得成出家受具足戒。」彼人即求先弟子作师,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听先弟子与作师。」复不知谁应恭敬,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后更受戒者,应如法敬师。」

尔时优波离白佛:「诸比丘先已作一语受戒,二语、三语受戒,及善来比丘受戒,眠时受戒,醉时、狂心、散乱心、病坏心受戒;和尚眠时乃至病坏心,二人乃至十人皆作和尚受戒,是等得名受具足戒不?」佛言:「若未制前得名受具足戒,制后不名受具足戒。」

尔时舍利弗、摩诃目揵连、大迦叶、摩诃拘絺罗、摩诃迦旃延、阿那律、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罗睺罗、阿难、难陀,此等诸大阿罗汉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同声如优波离问佛,佛答亦如上。

尔时诸比丘无上下坐,不相恭敬,诸居士见,讥诃言:「此辈沙门不知上中下坐,无有长幼。无沙门行,破沙门法!」诸长老比丘闻,种种诃责,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诸比丘:「汝等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诃责已,问诸比丘:「谁应受第一座、第一施、第一恭敬礼拜?」诸比丘或言:「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出家者应受。」或言:「诵毗尼、法师、阿练若、行十二头陀,乃至得阿罗汉者,应受。」佛言:「不应尔!」诸比丘白佛:「若不尔,谁应受?」佛言:「过去世时,海边有尼拘律树,覆五百乘车。时有三兽住彼树下:一者雉、二者猕猴、三者象。虽为亲友,而不相推敬,后作是议:『我等既为亲友,如何不相推敬?应计年长者为尊,少者为卑。』议已,问象:『汝忆何久远事?』象言:『我忆此树至我腹时。』复问猕猴,猕猴言:『忆我平立,啮此树头时。』复问雉,雉言:『我忆昔于某处食此树子,来此吐核,遂生此树。』于是推雉为上,猕猴处中,象为下焉。若欲行时,猕猴负雉,象负猕猴。雉教二兽行十善业,皆共受行。世人闻之,皆受其化,遂名行善为雉梵行。行其法者,命终生天。

「诸比丘!畜生犹尚知有尊卑,况我正法而不相敬。汝等从今先受具足戒者,应受第一坐、第一施、第一恭敬礼拜,如是奉行。」(受戒法竟)

五分律卷第十七

 

上篇: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下篇:弥沙塞五分戒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苾刍五法经

佛说苾刍五法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

佛说净业障经

佛说净业障经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

四分律比丘戒本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四分比丘戒本(并序) 西太原...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一卷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三藏沙门义净译 如是我...

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

大乘密严经

大唐新翻密严经序 朕闻西方有圣人焉,演不言之言、垂...

【注音版】食施获五福报经

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乘六情忏悔

大乘六情忏悔 释元晓撰 若依法界始游行者。于四威仪无...

自在王菩萨经

自在王菩萨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一...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这...

罗刹女的故事

佛陀时代中的罗刹女,专门喜欢吃人家的小孩,一群失去...

有障碍才能考验道心和信心

佛源老和尚在文-革时,坐了三年的监狱,在监狱里每天受...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

冒失的檀腻觭

从前有个人,名叫檀腻觭。家境清寒,经常食不果腹,衣...

不要被情爱所束缚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说...

信是世间最稀缺的资源

净土往生法门的宗旨就是信愿行,我们一定要在信愿行三...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

如何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生真信极难。释尊说,我这次来娑...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修行若不...

波斯匿王减肥记

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只树给孤独园,他顶礼佛陀后便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