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诵律卷第四十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十诵律卷第四十九(第八诵之二)

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

毗尼增一之二

三法初

「有三羯磨摄诸羯磨:谓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

「有三人必堕恶趣地狱中。何等三?若人以无根波罗夷,谤清净梵行比丘,是名初人必堕地狱。有人生恶邪见作是言:『诸欲中无罪。』以是故,是人深作放逸,自恣五欲,是第二人必堕地狱。有人出家作比丘,犯戒内烂流出,非沙门自言沙门、非梵行自言梵行。是第三人必堕地狱。」尔时世尊!欲明此事,而说偈言:

「妄语堕地狱,  及余作重罪,
 是恶不善人,  后俱受罪报。
 夫人生世间,  斧在口中生,
 以是自斩身,  斯由作恶言。
 应呵而赞叹,  应赞叹而呵,
 口过故得衰,  衰故不受乐。
 如奄失财物,  是衰为尠少,
 恶口向善人,  是衰重于彼。
 尼罗浮地狱,  其数有十万,
 阿浮陀地狱,  三十六及五。
 恶心作恶言,  轻毁圣人故,
 寿终必当堕,  如是地狱中。」

「有三种证罪:见证罪、闻证罪、疑证罪。

「有三法:毗尼中歌如哭法、毗尼中露齿笑如狂法、毗尼中掉臂舞如小儿法。

「如来有三种不护无能知、无能见:如来身行清净,无不清净,是如来不护无能知、无能见;如来口业意业清净,无不清净,是如来不护无能知、无能见。

「世间有三大贼无能及者,久寿作大罪人无能捉。何等三?有人野住、有嶮处住、有强力住。云何野住?谓草林藂中。云何嶮处住?谓山嶮水曲中。云何强力住?谓手力脚力。是名三法世间大贼,久寿作大罪人无能捉。如是三事,有恶比丘,久寿作大罪久住,僧不能摈。有野住、山嶮住、强力住。野住者,破戒内烂流出,非沙门自言沙门,非梵行自言梵行,是名野住。嶮住者,邪见、不如实说,如是见如是语,无施无果、无善恶报、无父母世间、无阿罗汉、无须陀洹、无斯陀含、无阿那含、无今世无后世、无得证法,是名嶮住。强力住者,依语力、依广解力,是名强力住。是名三法,有恶比丘久寿作大罪,僧不能疾摈。

「有三法,名大贼,久寿作大罪,人不能疾捉:野住、嶮处住、多有财物。云何名野住?如先说。云何名嶮处住?如先说。云何名多有财物?大有田宅人民财宝,是人作是念:『若有道我者,我当与财物。』是名多有财物。是名三法,大贼久寿作大罪,人不能疾捉。如是三法,有恶比丘,久寿作大罪,僧不能疾摈:野住、嶮住、依物住。云何野住?如先说。云何嶮住?如先说。云何依物住?若多得施物:衣被、饮食、卧具、医药种种诸物,作是念:『若有道我者,我与是物。』是名依物住。是名三法,有恶比丘久寿作大罪,僧不能疾摈。

「复有三法,名大贼,久寿作大罪,人不能疾捉:依野住、依嶮处住、依力住。云何依野住?如先说。云何依嶮住?如先说。云何依力住?若依王、若依王等故,作是念:『有道我者,此人助我。』是名依力住。是为三法,大贼久寿作大罪,人不能捉。如是三法,有恶比丘,久寿作大罪,僧不能疾摈:依野住、依嶮住、依力住。云何依野住?如先说。云何依嶮住?如先说。云何依力住?若比丘依诵修多罗者、诵毗尼者、诵阿毗昙者,作是念:『有人道我者,此人助我。』是名三法,有恶比丘久寿作大罪,僧不能疾摈。

「世间有三大贼。何等三?一者作百人主故,百人恭敬围绕,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人主故,五百人恭敬围绕;入城聚落穿踰牆壁,断道偷夺破城杀人,是名初大贼。二者有比丘用四方僧园林中竹木、根茎、枝叶、华果、财物、饮食,卖以自活、若与白衣知识,是名第二大贼。三者有比丘为饮食供养故,空无过人圣法,故作妄语自说言得,若与百人乃至五百人恭敬围绕,入城聚落受他供养小食中食,是名第三大贼。是中百人贼主,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人主,恭敬围绕,入城聚落穿踰牆壁,断道偷夺破城杀人,此名小贼。若有比丘用四方僧园林中竹木、根茎、枝叶、华果、财物、饮食,卖以自活、若与知识白衣,亦是名小贼。」佛言:「是第三贼,于天人世间魔界梵世、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最是大贼。谓为饮食故,空无过人圣法,故作妄语自说言得。若与百人至五百人,恭敬围绕入城聚落,受他供养小食中食,是名大贼。」佛说偈言:

「比丘未得道,  自说言得道,
 天人中大贼,  极恶破戒人,
 是痴人身坏,  当堕地狱中。」

(三法竟)

四法初

「有四种和上:有和上与法不与食、有和上与食不与法、有和上与法与食、有和上不与法不与食。是中与法不与食者,应住是和上边。与食不与法者,不应住。与法与食者,如是应尽形住。不与法不与食者,不应住,闇夜亦应舍去。阿阇梨亦如是。

「有四种人数数犯数数悔过:一者无羞、二者轻戒、三者无怖畏心、四者愚痴。是名四种人数数犯戒数数悔过。

「世间有四种人见犯罪生怖畏。何等四?若有人着黑衣奔头往至多人所,作是言:『我作恶罪不善可羞,随众人所喜我当作之。』时彼众人呵责驱出。有智人见已作是念:『是人着黑衣奔头往多人所,作是言:「我作恶不善可羞,随众人所喜,我当作之。」作恶业故,众呵驱弃。我当自勅亦教余人,莫作如是恶业。』如是有比丘于波罗提提舍尼中生怖畏心,应如是知,未犯者不犯;若已犯者疾如法悔过。是名初人见罪怖畏。有人着黑衣奔头捉棒着肩上,往多人所作是言:『我作恶罪不善可羞,随众所喜我当作之。』时彼众人即取其棒打已驱出。有智人见作是言:『是人作恶不善故得大罪,我当自勅亦教余人莫作如是恶业。』如是有比丘于波夜提中生怖畏心,应如是知,未犯者不犯;若已犯者疾悔过。是名第二见罪怖畏。有人着黑衣奔头捉铁钪着肩上,往多人所作是言:『我作恶不善,随众所喜我当作之。』时彼众人即取铁钪打之,便捉利刀恐之,驱出城西门,着于堑中。有智人见已作是言:『是人作恶业故得大罪,我当自勅亦教余人,莫作如是恶。』如是有比丘于僧伽婆尸沙中生怖畏心,应如是知,未犯者不犯;若已犯者疾悔过。是名第三见罪怖畏。有如捕贼师捕得实贼,反缚两手打鼓循行,出南城门坐着标下,便截其首。有智人见已作是言:『是人作恶业故得大罪,我当自勅亦教余人,莫作如是恶业。』如是有比丘于波罗夷中生怖畏心,应如是知,未犯者终不敢犯。是名第四见罪怖畏。

「有四种羯磨: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有法别众、有法和合众。是中非法别众羯磨者,是不名作羯磨。非法和合众作羯磨者,亦不名作羯磨。有法别众作羯磨者,亦不名作羯磨。有法和合众作羯磨者,是名作羯磨。非法别众作羯磨者,是羯磨非法别众应遮应置。非法和合众作羯磨者,是羯磨非法和合众应遮应置。有法别众作羯磨者,是羯磨有法别众应遮应置。有法和合众作羯磨者,是羯磨有法和合众,不应遮不应置。非法别众作羯磨者,是非法别众羯磨莫作、不名作、不好、不名好,应遮应置。非法和合众作羯磨者,是羯磨非法和合众莫作、不名作、不好、不名好,应遮应置。有法别众作羯磨者,是羯磨有法别众莫作、不名作、不好、不名好,应遮应置。有法和合众作羯磨者,是羯磨有法和合众应作、名作、是好、名好,不应遮不应置。

「有四种人:一者麁人、二者浊人、三者中间人、四者上上人。如是僧中有四种断事人:有僧断事人无羞、不善义、不善文句。有僧断事人无羞、善义、善文句。有僧断事人有羞、不善义、不善文句。有僧断事人有羞、善义、善文句。若僧断事人无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是名麁人。若僧断事人无羞、善义、善文句者,是名浊人。若僧断事人有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是名中间人。若僧断事人有羞、善义、善文句者,是名上人。若僧断事人无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无人亲近。若僧断事人无羞、善义、善文句者,有人亲近。若僧断事人有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无人亲近。若僧断事人有羞、善义、善文句者,有人亲近。若僧断事人无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是名不可共语。若僧断事人无羞、善义、善文句者,是可共语。若僧断事人有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是不可共语。若僧断事人有羞、善义、善文句者,是可共语。若僧断事人无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如是断事人可嫌、可诃、可摈,是不好人,迷乱、愁忧、生悔恨心。何以故?如是断事人,僧中未起诤事便起,已起事不能灭。若僧断事人无羞、善义、善文句者,如是断事人,可嫌、可诃、可摈,是不好人,迷乱、愁忧、生悔恨心。何以故?如是断事人,僧中未起诤事便起,已起事不能灭。若僧断事人有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如是断事者,应教义、应教文句。若僧断事人有羞、善义、善文句,是断事者应赞叹称善。何以故?是人来僧中断事时,未起诤者不起,已起者灭。

「有四种义:有义非法分别他不捡究捡究不受、有义非法不分别他捡究捡究受、有义如法分别他不捡究捡究不受、有义如法不分别他捡究捡究受。是中义,非法分别他不捡究捡究不受,是名三过。如非法者,是过。如分别他者,是过。如不捡究捡究不受者,是过。是中有义,非法不分别他捡究捡究受,是一过。如非法者,是过。如不分别他者,是非过。如捡究捡究受,是非过。是中义,如法分别他不捡究捡究不受,是二过。如法者,是非过。如分别他者,是过。如不捡究捡究不受,是过。是中义,如法不分别他捡究捡究受,是皆非过。如法者,是非过。如不分别他者,是非过。如捡究捡究受者,是非过。

「有四行闼赖吒比丘不能灭诤:爱、瞋、怖、痴。是名四行闼赖吒比丘不能灭诤。有四行闼赖吒比丘能灭诤:不爱、不瞋、不怖、不痴。是名四行,闼赖吒比丘能灭诤。

「有四行闼赖吒比丘:不善观义、不善取义;不应赞便赞、应赞而不赞;不应清净令清净、应清净不令清净;不应敬而敬、应敬而不敬。有四行闼赖吒比丘:善观义、善取义;不应赞不赞、应赞而赞;不应清净不与清净、应清净令清净;不应敬不敬、应敬而敬。是名四行,闼赖吒比丘能灭诤。

「有四行闼赖吒比丘:不善观义、不善取义;以力势语,不从他乞听便出他罪;先有嫌心悔心、有见嫌见悔;自用意。是名四行不能灭诤。有四行闼赖吒比丘能灭诤:善观义、善取义;不以力势,从他乞听;先无嫌心悔心、无见嫌见悔;不自用意。是名四行能灭诤。

「有四行闼赖吒比丘有罪:爱、瞋、怖、痴故有罪过。有四行闼赖吒比丘无罪:不爱、不瞋、不怖、不痴故无罪过。

「有四行闼赖吒比丘有罪过:不善观义、不善取义;不应赞而赞、应赞不赞;不应清净令清净、应清净不令清净,是名四行有罪过。有四行闼赖吒比丘无罪过:善观义、善取义;不应赞不赞、应赞而赞;不清净不与清净、应清净与清净。是名四行无罪过。

「有四行闼赖吒比丘有罪过:不善观义、不善取义;以力势不乞听;先有嫌心悔心,有见嫌见悔;自用意。是名四行有过。有四行闼赖吒比丘无过:善观义、善取义;不以力势,从他乞听;先无嫌心悔心,无见嫌见悔;不自用意。是四无过。」(四法竟)

◎五法初

佛婆伽婆住释迦国,大爱道比丘尼往诣佛所,头面作礼在一面立,白佛言:「善哉世尊!愿略说法非法、毗尼非毗尼,令我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法。」佛言:「瞿昙弥!若知是法随欲不随无欲、随过不随无过、随增长不随不增长、一向不转随烦恼不离。大爱道!汝定知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法。瞿昙弥!若知是法不随欲随无欲、不随过随无过、随不增长不随增长、不随烦恼。大爱道!汝定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法。」

尔时瞿昙弥比丘尼往诣佛所,头面作礼在一面立,白佛言:「善哉世尊!愿略说法非法、毗尼非毗尼,令我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法。」佛言:「瞿昙弥!汝若知是法随贪不随无贪、随无厌不随厌、随多欲不随少欲、随难满不随不难满、随难养不随不难养。瞿昙弥!汝定知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法。瞿昙弥!汝知是法随无贪不随贪、随少欲不随多欲、随有厌不随无厌、随不难满不随难满、随不难养不随难养。瞿昙弥!汝定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法。」

尔时长老优波离往诣佛所,头面作礼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有几法,正法灭亡没?」佛言:「优波离!有五法,正法灭亡没。何等五?有比丘无欲是名一;钝根是名二;虽诵义句不能正受,亦不能令他解了是名三;不能令受者有恭敬威仪,有说法者不能如法教是名四;斗诤相言,不在阿练若处,亦不爱敬阿练若处。优波离!是名五法,令正法灭亡没。有五法,正法不灭、不亡、不没:有欲;利根;能诵义句、能正受能为人解说;能令受者有威仪恭敬、有说法者能如法教;无斗诤相言,在阿练若处、爱敬阿练若处。是名五法,正法不灭、不亡、不没。

「优波离!更有五法,正法灭亡没。何等五?有比丘不随法教、随非法教;不随忍法、随不忍法;不敬上座、无有威仪,上座不以法教授;上座说法时愁恼,令后众生不得受学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上座命终已后比丘放逸习非法失诸善法。是名五法正法灭亡没。」佛语优波离:「更有五法,正法不灭、不亡、不没:有比丘随法教、不随非法教;随忍、不随不忍;敬上座、有威仪,上座能以法教;说法时不愁恼,令后众生得受学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上座命终已后比丘不放逸习善法。是名五法,正法不灭、不亡、不没。」

长老难提往诣佛所,头面作礼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正法灭像法时,有几非法在世?」佛言:「难提!正法灭像法时,有五非法在世。」「何等五?」佛言:「正法灭像法时,有比丘心得小止,便谓已得圣法,是名初非法在世。难提!正法灭像法时,白衣生天,或有出家者堕恶道中,是名第二非法在世。难提!正法灭像法时,有人舍世间业出家破戒,是名第三非法在世。难提!正法灭像法时,有破戒者多人佐助,有持戒者无人佐助,是名第四非法在世。难提!正法灭像法时,无不被骂者,乃至阿罗汉亦被他骂,是名第五非法在世。」更有比丘重问此事,佛即以是事语诸比丘。

佛告优波离:「当来有五怖畏,今者未有,应知是事求方便灭。何等五?后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是不修身戒心智已,度他出家受戒,不能令修身、修戒、修心、修智。自不调伏,复度他出家受戒,是亦不能令修身、修戒、修心、修智。是法中过、比尼中过,毗尼中过、是法中过。优波离!是名当来初怖畏,今未有当来有,应知是事求方便灭。优波离!后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是不修身戒心智已,与他依止畜沙弥,不能令修身、修戒、修心、修智。是不调伏,复与他依止、畜沙弥,不能令修身、修戒、修心、修智。是法中过、毗尼中过,毗尼中过、是法中过。优波离!是名第二、第三怖畏,应知是事求方便灭。优波离!后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是不修身戒心智已,与净人、沙弥相近住,不知三相掘地、断草、用水溉灌。是法中过、毗尼中过,毗尼中过、是法中过。优波离!是名第四怖畏。今未有当来有,应知是事求方便灭。优波离!后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是不修身戒心智已,共诵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以前后着中,以中着前后,现见不知白法犯非犯,是名法过、毗尼过,毗尼过、法过。优波离!是名第五怖畏。今未有当来有,应知是事求方便灭。」

佛语优波离:「更有五怖畏,今未有当来有,应知是事求方便灭。何等为五?优波离!当来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是不修身戒心智已,无欲、钝根,虽诵句义不能正受。优波离!是初怖畏。今未有当来有,应知是事求方便灭。优波离!当来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是不修身戒心智已,与比丘尼相近,或犯大事舍戒还俗。优波离!是第二怖畏。今未有当来有,应知是事求方便灭。优波离!当来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是不修身戒心智已,如来所说甚深修多罗,空无相、无愿,十二因缘诸深要法,不能信乐受持,虽受不能通利。如是说时无怜愍心、无爱乐心,如好作文颂庄严章句乐世俗法,随世所欲有信乐心,说俗事时有爱乐心,是故如来所说甚深修多罗,空、无相、无愿,十二因缘诸深法灭。优波离!是第三怖畏。今未有当来有,应知是事求方便灭。优波离!当来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是不修身戒心智已,为衣食故,舍阿练若处、舍林树下,入聚落中。若为衣食故,多所求觅,求觅时扰乱。优波离!是名第四、第五怖畏。今未有当来有,应知是事求方便灭。」

尔时有迦罗比丘,喜往不可行处与他共语,大童女、寡妇妇、淫女、比丘尼。佛言:「比丘有五不应行处。何等五?童女、寡妇、妇、淫女、比丘尼。更有五不应行处。何等五?贼家、栴陀罗家、屠儿家、淫女家、沽酒家。若比丘往五不应行处与他共语,令人生疑谓非梵行。童女、寡妇、妇、淫女、比丘尼,是名五不应行处,令人生疑谓非梵行。复有五事不应行处与他共语,令人生疑谓作恶法:行贼家、栴陀罗家、屠儿家、淫女家、沽酒家。是名五不应行处,令他生疑谓作恶法。

「有五恶法故应知恶比丘:如小儿、不能善语、无男子行、所谓欲瞋怖痴、不消供养。是五法故名恶比丘,如小儿、痴、不能善语、无男子行。如是恶比丘尼、恶式叉摩尼、恶沙弥、沙弥尼皆如是,小儿、痴、不善语、无男子行、欲瞋怖痴、不消供养故。

「有五法恶比丘有罪过:欲、瞋、怖、痴、不消供养,是名五法恶比丘有罪有过。如是恶比丘尼、恶式叉摩尼、恶沙弥、沙弥尼,欲、瞋、怖、痴、不消供养故有罪过。

「有五非毗尼。何等五?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是名五非毗尼。有五毗尼:不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是名五毗尼。

「有五尘坌不受得噉:食尘、穀尘、水尘、衣尘、一切尘,是名五尘坌,不须更受得噉。

「有五种受:手来手受、衣裓来衣裓受、箧来箧受、器来器受、污贱国放地受,是名五受。更有五受:身身受、身身相触受、身身并受、身并相触受、污贱国放地受,是名五受。

「有五非法自言。何等五?以王怖自言、以贼怖自言、以断事人怖自言、以恶兽怖自言、诬己自言,是名五非法自言。有五如法自言:非王怖自言、非贼怖自言、非断事人怖自言、非恶兽怖自言、非诬己自言,是名五如法自言。

「有五非法见过。何谓五?向别住人、不共住人、非受大戒众、犯无残事、不见是事悔过,是名五非法见过。有五如法见过:不向别住人、不向不共住人、不向未受大戒众、犯有残事、见是事悔过,是名五如法见过。

「有五种阿阇梨:出家阿阇梨、教授阿阇梨、羯磨阿阇梨、依止阿阇梨、受法阿阇梨,是名五种阿阇梨。有五种弟子:出家弟子、教授弟子、羯磨弟子、依止弟子、受法弟子,是名五种弟子。应好恭敬五种阿阇梨,若不恭敬者有罪过。

「有五种布萨:说戒经布萨、心念布萨、独在住处布萨、清净布萨、自恣布萨,是名五种布萨。」

有诸比丘不乞听,举他罪,令忆念,是比丘嫌,以是事白佛,佛言:「从今先不乞听,不得举他罪令忆念,若举令忆念者,突吉罗罪。」是有罪人于僧中,无恭敬心无恭敬语,佛言:「若来者应教住五法中:教从坐起、偏袒着衣、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在前。」有举罪者无恭敬,佛言:「应教住五法中:教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在前。」

诸比丘不知云何乞听?佛言:「有五事乞听。应语彼言:『我今语汝、示汝、举汝、令汝忆念、汝听我。』」诸比丘不知云何与听?是事白佛,佛言:「有五事与听。应言:『语我、示我、举我、令我忆念、听汝。』是名五。」又现前不知云何与听?佛言:「有五种与:『汝云何举我?见耶?闻耶?疑耶?身犯?口犯?』更有五种现前与听:『汝举我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耶?』更有五种现前与听:『汝举我犯恶口突吉罗耶?犯偷兰遮突吉罗耶?犯毗尼突吉罗耶?犯众学法耶?犯威仪耶?』更有五法现前应与听:『汝举我何事?有残犯、无残犯、有残无残犯、聚落中犯、阿练若处犯?』」如是现前语已生怖畏,佛言:「有五事现前应安慰:莫怖;莫惊;莫覆藏;莫走;莫群党,莫不犯言犯,莫群党已,犯言不犯。更有五事应安慰:『我不凶暴说、不受不具足事、亦不直受、不受不定说、我当三问汝。』」如是安慰时,彼作异种语,佛言:「应以五事捡究问是事:更以异事答当记识;若默然当记识;有恼他所犯不见过,当作不见摈;见罪不悔,当作不作摈;检究恶邪见,恶邪见不舍已,当作不舍恶邪见摈举。更有五法应捡究:应苦切作苦切、应依止作依止、应驱出作驱出、应下意作下意、应觅罪相作觅罪相。如是优波离!是名乞听安慰。有羞无羞人来时,应知乞听、应知与听。又非法者不应助,如法者应助。优波离!我见比丘举他,非实不以实、非时不以时、麁恶不以软善、有瞋无慈、无益利不以益利。若比丘不实举他有是五事,应教令生悔:若不实举他,无实有悔,是事应置。非时不以时、麁恶不以软善、有瞋无慈、无益不以益利。优波离!是比丘以非实举他,有五事应教令生悔。优波离!是名五事不实举他,应断。被非实举者,有五事不应悔:非实不以实、非时不以时、恶不以善、瞋不以慈、无益不以益利。优波离!被非实举者,有是五事不应悔。优波离!我见比丘举他,实非不实、时非不时、善非不善、慈非不慈、益非不益,是名五实举比丘不生悔。优波离!被实举者有五事应悔:是实非不实、时非不时、善非不善、慈非不慈、益非不益,是名五被实举者应悔。

「有五非法语:非实不以实、非时不以时、非善不以善、非慈不以慈、非益不以益。有五如法语:实非不实、时非不时、善非不善、慈非不慈、益非不益。

「有五嫌呵:责、不责、问、约勅、教。责者,有所责,谓莫淫、莫偷、莫杀生、莫身相触、莫杀草、莫过中食、莫饮酒,是名责。不责者,不淫、不偷、不杀生、不身相触、不杀草、不过中食、不饮酒。问者,问言:『淫耶?盗耶?杀生耶?身相触耶?杀草耶?过中食耶?饮酒耶?』约勅者,若淫堕地狱、饿鬼、畜生中;若偷、若杀生、若身相触、杀草、过中食、饮酒,生地狱、饿鬼、畜生中。教者,言:『不应淫、不应偷、不应杀生、不应身相触、不应杀草、不应过中食、不应饮酒。』更有五嫌呵:责、不责、问、现他过、激列他。责、不责、问,如先说。现他过者,我不淫他淫,随语得突吉罗。我不偷、不杀、不身相触、不杀草、不过中食、不饮酒、他饮酒,随语得突吉罗,是名现他过。激列者,激列言:『我不淫、不偷、不杀生、不身相触、不杀草、不过中食、不饮酒。』是名激列。

「有五调伏:苦切、依止、驱出、下意、不见摈。

「有五举事:见举、闻举、疑举、身犯、口犯。

「复有五举事: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复有五举事:恶口,突吉罗;偷兰遮,突吉罗;毗尼,突吉罗;众学法,突吉罗;威仪,突吉罗。

「持律者有五利益。何等五?戒身牢固,无能教者,说戒经时无所畏难,能断他疑,能立正法。

「持律复有五利:知犯、知不犯、知轻、知重、善广诵戒。

「持律有五利:知出家法、知羯磨、知威仪、知依止、知障道法、不障道法。

「有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毗尼言毗尼、毗尼言非毗尼、犯言不犯。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吒比丘能灭诤:非法言非法、法言法、非毗尼言非毗尼、毗尼言毗尼、犯言犯。

「复有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不犯言犯、犯言不犯、轻言重、重言轻、有残言无残。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犯言犯、不犯言不犯、轻言轻、重言重、残言残。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有残言无残、无残言有残、常所行事言非常所行事、非常所行事言是常所行事、斗诤相言,是名五事不能灭诤。复有五事,闼利吒比丘能灭诤:有残言有残、无残言无残、常所行事言是常所行事、非常所行事言非常所行事、不斗诤相言,是名五事能灭诤。

「复有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不通利毗尼、不能分别相似句义、不能善说戒、不能令有疑者亲近、不能立正法。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通利毗尼、能分别相似句义、善说戒、能令有疑者亲近、能立正法。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破戒、破见、不能如法求灭诤事、不能通经与阿毗昙相应、不能分别句义相应。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不破戒、不破见、能求灭诤事、能通经与阿毗昙相应、能分别句义相应。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不能和合众、不能取二众意、不能止二诤、不能断罪所受法、不能次第说。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能和合众、能取二众意、能止二诤、能断罪所受经法、能次第说。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不善取灭诤事、不能善知诤起因缘、不能善和诤、不能善灭诤、不能灭已令更不起。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能善取灭诤事、善知诤起因缘、能善和诤、能善灭诤、灭已更不令起。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爱、瞋、怖、痴、不能善灭诤。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不爱、不瞋、不怖、不痴、能善灭诤。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不能分别相似句义;不应赞而赞、应赞而不赞;不应清净令清净、应清净不令清净;不应敬而敬、应敬而不敬。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能分别相似句义;不应赞不赞、应赞而赞;不应清净不令清净、应清净令清净;不应敬不敬、应敬而敬。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不能善分别句义;僧中恃力而说;不从他乞听便举他罪;于他有嫌,悔过已故有嫌见,有嫌说他事;不能止诤。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善知分别句义;不恃力说;乞听而举;于他无嫌,悔过已无嫌见;能灭诤。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知食人有五事,先未差不应差、若差应置:爱、瞋、怖、痴、不知得不得。是名五,知食人先未差不应差、已差应置。复有五事,知食人先未差应差、若已差不应置:无爱、无瞋、无怖、无痴、知得不得。是名五,应差知食人。

「复有五事,知食人未差不应差、已差不应约勅:爱、瞋、怖、痴、不知得不得,是名五。

「复有五,知食人未差应差、已差应约勅:不爱、瞋、怖、痴、知得不得。是名五,应差知食人。

「复有五,不应差、已差应灭:爱、瞋、怖、痴、不知得不得,是名五。复有五,知食人未差应差、已差不应灭:不爱、瞋、怖、痴、知得不得。是名五,应差不应灭也。如是应灭,如是不应灭。如是应呵、如是不应呵;如是应举、如是不应举;如是应毁、如是不应毁;如是迷乱、如是不迷乱;如是应嫌、如是不应嫌;生疑悔、无疑悔;有犯、无犯;有事、无事;有恼、无恼;恼他、不恼他;变异、不变异;热、不热;爱语、不爱语;有损、无损;差贤圣、贤圣所赞;向恶道、不向恶道;趣地狱、趣天上;生死久远、生死不久远;住生死、入泥洹。如差知食人,十三人亦如是。

「有五事,诤难灭:不求僧断、不顺佛语、不如法白、二众诤心不息、所犯不求清净,是名五,诤难灭。复有五,诤易灭:求僧断、顺佛语、如法白、二众诤心息、所犯求清净,是名五,诤易灭。

「有五事不应取诤:诤心不息、依恃官势、依恃白衣、有势力者不依僧、不依闼利吒比丘,是名五不应取诤。有五事应取诤:诤心息、不恃官势、不恃白衣、有势力者依僧、依闼利吒比丘,是名五应取诤。

「优波离!闼利吒比丘取诤时有五事:自观观他已应取诤、先来戒清净、多闻广知经法、僧中多有持修妬路毗尼摩多罗伽者、有说佛法处能取。僧中多有上座闼利吒比丘、中座比丘、下座比丘,二众和合如法分别。僧中多有持戒者,乃至不破小戒。依修多罗,善求觅除灭二诤,利益安乐众生,怜愍世间生人天因缘,是名自观观他。

「有五事诤难灭:共诤比丘依恃官、恃白衣、恃白衣故恼上座、与白衣衣食不与法、不如法求诤,是名五诤难灭。有五事诤易灭:不恃官、不恃白衣、不恼僧、与白衣法不与衣食、如法求诤,是名五诤易灭。

「复有五事诤难灭:二众以力取诤、不善取诤、不善取灭诤事、不善取灭诤义、诤比丘不敬上座中座下座比丘,是名五诤难灭。有五事诤易灭:二众不以力取诤、善取诤、善取灭诤事、善取灭诤义、诤比丘恭敬上座闼利吒比丘中座比丘下座比丘,是名五诤易灭。

「复有五事不应取诤:依恃官、依恃白衣、恼僧、与白衣衣食不与法、不如法求诤,是名五不应取诤。复有五事应取诤:不恃官、不恃白衣、不恼僧、与白衣法不与衣食、如法求诤,是名五应取诤。

「复有五事不应取诤:二众以力取诤、不善取诤、不善取灭诤事、不善取灭诤义、不敬上座中座下座,是名五不应取诤。复有五事应取诤:二众不以力取诤、善取诤、善取灭诤事、善取灭诤义、恭敬上座闼利吒比丘中座下座比丘,是名五事应取诤。

「复有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不善诵毗尼、不能说相似句义、诤比丘执所犯事如钩锁难解、不满五岁依止他、不解十直。是名五法,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法成就,闼利吒比丘能灭诤:善诵毗尼、善能分别相似句义、诤比丘不执所犯、满五岁不依止他、解十直。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佛语优波离:「闼利吒比丘取诤时,应以五事观:此中谁先来清净持戒?谁多闻智慧、善诵阿含?谁于师如法?谁信佛法僧?谁不轻佛戒?是名五。闼利吒比丘应以此五事善观诤者。又优波离!有诤比丘到闼利吒比丘边求断诤相言时,是闼利吒比丘以此五事观已取诤:谁先来持戒清净?谁多闻诵阿含?谁有呵责事?先不与闼利吒比丘有嫌耶?能取灭诤如佛法毗尼灭?是名优波离!有诤比丘相言时,闼利吒比丘以五事观。」

十诵律卷第四十九

 

上篇:十诵律

下篇: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四分比丘尼戒本

四分比丘尼戒本(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寂调音所问经

寂调音所问经(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 宋三藏法师法海...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卷...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序...

禅宗决疑集

禅宗决疑集 西蜀野衲智彻述 源湛流清门 原夫法不孤起...

【注音版】佛说老母女六英经

佛说老母女六英经...

佛说大迦叶本经

佛说大迦叶本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受八戒法

受八戒法...

佛说胞胎经

佛说胞胎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奉 制译 闻如是:...

法集要颂经

法集要颂经卷第一 有为品第一 尊者法救集 西天中印度...

如来师子吼经

如来师子吼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 一...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

思惟略要法--不净观

贪欲、嗔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着欲则生嗔恚,颠...

如何才能渡过欲爱之河呢

欲爱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断除这欲爱之河流到寂静的...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轮回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角色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每个众生都有他不同内涵的恐惧的理解与表达。对于一个...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舍利弗尊者作为华光如来,他这一期的国土是一个净土呢...

痛苦的果报,都是由错误的思想产生的

在依他起性当中,依他所执的遍计执是没有的。这个地方...

如何修忍辱效果最好

问: 许多居士认为,修忍辱最难。请开示,如何修效果...

穷人也会过得很快乐吗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海滩上相遇了,富人问穷人:你在...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来,才有证得一心不乱的...

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